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东  王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4):193-195,250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对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可以提高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服务质量和能力,推动和指导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加强实验室的控制和管理。随着LIS的发展,实验室逐渐成为完整的、彻底的、集成的数字化实验室,在检验前、中、后全面地采用信息技术,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资料。同时,实验室要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认可,就必需使LIS的各个部分符合ISO15189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的ISO15189认可管理信息中间件的设计及其应用。方法基于LIS,通过中间件技术作为底层基础平台设计ISO15189认可管理信息中间件,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清洗和提取技术等实现LIS的多功能管理作用。结果 ISO15189认可管理信息中间件使LIS实现跨越多系统的数据交换与传输、数据共享、数据智能处理等功能;从实验室各种业务系统中抽取、转换、加载需要的数据,构建数据仓库;从不同角度对多维数据集操作,将数据灵活地呈现给用户。结论基于LIS的ISO15189认可管理信息中间件在ISO15189认可管理中具有较高价值,让管理工作标准、高效、智能。  相似文献   

3.
自动化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分析参数多、可诊疗信息全面等优点,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按照ISO15189要求,医学实验室检验流程质量管理内容日趋完善.检验分析后阶段即评价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信息的符合程度,并授权发布检验报告[1].作为核心内容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血涂片复检程序正得到科学合理的执行,临床实验室在把有限的血细胞分析数据转变为高效的临床信息的同时,缜密、有序、更多体现操作者基础检验水平的分析后质量控制更凸显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于VMware虚拟化技术在临床实验室ISO15189:2012体系中的应用。方法 VMware平台方案将数台应用服务器、LIS扩展功能模块及数据服务器虚拟化,用于集中部署信息系统。结果采用虚拟化技术建设针对ISO15189准则的实验室应用能够降低综合运行成本、提升信息管理效率,有效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论 VMware虚拟化平台适合用于ISO15189:2012体系实验室信息与数据服务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ISO 15189标准为医学实验室认证中最常用的标准规范之一.在台湾,财团法人全国认证基金会(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TAF)为医学实验室认证机构之一,且是目前岛内唯一以ISO 15189为标准规范的认证机构.TAF使用的医学实验室认证规范除ISO 15189外,另有测评追溯政策、能力试验要求、有关测评不确定度的政策等规范.从2003年-2010年9月,全台已有201家机构完成ISO15189规范的认证.现以近年来在ISO 15189认证评定的经验中发现常见的血库管理、检验技术与操作流程的缺陷提出分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发应用于区域检验中心且满足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文件和记录智慧管理系统。方法 基于ISO 15189文件和记录相关条款,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B/S架构的临床实验室文件和记录的智慧管理系统。结果 文件和记录管理系统存储了ISO 15189评审所需的质量体系文件以及与实验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指南、专家共识等外部文件,用户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端进行查阅。采用多流程控制模式授权专人根据文件类型和属性完成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布等操作。记录管理系统共建立了9个特殊记录、319个表单式记录和20个流程式记录,支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结论 文件和记录智慧管理系统全面满足ISO 15189关于文件和记录管理的要求,实现了区域内文件共享和互联互通,方便员工及时高效的查阅文件及填写记录。  相似文献   

