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丽曼  杜美茹  杨杰  刘宏斌  骆华  王坤  杨帆 《河北中医》2020,42(1):63-67,7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开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7%,对照组总有效率78.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S-QOL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CRP、Hcy、FIB、D-D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相关危险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基于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温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缺血性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王居易经络诊察法,选取治疗经脉的手足同名经之原穴及合穴进行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基于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温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可以提升临床疗效,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祛痰化瘀通络方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口服祛痰化瘀通络方,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和针刺联合祛痰化瘀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祛痰化瘀通络方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及对患者脑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分别编号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卒中后常规对症治疗以及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清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BDNF、NGF、5-HT含量均高于治疗前而5-HIAA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BDNF、N...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气虚血瘀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补阳还五汤。治疗7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NIHSS评分差值;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mRS评分差值;血清缺氧转录因子-1α(HIF-1α)和B淋巴细胞瘤-2(Bcl-2)水平;评定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和mR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IF-1α、Bcl-2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HIF-1α值低于对照组(P<0.05),Bc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57.5%,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HIF-1α表达下调和Bcl-2表达上调改善脑供血和启动抗凋亡。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04-10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辅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及对脑血流灌注和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内脏脂肪组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予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8d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痉挛程度,评估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治疗前及治疗28d后的脑血流灌注情况和血清Hcy及Vaspin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8d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肌张力评分量表(Ashworth)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2.00%(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脑血管阻力(CVR)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脉动指数(PI)较治疗前有所减少,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cy及Vasp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辅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证候疗效颇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肌肉痉挛程度和脑血流灌注,并对其血清Hcy及Vaspin水平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51-105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中医证候、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的NIHSS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火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火上扰证)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显著增加、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等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但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OD、MCP-1水平显著降低,BDNF水平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火上扰证)能促进神经、活动功能恢复,改善近期疗效,可能与小续命汤减轻炎症反应与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人参总皂甙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灌注、脑梗死体积、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基础性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联合人参总皂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Qmean、Vmax、Vmin、RI)、脑梗死体积、中医证候积分、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Qmean、Vmax、Vmin均升高,RI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Qmean、Vmax、Vmin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体积均升高,中医证候积分、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脑梗死体积、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5.00%高于对照组65.00%(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人参总皂甙可显著改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降低脑梗死体积、缓解脑水肿,改善血管狭窄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滋阴熄风方加减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滋阴熄风方加减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内皮素-1 (ET-1)、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ET-1、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ET-1、S100-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1、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熄风方加减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阴虚风动证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项丛刺疗法联合舌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BDNF和IGF-1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8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舌三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项丛刺疗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咽功能评分、VFSS 评分、SWAL-QO评分和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BDNF和IGF-1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VFSS 评分和SWAL-QO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DNF和IGF-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项丛刺疗法联合舌三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114例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电脑抽取法分组,分为各为57例的两组,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CRP和Hcy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幅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基于西医常规治疗手段下,结合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抑制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减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肝门静脉(PV),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及NIHSS评分、IMT、P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实施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效果显著,可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提高总有效率,加速中医证候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7,(8):1132-1134
目的:研究分析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2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组接受神经节苷脂加针刺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FIM评分,血流变学指标,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可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及独立性,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散联合电针治疗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电针及脑卒中常规临床路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玉屏风散中药治疗。分别评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4 d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两组BI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与M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玉屏风散联合电针治疗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型缺血性脑卒中能显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逐瘀汤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逐瘀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指标、血小板活性指标,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9.59%(P<0.05)。2组治疗后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流平均通过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量、脑血容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平均通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活化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活性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外周阻力、动脉搏动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7%(71/75),高于对照组的78.67%(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2/75),低于对照组的12.00%(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脑血管动...  相似文献   

19.
江宗霞  周建伟  张开贵  吕静 《中成药》2023,(4):1137-1141
目的 探讨桂陈宣化汤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陈宣化汤联合针刺,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Vm、Qm、ZCV、DR)、NF-κBp65、MCP-1、MMP-9、NIHSS评分、B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ZCV、DR、NF-κBp65、MCP-1、MMP-9、NIHSS评分降低(P<0.05),Vm、Qm、BI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桂陈宣化汤联合针刺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NF-κBp65、MCP-1、MMP-9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吴兵兵  周德生  廖端芳  郭纯  黄莹  邓龙 《河北中医》2016,(10):1479-1483
目的观察姜黄益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基础药物+尼麦角林片治疗,治疗组予基础药物治疗+姜黄益智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进行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安全性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3.9%,高于对照组(64.5%,P0.01)。2组治疗1、3个月后MMSE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P0.05,P0.01)。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MMSE及NIH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后rCBF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rCBF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姜黄益智胶囊能更有效地治疗VD,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局部脑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