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明确板蓝根Isatidis Radix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管碟法,以抑菌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检测板蓝根总提取物、总有机酸部位、总生物碱部位、总核苷部位、总蒽醌部位对大肠杆菌AG100A的抑制作用,确定抑菌活性最强部位后,建立10批不同产地板蓝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与抑菌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板蓝根总有机酸部位对大肠杆菌AG100A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共有峰21个,与抑菌作用关系密切的6个共有峰分别为2、10、16、18、20、21号,其中10、18号分别为水杨酸和苯甲酸。结论 板蓝根总有机酸部位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苯甲酸、水杨酸等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基于抗病毒活性检测的板蓝根质量生物评价方法并进行优化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法和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活性检测法,建立板蓝根抗病毒活性生物测定方法,并对所建立的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与优选。结果 两种方法可用于对不同样品进行活性检测和区分,结果重复性较好(RSD=7.0%、5.78%);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板蓝根凝集活性与NA抑制活性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r=?0.81),进一步印证了凝集活性测定法与抗病毒药理作用的关联性;在安全性、经济性、简便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凝集活性检测法优势明显,可作为板蓝根质量生物测定的优选方法。结论 本研究优选凝集活性检测法用于板蓝根质量的生物测定,与抗流感病毒药效相关,提高了其现行质量控制水平,并为中药质量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藿香正气水ig大鼠后肠道内容物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与抑菌药效的相关性,为建立“代谢物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 自制11批藿香正气水,ig给予大鼠后40 min处死动物,制备肠道内容物样品,检测藿香正气水抑菌效果,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将抑菌圈直径与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寻找控制藿香正气水质量的药效成分群。结果 以强迫引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有10个与抑菌活性密切相关的色谱峰被引入回归方程,其中呈正相关的色谱峰有4个(6、13、26、30号),且26号峰(和厚朴酚)经实验证明具有抑菌作用。结论 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找到可控制藿香正气水质量的体内药效成分群,且证明相关成分具有抑菌作用,这些成分群对藿香正气水质量控制具有参考价值,该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金银花超微粉体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并研究其与抑菌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得到6个不同极性部位,分别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同时选择体外抑菌药理指标进行活性测定;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化学信息与抑菌指标的相关关系,寻找与药理指标密切相关的物质群。结果 确定以醋酸乙酯提取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来制定金银花的抑菌活性指纹图谱。结论 应用该方法建立的金银花粉体的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黄芪95%乙醇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抗胃溃疡药效的相关性,初步揭示黄芪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ig给予胃溃疡模型小鼠黄芪乙醇提取物,用灰色关联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将HPLC指纹图谱各共有峰的峰面积与抗胃溃疡药效数据相关联,研究谱效相关性,确定黄芪抗胃溃疡作用的物质基础。结果 黄芪95%乙醇回流提取物(总提取物)对无水乙醇所致小鼠胃溃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与黄芪的敛疮生肌之功效相一致。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根据关联度大小确定黄芪乙醇提取物中各成分对抗胃溃疡作用的贡献度,并应用偏最小二乘法拟合了药效和化合物峰面积的数理方程,筛选出贡献值较大的化合物。两种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表明,在HPLC-DAD指纹图谱中,成分P9和P12(毛蕊异黄酮)贡献较大;在HPLC-ELSD指纹图谱中,成分P8和P9作用较强。结论 黄芪95%乙醇提取物较其不同极性提取部位具有较强的抗胃溃疡作用,通过HPLC指纹图谱与药效相关性分析可知黄芪抗胃溃疡作用与其所含的多种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落花生茎叶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采用HPLC法,构建不同产地13批落花生茎叶的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LC指纹图谱,13批样品被聚分为两大类。结论 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落花生茎叶内在质量的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草珊瑚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采用HPLC法对19批草珊瑚药材进行指纹图谱构建,运用指纹图谱参数共有峰、n强峰和相似度进行分析,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建立了草珊瑚的HPLC指纹图谱,得到了13个共有峰,建立了8强峰,相似度在0.82~0.98,19批药材聚成4类。结论 草珊瑚的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的识别为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黄连为对象探讨中药谱效关系研究新方法。方法 建立优化基于ATP生物发光的微量抑菌检测方法,与微量稀释法抑菌结果进行相关性考察。以所建立的抑菌检测方法检测黄连抑菌活性,整合黄连的化学与抑菌活性图谱,探讨黄连化学组分与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建立的基于ATP生物发光抑菌检测法与微量稀释法相关性良好,分别检测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得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98和0.957。黄连谱效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黄连中除主要有效成分黄连素外,还可能含有微量高效抑菌成分。结论 基于ATP生物发光的抑菌活性检测方法适用于中药抑菌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为中药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板蓝根颗粒制备过程中抗菌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评价。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板蓝根颗粒制备工艺,分别对药材→水提浓缩→醇沉→干燥这4个制备环节所得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并采用管碟法检测各样品的抗菌效价。结果 板蓝根颗粒在4个环节的制备过程中,成品的化学指纹图谱共有峰数下降了32%,腺苷、尿苷的量也呈递减趋势,同时抗菌效价也下降了60%。