7.
目的满足医院和委托实验室之间标本检验管理需要,研究、设计合适的检验数据共享方案。方法采用HL7、XML、SOAP信息交换标准和技术,以及IHE实验室技术框架进行数据交换。结果在医院和委托实验室间架设实时在线的安全网络连接,实现标本交接、检验结果自动获取、结果报告、编码转换等功能,并成功实施用于委托检验的信息化管理。结论标准化、自动化的跨区域的异构实验室信息系统互联方案,可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检验医学对临床医学的研究及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医院检验科的建设已经成为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学检验项目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使医学实验室需要一批能与临床医师交流与沟通、联系检验与临床的检验医师[1]。同时,促使医学实验室的制度化、规范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3年正式发布了针对医学实验室管理的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的专用要求》,规范了医学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的要求。ISO 15189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医院对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基于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条件下,如何做好医学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检验医学》2009,(11):780-780
本书以ISO15189的管理和技术要求为蓝本,编写了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文本。本书共六章,分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管理要求,分为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安全管理三个章节;第二部分为技术要求,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操作程序三章,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依据 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结合计算机技术建立临床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法系统采用 B/S架构,基于JAVA+R语言开发,采用Spring+ Shiro+ Snakerflow技术框架,以Redis为缓存数据库,MySQL5.7为业务数据库,建立临床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临床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 10个功能模块:文档管理、电子记录、人事管理、ISO 15189认可迎检、内审核查、试剂管理、设备管理、业务管理、质量指标和性能评价,各模块之间既可互联互通,也可单独安装使用,且全面满足ISO 15189 医学实验室认可要求。结论该平台 与实验室管理工作高度契合,以业务智慧化、记录电子化、系统标准化和审核便捷化为主线,显著提高了实验室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在检验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HL7标准协议以及消息的结构并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检验仪器在以与检验信息系统(LIS)之间的通信接口.结果 运行后实现结果 数据和测试项目申请信息双向通信,结合LIS的标本条码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数据交换的标准化是未来检验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HL7节约了LIS开发维护成本,节省了信息交换时间,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条形码技术在检验工作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利用人工打印条形码方法,生成ID条码签,作为患者就诊的唯一标识符,根据工作形式的不同,建立门诊检验工作流程.贯穿患者就诊全过程.结果 (1)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2)降低标本采集和传递差错;(3)提高医院经济效益;(4)为医疗纠纷的举证倒置提供依据.结论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实验室管理系统无缝连接有益于检验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制一种能适用于我国检验领域的条形码信息标签。方法 依据检验过程中所涉及的检验标本种类以及专业分工 ,将条形码信息标签分为 14种 ,每种标签独具一种颜色和一个固定 2位数前缀的 10位流水号码。结果 此标签配合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适用于生化、免疫、血液分析仪 ,而且能涵盖所有的手工检验项目 ;不需要现场打印标签 ,甚至不需要配备条形码打印机 ;通过分辨颜色 ,工作人员可快速、准确地选择标本容器采集和传递标本 ;仪器通过条形码快速、准确、无误地进行检测。结论 这是一套完全适合我国市场运作 ,操作时既方便、快捷、无差错 ,又不增加成本的条形码信息标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规范条形码技术在检验标本管理中应用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利用检验条形码和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规范条形码信息,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规范使用条形码.结果 标本的不合格率下降(P<0.01).结论 条形码技术在检验标本管理中的应用,规范了条形码信息和护士采集标本行为,保证了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提高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开发药物干扰检验结果信息的检索系统.方法 以LOINC代码、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国际疾病分类代码-10(ICD-10)、<药理学>作为基础数据标准化编码来源;收集近年来有关药物影响检验结果的文献,分析整理获取药物干扰信息数据,采用Microsoft Access2003建立信息数据库和Borland Delphi7.0程序设计开发检索系统.结果 建立了信息检索系统,为临床提供一种信息检索工具.结论 软件界面美观,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识别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和掌上电脑的方便、快捷功能,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识别系统"集成在移动护士工作站中。方法通过在床旁扫描病人佩戴的腕带条码,系统自动通过无线网络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病人的相关信息和医嘱,并从临床检验信息系统获取病人的检验项目、试管类型、标本类型等;护士根据系统提示为病人采集标本,扫描试管条码后,系统对试管的条码进行确认,并将试管和该病人的信息通过临床检验信息系统进行对应。结果减少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及人工标识等繁杂重复工作,简化了工作程序,缩短了间接护理时间,降低了由于护理操作产生的危险因素和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结论护士采集的标本能够实时地进入检验信息系统,检验科通过系统可直接获取检验信息并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  相似文献   

17.
Putting bar codes to work for improved patient ca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althcare bar code applications have developed more slowly than industrial or supermarket bar codes, but they are beginning to gain acceptance. Clinical laboratories that use bar code systems have already improved productivity and, more importantly, patient care through reduction of human clerical errors in identifying laboratory samples. Soon, integration of proven technology should expand the benefits of automatic ID to a broader range of healthcar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Bar code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A basic overview of bar code technology is presented with a focus on application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Bar codes operate based on symbology, a pattern of bars and white spaces that define alphanumeric characters. The codes are read by scanners, which may be stationary or handheld. Bar codes may be printed using any of several available methods. Bar codes are currently being implemented in several areas of health care, including materials management, clinical laboratory, pharmacy, medical records, and asset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implementation of a bar code system is very much like computer installation, in terms of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procedures, and training. Clinical laboratories should consider use of bar code systems, as they often are faster, better, and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available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强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提高管理中消毒灭菌产品和相关服务的质量。方法:采用Windows操作界面和HIS系统的部分数据进行软件设计,输入设备为无线条码扫描器,输出设备为条码标签机、HP打印机,进行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结果: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了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了消毒灭菌产品及相关服务的质量,节约了运营成本,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论: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直接手段,为高质量服务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全年2400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311份,不合格率为1.3%。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的主要类型是痰液、尿液、大便等。不合格的原因,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59.2%)、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19.3%)、容器使用错误(6.1%)等。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