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回顾近年中医证候辨证量表的编制情况,归纳中医量表在研究和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目前中医证候辨证量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中医证候辨证量表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分析中医肾病证候研究现状,综合古今相关文献资料及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整理肾病证候信息,用证素辨证方法,识别肾病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明确中医肾病证候类型、证候名称及辨证要点,补充完善中医肾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析中医肾病证候研究现状,综合古今相关文献资料及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整理肾病娃候信息。用证素辨证方法,识别肾病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明确中医肾病证候类型、证候名称及辨证要点,补充完善中医肾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孟庆凯  刘贵颖 《新中医》2008,40(1):112-112
微观辨证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是中医现代化的具体表现之一.相对于传统宏观辨证,微观辨证是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中医证候,适用于无证可辨(有病无证)、证候不显(有若干症但构不成证)、证候复杂(辨证困难)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方法。为推进中医学现代化发展,国内外学者在中医证候相关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中医辨证理论创新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是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然而,由于中医辨证理论的复杂性和抽象化,目前尚无能够完全符合中医辨证思维逻辑的分析方法。文章从对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结合多学科、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出基于多维计算机自适应试验的中医证候量化研究思路,探索中医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着手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现状,从四诊信息采集、证候群特异性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以及证候辨证方法客观化4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四诊信息客观化是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前提;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证候生物学物质基础的探索提供了可行条件;方证结合和建立证候动物模型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复杂系统理论为辨证客观化提供新方法。证候客观化研究应当从中医整体性出发,多学科交叉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7.
辨证准确与否,是临床疗效的关键。现在临床上不辨证、不会辨证、辨证不准、辨证结论不统一等情况严重存在。证候规范应明确证、症状、体征、证候等概念,认识中医获取证候的特色,正确诠释、理解证候。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霞  郭伟星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074-2076
从辨证分型、证候演变规律、证型分布规律及微观辨证等方面系统回顾了近10年来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研究的概况。该领域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和证候诊断"金标准"。建议首先进行证候规范化研究,尽快建立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优势,研究失眠的中医证候规律能够提高辨证的客观化和疗效的稳定性,具有较全面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关于失眠中医证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证候标准不一致、研究缺乏客观化、证候临床相关指标意义局限等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失眠中医证候研究成果,发现不足,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把握方向。查阅行业协会失眠证型标准,检索近年CNKI、万方数据库研究失眠中医证候的文章,将相关文献按照证候分型标准、名医辨证经验、证候分布规律、证候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对中医失眠证候研究规范化、客观化、现代化,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整理分析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机器检索与人工手检,检索2003—2013年CNKI及万方数据库关于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文献。结果: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病理分型及分期、血清标志物、基因与蛋白表达、病变部位、转移情况和恶病质情况等几个方面探讨。结论:由于其中医辨证分型尚未有统一的标准,相应研究方法也尚未成熟,大肠癌的中医证候微观辨证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完善研究技术,使大肠癌的微观辨证研究更加客观,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病证结合观察十补丸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中药组45例,中西组20例,西药组25例。中药组用十补丸加减,西药组用盐酸二甲双胍片,中西组上述中西药同时同量应用。2周导入期,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均进行FBG、2hPG、HbA1c检测,并用中医症候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88.88%,中西组总有效率95%,西药组总有效率68%;3组患者FBG、2hPG、HbA1c治疗前后比较P0.05或P0.01,中医症候方面,中药组与中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西组与西药除性欲方面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补丸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2型糖尿病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症状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文献报道的虚证动物模型包括气虚、血虚、阳虚和阴虚4种类型.在中医证候模型上,以扶正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的干预作用,对于阐述中医从整体出发、调动机体内在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达到治疗虚证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经过学者们的积极探索,现已建立了40多类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但目前的虚证动物模型既有其特点,又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何使动物模型更接近临床,已经成为当前虚证动物模型研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于反映扶正固本药物的综合干预作用多需要通过2种以上的虚证模型做出综合评价,因此为更全面了解虚证模型的制备及应用情况,就近年来虚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检测指标以及扶正固本药物在虚证动物模型上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虚证模型在药物研究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求中西医结合病证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方法  结扎大鼠心脏前降支动脉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模型,于术后9~12周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致血压升高、心衰加重,观察造模大鼠12周,采集四诊信息、结合中医八纲辨证,运用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和血瘀证的诊断标准进行脏腑气血虚实辨证。