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如何发挥抗原递呈功能.方法 分离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鼠和对照小鼠的甲状腺细胞,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其自身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并加入抗CD28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单纯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转基因小鼠甲状腺细胞不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然而当加入抗CD28抗体后,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活化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而T细胞对野生型小鼠的甲状腺细胞无反应.结论 加入协同刺激信号后,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也可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具有递呈抗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发现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DC可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的纳米级囊泡,可携带源细胞的多种功能分子,并可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DC来源的外泌体(DEXs)由于携带亲代D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CD80、CD8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等特征蛋白,被认为可以用来代替DC,从而激活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 ccells,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成熟DC表面高表达MHC-Ⅰ、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等)和黏附分子(LFA-3、ICAM-1等),而有效将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T细胞与DC结合后,大量分泌IL-12,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有利于肿瘤清除。DC尚能分泌多种趋化因子,作用于初始型T细胞,增强T细胞的激活,使DC具有高水平抗肿瘤免疫功能,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和研究方向,并获得快速发展。现将近期DC肿瘤疫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HLA-Ⅰ类分子与肿瘤逃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 ,MHC Ⅰ类分子限制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s)在阻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肿瘤免疫应答刺激信号的产生主要涉及到MHC 抗原肽 TCR三原体结构的生成。其中 ,MHC Ⅰ类分子、LMP、TAP等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分子的改变对肿瘤免疫应答第一信号的产生有直接影响。这些分子的减少或丢失可能反映了肿瘤细胞在MHC Ⅰ类分子向T细胞递呈免疫源性多肽这一作用而选择的一种逃避机制。因此 ,检测HLA、TAP等抗原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成为一个新指标 ,有助于制定肿瘤生物治疗策略。1 MHC Ⅰ类抗原的递呈…  相似文献   

5.
CIK细胞和DC的免疫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γ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溶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1].CIK细胞在体内归巢于脾脏、淋巴结等,可特异地聚集于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分布于除脑和睾丸以外身体各部的任何组织.DC通过受体的方式摄取外来抗原,并能与这些抗原表面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结合,刺激初始型CD8 T细胞和CD4 T细胞活化.DC除了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外,还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B细胞的增殖,活化体液免疫应答[2].因此,将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CIK细胞和具有强大肿瘤抗原递呈能力的DC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本文就CIK细胞和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小鼠MHCⅠ类分子限制性MAGE-3多肽表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小鼠MAGE-3抗原来源的MHCⅠ类分子限制性多肽表位。方法用计算机模拟设计,从MAGE-3中选取得分最高的5个侯选表位。根据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及释放细胞因子含量,评价多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结果树突状细胞(DC)负载MAGE-341~49能够强效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DC负载MAGE-341~49诱导的T细胞以MHCⅠ类分子限制性方式,特异性识别表达MAGE-3抗原的肿瘤细胞。DC负载MAGE-341~49诱导的T细胞群主要为CD8^ T细胞,同时天然免疫系统中的NKT、γ/δT也得到活化。结论从小鼠MAGE-3抗原中筛选出CD8^ T细胞识别的、MHCⅠ类分子限制性多肽表位MAGE-341~49。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用于胃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敏曼  王立 《医学综述》2006,12(4):200-202
树突状细胞(DCs)即是体内最有效的专业抗原提呈细胞,也是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具有摄取、加工、递呈抗原至T淋巴细胞的能力,表达高水平的MHCⅠ、Ⅱ和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在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以DCs为基础的各种疫苗在胃癌免疫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师义  王昆华  刘为军  徐玉 《广东医学》2012,33(11):1678-1680
传统观点认为, 肽类抗原是引起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唯一物质.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脂类、糖脂类抗原也可通过CD1d介导特异性激活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CD1d是CD1家族中的一员,在胸腺细胞、B细胞亚群、表皮朗罕细胞、树突状细胞亚群、肠道上皮细胞中表达,是一类功能类似于MHCⅠ类分子又独立于MHCⅠ分子之外的具有抗原提呈作用的非多肽性跨膜糖蛋白分子.CD1d分子激活NKT细胞后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病菌作用.因此,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本文拟对CD1d分子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MHC-Ⅰ类分子呈递外源性抗原的机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编码的分子能与经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肽结合成为激活相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始动信号之一.鉴于MHC的结构十分复杂,抗原呈递处理的机制仍有许多不明确.以往人们认为MHC-Ⅰ类分子只呈递内源性抗原肽并激活相应的CD8+T细胞转化为致敏的CTL发挥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向晓星  周霞秋 《医学综述》2004,10(9):573-575
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微生物感染机体后,不成熟DC经模式识别受体(如Toll样受体,TLR)识别微生物抗原并成熟,其吞噬活性下降,而细胞表面分子(如MHC.Ⅰ、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CD54)、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因子(IL-12、IL-10、IFN-α)表达增强,能有效地刺激初始性T细胞的  相似文献   

11.
自身免疫病治疗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自身免疫病(AID)发病机制的研究,肯定了细胞免疫和细胞分子的免疫调节障碍,以及独特型—抗独特型调节网络失常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抗原的异常表达,在AID发病中的重要意义;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IC)在AID发病中的作用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细胞免疫反应,特别是辅助T细胞(T_H),细胞毒T细  相似文献   

