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联合胰岛素泵(insulin pump)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Ⅱ)进行治疗,其中22例(微量血糖仪组)采用每天8次微量血糖仪监测,20例(CGMS组)在每天8次微量血糖仪监测基础上采用CGMS监测血糖,对2者血糖稳定达标天数和低血糖发生次数进行比较。结果:CGMS组血糖稳定达标所需天数3.21±0.85天,少于微量血糖仪组5.04±1.27天(P<0.01)。而CGMS组低血糖发现次数显著高于微量血糖仪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与胰岛素泵联合微量血糖仪监测治疗妊娠糖尿病均能很好控制血糖,胰岛素泵联合CGMS临床达标时间短,易发现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飘移及低血糖频繁发生临床观察。方法 68例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两,各34例。一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一组采用血糖仪每日7次监测指末血糖,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血糖仪监测组(P0.05),CGMS组所发现的低血糖及高血糖明显高于血糖仪监测组(P0.05)。结论 CGMS联合CSII可使血糖飘移和低血糖频繁发生的患者血糖更快达标,且安全性优于血糖仪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sugar monitoring system,CGMS)监测指导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与每日8次指血监测方式指导胰岛素泵治疗(指血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CGMS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优于指血组,且CGMS组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少于指血组?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且安全,优于指血指导胰岛素泵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仪联合胰岛素泵在强化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30例,随机分成2组:动态血糖仪(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组(治疗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CGMS连续监测72小时血糖谱,对照组采用指尖血糖监测,每天8次监测指尖血糖,2组均进行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组用泵前后餐前、餐后及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胰岛素用量减少。结论动态血糖仪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控制血糖,能有效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尽快达标,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急性并发症,减少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住院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 采用CGMS连续监测糖尿病患者72 h血糖并指导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与每日7次指血血糖监测方式指导胰岛素泵治疗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指血组(P<0.01),CGMS监测时发现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事件明显高于指血组(P<0.01).结论 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安全,优于指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控制血糖,对照组(CISS组)采用血糖仪每日8次监测手指血糖;治疗组(CGMS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对两组治疗模式对比分析。结果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CGMS监测时发现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事件明显高于指血组(P〈0.01),夜间明湿;CGMS组的平均血糖漂移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血糖达标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安全,优于指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常规血糖监测方法 相比是否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方法 选自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空腹血糖13~18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采用血糖仪每日7次监测手指血糖;另一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所有患者均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控制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 调整胰岛素剂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测两组患者血浆胰岛素及C肽.结果 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组较血糖仪监测血糖组三餐前后血糖明显降低(P<0.05),血糖更快控制达标,且胰岛功能恢复较快,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加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能更快使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迭标,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减少低血糖发生.该方法 是目前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治疗的最佳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新诊断重症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入院诊治的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34例)、B(34例)。其中A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治疗,B组应用每天八次采集指血监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剂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A组血糖控制水平更为理想,胰岛素总剂量、血糖达标时间、发生低血糖次数均明显低于B组。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实时监测体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指导胰岛素泵进行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先佩戴CGMS3d,对照组进行血糖监测,3d后两组均植入胰岛素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糖达标快,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有效降糖,但联合治疗组有快速、平稳、精细降糖的优点,不仅可使血糖达标,而且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种血糖监测方法在胰岛素泵 (CSII)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52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A组(动态血糖监测组)和B组(指尖自我血糖监测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3 d后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PBG)、日内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的变化,记录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情况,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探头血糖值和指尖自我血糖监测(SMBG)血糖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者血FBG、PBG、MB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GE显著低于B组(P<0.01);A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1);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B组稍多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探头血糖值和SMBG血糖值有极好的相关性(γ=0.94),A组在动态血糖监测时间段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44次,无症状性低血糖39次,B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10次.结论:动态血糖监测CSII治疗2型糖尿病明显优于SMBG,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小,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CSII(胰岛素泵)联合CGMS(动态血糖监测仪)短期治疗对妊娠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将已确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CGMS指导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每日8次指血血糖监测指导胰岛素泵治疗。对比分析血糖稳定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血糖漂移幅度平缓(p<0.05);观察组孕妇羊水过多、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低(p<0.05)。结论 CSII联合CGMS短期治疗更有助于妊娠中晚期糖尿病的血糖达标,安全性好,且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优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 A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B组采用指血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C组采用指血血糖监测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每组30例?观察治疗2周后各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天数?平均血糖漂移幅度?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检出率等指标?结果:①治疗后,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及B组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水平较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间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 0.05);②A组和B组血糖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的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③A组低血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P < 0.05)和C组(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方案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及血糖漂移幅度,提高低血糖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中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确诊的中晚期GDM孕妇患者136名,分成两组用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和指尖血糖仪监测法进行血糖监测,对采集和记录的数据加以分析。结果CGMS监测组和指尖血糖仪监测组总高血糖次数和低血糖次数比有差异(P0.05)。指尖血糖仪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CGMS监测组(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指尖血糖仪监测的结果有显著相关性,且CGMS更易鉴别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时间段,可帮助产妇显著降低生产时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方法: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胰岛素泵输注法控制血糖,同时使用CGMS评估。结果:接受胰岛素泵治疗3天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中餐后2h、晚餐后2h、晚22:00血糖明显降低;胰岛素泵治疗7天后患者的平均血糖值、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出现低血糖事件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相比其基线血糖平均明显降低,基线血糖漂移幅度均明显下降。结论CGMS与胰岛素泵联合应用可更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组(CSII组)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的疗效、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CSII组20例和MSII组16例,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日均胰岛素量、生化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种方法临床疗效相当,但CSII组达标所用天数及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M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给药能够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使血糖尽快达标,可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少患者注射胰岛素次数,减轻痛苦,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24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MDI)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联合治疗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三组治疗3d时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各组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空腹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餐后2h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P〈0.01),与CSII组、MDI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CSII组、MD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联合治疗组少于CSII组与MDI组(P〈0.01)。结论三组对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短期应用CSII治疗效果好于MDI治疗,在CGMS监测下的CSII降糖治疗效果更好,达标所需时间短,低血糖事件少。  相似文献   

17.
隋淼陈军丁  凯等 《吉林医学》2014,(10):2107-2108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达标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结果: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达标后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低血糖事件低于对照组,两组血糖达标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在2型糖尿病的短期强化治疗中能平稳有效快速的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梁慧  张萍  蓝海云 《广西医学》2013,(4):453-454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价阿卡波糖联用胰岛素泵(CSII)对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43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组21例采用CSII联合阿卡波糖治疗,CSII组22例单纯采用CSII治疗,治疗10 d后应用CGMS监测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率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CB组的全日血糖、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较CSII组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较CSII组明显减少(P<0.05),血糖达标率较CSII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CGMS能监测患者全天血糖波动情况;胰岛素泵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欧姆龙血糖仪监测手指血糖,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BG)、2 h BG、GSP、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为广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全面的监测手段,使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减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将成为临床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程国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686-688,692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II)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指尖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和CGMS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后2 h、凌晨200、晚2200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SMBG组(P<0.05);治疗后2组晚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少于SMBG组(P<0.05)。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SMBG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SMBG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T2DM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