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3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正最近门诊来了几位"特殊"的患者,他们蔫头耷脑,看上去不是很精神。其中一位患者心脏放置了2个支架,对我说:"以前我喜欢早晨和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年年底做完支架后就不敢出门了,担心支架脱落。现在身体感觉越来越差,饭量也减了不少。"另外一位患者说:"我去年犯了心肌梗死,治疗后我就尽量不活动了,放弃了原来一直跳的广场舞,连上下楼都很注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 近年来,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近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和治疗。目的 评估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首次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住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患者406例,从中选取同时满足房颤和冠心病诊断标准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计164例作为脑血管病组,并从心内科同期住院患者中选取年龄、性别、共病种类与其相匹配的房颤合并冠心病但无脑血管病患者164例作为非脑血管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人口统计学信息、疾病种类、用药种类、血压、心率、合并心脏基础疾病及其他疾病、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方案;分别通过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评估患者的脑卒中及血栓栓塞发生风险,应用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并在其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随访、门诊及住院志查询等方式随访至少6年,记录其死亡、再住院次数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其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脑血管病组合并高脂血症比例、慢性胃肠病比例低于非脑血管病组,LVEDD、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AS-BLED评分高于非脑血管病组(P<0.05)。脑血管病组164例患者失访2例(失访率1.2%),死亡80例(49.4%),根据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80例)和存活组(82例)。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高脂血症比例、血清蛋白、使用他汀类药物比例低于存活组,心率和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病比例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HR=1.63,95%CI(1.05,2.51)〕、陈旧性心肌梗死〔HR=2.19,95%CI(1.14,4.22)〕和D-二聚体≥148 μg/L〔HR=6.99,95%CI(2.10,23.28)〕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高血压〔HR=0.28,95%CI(0.11,0.72)〕和使用他汀类药物〔HR=0.38,95%CI(0.19,0.78)〕是患者远期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在首次发生脑血管病后,其远期死亡与并存的脑血管病无关,而与增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及D-二聚体水平有关,维持适当高的血压水平和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降低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邱勇  裴作为  汪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3):2898-2901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患者常出现睡眠障碍、疲乏、广泛累及的软组织压痛,同时可伴随出现焦虑及抑郁,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运动疗法作为非药物干预的一种,被推荐为FMS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本文旨在简要总结传统运动、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改善FMS患者症状的证据,并初步分析运动治疗FMS的潜在机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医学统计表明,夜晚是1天中发病及死亡率最高的时刻。联合国医疗急救组织把夜间发生的疾病列入急救的特别范畴。夜间发病不易发现,常常延误治疗,在夜间巡视时有预见性的观察患者睡眠时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患者夜间的安全。通过对近2年我院老年科收治的276例患者的夜间护理,提出对老年患者夜间病情观察护理体会,协助医学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老年患者夜间病死率,提高夜间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新开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数不多,而围绕如何合理安全使用这类药物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重要概念。综合在临床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实践,近年来强调要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促)心律失常作用。1987—1989年进行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在临床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从此,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临床实践的模式,被引入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之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过敏介质5-羟色胺监控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致敏前后豚鼠血浆中5-羟色胺的量。色谱条件:Hedera ODS-2柱;柱温25℃;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25 mmol/L,内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5 mmol/L,庚烷磺酸钠3 mmol/L,p H 4.6)-乙腈(85∶15等度洗脱)。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致敏前后豚鼠血浆中Ig E的量。结果在发生过敏反应后,豚鼠体内Ig E和5-羟色胺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5-羟色胺和Ig 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过敏性介质5-羟色胺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检测,以5-羟色胺监控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可行,且能提高检测速度,降低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