结果 造模后大鼠心电图ST段升高,异常Q波数量、脏体比值、左室腔面积和心肌胶原面积均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1),表现为血瘀证;且模型大鼠心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力竭游泳时间、心功能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表现出心气虚证候;后期(12周)大鼠血压升高、心功能恶化,致心气虚证候加重,体温低、尿量增加进一步改变。结论 中西医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规范的、成熟的、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引入中医动物模型研究,可以成为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建立和评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畔  崔乃杰  王兵  王今达 《中医杂志》2007,48(2):163-165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早期发病的免疫功能状态与急性虚证之间的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MODS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随机对照、动态检测62例MODS急性虚证患者外周血中CD4 辅助性T细胞亚群1/2(Th1/Th2)变化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R(HLA-DR)表达的情况,并比较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结果MODS急性虚证患者外周血的Th1/Th2比值、单核细胞表面HLA-DR含量低于正常人(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两指标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P<0.05),且28天存活率较西医常规治疗组高(P<0.05),最终死亡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ODS发病早期的免疫抑制与急性虚证具相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虚证患者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5.
心虚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具有“主血脉”和“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故心之阴阳气血失调是心脏病变的基础。近年来,医学工作者运用祖国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的高科技手段,针对心虚证各种证型的特异性及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井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但心虚证的客观化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疗效。[方法]对60例上腹痛综合征患者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中药内服,连服4周,比较治疗前后缓解症状。[结果]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改善上腹痛综合征的其他主要症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结合中药治疗上腹痛综合征,既安全又有效,值得推广到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偏最小二乘和相似度分析等,探讨中医临床信息的提取和证候的数学模型。以肝炎后肝硬化为研究对象,利用相似度分析方法对临床表征信息(症状)、生物学指标和证候进行相似性分析;将逐步回归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各证侯相关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识模型,通过Leave-One-Out法完成建模和预测。相似度分析方法所得证候与临床信息间的相似关系与临床实际基本相符,该技术可简化临床指标数量,为寻找中医证候特征提供简捷、可靠的方法;偏最小二乘法提高中医临床生物信息的利用度,并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在中医证候建模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多种代谢异常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证候群。中医认为应从整体观的辨证思想论治本病。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近5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利用复杂网络开展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慢阻肺基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证候分布及中药组合研究,分析研究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慢阻肺基地AECOPD诊疗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中药核心药组组合特点。方法是利用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开展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AECOPD数据研究(2012年8月-2015年1月3 000份格式化电子病历),通过ET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构建数据库,运用复杂网络进行数据挖掘,获取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AECOPD数据常见证候分布及中药药组组合研究资料。挖掘结果是常见证候分布为:痰热壅肺41.94%、痰浊阻肺22.97%、痰湿阻肺10.30%、气阴两虚6.31%、痰瘀阻肺5.72% 、肺肾气虚4.01%、肺脾气虚1.15%、痰蒙神窍1.15%。中药组合明显分2大组合,每一组合有核心中药组和关联中药组。基于以上结果分析,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有很好的联想分析归类作用,不仅可以分析老中医专家个人的及单个医院单个病种的临床治疗用药规律,而且可用于大数据(全国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单病种及多病种的数据汇总)的分析研究,为中医的临床科研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从脾阴虚辨治干燥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西医学在治疗本病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中医药在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稳定,优势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从脾阴虚的角度,探讨了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结合实验研究,从侧面论证其合理性。认为从脾阴虚辨治干燥综合征的基本治法为育阴增液化津、益气养阴生津、化瘀解毒通津及用药规律为首用酸甘柔润,伍以甘寒育阴,合以辛散升发,为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