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对扩张型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室机械重构疗效差别。 方法 入选21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13 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8 例)。所有 患者均符合CRT 指南的I 类适应证。分别观察CRT 术后6、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内 径、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结果 ①扩张型心肌病 组CRT 术后6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二尖瓣反流 面积较术前减少(P <0.05),术后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 缩末容积,左房内径较术前减小(P <0.05);②缺血性心肌病组术后12 个月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P <0.05); ③扩张型心肌病组CRT 术后6 个月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射血分数增加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P <0.05),术后12 个月扩张型心肌病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的变化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结论 CRT 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逆重构效果优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胡慧  高毅滨  郑文武 《西部医学》2011,23(3):425-42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对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心力衰竭(H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12个月检测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C反应蛋白(CRP)、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①在治疗3个月和12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CRP、TC及LDL的水平均降低,EF、NYHA分级及FMD的水平均增加,但阿托伐他汀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EF与C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EF与FM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EF与TC、LDL呈零相关;对照组EF与CRP、FMD、TC、LDL水平呈零相关。结论 DCM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左室功能及内皮舒张功能,其心功能的改善独立于降脂之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转录因子GATA4蛋白的表达,研究GATA4蛋白在心肌重塑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方法入选缺血性心肌病组126例及对照组6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GATA4蛋白浓度、血清肌球蛋白重链浓度,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心肌质量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性心肌病组血清GATA4蛋白浓度上升、血清肌球蛋白重链浓度升高(P<0.01),左室心肌质量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增加(P<0.01)。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GATA4蛋白过表达,GATA4蛋白水平升高,心肌肥厚,左心功能下降,推测GATA4作为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科住院确诊高血压患者190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者52例(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者138例(不全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分成4个亚组:心功能Ⅰ级组(40例);心功能Ⅱ级组(33例);心功能Ⅲ级组(30例);心功能Ⅳ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24h内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5mL,测定和肽素水平;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计算Ea/Aa比值。结果不全组各亚组和肽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组中和肽素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83,P<0.05),Ea/Aa值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53,P<0.05),和肽素水平与Ea/Aa呈负相关(r=-0.753,P<0.01)。结论检查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可以准确评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患者86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DCM Ⅰ~Ⅱ级组46例和DCMⅢ~Ⅳ级组40例,观察血清HCY水平与DCM患者心功能分级、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B型利钠肽(BNP)、心源性死亡情况.结果:DCMⅠ~Ⅱ级组治疗前HCY和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与DCMⅢ~Ⅳ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水平变化同反应心功能的各超声心动图参数指标变化趋势相一致.治疗后两组血清HCY和血BNP水平同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HCY和血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随访时间及相应的血清HCY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CY可作为DCM心衰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衰改善作用。方法:45例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均行PCI治疗。术前、术后行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及NYHA分级变化,随访期6个月。结果:PCI治疗后LVEd、LVEDV、INESV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P〈0.01),LVEF明显增高(P〈0.01),NYHA心功能分级由原Ⅱ~Ⅳ级提高至I-Ⅱ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为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可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及有效抑制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I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行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年的临床症状、纽约心功能分级及心脏超声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年后,治疗组胸闷、胸痛、气促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舒张末内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可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及心脏超声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将本院72例非失天性、非瓣膜性心脏病病例分Ⅰ级24例、Ⅱ级30例、Ⅲ级14例、Ⅳ级4例,全部用美国HPsono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定房室腔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VE、VA和VE/VA比值。