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运韬  陈自谦 《医学综述》2012,(21):3671-3673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能够无创地应用于人类脑功能成像的方法,其在临床上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颞叶癫痫因其重要结构的病理损伤,常导致语言、记忆等认知功能活动的受损。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很好地评价此类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情况,进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指导。现就(fMRI)在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评价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忠明 《医学综述》2013,19(9):1622-1624
颞叶癫痫(TLE)是临床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之一,癫痫长期反复发作可对患者认知功能,包括语言、记忆、计算等造成严重损害,加重患者精神心理负担。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其中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癫痫的术前定位、定性诊断、认知功能评估及术后随访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fMRI是研究脑功能机制的重要方法。该文就fMRI对TLE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失眠症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失眠症(PI)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影响人的认知、情绪调节等功能。多项研究表明PI涉及广泛的脑区异常。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不同的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PI的研究,它可以客观、间接地分析大脑功能活动的改变,有助于阐明PI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和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在PI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整体属性和局部属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OSA患者为OSA组,以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采集的颅脑信息资料,使用睡眠监测(PSG)和主观量表法对比两组患者的OSA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脑功能网络整体属性和局部属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联系,并可能增加痴呆的风险。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提供多种组织量化信息,包括脑结构体积、脑微出血灶、脑损伤病变、大脑灌注、脑功能连接、白质微结构完整性等。大脑结构MRI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脑萎缩相关;大脑功能MRI发现神经元活动信息改变,并与早期认知障碍有关。检测大脑MRI的细微改变能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提供诊断依据,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本文对大脑MRI多种影像标记在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中的发现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一种具有深远健康影响的常见疾病,其主要不良后果之一是对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涉及执行功能、记忆、注意力、语言表达与理解等方面,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碎片化可能是导致神经认知损害的关键性因素。儿童OSA治疗方法包括腺样体伴扁桃体切除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口腔矫治器、减重以及药物抗炎治疗等。以下将对儿童OSA相关神经认知障碍的研究热点和现状等相关情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睡眠障碍、抑郁或焦虑等各种原因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变化。目前关于绝经激素治疗(MHT)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没有定论,这可能与研究设计、MHT类型、启动时机、用药时限或研究纳入人群的差异等有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能髙效、安全、无创地检查、定位和探索大脑的语言、记忆等功能的重要工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等领域的研究,并趋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研究。本文作者将综述已有研究成果,包括对围绝经期女性认知障碍现状及机制,尤其是雌激素对认知功能影响相关机制;MHT在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中的作用及更年期女性认知功能改变相关磁共振成像的研究现状等进行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及日常交往能力。结构影像学技术主要用于测量大脑结构,为AD 的诊断提供支持,但早期AD 患者结构影像学并无特征性改变,其协助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而脑功能成像检查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同时也可探索AD 的病理生理机制。该文综述了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c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等目前常用于AD 脑研究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林兰英  林群  林财珠 《医学综述》2009,15(24):3795-3797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通过一定的刺激使大脑皮质各功能区在磁共振设备上成像的方法,可以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水平,对大脑的神经活动能准确地进行功能检测,并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区。fMRI是一种全新的对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的影像学手段。通过fMRI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区改变的研究,可为术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和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疼痛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疼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疼痛时中枢的传导及中枢敏感化可引起脑功能区的生理、病理、脑化学物质、脑的结构、脑的疼痛认知、记忆功能区的变化。此将导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改变,这种成像改变为我们疼痛诊疗提供了依据。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引导下,对于急性疼痛治疗强调局部周围神经镇痛治疗时,需辅助疼痛神经组织的脑中枢保护;对于慢性疼痛治疗需进行强化疼痛神经组织的脑中枢保护和疼痛认知、记忆的治疗,直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治愈”。  相似文献   

11.
轻度认知损害是新近提出的痴呆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和其他认知域功能下降,在影像学方面表现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结构形态以及脑组织生化、代谢改变。近年来轻度认知损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众多,主要包括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眩晕(PPP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头晕类型之一,具有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和视觉依赖2个临床特点,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客观检查手段,极易误诊。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探究PPP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近年PPPD患者静息态、任务态及结构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发现PPPD的2个临床特点可能与相关脑区结构或功能变化有关,这为PPPD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祥雏 《医学综述》2014,20(19):3583-3585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人脑正常老化以及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过渡阶段。MCI患者主要具有情景记忆损害,主要表现为颅脑海马区域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因此如何通过先进的检查方法对此区域进行检查,是实现MCI早期诊断的关键。近年来磁共振设备在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功能磁共振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文就以上新技术在MCI诊断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患认知功能及脑代谢状况。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为TGA的患分别简易心理测试(MMSE)、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R)测定和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恢复后不同时间以^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为示踪剂行脑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成像,并对其图像、量表测试结果与病史作对照研究。结果:3例患MMSE测试及MRI扫描均未见明显异常,而WMS-R测试及PET成像显示:1例正常,另外2例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与记忆相关结构有不同程度的低代谢。结论:TGA患认知功能及局部脑代谢与其症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尽早终止其发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肝气郁结证患者听觉汉字词组工作记忆的脑功能改变进行研究,以期定位肝气郁结证在脑内的功能区以及是否有认知功能的改变,揭示该证的脑机制。方法16例肝气郁结证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25~50岁,按年龄、性别配对选取16例正常志愿者。汉字词组听觉工作记忆任务作业采用block-design的1-back形式,扫描从静息开始,次序为静息—基线—静息—刺激—静息循环进行。扫描用Plilips1.5T磁共振机,数据处理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SPM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工作记忆激活脑区的数量和面积明显多于肝郁组,正常组激活脑区除左侧额下回(BA44/47,Broca运动语言区)外,其他脑区在肝郁组工作记忆降低时都受到抑制,并且肝郁组右侧顶叶也受到抑制。结论定位了肝气郁结证患者工作记忆改变的相关脑区,肝气郁结证可导致认知功能变化,为中医证型提供了可视的客观化证据。  相似文献   

16.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安全的非侵入性干预技术,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同rTMS治疗方案之间的疗效差异可能与其刺激频率、模式、部位、维持时间、强度、聚焦能力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高频rTMS的疗效优于低频;间接θ爆发刺激与常规rTMS疗效相当,但每次治疗时间短,患者依从性增加;刺激AD患者受损脑区或关联网络可增加疗效;短期强化治疗与长期维持治疗结合可维持疗效;结合认知损害程度动态调整刺激强度可增加疗效;利用磁共振功能连接方法等技术可解决rTMS的聚焦能力。本综述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为今后rTMS治疗AD的临床方案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