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PINK1基因rs45530340位点及LRRK2基因rs149194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淮海地区汉族人群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2例晚发散发性PD患者和16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入组者均来自淮海地区汉族人群。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包含多态位点的目的基因片段,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AGE)检测PCR产物。对PCR产物分别用DNA限制性内切酶NlalV和SmlI进行酶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硝酸银染色检测酶切产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分析基因型,计算所有研究对象两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PINK1基因rs4553034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晚发散发性P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基因型:χ2=1.572,P=0.456;等位基因:χ2=1.318,P=0.251)。(2)LRRK2基因rs149194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晚发散发性PD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χ2=6.802,P=0.033;等位基因C:χ2=7.448,P=0.006,OR=1.571,95%CI=1.135~2.176)。结论 (1)PINK1基因rs45530340多态位点可能不是淮海地区汉族人群晚发散发性PD患者的危险因素。(2)LRRK2基因rs1491942多态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淮海地区汉族人群晚发散发性PD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汉族人群中具有中枢特异性的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TPH2基因转录区的单核苷酸多态rs4570625,采用Taq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测定137例强迫症患者和190名健康人的多态分布. 结果强迫症组色氨酸羟化酶(TPH)-2基因rs4570625G/T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多态分布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χ2=9.972,P<0.01;χ2=8.417,P<0.01);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与强迫症之间存在显著正关联 [比数比(OR)值分别为2.239和1.587].早发型患者组该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多态分布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 (χ2=9.202,P<0.05;χ2=8.833,P<0.01);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与早发型强迫症之间存在显著正关联[OR值分别为2.514和1.886],晚发型患者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汉族人群中色氨酸羟化酶TPH2基因rs4570625G/T多态可能与强迫症存在遗传关联,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可能主要是早发型强迫症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河南省汉族人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rs972936位点多态性、载脂蛋白酶E(Apo 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8例AD患者和12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ND)者为研究对象,柱层析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IGF-1基因rs972936位点及Apo E基因型多态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ND组比较,AD组IGF-1基因rs972936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8,P=0.047),其中AD组中GG基因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70.7%51.6%,χ~2=5.935,P=0.015),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6.502,P=0.011);AD组Apo Eε4等位基因频率可能增加AD的患病风险(OR=2.872,95%CI 1.542~5.351)(P=0.001);Apo Eε4等位基因不影响IGF-1基因rs972936位点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P0.05)。结论 IGF-1基因rs972936位点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AD的发病可能有相关性,其中GG基因型、G等位基因可能是AD发病的独立于Apo Eε4等位基因的危险因素。Apo Eε4等位基因是散发性A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Sirtuin 2基因Intron8(rs7257949A/T)多态性与散发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了82例PD患者(PD组)与103例健康成人(对照组)Sirtuin 2基因rs7257949A/T位点多态性。结果病例组SIRT2基因rs7257949A/T多态性的AA基因型20.7%(17/82),T等位基因携带者为79.3%(65/82);而对照组分别为AA型7.8%(8/103),T等位基因携带者为92.2% (95/103)。经χ2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6,P=0.010)。病例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6%(70/144),51.4%(74/144);对照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0%(70/206),66.0%(136/206)。经χ2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9,P=0.006)。结论中国汉族人群Sirtuin 2基因Intron8(rs7257949A/T)多态性的纯合子AA可能是PD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浙江温岭地区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PINK1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P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200例PD组(早发性PD 112例、晚发性PD 88例)和220名相匹配的对照组(青年对照组68名、老年对照组152名)的PINK1基因1~8号外显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斑点杂交法检测明确其基因型,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未发现PD组和对照组出现PINK1基因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在早发性PD组中有2例出现5号外显子杂合型突变(G12169A),发现该地区存在PINK1基因5号外显子G12164A,多态有G/G和G/A两种基因型,无A/A基因型,而G12101A多态有G/A和A/A两种基因型,无G/G基因型.PD组的PINK1基因5号外显子G12164A多态在A/A基因型频率84/200(42.0%)与对照组52/220(23.6%)相比有升高趋势(x2=4.034,P=0.045),在晚发性PD组中A/A基因型频率(40/88,45.5%)与老年对照组(32/152,21.1%)相比有升高趋势(x2=3.951,P=0.047),其余各组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NK1基因可能不是浙江温岭地区PD患者致病基因的突变热点;G12164A、G12101A连锁多态才是该地区晚发性PD患者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集素(clusterin,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及rs9331888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简称哈族)及汉族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SAD)相关性。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Kas P 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法测定CLU rs11136000及rs9331888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 (1) 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SAD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哈族SAD组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T等位基因及T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 809,P=0. 003;χ~2=8. 242,P=0. 016)。携带T等位基因者(TT+TG基因型)相比携带GG基因型者AD发病风险降低63. 9%(OR=0. 