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罗姝  曹小平  刘世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99-100,102
目的 探讨转化糖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转化糖组、葡萄糖组两组各20例,分别输注5%转化糖、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于治疗前、输液后即刻、输糖液250mL时、输糖液结束时、输糖液后30min及2h监测血糖浓度.结果 输液后即刻、输糖液中、后各时点葡萄糖组血糖均高于转化糖组(P<0.05),转化精组血糖波动小于葡萄糖组(P<0.05).试验前后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尿酸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变化.结论 转化糖较葡萄糖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影响小.应用较葡萄糖注射液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满足入选标准并获得知情同意的腹部手术后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新海能混合糖电解质组)60例及对照组(复方电解质葡萄糖组)60例.术后1d开始对实验组患者空腹静脉输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1 000 ml,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复方电解质葡萄糖1 000 ml,连续4d.监测输液后患者血糖、血钙、血镁及血磷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第1、2天输液前血糖均高于术前血糖(P<0.05),但实验组术后第1、2天输液后血糖与输液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钙均略低于术前(P=0.000),但术后第2天则与术前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0),但实验组术后第1、2天与术前血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2天血镁均低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术后第1、2天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2天血磷均低于术前(P<0.05),而实验组术后第1天血磷低于术前(P =0.008),但术后第2天则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52).结论 混合糖电解质对血糖影响小,并能够补充血钙、血镁及血磷,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郑一  史中华 《重庆医学》2013,(21):2476-2477,2480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输注10%转化糖和10%葡萄糖溶液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40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在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第1天分别给予10%转化糖(实验组)或10%葡萄糖溶液(对照组)1 000mL,间隔4h监测1次血糖值,同时纪录患者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血糖变化值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血糖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液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 10%转化糖较10%葡萄糖更适合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讨对肿瘤患者在麻醉及手术中是否输入糖溶液,为指导手术中输液,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代谢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ASAI-Ⅱ级无糖尿病肿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A组术中输注林格氏液及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空白对照组).B组术中输注新海能(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注射液250ml及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C组术中输注转化糖注射液500ml(低对照组), D组术中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高对照组),每组输注时间相同(0.1—0.2·kg-1·h-1),各组于诱导、输糖后60min、120min测量其血糖值,记录各组测定数据,对各组资料进行整理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120例病人均符合要求,四组均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基础血糖值无差异,B组、C组差异显著(p﹤0.05),D组与B、C著有显著差异(p﹤0.001),术中均无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未予特殊处理.结论对恶性肿瘤消耗的病人适当输注新海能及转化糖,提高其血糖水平,对患者可能有保护作用,但要注意输注速度及输入的量,以保证术中血糖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诺和平)联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ontinuous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次注射组(n=20)和CSII组(n=20),分别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试验,测定空腹和2 h血糖和血浆C肽,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血浆C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血糖显著下降(P<0.01),血浆C肽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糖和血浆C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水平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90例ASAⅠ级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组(A组)、葡萄糖注射液组(B组)及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C组),每组30例。患者入室后开通外周静脉通道即开始输注:A组输注10%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500ml,B组输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C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分别记录输液前(T0)及液体滴完后10min(T1)、1h(T2)、2h(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电解质、血乳酸的变化以及术中发生心律失常的例次。结果:T0时3组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B组在T1、T2、T3时间点的血糖值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在T1、T2时间点的血糖值高于C组(P<0.05),但在T3时间点二者差异不大(P>0.05);A组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次显著小于B、C组(P<0.05);在T1、T2、T3时,3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电解质、血乳酸的变化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能安全用于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较好的提供能量,且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术后应用10%果糖注射液缓解57例高血糖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10%果糖注射液在手术创伤状况下对缓解高血糖反应的影响,并对其提供热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57例外科手术后应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每日给予10%果糖注射液750ml静脉滴注,连续3日;对照组(29例)每日予以等量10%葡萄糖注射液3日,比较两输注液对机体代谢的影响。结果:对照组输注后血糖水平增高明显[输液后(13.98±7.72)mmol/L、输液前(7.96±5.30)mmol/L];试验组血糖水平较前无明显升高[输液后(6.83±1.17)mmol/L、输液前(6.33±1.40)mmol/L]。与对照组相比果糖注射液在输注过程中,血糖水平变化值明显低于葡萄糖注射液[第1天(0.50±1.25)mmol/L∶(6.02±8.09)mmol/L,P<0.01]。血胰岛素水平在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后有近10倍的升高[输液后(75.41±63.13)mU/L、输液前(8.92±6.76)mU/L],输注10%果糖注射液后血胰岛素无明显增加[输液后(17.69±11.64)mU/L、输液前(14.26±19.64)mU/L,P<0.05],组间差别显著(P<0.05)。结论:外科手术后输注10%果糖可以避免手术后应激高血糖反应,缓解高胰岛素血症。10%果糖注射液是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金菊英  彭丽桦  律峰  闵苏 《重庆医学》2013,42(7):741-743
目的探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血糖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5月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输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患者30例为A组,输注乳酸林格注射液患者30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T5~T9时点碱剩余(BE)均明显降低,血乳酸浓度明显升高,且B组的变化幅度大于A组(P<0.05),两组患者在输液后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积(Hct)均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输液后Mg2+浓度降低(P<0.05)。结论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输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更有利于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果糖与葡萄糖注射液在术后应激状况下缓解高血糖反应并提供热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比较与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在124例外科术后患者中,随机分成两组,连续3天每天各给予10%果糖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750ml静脉滴注,比较两种碳水化合物输注液对机体糖代谢与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结果:实验组(64例)在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后,血糖水平显著增高;对照组(60例)给予10%果糖注射液,血糖水平较前无明显升高,输注果糖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输注葡萄糖液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后血胰岛素显著增高,输注果糖注射液后血胰岛素无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药3天二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果糖组与葡萄糖组分别为1.56%与1.6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后患者中应用10%果糖注射液,在补充液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能源同时可避免加剧应激后高血糖反应,对胰岛的功能影响较小,提示在手术后使用果糖注射液,可以避免应激情况下的高血糖反应与减少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0.
