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及血清骨钙素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劼  黄仲奎  黄松  罗佐杰 《广西医学》2009,31(6):774-77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及血清骨钙素变化。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105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及93例绝经后健康对照者的全身骨密度及骨矿含量,计算校正骨矿含量(CBMC);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对两组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骨密度、骨矿含量、CBMC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组的CBMC有小于对照组的趋势;糖尿病组血清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但其骨强度有下降趋势,骨转换率增高,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63例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L2-4)和髋关节部位的骨密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L2-4)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股骨(total)骨密度较对照组下降(P<0.05),股骨颈(neck)骨密度较对照组下降(P<0.01);50岁以上男性2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L2-4)骨密度与对照照比较升高,而股骨及股骨颈骨密度较对照组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各部位BMD依性别不同而不同,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骨密度下降,特别是股骨颈部位骨密度下降更明显,应引起重视以防病理性骨折;5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较政党人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性激素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定30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女性正常对照组,均测定瘦素(LEP)、空腹胰岛素(FINS)、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骨密度(BMD)。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女性糖尿病组LEP、T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2、BMD明显下降(P〈0.01);绝经后E2水平、BMD较绝经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T水平升高(P〈0.01).(2)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发现,T、LEP、E2与BMD相关。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性激素与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国产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将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每天早餐前15min口服国产罗格列酮片4mg,连续服12周。对照组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药物剂量及服用方法均与观察组相同。服药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及餐后血糖(PBG)、血清胰岛素、HbA1c、血脂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FBG及PBG、HbA1c、空腹胰岛素、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除治疗后2周的PBG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DL-ch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绝对值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国产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相似,可以作为临床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特点,方法:对6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了血清25OHD和完整骨钙素(IBGP),尿HOP和Crosslaps。结果:(1)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OHD均低于对照组,男性和绝经前女性与正常对照比较P均<0.01,绝经后女性与正常对照比较P<0.05,(2)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IBGP均低于对照组,P<0.01,(3)Ⅱ型糖尿病患者的HOP和Crossplaps的测定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的尿HOP高于对照组P<0.05,而女性患者尿HOP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全部患者尿Crosslaps则高于对照组,绝经前女性与正常对照比较P<0.05,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与正常对照比较P均<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存在维生素D缺乏,骨形成和骨转换减低,骨吸收增强等表现:并且血清IBGP和尿Crosslaps可作为评价骨代谢较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2014年入住我院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76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且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对象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绝经时间等的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情况。结果两组受试人员各年龄段骨密度值以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各病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将年龄作为控制因子,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绝经年限负相关(r=-0.22,P0.05),与绝经年龄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腰椎的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但还是和正常人群相仿。而对于女性患者来说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其腰椎的骨密度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的骨密度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80例健康的绝经女性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行L2-4、Ward’s三角区、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测量,并测定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糖基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①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L4、Ward’s三角区骨密度均较健康者显著降低(P〈0.05)。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与糖尿病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及绝经年数是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等未见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绝经后骨密度降低较健康女性更为明显。糖尿病的病程和长期的高血糖对骨密度降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30例新诊断且糖化血红蛋白(HbAIC)≥7.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罗马酸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4mg/d,共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TNF-α、空腹血糖、HbAIC、空腹胰岛素、血脂水平以及安全性指标,并与30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患者用罗格列酮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下降,空腹血糖、HbAIC、空腹胰岛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罗格列酮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值无明显改变。罗格列酮治疗耐受性良好,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TNF-α表达增加,罗格列酮能减少TNF-α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9.
