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持续缓慢式血液滤过透析 (CHDF)和血浆置换 (PE) ,对 13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13例进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 ,中毒症状明显好转 ,血清总胆红素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血氨 ,内毒素 ,白介素 6 (IL 6 )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明显下降 ,电解质紊乱纠正 ,肾功能好转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CHDF PE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支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海英  杨毅军  陈彦  方之勋 《临床荟萃》2003,18(16):901-904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或血液滤过并综合治疗前后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肝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变化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变化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分为血浆置换 +综合基础治疗组 2 5例 ,血液滤过 +综合基础治疗组 1 8例 ,对照组 2 0例仅接受综合基础治疗。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分别经血浆置换 +综合基础治疗和血液滤过 +综合基础治疗后 ,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明显低于置换前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 (P <0 .0 5 ) ,且随着病情的好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继续下降 ,晚期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经血浆置换后 ,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明显下降 ,白蛋白、胆碱酯酶明显升高 ;置换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下降与总胆红素下降呈正相关 ,r =0 .70 ,P <0 .0 5 ,与直接胆红素下降呈正相关r =0 .5 6 ,P <0 .0 5 ,与白蛋白、胆碱酯酶上升呈负相关 ,r =- 0 .6 8,P <0 .0 5、r=- 0 .71 ,P <0 .0 5。血液滤过后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明显下降 ,但肝功能无明显变化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人工肝支持治疗 (血浆置换与血液滤过 )可使细胞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下降 ,血小板  相似文献   

3.
罗英琳  陈嘉馨  黄思代 《临床荟萃》2003,18(12):673-674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5 (IL 5 )、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相关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 2 6例哮喘发作期、2 2例缓解期IL 5、IL 12与血清IgE水平 ,并与 16例健康者的正常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IL 5、IgE水平明显升高 ,与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缓解期组IL 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IL 12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IL 5与IgE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 =0 .30 ,P <0 .0 5 ) ,IL 12与IgE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r =- 0 .4 7,P <0 .0 1)。结论 血清IL 5、IgE水平升高 ,IL 12水平降低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重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选择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等人工肝支持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肾功能、血氨、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P<0.01).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对神经免疫性疾病 (IN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 (CSF)白细胞介素 (IL) 2和IL 15的影响。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 2 2例急性期IND患者GC治疗前后血浆和CSFIL 2、IL 15水平 ,与 2 0例脑梗死 (NIND)患者、18例手术 (OP)患者、11例未用GC的重症肌无力患者 (NMG)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 4组 (IND ,NIND ,OP和NMG)组间血浆和CSF中IL 2和IL 15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IL 2 :血浆P <0 0 5 ,CSFP <0 0 1;IL 15 :血浆P <0 0 5 ,CSFP <0 0 5 ) ;治疗前IND组显著高于NIND组和OP组 (P <0 0 1) ,而与NMG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GC治疗后IND组IL 2和IL 15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急性期IND患者血浆和CSF中的IL 2和IL 15有上升趋势 ,GC治疗后IL 2和IL 15水平降低。GC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免疫细胞产生IL 2和IL 15 ,而发挥治疗IND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 - 8(IL - 8)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1,CD5 4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连接免疫吸附方法 (ELISA)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 10例正常人和 3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sICAM - 1和IL - 8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 (6 8 5 3± 8 78)相比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 - 8水平显著增加 (14 2 36± 19 86 ,P <0 0 5 )。 (2 )与正常对照组 (118 32±13 4 1)相比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细胞粘附分子sICAM - 1水平显著增加 (179 35± 2 9 76 ,P <0 0 5 )。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IL - 8和sICAM - 1水平增加。提示血清IL - 8和sICAM - 1水平 ,可作为反映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同时可能在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效价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重型肝炎进行了疗效与价格关系的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价值.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基础疗法 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 血液吸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两组按患者的PTA不同(30%~40%、20%~29%、<20%)分为三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患者的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日和平均费用.