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认知及影响因素,为教育教学,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与护理本科生专业观相关的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整群抽样调查某院校护理本科生162名,分析不同学制护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护理本科生多数认为择业的首要因素是工作稳定性,择读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是易就业,较有前途;多数学生认为护理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强度大,辛苦,薪酬低,毕业后会设法换岗。想换岗的百分比五年制护理本科生(58.82%)高于四年制护理本科生(41.56%)。认为学制合适的比例,四年制护理本科生(70.13%)高于五年制护理本科生(32.94%),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51.09,P<0.001),而将来的就业方向选择出国或考研的比例五年制护理本科生(27.06%)高于四年制护理本科生(6.49%),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23.27,P<0.001)。结论学生对专业认知度仍存在一定差距,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认知还受历史、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专业观教育任重而道远,学校应加强专业认知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专业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生价值取向、所在班级学生整体道德表现、自我道德修养、所在班级自身建设、个人思想成长的各种影响因素、专业思想情况、学校德育工作等七个方面对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五个年级本科生思想品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认为各项调查结果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作者进而提出对德育工作要思想重视,建立信心,积极迎接新挑战;充分研究,了解学生,抓准德育工作突破口;改革德育工作,探讨活泼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坚持主施律教育;加强班级建设;注意专业特点,重视专业思想教育等六条德育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服务学习为指导理念的社区慢性病调查对护理本科生的影响,为未来护理专业本科生开展服务学习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资料分析法对学生的反思日志进行资料分析,了解8名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慢性病调查的感受与收获。结果:学生对社区护理服务学习项目持积极的态度;社区护理服务能促进个人发展,对未来从事护理工作有积极影响。结论:护理实践教育应注重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人际沟通等相关知识,以此建立学生的护理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护理本科生专业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卫新  张欣颖 《吉林医学》2008,29(16):1323-1325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专业观的现状及其可能的个人、社会和专业本身的影响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院02级59名护理本科生从入学志愿选择、对护士态度、护理发展、护士角色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结果:虽然有45.8%的学生入学志愿选择护理专业,其选择动机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37%是出自家长意见,出自个人理想的只有14.8%。进一步调查发现只有33.9%的学生愿意终身从事护理行业,究其原因主要是护士社会地位低下,而经过3个月的临床实习使近半数的学生降低了对护理的热情。结论:只有具备了良好专业心态的人才能脚踏实地地深入护理实践,专业观教育任重道远,教书更重育人,临床实习的短暂加强了学生专业观消极性的现象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生价值取向、所在班级学生整体道德表现、自我道德修养、所在班级自身建设、个人思想成长的各种影响因素、专业思想情况、学校德育工作等七个方面对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五个年级本科生思想品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认为各项调查结果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作者进而提出对德育工作要思想重视,建立信心,积极迎接新挑战;充分研究,了解学生,抓准德育工作突破口;改革德育工作,探讨活泼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坚持主施律教育;加强班级建设;注意专业特点,重视专业思想教育等六条德育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及分析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就业走向的看法及影响因素,帮助护理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利于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川北医学院2011-2013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就业意向、选择护理学专业的原因和态度、对专业的认同度和对涉外护理的看法等内容。结果:护理本科生就业选择多样化,从事临床工作的意愿已不是首位,而是护理教育;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多元化,工资及个人发展为主要的因素。结论:针对影响其就业走向意愿的各种因素,教导护理本科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从各方面给予引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对某省属高校护理学专业55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现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影响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为年级、小组学习、课后反思和浏览期刊次数等。建议护理教育者通过培养护生的反思与阅读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等措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护理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临毕业时期的压力状况、应对方式,并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即将毕业的92名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临毕业时大部分护生压力程度处于中度水平。常见压力源有:实习期间的工作量、毕业论文的完成及能否顺利通过等。对压力程度影响的个人因素有:家庭子女数、偿还助学贷款等。在压力应对方式上,护生常采取比较积极乐观的应对方式。结论护理本科生临毕业时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压力程度以中度为主,并受社会、个人、教育实施者多方面的影响;在护生临毕业阶段,护理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巩固专业思想、给予心理支持等方法减轻其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人格特征与自测健康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1.0)对312名某医学院护理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和自测健康总分高于一般人群;人格的内外向高于全国常模,掩饰性低于全国常模;人格的内外向和掩饰性与自测健康呈正相关,神经性与自测健康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人格的内外向、神经性和掩饰性是影响护理本科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人格的不同特征与自测健康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护理本科生专业观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专业观现状,分析影响专业观的因素,为稳定护理队伍,促进学科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2001级54名护理本科学生进行了专业观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78%学生入学志愿选择了护理专业,但主要选择原因是朋友意见、大众传媒和家长意见(占64%);学生对专业地位的理解较消极,72%学生认为专业的社会地位低;专业思想稳定和不稳定的学生分别占学生总数的44%和26%。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的中间型占30%;大部分学生(占87%)表示毕业后如有适合自己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愿意留在所学专业。