结果24例Ⅰ级心功能中舒张功能异常占54.2%,射血分数介于0.5和0.6之间的仅占12.5%(X2=9.375,P<0.005)。48例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Ⅲ、Ⅳ级)者,舒张功能异常占82%,射血分数在0.5以下者占36%(X2=16.3,P<0.005);其中单纯舒张功能异常占50%,表明舒张功能异常是隐性和显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或不同病因对神经内分泌水平及心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CHF患者168例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72例(Ⅲ级)、B组96例(Ⅳ级),并根据基础病因分为Ⅰ组76例(冠心病)、Ⅱ组52例(扩张性心肌病)、Ⅲ组40例(高血压病),对不同病因及心功能分级的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lI)、醛固酮(ALD)、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PRA、AngⅡ、ALD、BNP、LVEDD及LvEF检测值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三组上述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心功能越差,其神经内分泌水平被激活得更明显,从而促进了PRA、AngⅡ、ALD及BNP的释放,并加剧了心室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组织多普勒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室电极植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判断左室延迟收缩的部位,探索非缺血性心肌病中左室电极位于延迟收缩部位对患者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拟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根据收缩速度达峰时间判断左室延迟收缩的部位。术中行冠状静脉窦逆行造影,根据术前组织多普勒左室延迟收缩部位选择左室电极位置,并通过X线后前位、侧位、右前斜和左前斜位确定冠状静脉窦电极的位置,根据左室电极的位置是否与延迟收缩部位相符,将患者分为A组(n=20):电极位置和延迟收缩部位符合者;B组(n=13):电极位置和延迟收缩部位不符合者。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QRS宽度以及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数Ts—S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RT后6月,两组患者的NYHA、LVESV和二尖瓣返流程度(MR)分级等参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的LVEF增加和LVESV缩小较B组显著(P〈0.01)。结论在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CRT左室电极位置与延迟收缩部位符合患者的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改善优于不符合患者,组织多普勒可用于指导左室电极的植入。  相似文献   

11.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198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0例(A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53例(B组),普通冠心病患者65例(对照组),入选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三组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并比较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三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B组与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A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组年龄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一般临床资料,如糖尿病、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明显增大(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临床上可对鉴别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比较孤立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缺血性心肌病(ICM)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左心室内、左右心室间收缩运动同步性的差异。方法:选择30例孤立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纳入对照组。选择32例ICM伴CLBBB心衰患者纳入病例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测定左室前后间隔、侧壁、前壁及下壁、后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共约12节段沿左室长轴运动的收缩期达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SD),M超测定胸骨旁长轴方向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的时间延迟(SPWMD),脉冲多普勒测定左右心室射血前时间差(IVM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Ts-SD、SPWMD、IVMD明显增大(P〈0.001)。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左室内及左右心室间运动不同步与左室大小、QRS波宽度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ICM伴CLBBB患者左心室内及左右心室间运动存在明显的不同步性。超声技术在评价心室运动不同步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苏金花  寇海燕  梁莉  陶丹丹 《医学综述》2014,20(17):3218-3220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缺血性心肌病(ICM)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11月入武警总医院并经确诊的42例ICM患者和4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分别为ICM组和DCM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ICM组心力衰竭大多呈现左心衰竭,继而右心衰竭,DCM组大多出现全心衰竭;ICM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有轻度反流,而DCM组的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均有反流,且出现中度和重度反流显著地高于I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M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均低于ICM组患者[(60.2±4.1)mm vs(72.4±4.9)mm,(46.5±3.8)mm vs(61.1±3.3)mm,(38.2±2.5)mm vs(42.3±3.1)mm,(41.2±5.8)mL vs(75.2±8.7)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ICM的鉴别诊断明确,应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明江  蔡力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09,30(11):1708-1710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5例确诊心肌病患者,根据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成扩张型心肌病组(25例)和缺血性心肌病组(30例)。同时完成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CAG)检查。观察^99mTc-MIBI在心肌的分布情况,分析病损心肌、病变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所有55例患者,心肌灌注显像都^99mTc-MIBI放射性分布异常:DCM组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2例(8%),均匀减低14例(56%),不均匀减低3例(12%),花斑样改变6例(24%);ICM组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29例(96.67%),均匀减低1例(3.33%)。