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101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推拿和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按编号单双数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推拿+针灸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黏度(CP)、免疫学(lgA,lgG,lgM)、神经缺损(NDF)、运动功能(FMA)、临床痉挛指数(CSI)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BG、CP、HCT、IgA、IgM、IgG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NDF、CS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评分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中药熏蒸法联合推拿、针灸可改善中风患者血循环状态和免疫调节,促进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MMSE、Barthel指数及MMP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72%和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MP-2和MMP-9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者组患者的MMP-2和MMP-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VD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析奥氮平治疗老年晚期癌症患者抑郁状态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促进合理用药。方法:80例这类患者服用2.5 ~ 10 mg·d-1奥氮平,应用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法(2D-LC/UV)检测患者用药后4周内每周奥氮平血药浓度(C奥氮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内每周评估疗效,应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奥氮平剂量与血药浓度相关性,运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奥氮平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相关性;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日剂量(D日)和C奥氮平线性方程呈正相关(r=0.634,P<0.001)。治疗的第1、2、3、4周末,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D日、C奥氮平、HAMD-24量表减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大、奥氮平血药浓度低是导致奥氮平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影响因素。以C奥氮平作为疗效预测因子绘制治疗第1、2、3、4周末ROC曲线,得出约登指数最大时对应的最佳临界值切点分别11.18、13.89、11.55、12.44 ng·mL-1;未发现C奥氮平与TESS量表评分相关(P>0.05)。结论:奥氮平血药浓度与日剂量、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治疗老年晚期癌症患者抑郁状态最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1~14 ng·mL-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前BMI、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儿童脂肪重积聚(AR)时相提前的关联。方法 基于已经建立的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本研究共纳入2 896对母子对,收集孕妇孕前身高、体重、24~28周GDM情况,在婴儿42天、3月龄、6月龄、9月龄以及1岁后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连续追踪随访至6岁,获得其身长/高、体重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GDM与儿童AR时相提前的关联强度,并通过相乘、相加模型分析孕前BMI及GDM对于儿童AR时相提前的发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母亲孕前体重不足、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者分别占23.2%(672例)、66.4%(1 923例)、8.7%(251例)和1.7%(50例);GDM患病率为12.4%。儿童AR年龄为(4.38±1.08)岁,AR时相提前的儿童占3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1.67,95%CI:1.27~2.19)、肥胖(OR=3.05,95%CI:1.66~5.56)以及孕期患有GDM(OR=1.40,95%CI:1.11~1.76)是AR时相提前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孕前体重不足(OR=0.60,95%CI:0.49~0.73)是AR时相提前发生的保护因素。与仅孕前超重/肥胖或孕期患有GDM相比,孕前超重/肥胖与孕期患有GDM并存,AR时相提前的发生风险更高,OR值(95%CI)分别为2.03(1.20~3.44)、3.43(1.06~11.12)。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显示,孕前BMI和孕期患有GDM对儿童AR时相提前无交互作用。结论 母亲孕前较高的BMI和孕期患有GDM是儿童AR时相提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并存的风险更高,但无统计学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期双酚A(BPA)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远期影响效应。方法 研究样本源于中国安徽出生队列研究(China-Anhui Birth Cohort Study)的前瞻性随访人群。采用课题组编制的调查表收集孕妇和儿童的基本信息,运用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母亲孕期血清中游离的BPA含量。应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评估学龄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最终纳入1 713对母子。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BPA暴露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病因关联。结果 1 713名学龄前儿童中,情绪症状异常检出率为6.48%,品行问题异常检出率为8.11%,多动/注意缺陷异常检出率为8.35%,同伴交往异常检出率为2.86%,亲社会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为11.38%,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7.94%。按血清游离BPA浓度(ng/ml)三分位数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暴露组(≤ 0.120)、中暴露组(0.120OR=1.876,95% CI:1.161~3.029),且在男童中表现更明显(OR=2.291,95% CI:1.126~4.661)。结论 母亲孕期高水平BPA暴露可能增加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异常的发生风险,且在男童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计划妊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为预防产后抑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42 d体检的1 13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产妇的抑郁情绪,将评分≥10分界定为有抑郁情绪。收集产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妊娠计划性、不良孕产史等情况,采用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意外妊娠者198例(17.4%),顺其自然妊娠608例(53.4%),计划妊娠333例(29.2%),意外妊娠,顺其自然妊娠妇女较计划妊娠妇女年龄小、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低,并且农村户口占的比例很高。意外妊娠产妇产后抑郁的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组。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经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意外妊娠、顺其自然妊娠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982、1.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计划妊娠会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湖北省某医院收治的8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腮腺与颌下腺肿大消退时间及发热消退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腮腺与颌下腺肿大消退时间及发热消退时间分别为(2.20±0.32)d,(1.60±0.21)d,短于对照组的(4.34±0.41)d,(3.11±0.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可缩短患者腮腺与颌下腺肿大消退时间及发热消退时间,缓解患者的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肩前痛属于“筋痹病”范畴,经筋理论与肩前痛的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的联系紧密,并且对肩前痛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治疗上,宜遵循“舒筋通络,松解筋结”的治疗原则、治疗部位宜选取“结筋病灶点”、治疗方法可选取针刺、针刀、火针、推拿等。从经筋理论的角度理解肩前痛的发病与诊疗过程,有利于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脑电仿生电刺激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E)、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FMA-UE、Brunnstrom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患者男,41岁。因"左足外侧疼痛、麻木1年,发现左大腿肿物1个月"于2016年8月入院。查体:左大腿后方中段可触及鹌鹑蛋大小质韧肿物,横向活动度可、纵向活动度差,压之轻度疼痛伴放射痛,Tinel征(+);左足外侧及足背皮肤刺痛觉减退;膝、踝及足部各关节屈伸正常。左下肢各肌肌力未见明显异常。MRI显示左大腿中下份后部肌间隙间见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