毕婉蓉  范传侠 《上海医学》2007,30(3):194-196
目的观察绝经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取22例绝经后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2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患者及25名同龄正常者,应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L_2~L_4正位及侧位骨密度值(BMD)。结果①CRF组L_2~L_4正、侧位BMD分别为(0.532±0.028)、(0.412±0.031)g/cm~2,PMOP组分别为(0.543±0.030)、(0.435±0.012)g/cm~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83±0.040)、(0.536±0.023)g/cm~2。各组侧位BMD均高于正位(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F组和PMOP组正、侧位BMD均显著减低(P值均<0.05),CRF组与PMO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F组和PMOP组的血和24 h尿钙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血和24 h尿磷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OP组的血完整骨钙素(Intact BGP)、骨碱性磷酸酶(ALP)及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而甲状旁腺素(PT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F组BGP、ALP、NT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绝经后CRF患者骨量丢失明显,容易发生PMO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2008年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9人,对照组39人。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每日30mg;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每日8mg,共观察24周。结果 于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的降低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但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糖代谢、性激素及骨密度(BMD)资料,受检者有1个或1个以上部位BMD低于2.5个标准差(T值)为骨质疏松,据此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骨质疏松(OP)组(n=72)和正常骨密度(NOP)组(n=70),比较两组糖代谢、性激素等各项指标,使用多因素相关方法分析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 OP组与NOP组相比,糖尿病病程、BMI、E2水平均低于NOP组,年龄、FSH、LH高于N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及FSH、LH、E2水平有关(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糖尿病与众多因素有关,包括糖尿病病史、高龄及低E2和高FSH、LH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妇女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骨代谢、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无亲缘关系的绝经后汉族妇女354例,其中骨质疏松组(A组)90例、2型糖尿病组(B组)96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组(C组)90例、健康老年对照组(D组)78例。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同时检测骨代谢指标:BALP、TRACP-5b;糖代谢指标:Hb A1c、FINS。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LRP5基因A1330V位点多态性。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后比较LRP5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A组LRP5基因A1330V位点CC型与CT/TT型相比腰椎骨密度增高(P〈0.05),经年龄、绝经年限、BMI校正后仍有显著差异(P〈0.01);D组LRP5基因A1330V位点多态性与HbA1c相关(P〈0.05),CC型较CT/TT型HbA1c高,经年龄、绝经年限、BMI校正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LRP5基因型与腰椎骨密度相关,提示LRP5基因可能是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易感基因。2型糖尿病患者BMD增高,可能与BMI、胰岛素水平增高有关。LRP5基因可能不是上海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女性糖尿病髋部骨折与骨密度危险阈值.方法 L unari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女性2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健侧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大转子的BMD值,并与同期非骨折的女性2型糖尿病相比较.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和骨密度等因素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BMD值与髋部骨折的关系.结果 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大骨密度呈下降趋势;骨折组与对照组在不同部位的BMD值相比,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ard三角的骨密度值为骨折易发生的BMD阈值,女性糖尿病患者为0.556 g/cm^2.结论 检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可预测髋部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联素、骨密度进行分析,以探讨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2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30名非糖尿病对照组均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血钙、血磷,并计算BMI和HOMA-IR。结果观察组脂联素、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钙降低,血磷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部位骨密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联素、HOMR-IR与BMD负相关;空腹血糖与BM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胰岛素抵抗和脂联素做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参与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在此期间进行健康体检人员100名(对照组),分别对2组人员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进行测定,并根据性别和年龄情况对所有患者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BMD:40~60岁以上年龄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和股骨Ward区的骨密度与对照组数值接近,但50岁组和70岁以上年龄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骨代谢:观察组的BGP与DPD水平分别为(6.73±3.54)μg/L与(7.59±4.81)nmol/mmo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其骨密度丢失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6.
胡春梅 《医学综述》2014,(10):1866-1867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提高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美国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的绝经后女性251例。测量记录251例自然绝经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第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美国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的绝经后女性251例。测量记录251例自然绝经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第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和绝经年限为影响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绝经后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和绝经年限为影响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绝经后110年与绝经后10年以上腰椎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绝经10年以后腰椎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不同体质量组腰椎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体质量组最低,超体质量组最高,正常体质量组居中。结论女性绝经越早,绝经时间越长,体质量越低,绝经后的腰椎骨密度越低。体质量是腰椎骨密度的保护因素,绝经后女性保持适当的体质量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对T2DM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我科2006至2008年,50~80岁T2DM住院患者1 807例,筛选入组186例,根据服用TZDs与否分为4组:女性服用TZDs组(fTZD组,68例)、男性服用TZDs组(mTZD组,31例)、女性未服TZDs组(f组,54例)、男性未服TZDs组(m组,33例),分析间隔20~26个月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 fTZD组较f组骨密度明显减低:L_(1-4)(0.120±0.143 vs 0.056±0.102)、右髋(0.089±0.159 vs 0.036±0.111)、大粗隆(0.102±0.149 vs0.055±0.111 g/cm~3),P〈0.05。男性患者骨密度未见显著差异;各组骨代谢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连续服用TZDs20月以上可能对女性T2DM患者的腰椎、髋部及大粗隆有加速骨质疏松作用,对临床药物选择具有一定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相娟  王艳珍 《西部医学》2009,21(7):1116-1117,1120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54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54例男性健康体检者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并测定耱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BGP),结合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4例健康对照组中骨质疏松7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3.0%;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17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31.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1,X2=5.357)。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且与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等,分析骨密度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住院患者60例作为A组,另选择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B组,分别测定并记录2组入选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糖化血红蛋白(HbA1C)、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使用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HOMA-IR。分析2组患者HbA1C,25(OH)VD,HOMA-IR之间的关系。结果 A组25(OH)VD水平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A1C,FBG,FINS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两组存在IR,A组IR尤为显著。 HOMA-IR与BMD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IR加重骨量的丢失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