结论 目前板蓝根颗粒在满足纯化、成型工艺要求的过程中,药效可能损失较大,应以药效或效价作指导,加强其制备工艺的合理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强肝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强肝胶囊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在230 nm波长下,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测定了44批强肝胶囊样品;应用相似度分析软件建立强肝胶囊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并对色谱峰进行了指认。结果 建立强肝胶囊HPLC指纹图谱,在确定的方法下,得到44批强肝胶囊的色谱图,并获得了44批样品的相似度;确定共有峰14个,其中13个归属到各药材,11个已确认成分。结论 强肝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共有色谱峰成分的确定为强肝胶囊药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黄芪提取过程进行在线监测,实时反映药效成分的溶出信息。方法 利用远程光纤流通池在线采集黄芪提取过程中提取液的近红外光谱,同时采集提取液样品,利用HPLC-MS方法测得提取液中黄芪皂苷II、异黄芪皂苷II、黄芪皂苷I和黄芪甲苷4种成分的质量浓度作为对照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4种成分及黄芪总皂苷的定量分析模型,将所建的黄芪总皂苷定量分析模型用于黄芪提取过程的在线分析,实时反映提取液中黄芪总皂苷的质量浓度信息。结果 黄芪提取液中4种皂苷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7 6、0.964 0、0.857 1、0.981 6,黄芪总皂苷定量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3 2,校正均方差(RMSEC)为5.94,内部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为0.976 6,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11.1。将黄芪总皂苷定量分析模型用于3个批次提取过程的在线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提取液中黄芪总皂苷的质量浓度信息。结论 利用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实现以黄芪总皂苷为检测指标,对黄芪提取过程的在线监测,为黄芪提取过程的终点判断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对im黄体酮及紫外(UV)照射导致的黄褐斑小鼠模型的抗氧化与抗黄褐斑形成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C组、杭白菊组、当归组、丹参组共6组。采用im黄体酮及辅助UV照射方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测定各组肝脏及皮肤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酪氨酸酶(TY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肝脏脂褐质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结果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显著增强黄褐斑小鼠肝脏和皮肤中GSH-Px、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抑制TYR增加,使黑素细胞(MC)生成减少,抑制黑色素合成,从而减轻皮肤色素沉着。结论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有一定的防治黄褐斑的功效,其作用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TYR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以及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客观有效的评价黄芩内在质量的新模式。方法 广泛收集代表性黄芩样品,制备各样品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HPLC色谱指纹图谱及抑菌效果,并用数学方法将指纹图谱数据与抑菌率关联。结果 由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20批黄芩验证样品的抑菌率值与实验测得值的偏差率全部在10%以内,其中15批样品的偏差率在5%以内。结论 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基本能够实现通过指纹图谱数据对黄芩药材抑菌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甘草酸及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对芍药中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探索芍药与甘草配伍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大鼠单独ig给予芍药苷或分别与甘草酸、甘草次酸联合用药,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LC-MS测定芍药苷血药浓度,建立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2.1.1软件计算、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 甘草酸能减小芍药苷Cmaxtmax,降低芍药苷AUC;甘草次酸能增加芍药苷Cmaxtmax,显著提高芍药苷AUC。结论 甘草提高芍药苷生物利用度可能与甘草酸的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合比较不同种植区九寨刀党质量,为九寨刀党种植区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来源于九寨沟县不同种植区的38份九寨刀党样品的主要性状及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达到85.604%的5个主成分;以主成分分析确定的主成分值为指标,采用组内连接聚类法对不同种植区九寨刀党质量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38份样品划分为4类。结论 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对不同种植区九寨刀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此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九寨沟县不同种植区九寨刀党质量差异较大,需要加快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近红外光纤透射光谱的白芍提取物纯化过程中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近红外透射光纤探头测定流经D-101大孔树脂的纯水洗脱液和70%乙醇洗脱液的近红外光谱(NIRS),并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对两个过程进行定性判别研究。同时针对醇洗过程,以HPLC分析值作参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醇洗过程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 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准确无误地对水洗除杂过程完全程度进行监测,对醇洗脱过程中溶剂体系变化进行精确指示,同时所建定量模型也成功地用于预测相同批次和不同批次白芍提取物大孔树脂纯化过程的洗脱曲线,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124、0.172和0.120、0.133,NIRS与HPLC测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在0.992以上。结论 本方法实时、高效、快速,可对纯化过程进行定性定量全面监控,可用于中药纯化过程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羌活种子。方法 在4 000~400 cm?1内测定羌活种子光谱吸收峰,应用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鉴别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结果 运用系统聚类法,当聚类距离为15时,两种羌活可明显分为2类;运用SIMCA模式识别法,所建模型对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识别率分别达96%和97%,拒绝率均为100%,两者盲样检测准确率也在90%以上,所建模型可用于样品检测。结论 应用红外光谱法结合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鉴别羌活种子,该方法为鉴别羌活种子的来源及真伪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