361,P=0. 007)。汉族SAD 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 CLU rs9331888位点等位基因(C、G)及基因型(CC、CG、GG)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 rs9331888、rs11136000两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D’=0. 764),单体型分析显示有C-C、C-G、T-G 3种单体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族AD发生可能有关,携带T等位基因对降低AD发病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CLU基因9331888位点可能与新疆SAD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缝隙连接蛋白37(Cx37)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SNaPshot技术,检测25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20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Cx37基因rs1764391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Cx37基因的多态位点rs1764391的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217);病例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2.4%vs 17.7%,P=0.085);病例组中,TT+CT基因型(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大于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广东汉族人群Cx37基因的多态位点rs1764391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无关,T等位基因增加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R146a的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OAD)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03例EOAD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组人群,采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miR146a基因的rs2910164和rs57095329的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的rs5709532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027 0,等位基因频率P=0.004 2),而rs2910164的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595 7,等位基因频率P=0.322 6).结论 miR146a基因的rs57095329多态位点与EOAD的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rs57095329的G等位基因是EOAD的发病风险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此实验旨在探讨ACAT1的基因甾醇氧-乙酰转移酶(sterol O-acyltransferase. SOAT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44925与散发性AD(SAD)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收集了SAD107例.以及性别和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同一地区健康对照者11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SOAT1多态性位点rs1044925的基因型以及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的基因型。结果 rs1044925位点在SAD组的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别为82.2%。16.8%,1.0%,在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4%.17.8%,0.8%.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1.000,χ^2=0.030,OR=0.863.95%CI=0.478~1.857)。SAD组等位基因(A.C)频率分别为90.7%、9.3%,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3%、9.7%,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1.000.χ^2=0.021,OR=0.885,95%CI=0.508~1.774)。当数据用ApoEε4分层后.rs1044925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差异仍无显著性(P〉0.05)。结论 研究表明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ACAT1的基因SOAT1多态性位点rs1044925与SAD无相关性,SOAT1可能不是SAD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15名中国东北地区汉族健康人和377例PD患者。根据其发病年龄,将PD组患者再分为早发PD组(发病年龄≤50岁)和晚发PD组(发病年龄50岁),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MALDI-TOF-PEX技术检测SORL1基因rs2070045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其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结果在PD组与对照组以及晚发PD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早发PD组与对照组比较,rs2070045基因型分布有显著差异(P=0.036),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在晚发PD中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起病年龄明显低于非携带者(P=0.001),其他临床特征如性别、Hoehn-Yahr分期以及病程在携带者和非携带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早发帕金森病相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早发PD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rs1801282位点单核苷酸Prol2Ala多态性(CCA→GCA)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采集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液DNA标本,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PARγ2基因外显子B,直接测序法筛查突变位点;根据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310例中国汉族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289例正常对照者PPARy2基因外显子B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 PPARγ2基因外显子B突变位点筛查发现rs1801282位点单核苷酸Pro12Ala多态性,两组受试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0.501).在≥75岁和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Pro/Ala基因型频率、Al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状态等影响因素后,未发现多态性位点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OR=1.100,95%CI:0.580~2.090;P=0.767).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PPARγ2基因rs1801282位点单核苷酸Pro12Ala多态性可能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胶原沉积过少导致脑出血,在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中检测与分析Ⅰ型胶原蛋白d2链(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多态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方法,比较山东地区汉族人群中393例原发性脑出血与476例正常对照之间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构成。结果在原发性脑出血组和对照组之间rs42524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χ^2=16.33,P〈0.001),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有显著差异(χ^2=15.99;P〈0.001;优势比2.322;95%可信区间1.521~3.547)。用Logistic回归纠正性别、年龄因素结果没有改变。