[结论]要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学校和工作单位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大部分学生将会安于护理专业的工作,自觉为护理专业的发展而献身。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智慧教育的现状,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某医学院2018年3月—4月在校护理本科生13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主题。结果 13名护理本科生对智慧教育的应用较差,2名护理本科生经常进行智慧教育,5名护理本科生有时会进行智慧教育,6名护理本科生很少进行智慧教育。根据影响因素归纳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主题及学习需要、学习习惯、周围环境、经济条件等7个亚主题。结论护理本科生智慧教育的影响因素很多,医学院校及社会应重视智慧教育对护理本科生教育及职业发展的影响,以确保护理本科生的专业培养、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护与蒙护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使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对即将进入临床生产实习的63名普护本科生和49名蒙护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总体的专业认同为86.41分,为一般认同.蒙护学生专业认同总分及除专业期望维度外的五个维度均高于普护学生,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专业认同的高低与专业选择时的意愿、对从事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改行的可能性相关.结论蒙护学生的专业认同高于普护学生,护理教育者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护理本科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增强护生学习护理的热情和信心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重启后,专科、本科学历护士相继进入临床,为护理队伍输注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高学历本科护士的流失问题一直备受关注[1]。究其原因,与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强有很大关系。专业认同感,即护生承认自己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及将来的护士身份,认可专业的价值,从心底接受这个专业,并对这个专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2]。本研究以未进入临床实习的在校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校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与专业选择动机、职业展望、学校专业思想教育三个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校护理人文教育的现状,为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及优化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对护理专业在校专科和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人文教育得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认知度得分为1.90±0.92,人文精神认同度得分为3.67±1.25,专业品质体现度得分为2.45±1.30,总评分为8.02±3.47.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认知度、人文精神认同度和专业品质体现度以及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生源地学生的专业知识认知度、人文精神认同度和专业品质体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专业的兴趣和个人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的专业知识认知度、人文精神认同度和专业品质体现度得分,以及总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待加强,加强对学生专业的兴趣培养,鼓励学生拓展个人爱好,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护理职业教育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郑州大学护理专业2008级、2009级、2010级三个不同年级300名在读本科生进行自设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平均34.11%的护生不喜欢护理工作,护生的工作负荷、薪酬、发展前途、社会地位是影响护生职业认可度的重要因素。结论护理本科生对护士职业的了解及认可度偏低,需通过多种形式的护理职业教育,加强政府与社会支持来改善护理专业本科大学生对护士职业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参加临床见习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的选择及对首次临床实践的感受。方法对参加首次临床实践的59名护理本科生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从专业选择上第一志愿报考护理专业仅为27.12%;喜欢护士工作仅占了10.7%;带教满意度为86.44%。结论: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了解本科护生选择护理专业主导因素的基础上,改善本科护生专业思想和职业观念教育,以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学院2005级和2006级本科护理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选择护理受兴趣、就业、父母、高考分数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职业观上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在理想与现实差距等因素影响下极易发生偏差,因此,利用青年学生可塑性强和在学期间的有利条件,探讨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护生职业观的教育,不仅有利于本科护理教育事业,而且也将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信息需求,把握其专业思想情况,通过对我校14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在校护理本科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护理专业缺乏了解及对护理专业信息教育需求迫切的情况。对此,本文提出从开展护理专业信息教育、加强护本生自身信息素质的培养等方面促使护理本科生加深对护理专业的了解,满足对护理专业信息的迫切需求,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新冠疫情爆发前后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应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全国3所高校775名护理本科生,在线填写调查问卷。结果:疫情爆发后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显著高于疫情爆发前(P<0.05),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是影响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结论:疫情爆发后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显著提高,护理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媒体应加大宣传以提升大众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护理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我院护理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制定学生教育管理政策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04级236名护理本科生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进行测试。结果: 护理本科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本科生UPI得分,第1类(具有明显心理问题)和第2类(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63.56%,而且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中间状态者居多。从选择频率最高的10题可看出,52.97%~70.76%的护理专业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过于敏感、缺乏自信的神经症状态;半数以上的护理专业学生具有神经衰弱的倾向或情绪消沉、不稳定的心理状况。性别及文理科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无影响。结论: 护理专业学习功课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以及家庭因素等是造成护理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原因,学校可通过新生入学心理普查,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和积极拓展以第二课堂为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