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山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6):102-10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对血糖、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方法40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组,强化治疗8w后,评价其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应用合并吡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少(P<0.01)。患者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胰岛β细胞的功能有了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结论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更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联合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科诊治的空腹血糖(FBG)≥11.1mmol/L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4次/d三短一中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口服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15mg/d,B组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8周后重新评价上述指标。采用稳态模型(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评价研究对象的胰岛素抵抗情况;以HOMA-β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FB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HOMA-IR和HOMA-IAI改善好于B组(P〈0.05),A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和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3.
张守山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S):102-10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对血糖、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方法40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组,强化治疗8w后,评价其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应用合并吡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少(P〈0.01)。患者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胰岛β细胞的功能有了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结论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更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吡格列酮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跃忠  宋作珪  单江 《浙江医学》2002,24(5):320-320,F003
胰岛素抵抗和 β 细胞功能衰竭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 细胞功能 ,自然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目标。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Thiazolidinediones,TDs)是一类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 ,能明显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其单独或与磺酰脲等降糖药合用 ,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紊乱。该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噻格列酮(Ciglitazone)、曲格列酮 (Trog1itazone)、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 (Pio…  相似文献   

5.
赵文杰 《中外医疗》2007,26(20):9-9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的降糖效果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性.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为期40周的罗格列酮治疗观察,单用二甲双胍组27例;合用磺脲类加二甲双胍组33例.均接受罗格列酮4mg/片,晨服.结果 2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胰岛素、胰岛抵抗指数(IR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罗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有明显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和中药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结果:中医辨证论治对Homa-IS有改善作用,与吡格列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方面,辨证论治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 S I I)及联合吡格列酮对短病程T2D M住院患者的疗效.方法 9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联合吡格列酮治疗(C S I I+吡格列酮)组32例、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 S I I)组3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DI)组33例,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HOMA-β、HOMA-IR、Ins反应倍数、C肽反应倍数、治疗费用.结论 联合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更能显著改善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不同血糖水平下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下,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即FPG<7.8mmol/L(A组)、11.1mmol/L>FPG≥7.8mmol/L(B组)及FPG≥11.1mmol/L(C组),对3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分泌功指数(HomA-B)、胰岛素水平及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与A组相比,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随空腹血糖的升高而下降。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B呈负相关。3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IR),导致血糖升高,持续高血糖既加重IR的程度,又抑制B细胞分泌功能。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而高血糖对B细胞的损伤作用是导致B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逆转B细胞的功能损伤,甚至可以使B细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已得到公认,其在血糖控制方面的作用勿庸质疑.最近研究表明,罗格列酮还能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β细胞结构,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防止β细胞数量减少.此外,罗格列酮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以及糖尿病肾病方面也显示出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2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与吡格列酮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治疗,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餐后2 h胰岛素(postprandial insulin, P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β-cell function, 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 HOMA-IR)、血脂水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变化。结果 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FINS、PINS、HOMA-β、HOMA-IR、血脂、BMI均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的FPG、2 h PG、HbA1c、HOMA-IR、血脂及BMI均低于吡格列酮组,FINS、PINS、HOMA-β均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吡格列酮的疗法均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与吡格列酮相比,西格列汀对血糖、血脂的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降糖胶囊(CRH)加格列喹酮对Ⅱ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52例Ⅱ型糖尿痛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格列喹酮、降糖胶囊及格列喹酮和降糖胶囊,在治疗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餐后2 h血糖测定,以评价这些处理措施对Ⅱ型糖尿痛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种处理方法均能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但格列喹酮与降糖胶囊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与格列喹酮组和降糖胶囊组比较,P<0.05)。单独应用格列喹酮对血脂代谢无影响,但对胰岛素抵抗有一定改善;单独运用降糖胶囊或将降糖胶囊与格列喹酮联合应用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恢复患者胰岛功能,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联合应用降糖胶囊与格列喹酮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降糖胶囊与格列喹酮联合应用治疗Ⅱ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且对于防止Ⅱ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如脂类代谢异常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诺和灵R30是普通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既能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高峰,又能长时间平稳控制血糖,且使用方便,是可供选择的理想外源性胰岛素.盐酸吡格列酮为新一代的胰岛素增敏剂,能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1].作者观察了诺和灵R30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予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二甲双胍片口服、胰岛素控制血糖及降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治疗,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具有降糖调脂作用,能改善胰岛功能。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临床降糖调脂作用显著,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已得到公认,其在血糖控制方面的作用亦毋庸质疑。最新研究表明除此之外,罗格列酮还可以保护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β细胞结构,抑制细胞凋亡以防止β细胞数量的减少。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胰岛素增敏剂亦是罗格列酮,现对罗格列酮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李晨钟  薛耀明  高方 《广东医学》2004,25(6):719-720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惠者胰岛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5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一组服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另一组服用迅速释放剂型,观察评价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的HOMA—IR指数和评价胰岛细胞功能的胰岛早期分泌功能指数(ESSI)的变化。结果控释剂型和速释剂型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以及UAER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使用控释剂型的患者,其血清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指数更低,而ESSI指数更高。结论控释剂型格列吡嗪可能比速释剂更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我科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68例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饮食控制、适当锻炼和药物辅助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吡格列酮15mg/次,1次/d,对比连续治疗3月末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3月末与治疗前FBG、2hPG、HbA1c和BMI比较,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上升,同时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前VWF、TM、EPCR和hs-CRP水平比较,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够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在有效控制血糖、干预炎症过程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郁秋荣 《苏州医学》2004,27(1):22-23
罗格列酮(Avandia,商品名迪雅,葛兰素史克公司产品)是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由于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还可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产生有益影响,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本对我科经饮食运动治疗和(或)合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36例2型糖尿病患,分别加用罗格列酮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完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法,对单用格列吡嗪或格列吡嗪加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9例加用罗格列酮治疗,进行3年随访,对血糖下降至空腹<5.5 mmol/1或餐后2 h<6.5 mmol/1的病人减少格列吡嗪7.5 mg/d,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格列吡嗪用量.结果 加服罗格列酮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高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P<0.01),格列吡嗪用量明显减少.至实验结束时共有28例患者完全停用格列吡嗪而血糖控制良好.结论 单用格列吡嗪或格列吡嗪加二甲双胍疗效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罗格列酮能长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或停用原联合应用的格列吡嗪.  相似文献   

19.
吴护群  卢汶  张文  张进安 《吉林医学》2012,(27):5899-5900
目的:探讨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22例)及格列苯脲组(23例),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胰岛素敏感性(HOMA-IS)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指数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经治疗12周后FPG、2 h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格列美脲组FINS下降(P<0.05),格列苯脲组FINS无明显变化(P>0.05);③治疗后,格列美脲组HOMA-IR指数明显下降(P<0.05),HOMA-IS指数及HOMA-β指数明显升高(P<0.05),格列苯脲组HOMA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均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但格列美脲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优于格列苯脲,是更理想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20.
赵林艳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083-1083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的障碍和在肝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中的胰岛素抵抗[1]。临床上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以解除高血糖的胰岛细胞毒性,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避免和延缓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以往的观察多为以单纯胰岛素控制血糖,本实验旨在对胰岛素配合吡格列酮与单纯胰岛素这两种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