12.
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编码的分子能与经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cell,AP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肽结合成为激活相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cyte ,CTL)的始动信号之一。鉴于MHC的结构十分复杂 ,抗原呈递处理的机制仍有许多不明确。以往人们认为MHC I类分子只呈递内源性抗原肽并激活相应的CD8+ T细胞转化为致敏的CTL发挥细胞毒性作用。MHC II类分子呈递外源性抗原肽 ,激活CD4 +T细胞发挥其调理作用 ,启动体液免疫。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特殊的A…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噬菌体呈现颗粒交叉递呈过程中,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在细胞内的形成部位,及其与MHCⅡ类分子阳性区域和内质网标志物阳性区域的关系。方法构建呈现OVA257264表位的噬菌体颗粒,大量制备此重组噬菌体颗粒。巨噬细胞与重组噬菌体颗粒共孵育后,使用抗MHCⅠ抗原肽复合物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观察巨噬细胞中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形成的部位。使用抗MHCⅡ类分子、内吞相关区域标志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及能显示内质网的特异性荧光染料,观察巨噬细胞内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和内吞相关区域及内质网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呈现OVA257264表位的噬菌体颗粒,纯化并鉴定了此噬菌体颗粒表达OVA257264表位的情况。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和MHCⅡ类分子阳性区域共聚,进一步染色发现此复合物位于转铁蛋白受体和LAMP1(晚期内体/溶酶体的表面标志物)阳性区域中,同时此区域呈现内质网标志蛋白阳性。结论重组噬菌体颗粒能在MHCⅡ类分子阳性、内体内质网标志物阳性的区域内完成交叉递呈。  相似文献   

14.
1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el,DC)是 1973年Steinman和Cohn在小鼠脾组织中分离发现的 ,因其形态具有树突状突起而命名[1] 。不成熟DC广泛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外周非淋巴组织 ,具有很强的内吞活性 ,但其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能力很弱。受抗原刺激后 ,可摄取抗原并将其加工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Ⅰ /抗原肽或MHC Ⅱ /抗原肽段复合物形式 ,在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Ⅰ (IL 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 1α)和MIP 1β等趋化作用下迁…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HBV)的清除依赖于强大的、多克隆的、特异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和CD4+T辅助细胞来对抗病毒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和P蛋白抗原。而且,效应T细胞通过分泌淋巴因子能够中止病毒复制而不损伤感染的肝脏细胞,这些效应T细胞需要APC用提呈的抗原、MHC分子、共刺激分子共同激活,树突状细胞(DC)表达MHC1类和2类分子,并能够在摄取抗原后上调细胞膜上的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只有DC能直接使初始型T细胞活化,促进Th1和Th2细胞分化,增强CTL细胞功能。有研究认为长期慢性的乙肝感染与不足的CTL细胞以及TH细胞分化比例不同有关,而这些情况均可能与DC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具有最强抗原提呈功能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由于它能高水平表达MHCⅡ类分子且高效率提呈抗原,有强大的激活CD8+、CTL及CD4+T辅助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它是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γ-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由于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称为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样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所知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可有效的刺激幼稚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性的抗原免疫反应,从而将先天和获得性免疫有机联系在一起,是免疫反应的始动者。本文就CIK、DC及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顾莉莉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115-117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它通过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内外源性抗原以及上调共刺激分子而有效激活初始型T细胞,促进CD 8细胞毒性T细胞及CD 4助性T细胞的生成,从而产生特异性抗肿瘤效应[1,2],被称为肿瘤疫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小鼠MAGE-3抗原来源的MHC Ⅰ类分子限制性多肽表位.方法用计算机模拟设计,从MAGE-3中选取得分最高的5个侯选表位.根据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及释放细胞因子含量,评价多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结果树突状细胞(DC)负载MAGE-341~49能够强效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DC负载MAGE-341~49诱导的T细胞以MHC Ⅰ类分子限制性方式,特异性识别表达MAGE-3抗原的肿瘤细胞.DC负载MAGE-341~49 诱导的T细胞群主要为CD8+T细胞,同时天然免疫系统中的NKT、γ/δT也得到活化.结论从小鼠MAGE-3抗原中筛选出CD8+T细胞识别的、MHC Ⅰ类分子限制性多肽表位MAGE-341~49 .  相似文献   

20.
ROS对树突细胞表型和功能成熟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成刚  海春旭 《医学争鸣》2004,25(4):382-384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可以将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诱生抗原特异性CTL,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活性氧(ROS)、自由基(RF)是体内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大量研究表明ROS参与包括NF-κB在内的多种信号途径,诱导重要的免疫系统基因的表达. 氧化应激诱导树突状细胞几种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表面标志分子的表达上调,包括MHCⅡ类分子(DR和DQ)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并通过下调由甘露糖受体介导的胞饮作用来诱导DC早期成熟. 另外ROS处理过的DC比正常细胞更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此作用可以被自由基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别嘌呤醇抑制. 本文就ROS对树突细胞表型和功能成熟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