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白介素-17A在哮喘小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哮喘小鼠中血清白介素(IL)-17A的水平及在肺、脾及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28只BALB/c雌性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哮喘模型组(B组),各14只;观察两组小鼠气道病理改变及BALF中细胞比例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IL-17A水平及肺、脾和胸腺组织匀浆预孵后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小鼠气道炎症以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A组无此变化.B组外周血及肺、脾、胸腺组织匀浆中IL-17A的水平显著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肺组织中IL-17A水平与BALF中嗜中性粒细胞(r=0.693.P=0.040)和嗜酸性粒细胞旱正相关(r=733,P=0.030).结论 IL-17A在哮喘小鼠血清及肺、脾及胸腺组织中高表达,IL-17A可能足参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在哮喘中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7抗体对哮喘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 17)抗体对哮喘小鼠中性粒细胞(PMN)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IL 17抗体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 ,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哮喘模型并给予相应治疗,对血PMN分离纯化检测凋亡率;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进行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水平。结果C组外周血PMN凋亡率明显高于B组,BALF中Neu计数及肺组织免疫组化MPO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B组;D组外周血PMN凋亡率及BALF中Neu计数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免疫组化MPO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B组。结论IL 17抗体有利于缓解哮喘小鼠PMN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烟曲霉菌暴露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IL-33水平的影响及地塞米松的作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哮喘组)、C组(烟曲霉菌暴露组)、D组(地塞米松干预组),每组6只。B、C、D组均以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的方法构建哮喘模型;C、D组在哮喘模型构建成功后,给予烟曲霉菌孢子鼻腔滴入;D组在OVA激发阶段给予地塞米松干预;A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致敏、激发、滴鼻作为对照。通过气道高反应性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gE水平确定哮喘模型的建立,ELISA法及qRT-PCR法检测肺组织IL-33的表达,大鼠肺组织和全血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培养24 h后观察烟曲霉菌菌落生长情况。结果  B、C组与A组比较,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IgE水平及肺组织IL 33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且C组比B组升高更明显。各组间气道反应性指标sRaw变化值差异不明显。D组与C组比较,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肺组织IL-33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IgE水平降低不显著,但肺组织烟曲霉菌培养阳性率高于C组。结论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能够抑制烟曲霉菌暴露的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IL-33的表达,但增加了气道真菌定植的风险,针对IL-33的阻断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蕴  梁宗安  李素云  毛辉  付宗强 《西部医学》2012,24(11):2051-2056
目的建立Balb/C小鼠的急性哮喘模型,应用复方黄龙汤进行治疗,并与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比较,探讨复方黄龙汤对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体重(20±2)g,应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和复方黄龙汤治疗组(D组),每组6只。应用卵白蛋白致敏液腹腔注射联合OVA雾化吸入法建立哮喘模型,B、C、D组在第0、14天向小鼠腹腔注射OVA配置而成的致敏液0.2ml,第28、29、30天吸入1%OVA/PBS 10ml激发哮喘,造模23天后,C组每天给予地塞米松(2mg/kg),D组每天给予复方黄龙汤(2.7ml/kg);激发结束后,用无创肺功能测量仪测量小鼠气道反应性,qRT-PCR法测定小鼠肺组织中T-bet及GATA-3mRNA的含量,酶联吸附反应测定肺泡灌洗液中IL-4及IFN-γ含量,将肺泡灌洗液离心沉淀后涂片进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计数,用HE染色肺组织,评价病理改变。结果无创肺功能显示雾化吸入乙酰胆碱剂量>12.5μg/ml时,C组和D组penh值明显低于B组(P<0.05),但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中T-bet mRNA表达B组高于A组(P<0.001),D组含量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ATA-3mRNA表达C、D组低于B组(均P<0.01)。肺泡灌洗液中IL-4含量B组高于A、C和D组(均P<0.01),而IFN-γ含量B组远低于A组(均P<0.01),D组肺泡灌洗液中IFN-γ含量较B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鼠肺泡灌洗液中B组嗜酸粒细胞(EOS)比C、D组明显增多(P<0.01);B组气道壁和肺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与A组比较差异明显;C、D两组小鼠细支气管管腔呈圆形,较规整,其中C组管壁增厚较D组明显,气道壁和肺组织可见嗜酸粒细胞(EOS)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基底膜无增厚,与B组比较明显减轻。结论复方黄龙汤可通过降低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减轻支气管重塑,改善肺功能,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T-bet和下调GATA-3平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阿奇霉素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阿奇霉素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IL-4、IL-5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A组(哮喘模型组,8只)、B组(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组,8只)、C组(中剂量阿奇霉素治疗组,8只)、D组(大剂量阿奇霉素治疗组,8只)、E组(正常对照组,8只)。A、B、C、D组小鼠于第1、13天分别给予卵清蛋白(OVA)20μg和氢氧化铝1mg的混悬液腹腔注射致敏,于第21~30天每天给予雾化吸入2%OVA生理盐水溶液建立哮喘模型,第14~30天,A组每天激发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0.2ml腹腔注射作为阳性对照组,B、C、D组每天激发前30min分别给予阿奇霉素50、100、150mg.kg-1.d-1腹腔注射,均为每天1次。E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致敏和激发。所有动物于第31天处死,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制备肺组织石蜡切片,用计数板检测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IL-4、IL-5水平。