结论在山东汉族人群中原发性脑出血组和对照组之间COL1A2基因的rs42524位点多态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L1A2基因rs42524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原发性脑出血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rs1800497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及其与性别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TaqMan法检测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19名健康对照(对照组)DRD2基因rs180049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或对照组不同性别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或女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DRD2 rs1800497位点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SNCA基因rs385705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人群散发性帕金森病(PD)发病风险及临床症状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京地区PD患者171例为PD组;另选择健康者197例为对照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基因SNPs。结果 PD组SNCA基因rs3857059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1. 49,95%CI:1. 11~2. 00,P=0. 008),携带GG基因型增加PD的发病风险(OR=2. 17,95%CI:1. 18~4. 00,P=0. 013),男性GG型PD患者易感性高于女性,但与临床症状无关联。结论SNCA基因rs3857059位点的SNPs与中国人群散发性PD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河南省汉族人群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基因rs3827677位点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8例AD患者和12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柱层析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GSN基因rs3827677位点基因型多态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D组与对照组GSN基因rs3827677位点基因型均有两种:AG型、GG型,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55,P=0.814;x2 =0.036,P=0.850).结论 GSN基因启动子区rs3827677位点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AD的发病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云南省5种独有少数民族(基诺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与汉族人群特发性癫痫与电压门控氯通道-2基因CLCN2基因多态性是否相关。方法采用PCR、单碱基延伸(SNap shot)等技术,应用病例-对照法检测云南少数民族特发性癫痫患者92例及其未发病亲属170例、云南汉族特发性癫痫患者107例及63例健康人群外周血CLCN2基因多态性。统计少数民族与汉族人群中rs13099401、rs4912540两个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用χ2等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LCN2基因rs1309940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少数民族病例组与汉族病例、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6.828,P=0.033;χ2=9.246,P=0.010,均P<0.05);基因型CC与非CC型在少数民族病例组与汉族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245,OR=3.26,P=0.002,P<0.01)。rs4912540位点基因型频率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LCN2基因位点rs13099401可能是云南少数民族特发性癫痫患者的相关性位点,基因型CC为汉族特发性癫痫发作的一个保护性因素;rs4912540与云南人群特发性癫痫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G/A多态与帕金森病(PD)易患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观察155例PD患者、192名健康人对照组中parkin基因多态的分布,并与澳大利亚白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G/A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等位基因以G为主,频率分别为54.2%和52.9%,χ2=0.318; 基因型以GA型为主,频率分别为51.6%和43.2%,χ2=1.433,均P>0.05);发病年龄以50岁为界分成早发组与晚发组后,早发组与晚发组人群中该多态的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基因型χ2=1.16,等位基因χ2=0.049,均P>0.05).(2)上海汉族人该基因的多态分布与澳大利亚白种人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06.448, P<0.001);上海汉族人以GA基因型为主(51.6%),澳大利亚白种人以GG基因型为主(92.7%).结论上海汉族人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G/A多态与PD易患性关系不大;上海汉族人与澳大利亚白种人该多态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探讨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2型受体(NTRK2)基因rs1187272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19例正常对照者进行NTRK2基因rs1187272的分型,并进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比较。结果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NTRK2基因rs1187272多态的等位基因分布(χ2=1.78,df=1,P>0.05)和基因型分布(χ2=1.01,df=2,P>0.05)无明显差异;男、女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分布(χ2=2.70,df=3,P>0.05)和基因型分布(χ2=4.72,df=6,P>0.05)也无明显差异;但在不同发病年龄组之间,NTRK2基因rs1187272多态性等位基因分布(χ2=5.53,df=1,P=0.02)存在显著差异,在早发病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NTRK2基因rs1187272多态性等位基因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4.38,df=1,P=0.04)。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NTRK2基因rs1187272多态性与早发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25岁)存在关联,其可能是早发精神分裂症的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四川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多态位点rs2275913及IL-17F基因多态位点rs763780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S患者126例,以176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来检测rs2275913及rs763780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患者IL-17F基因rs763780位点TT基因型频率(84.92%)高于健康对照组(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36)。患者T等位基因频率(92.06%)亦高于正常人(8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48)。MS患者IL-17A位点rs2275913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17F基因多态位点rs763780与MS相关,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四川汉族人群MS发生的危险因素。IL-17A位点rs2275913同四川汉族人MS发病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CD40基因rs1883832位点及CD40L基因rs112653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85名中国东北地区汉族健康人和396例PD患者。根据其发病年龄将PD组患者再分为早发PD组(发病年龄≤50岁)和晚发PD组(发病年龄 50岁),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MALDI-TOF-PEX技术检测rs1883832位点及rs1126535位点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其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结果 EOPD组与对照组rs1883832位点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D组和LOPD组与对照组在rs1883832位点及rs1126535位点上,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D40基因rs188383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早发帕金森病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EOP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