结果PTA在30%~40%和20%~29%的组中,人工肝治疗组的治愈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TA在20%以下的组中,人工肝治疗组在治愈好转率和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费用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早、中期重型肝炎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效价比关系,对该类患者应强调及时给予人工肝治疗,而对于晚期重型肝炎,人工肝支持系统与对照组在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日及治疗费用方面比较其效价关系不合理,对晚期重型肝炎应慎重选择人工肝支持系统这一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18(IL -18)、白细胞介素4(IL- 4)、γ干扰素(IFN- γ)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5 例正常人,35 例慢性乙型肝炎,45 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 18、IL- 4、IFN-γ的水平。结果 IL- 18、IL- 4 在3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N -γ在慢性肝炎与慢性重型肝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 -18、IL -4 生存组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IFN -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型肝炎重症期与康复期比较,IL -18、IL- 4、IFN -γ康复后均显著性下降(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IL 4与IL- 18呈正相关( r=0.6,P<0.01);IL- 4 与IFN -γ呈正相关( r=0.54, P<0.01)。结论 IL- 18、IL- 4、IFN -γ参与了重型肝炎的发病及转归过程,在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义荣  段钟平  陈煜 《临床荟萃》2003,18(18):1021-1024
目的 探讨分子吸附循环 (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肝脏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机制及预后评估。方法 对 86例重型肝炎肝脏功能衰竭患者进行MARS人工肝治疗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内毒素、中分子物质及细胞因子等指标 ,判断临床效果和相关的不良反应 ,并将血浆置换 (PE)及内科综合治疗作为对照。通过对比治愈好转率及住院时间评价其疗效。结果 MARS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率 6 6 .2 8% ,对照组为2 0 % ;MARS人工肝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尿素氮 (BUN)、肌酐 (Cr)、内毒素 (ET)、中分子物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IL 10、IL 6 )及血氨明显降低 ,治疗前后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MARS治疗组与血浆置换 (PE)治疗组在过敏、发热、治疗后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局部血肿及血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MARS治疗组治愈好转率 89.5 3% ,对照组为 2 8.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住院时间MARS治疗组较对照组短 ,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MARS人工肝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对血清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内毒素、血氨、中分子物质及细胞因子有明显降低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CHDF(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 ) +PE(血浆置换 )治疗时对血清电解质的影响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 5 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其中并发低钾血症 2 1例 ,低钠血症 2 0例 ,低氯血症 2 7例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日产KM - 880 0血浆交换仪并联用JUN - 5 0 0血液透析滤过仪进行人工肝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清K+ 、Na+ 、Cl-、HCO3 -、Ca+ + 的变化情况。结果 人工肝治疗前后血清K+ 、Na+ 、Cl-水平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HCO3 -、Ca+ + 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CHDF +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 ,保持内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人工肝支持治疗 (ALSS)重型肝炎 ,了解血液滤过 (hemofiltration ,HF)前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肝功能及TNF -α的变化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临床价值。方法 治疗组 18例予基础综合治疗的同时采取血液滤过 ,对照组 2 0例仅予基础综合治疗 ,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DGF水平、肝功能及TNF -α水平 ,并对两组结果作比较。结果 治疗组早、中期患者治疗前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为 (1332 2 4± 894 2 4 )pg/mL ,治疗后早、中期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为 (5 5 2 4 4± 2 75 9 2 )pg/mL ,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2 78,P <0 0 1)。治疗组前后TNF -α含量无显著变化 ,肝功能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血液滤过可使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下降 ,对减轻肝细胞的损伤、缓解肝纤维化的进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采用体外支持系统代替严重肝衰竭患者部分肝脏功能 ,争取时间 ,使坏死的肝细胞得以恢复。我科于 2 0 0 0年 7月引进HP - 2 0 0型血液净化装置 ,至 2 0 0 2年 5月 ,采用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 71例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浅谈如下。1 临床资料76例患者男 6 6例 ,女 10例 ,年龄 2 2~ 5 4岁。临床诊断急性重型肝炎 12例 ,慢性重型肝炎 6 0例(此诊断符合 2 0 0 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 ) ,药物性重型肝炎 4例 ,血总胆红素最高为770 μmol L,最低为 2 5 8μmol L ,平均凝血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MCNS)外周血单个核白细胞 (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 18的表达与MCNS发病之间的关系及地塞米松 (DEX)对体外培养PBMC表达IL 18的影响。方法 :MCNS2 3例 ,激素治疗前、后 (尿蛋白转阴 )测定PBMC体外用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下培养 2 4h后上清液中IL 18的表达量。并将治疗前PBMC分为 2组 :PBMC +PHA组 13例 ,PBMC +PHA +DEX组 13例 ,对照组为 2 2例年龄相仿的健康自愿者和 18例呼吸道感染病例。结果 :(1)各组IL 18测定值分别为 :治疗前PBMC +PHA组 (414 .5± 112 .1)ng/L ,PBMC +PHA +DEX组 (2 0 2 .1± 76 .3)ng/L ,治疗尿蛋白转阴后 (182 .3± 6 7.2 )ng/L ,呼吸道感染组PBMC+PHA(190 .1± 87.5 )ng/L ,正常对照组PBMC +PHA(16 4 .8± 86 .4 )ng/L。①MCNS治疗前后IL 18的表达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0 1)。②MCNS治疗前加DEX组IL 18表达量显著低于不加DEX组 (P <0 .0 0 1)。③治疗尿蛋白转阴后IL 18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相似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④呼吸道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MCNS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IL 18量与 2 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血浆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  相似文献   

14.