结果A、B、C、D组的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EOS数及IL-4、IL-5水平较E组明显增高,HE染色显示A、B、C、D组支气管黏膜周围有EOS、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EOS分别与IL-4、IL-5呈显著正相关。阿奇霉素可明显降低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和IL-4、IL-5水平。结论阿奇霉素具有明显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可通过抑制Th2反应,减轻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肥胖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吡非尼酮干预的作用。方法 7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肥胖组(B组)、肥胖哮喘组(C组)、布地奈德治疗组(D组)、吡非尼酮治疗组(E组)5组,每组15只。肥胖小鼠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C、D、E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对照组以普通饲料饲养,生理盐水致敏激发。D组以布地奈德悬液(0.5 mg/ml)雾化,E组以吡非尼酮(300 mg/kg)饮水干预,余组正常饮水。4周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肺组织切片观察小鼠气道炎症及重塑情况,测定气管壁总面积(WAt)、气管平滑肌面积(WAm)和管腔基底膜周长(Pb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GF-β水平。结果 C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TGF-β水平、气管壁厚度(WAt/Pbm)和平滑肌厚度(WAm/Pbm)均高于其他四组;E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WAt/Pbm较D组减少(P均0.05);TGF-β水平按照C、D、E、B、A组依次递减(P均0.05),且与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79,P均0.01)。结论 TGF-β在肥胖哮喘小鼠气道中高表达,与气道重塑有密切关系。吡非尼酮能有效抑制TGF-β的表达,从而改善肥胖哮喘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7.
肥胖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在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基础上建立哮喘动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 40只清洁级雌性3周断乳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普通饲料喂养 NS致敏激发(A组);普通饲料喂养 OVA致敏激发(B组);高脂饲料喂养 NS致敏激发(C组);高脂饲料喂养 OVA致敏激发(D组),比较各组肥胖和哮喘评价指标.结果 ①C、D组体质量、体长、Lee's指数、肝脏质量、肝脏/体质量均明显大于A、B组(P<0.05).②A、C组小鼠肺组织无炎症改变,B、D组炎症浸润明显,其中D组更甚.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D组明显高于各组,B组明显高于A组(P<0.05).④B、D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分别较A、C组明显升高(P<0.05),IFN-γ则明显降低(P<0.05),D组IL-4/IFN-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用不含致敏原的自制高脂饲料喂养,采用OVA致敏、激发C57BL/6J小鼠成功建立了肥胖哮喘模型.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并观察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地塞米松组(C组)。以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C组大鼠激发前1h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5mg/kg。采用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及肺组织切片HE染色鉴定模型。结果:B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多于A组和C组(P<0.01)。肺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B组大鼠支气管收缩,部分支气管上皮脱落,支气管及小血管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C组大鼠可见支气管周围有少许同样细胞浸润。A组大鼠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成功建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地塞米松可减轻哮喘反应。  相似文献   

9.
黄芪多糖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IL-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黄芪多糖对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白细胞介素-3(IL-3)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黄芪多糖治疗组(C组)各12只,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3组动物哮喘发作症状、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情况及原住杂交方法 检测肺组织中IL-3在肺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 B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明显重于C组,A组无症状.B组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C组明显少于B组,A组最少.肺组织中IL-3表达A组微弱表达,C组较强,B组表达最强.结论 黄芪多糖可抑制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3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对Th17应答增强致气道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小鼠哮喘炎症的作用.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内毒素(LPS)联合致敏,OVA激发的方法建立Th17应答增强致气道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小鼠模型,4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阿奇霉素组、地塞米松组(n=12).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小鼠肺功能仪检测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activity,AHR);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细胞分类计数;ELISA检测外周血OVA特异性IgE及BALF中IL-17、TNF-α、IL-8、IL-5和IFN-γ浓度;Q-PCR检测肺组织Th1、Th2和Th17细胞分化.结果 用OVA联合LPS的方法可以复制既有Th2活化和肺内嗜酸性细胞增多,又有Th17表达增强和明显中性粒细胞炎症的哮喘小鼠模型.与哮喘组比较,阿奇霉素组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改善,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同时还有BALF中IL-17、TNF-α、IL-8、IL-5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Th17细胞分化减少(P<0.05)以及AHR改善(P<0.05).而地塞米松组与哮喘组比较,虽然BALF嗜酸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但BALF中细胞总数、IL-17、TNF-α、IL-8水平及肺组织Th17细胞分化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阿奇霉素可抑制Th17细胞分化、减少炎症介质分泌从而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由此减弱Th17应答增强致气道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小鼠哮喘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