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归纳总结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中药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哮喘的治疗提供参考.在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从抑制气道炎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气道重塑、降低气道反应、调节神经失衡五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中药对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多,但研究方法单一、西化,动物模型与中医理论证型不相符,未能体现中医证型的变化.因此中药对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应当结合中医药理论基础,注重证型变化,选择符合中医辨证的动物模型,建立系统的、多水平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哮喘复杂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曾芳  刘旭光  唐勇  梁繁荣 《针刺研究》2008,33(4):284-286
PET技术与CT技术的融合,实现了结构和功能的融合,代表着核医学影像发展的未来。利用PET-CT技术进行针刺作用中枢机制研究有利于阐明针灸作用物质基础(神经递质及其它物质)与效应(针灸作用及其机制)的对应关系,为针灸效应中枢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本文从PET-CT技术的特点、运用PET-CT进行针刺作用中枢机制研究的优势、需注意的问题和可能取得的进展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国内外对焦虑症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近年来,对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的研究日渐增多,但研究内容仍较少且不系统,研究方向仅仅涉及几种神经递质。该文将从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的不同作用机制出发,对国内外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及其机制、构效关系研究进行综述,为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该类药物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亓子豪  杨恭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2):1781-1784
目的对近年来关于灵芝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做整理分析。方法查阅近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综合、整理和归纳。结果综述了灵芝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重点阐述其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死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以及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的研究现状。结论灵芝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但作用机制复杂,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薯蓣皂苷元(Diosgenin,Dio)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外薯蓣皂苷元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指出薯蓣皂苷元是一种天然的甾体皂苷,其来源广泛,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其抗肿瘤活性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作用机制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同时指出Dio对不同类型的肿瘤作用机制各有不同,研究深度各有差异,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对Dio在不同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Dio的抗肿瘤作用特点,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将能更充分发挥传统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独特效用。  相似文献   

6.
何源  王露露  张晶 《中成药》2022,(2):528-531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探究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已经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点.关于衰老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自由基学说、基因衰老学说、细胞凋亡学说、糖基化衰老学说、免疫学说、线粒体学说等.本文对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芩是传统中医配伍抗癌方剂的常用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肿瘤、镇定止痛、抑菌消炎等作用,其中黄芩中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且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及其他肿瘤作用,其机制除了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机制以外,还对其如何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新生血管生成、调节肿瘤微环境等进行研究。因此,针对黄芩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质量控制及作用机制阐明是中药现代化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代谢组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与中药多靶点、整体协调机制具有一致性,已成为系统论指导下研究中药质量及作用机制的有效平台,其应用有利于提高中药质量,推动中药新药研发。本文对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质量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整体性评价、中药质量标志物、中药药效/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 用,并对代谢组学在中药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灸法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全面了解灸法对AS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方向,通过对近20年来灸法用于治疗AS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灸法能通过调脂、抗炎等机制发挥良好的抗AS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全面了解灸法抗AS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芦荟和白及创面愈合的药理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荟与白及均为传统中药,临床应用广泛,二者均具有抗菌、消肿生肌、修复组织损伤、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近年来,人们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二者作用机制同中有异.文章就近几年文献记载芦荟与白及应用于各种创伤愈合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作用机制的异同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综述近年来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机制的研究进展。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作用机制包括力学机制、骨内高压与血流变学机制、分子生物学机制、代谢组学机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郭春霞  陈震霖 《陕西中医》2020,(5):650-652,666
目的:研究给出中医从心肝肾论治高血压病的现代作用机理和优势。方法:以人体血压调节机制为研究资料,以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的现代研究为依据,建立血压调节机制与中医五脏系统的联系,找到中医从心肝肾论治高血压病的现代作用机理。结果:中医肝主疏泄功能对血压的调节与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相关;中医肾藏精功能对血压的调节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机制相关;中医心主血脉功能对血压的调节与体液调节中的心脏内分泌激素调节机制相关。结论:中医药从心肝肾论治高血压病的作用机理与血压调节机制高度相关。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着独特的优势,与西医常规用药相配合可以提高患者的血压调节能力,降低血压波动性,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有关"头项寻列缺"的针灸理论基础、生理解剖基础、现代机理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从不同方面证实针刺列缺穴可以有效治疗头项部疾病。列缺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而任督二脉经气相通,督脉的循行路线过头项部,针刺列缺穴可疏通任督二脉的经气,能够有效治疗头项部的疾患,其机制可能与神经递质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筋膜通路相关。现代机理研究涉及穴位敏化机制、红外热像机制、血流动力学机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完善和发展的前提和过程。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政府职能、制定技术标准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学会在中医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方面,应紧紧立足于当前工作状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明确目标、任务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模式探索。在分析上述内容之后,笔者认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准化机制创新研究思路和发展模式主要应集中在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实施监督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等四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药上市后的研究是从应用到机制的系统研究,既要开展宏观的临床评价,又要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微观的机制研究,而后再将机制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形成良性循环。这一系统的研究需跳出中医药学科的领域,以大科学的思维开展多学科合作来完成,应建立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切实发挥产学研联盟和多学科联合体的作用,寻求新型的举国体制,建立适宜的机制以保障其运行。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是中药炮制学和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目前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主要采用化学和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中药炮制后增效、减毒、缓性或生熟异治的原理,从而使中药饮片的炮制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生物转化、肠吸收转运、药代动力学以及代谢组学等新方法开始逐步应用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该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炮制机制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从吸收代谢角度深入研究中药炮制机制、加强炮制辅料的作用机制研究、注重多学科结合与数据统计分析。同时结合课题组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基于化学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的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新思路,为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对配伍机制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佳  高晓霞  田俊生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草药》2017,48(21):4367-4374
药对作为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是沟通单味药与复方的重要桥梁,研究药对的配伍机制对揭示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研究者从药对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药动学及药理作用差异着手对药对配伍机制展开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总结药对配伍机制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展望,以期为药对及复方配伍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以药对为基础的中药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归纳总结近十几年关于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及报道,进一步探析拔罐疗法的作用机理。方法:检索分析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相关文献及报道。结果:目前,医家及科研工作者大多关注拔罐的临床应用研究,机理研究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普遍认同、推广相对不足,关于拔罐作用机理多集中在其对免疫、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并未系统的阐明其作用机制。结论:进一步全面地探索挖掘拔罐作用的机理,不仅对拔罐疗法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应用水平更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的海马神经可塑性改变及其中医药干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作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抑郁症海马神经可塑性改变及其中医药干预机制逐渐成为新亮点.纵观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抑郁症形成过程中确实存在神经元萎缩、再生受损以及凋亡的可塑性变化,中药对抑郁症海马区神经元保护作用确切,抗抑郁疗效显著,但其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