持续血滤治疗重型肝炎肝性脑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持续血滤治疗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意义.方法治疗组24例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股静脉置入单针双腔管进行床边持续血液超滤术,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血氨、肾功等.结果治疗组24例意识转清18例,清醒率75%(18/24),存活率41.7%(10/24);对照组24例意识转清仅6例,清醒率25%(6/24),存活率12.5%(3/24),两组意识清醒率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存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氨及肌酐比对照组下降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比对照组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讨论持续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是安全有效的,推荐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肝治疗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自 2 0 0 1年 12月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各种类型的重型肝炎 2 5例次 ,现将常见影响治疗顺利进行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例患者 ,男性 16例 ,女性 3例。年龄 32~ 6 2岁。按 2 0 0 0年 9月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重症肝炎 17例 ,急性重症戊型肝炎 1例 ,SLE和并药物性重症肝炎 1例。2 方法应用北京伟力WLXGX 888型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设备 ,根据病情分别选择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胆红素吸附加生物人工肝组合治疗三种方法。2 1 以生理盐水及肝素化生理盐水各 10 0 0ml预…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18(IL - 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4 8例CHF患者血浆IL - 18水平 ,以 30例健康者做比较 ,分析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 - 18水平的变化及不同心功能的CHF患者血浆IL - 18水平的变化。结果 CHF患者血浆IL - 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t =4 .4 5 0 ,P <0 .0 1) ,治疗后显效者血浆IL - 18水平显著下降 (t =9.384 ,P <0 .0 0 1) ,不同心功能的CHF患者血浆IL - 18水平差异显著 (F =2 5 0 .75 9,P <0 .0 1) ,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 (P <0 .0 2~ 0 .0 0 1)。结论 IL - 18可能参与CHF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严重脑外伤患者血浆NO、ET、IL-6和IL-8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白细胞介素 - 8(IL - 8)水平的变化 ,探讨它们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Green法、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NO、ET、IL - 6和IL - 8水平。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NO、ET、IL - 6和IL - 8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NO、ET、IL - 6和IL - 8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LC围术期血浆IL - 6、IL - 1 0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2 0例慢性胆囊炎LC(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 0例即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 (GEA)组和全麻 (GA)组 ,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 (T0 ) ,CO2 气腹后 30min(T1 ) ,术毕拔管后 5min(T2 )、术后第 1天晨血浆IL - 6 ,IL - 1 0和皮质醇水平。结果 :皮质醇GEA组 ,术中术后无显著改变 ,但GA组CO2 气腹后 30min和术毕拔管后 5min显著升高 (P <0 .0 5 ) ,组间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两组血浆IL - 1 0水平在CO2 气腹后 30min和术毕拔管后 5min时均明显增高与术前比较 (P <0 .0 1 ) ,其中GEA组IL - 1 0水平高于GA组 (P <0 .0 5) ,术后 2 4h两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 ,IL - 6在两组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无明显升高。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可明显减轻LC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肾病变患者血和尿中IL—6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民  李华  周云  傅祖植 《临床荟萃》2001,16(16):730-731
目的 :检测 2型糖尿病肾病 (DN )患者血和尿中IL 6含量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 48例 2型糖尿病肾病 (组 1)患者尿液、血液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HA体外刺激培养上清液(CPBMCS)中的IL 6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46例肾功能正常的 2型糖尿病 (组 2 )及 48例健康人 (组 3 )比较。结果 :组 1尿液和血浆中的IL 6含量明显升高 ,其尿液中含量与组 2和组 3比较 ,分别为 (P <0 .0 1和P <0 .0 0 1)。血浆中含量与组 2和组 3比较 ,分别为 (P <0 .0 5和P <0 .0 1)。组 2与组 3之间比较 ;尿液及血浆中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组 1患者CPBMCS中的IL 6含量与组 2 ,组 3之间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尿液和血浆中IL 6含量检测可能作为判断 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活动的一项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及21例健康婴儿血清IL1-2、IL-18及TNF-α的水平。结果CMV肝炎患儿血清中IL-12、IL-18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有效者在治疗结束后血清IL-12、IL-1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而无效者IL-12、I-L18和TNF-α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清IL-12、IL-18及TNF-α的检测可作为婴儿CMV肝炎炎症活动性和肝损害程度的评判指标,并对预测药物抗病毒疗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