转化糖注射液用于小儿术中静脉补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术中分别采用转化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补液,患儿血糖浓度的变化,为小儿术中补液寻求更为安全、方便、合适的晶体溶液。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为出生后6个月~6周岁的择期手术患儿40例。手术时间选择不超过2h且无较多失血者,随机分为术中输注转化糖注射液组(I组)和葡萄糖注射液组(G组)。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分别于输液前即刻、术后1h和术后2h监测患儿血糖水平。结果:Ⅰ组患儿血糖浓度波动小于G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术中输注转化糖注射液不仅能快速、持久为患儿提供必须能量,而且对血糖水平影响小。是小儿术中理想、安全、合适的静脉补液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老年女性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制剂及应用方法对老年女性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7例老年女性早期DN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普通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治疗组予门冬胰岛素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控制血糖,4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β2微球蛋白(β2-MG)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及各时间点血糖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UAER及β2-M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Ccr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4周,观察到除了凌晨3点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两组各时间点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老年女性早期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β2-MG,而胰岛素泵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艾塞那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前后糖脂代谢、体成份、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探讨兰索拉唑对T2DM患者血清胃泌素(Gastrin)、胃泌酸调节素(OXM)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肥胖T2DM患者54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27)和艾塞那肽组(n=27),联合用药组治疗方案:原有降糖基础上应用艾塞那肽10 μg,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联合兰索拉唑15 mg,早1片治疗;艾塞那肽组治疗方案:原有降糖基础上应用艾塞那肽10 μg,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治疗.8周后观察体质量、体成份、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肝肾功、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Gastrin、OXM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体质量、体成份、低密度脂蛋白(LDL)、FBG、HbA1c、HOMA-IR、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艾塞那肽组减少,Gastrin水平明显升高[(160.76±8.93) vs (95.30±6.01)ng/L, P<0.05],FBG水平[(8.06±2.33) vs (8.51±2.71)mmol/L, P<0.05]、HbA1c水平[(7.79±0.78)% vs (7.87±0.81)%, P<0.05]均低于艾塞那肽组.兰索拉唑治疗前后两组ALT、AST、尿酸(UA)、血肌酐(Scr)、血尿氮(BUN)、高密度脂蛋白(HDL)、OXM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艾塞那肽联用兰索拉唑后,Gastrin升高与其HbA1c下降相关(r=-0.302,P<0.05).结论 兰索拉唑能改善T2DM患者早期应用艾塞那肽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有助于空腹血糖的控制,其作用可能与兰索拉唑提高血清Gastrin水平有关;兰索拉唑对患者血清OXM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对胰腺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152例胰腺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6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为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为观察组,两组均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以及治疗后的氮平衡、肌酐(Cr)、皮质醇(Cor)和血浆胰岛素水平,观察两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氮平衡、Cr升高指数及Co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可加速胰腺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斯匹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10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48例口服阿斯匹林100mg/晚;B组59例维持原抗糖尿病治疗方案.经过12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血清hs-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INS)、空腹C肽、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FBG、HbA1c、INS、C肽、TG、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s-CRP降低(P<0.05),UAER升高,但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s-CRP、UAER升高(P<0.01).B组较A组hs-CRP、UAER升高(P<0.01).结论阿斯匹林可以降低T2DM患者血清hs-CRP,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和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Graves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94例Graves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依照简单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服用甲巯咪唑(赛治)抗甲亢治疗,对照组另予以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观察组则在使用常规胰岛素的基础上增用格列美脲控制血糖,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糖、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甲亢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与对照组的89.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T3及FT4水平明显低于各组治疗前,但TSH水平明显高于各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HbA1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BG及2 hB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BG、2 hBG以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Graves病合并糖尿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血糖代谢,有利于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且对甲亢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程国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686-688,692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II)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指尖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和CGMS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后2 h、凌晨200、晚2200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SMBG组(P<0.05);治疗后2组晚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少于SMBG组(P<0.05)。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SMBG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SMBG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T2DM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胡冬连  唐桢  肖伟 《当代医学》2021,27(2):94-96
目的探究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对临床疗效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分次组和持续组,每组30例。分次组给予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持续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记录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持续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分次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分次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持续组血糖水平低于分次组(P<0.05);持续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分次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注射治疗GDM患者疗效优于分次皮下注射,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30例正常健康者和 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测血糖 (GLU)、胰岛素 (INS)、C肽 (CP)等。原发性高血压组用氯沙坦治疗 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 (FG)、空腹胰岛素 (FINS)、餐后SG2 、INS2 均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但胰岛素敏感性 (ISI)低于正常组 (P <0 .0 5 )。氯沙坦治疗 8周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UC]I)、C肽曲线下面积 ([AUC]CP)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ISI明显增高 (P <0 .0 5 ) ,CP/INS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IR ,提高其ISI。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荷芪散治疗痰瘀互结证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痰瘀互结证T2DM合并C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降压、调脂及抗血小板聚集等西医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