冠脉造影检查:DCM组仅1例(4%)发现冠脉异常,但狭窄程度〈50%,ICM组30例(100%)都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50%);②以核素^99mTc-MIBI在心肌不均匀减低和/或花斑样分布为标准,MPI诊断DCM的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为95.6%,以核素^99mTc-MIBI在心肌呈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分布为标准,MPI诊断ICM的敏感性是96.7%,特异性是92%。结论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的这种特征性分布,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冠脉造影有很好的相关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宋艳秋  张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323-324,32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定量变化.方法:59 例心肌病患者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后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28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ICM组)31例.测定患者在不同的NYHA分级时血清CRP浓度.结果:ICM组患者血清 CRP 平均浓度明显高于 DCM 组(P<0.01).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经左室造影证实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99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存在柬支传导阻滞25例(LBBB组)。选择同期无束支传导阻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通过住院病历记录,门诊随访、再入院复查、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 LBBB组饮酒史高于对照组(32.0%vs.14.6%,P<0.01),心功能分级Ⅱ级高于对照组(24.0%vs.10.4%,P<0.01),前壁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8.0%vs.75.0%,P<0.01),心脏超声左房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患者[(41.0±6.9)mm vs.(37.0±3.8)mm,P<0.01;(65.0±5.3)mm vs.(60.0±4.8)mm,P<0.01],前降支合并回旋支病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6.0%vs.8.3%,P<0.01)。LBBB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血流动力学终点事件的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0%vs.6.3%、64.0%vs.27.1%,P均<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肌梗死、左柬支传导阻滞是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移植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RR=1.04、1.13,P<0.01)。结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与无束支传导阻滞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比较,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心脏移植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扩张型心肌病(DCM)与冠心病(CHD)心功能不全患者[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与左心室扩大而不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DCM患者67例,ICM患者350例,不合并OMI而左心室显著扩大的CHD患者289例。记录所有患者入院后的基本生命体征、各种合并症、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以及超声心动图等。结果:(1)DCM患者的男性比例(82.1%)最高而脑血管意外患病率(1.5%)最低,且其饮酒率、频发室性早搏、心房纤颤以及二尖瓣返流情况也比较严重。ICM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最高(35.7%)。不伴OMI的CHD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76.8%)。(2)配伍后各区组患者间比较,不伴OMI的CHD患者的室间隔平均水平明显厚于而射血分数平均水平明显高于DCM和ICM患者,且其左心房直径平均水平明显小于DCM患者。各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M患者、ICM患者与不伴OMI的CHD患者在心脏结构与临床生化方面差异较小,但前两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预后远差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陈虹霖 《当代医学》2014,(25):81-8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3月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86例AMI患者。入院时测定BNP浓度,根据早期血浆BNP水平分为A、B、C组,分别为BNP〈800pg/mL、800~8000pg/mL、〉8000pg/mL。比较不同BNP水平组3个月内患者因心衰再入院治疗的患者人次数,以及随访结束时生存情况和再次心脏彩超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并进一步计算出ΔLVED,ΔLVED=(恢复期LVEDV-急性期LVEDV)/急性期LVEDV。结果 C组因心衰再入院率和死亡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随着BNP水平升高,LVEF逐渐降低,ΔLVED逐渐升高,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血浆BNP〉8000pg/mL,3个月内因心衰再入院治疗和死亡的可能性增加。血浆BNP水平越高,左室心肌收缩能力损害和心室重塑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可以为AMI患者近期预后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确诊的冠心病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55例,按照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成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组(A组)81例,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7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胸痛和(或)胸闷控制率、左心功能不全症状缓解率以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胸痛和(或)胸闷控制率:A组82.7%(67/81),B组55.4%(4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功能不全症状缓解率:A组67.9%(55/81),B组39.2%(2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死亡发生率:A组3.7%(3/81),B组8.1%(6/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改善胸痛和(或)胸闷及左心功能不全,但未能降低1年期心源性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冉丛恺 《四川医学》2013,(10):1585-1586
目的 探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对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5例,经二位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和目测半定量室壁运动记分法分为普通运动减弱组(34例)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31例).通过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腔收缩功能、无心脏事件累计生存率等预后的差异.结果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的收缩功能比普通运动严重,射血分数(32±5)%:(37±6)%,左室内径缩短率<25%,左室舒张期末内径(73±5):(67±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