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药物和缺血预处理对供肝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供肝复流后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明确药物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三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移植肝细胞复流前后不同时间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对供肝分别作药物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比较正常肝、预处理供肝和未预处理供肝复流2 h后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肝酶谱及肝细胞凋亡状况.结果移植肝细胞复流2 h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显著增高,12 h后恢复正常水平;正常肝、药物预处理供肝、缺血预处理供肝、未预处理供肝复流2 h后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和肝酶谱依次升高,PCNA(%):2.1±0.1,4.3±0.2,7.0±0.4,9.4±0.4,AST(nKat·L-1):3.5±1.6,28.1±11.9,53.8±12.3,75.2±24.1,ALT(nKat·L-1):2.8±2.7,46.1±17.6,61.7±22.9,90.5±30.1,LDH(nKat·L-1):49.6±7.6,61.4±15.3,95.4±23.2,148.3±30.1.结论供肝复流后肝细胞G1期缩短至2 h以内,整个细胞周期时间缩短至20 h左右.正常肝、药物预处理供肝、缺血预处理供肝、未预处理供肝肝损害程度依次加重,整个细胞周期时间依次缩短.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对HSC-T6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大黄素干预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具体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肝星状细胞株伪传代培养,采用不同浓度大黄素进行干预,观察各组细胞在形态学、增殖程度、细胞周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等多方面的变化。结果 ①5-15Mg/L浓度大黄素干预24h后,对T6细胞的增殖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免疫组化显示PCNA标记指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其表达阳性率反而逐渐降低。②大黄素同时能够对T6细胞的细胞周期产生阻滞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C0/G1期细胞比例逐渐上升。结论 大黄素在体外对于HSC-T6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了T6细胞正常的细胞周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iRNA靶向干扰轴突导向受体蛋白(ROBO)1基因表达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将食管癌EC10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siRNA-ROBO1组,采用脂质体将阴性siRNA和siRNAROBO1转染EC109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ROBO1、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蛋白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EC109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干扰ROBO1表达后,EC109细胞中ROBO1蛋白的表达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G2/M期细胞显著降低(P0.05),且siRNA-ROBO1组细胞中Ki-67、PCNA、Cyclin D1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ROBO1可能通过影响食管癌细胞增殖、周期相关蛋白水平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从而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部分肝脏切除术后肝再生功能的变化。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35只)与NAFLD组(F组,45只),C组给予正常饮食喂养,F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在喂养至第12周时行70%肝切除术,两组动物分别于术后0、1、12、24、36h处死,取出残肝,计算再生肝重比;光镜下计数核分裂肝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术后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变化。结果 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F组肝窦狭窄迂曲,细胞质内大量脂滴沉积,细胞核小,细胞器少,能量代谢及细胞增殖均不活跃。F组术后12、24、36h核分裂相计数明显低于C组同时相点(P〈0.01);F组术后再生肝重比、S期细胞分数及增殖指数也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细胞周期蛋白D1的mRNA表达在术后12、24、36h均明显低于C组同时相点(P〈0.01)。结论 中至重度NAFLD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DNA合成高峰滞后,肝再生延迟,再生进程主要被阻滞在细胞周期的G1/S期调控点。  相似文献   

5.
肾组织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组织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周虹,胡伟新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周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种仅出现在增殖期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在细胞增殖周期的不同阶段其表达程度不同。在静止期和G1早期几乎不表达,G1晚期表达开始增加,S期达高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活血益气方干预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殖的机制,对损伤血管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CDK4)表达进行观察。方法随机将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益气方组3组,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前1d始给假手术组与模型组0.8mL/(100g·d)生理盐水灌胃,用药组给予相同剂量的中药灌胃,连续至第5天处死大鼠取其损伤的颈总动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CDK2、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PCNA、CDK2、CDK4均表达阳性,假手术组有极少量表达,模型组明显增多,用药后表达量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益气方对球囊损伤后动脉血管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核增殖抗原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的表达,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7.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DNA多聚酶δ的辅助蛋白,存在于细胞周期,与DNA合成和细胞周期有密切关系,是判定肿瘤增殖分化程度的良好指标。本课题应用抗PCNA抗体对肝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抗体的表达,分析其意义,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5-羟色胺2A受体阻断剂酮色林对大鼠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的影响,了解5-羟色胺及其受体在肝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肝大部分切除术建立肝再生模型,术后16 h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酮色林(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技术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术后24、36、48、72 h肝脏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24、36 h肝脏表达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最为活跃,而后表达逐渐下降。实验组大鼠肝脏表达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5-羟色胺2A受体阻断剂酮色林显著抑制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的肝脏再生,说明5-羟色胺具有一定的促进肝再生的作用,2A受体是其重要的信号传导受体之一。  相似文献   

9.
P27对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管腔狭窄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管腔狭窄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其的影响。方法将54只400~5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大鼠行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前4天开始予全反式维甲酸(30mgkg.d)灌胃至术后处死;单纯手术组大鼠行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对照组不行球囊损伤,作为正常对照;手术组和对照组予对照用芝麻油灌胃。分别于术后2、7、14、28天取胸主动脉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形态学、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27表达水平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不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球囊损伤后开始表达,术后2天中膜表达显著(24.08±2.35);术后7天新生内膜高度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35.32±3.46),而中膜表达明显下降(9.47±1.56);后内膜、中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均逐渐下降,28天时形成显著的新生内膜(0.173±0.030mm2),管腔狭窄(1.641±0.088mm2)。②正常动脉壁显著表达P27(19.29±1.54),损伤后中膜表达迅速下降,2天时达最低水平(2.93±0.55),后逐渐回升;14天、28天时新生内膜中可见P27表达,并逐渐增多(14天:10.30±1.39;28天:16.01±1.33)。③P27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68,P<0.001)。④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后明显抑制中膜P27的下调(2天:7.67±1.27),促进新生内膜中P27表达(7天:6.09±1.04;14天:22.60±2.46;28天:26.23±2.43),同时显著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2天时中膜:12.11±1.84;7天时内膜:16.83±1.02),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少(0.075±0.017mm2),管腔面积(1.901±0.085mm2)明显大于单纯手术组(P均<0.01)。结论P27低表达在动脉损伤后管腔狭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淋巴结状态是反映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Ki-67抗原为一种细胞核抗原,仅在增殖细胞核中表达,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已有文献报道Ki-67抗原可以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指标之一〔1〕。本文借助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Ki-67抗原表达并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肿块内血流结合,探讨其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兔软骨细胞培养方法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Manning 和 Bonner1967年首先把胰蛋白酶和细菌胶原酶结合使用消化关节软骨基质获得大量纯度高的软骨细胞,此后,软骨细胞培养研究工作得到很大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现这一方法经改进后在国外已被广泛使用,在我国尚未见有关这方面报导。本文以体外单层兔软骨细胞培养为例,简要介绍用透明质酸酶、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分离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实验材料准备,操作方法步骤,并对实验结果作了简要讨论。希望通过这一方法介绍,对从事软骨疾病研究、大骨节病病因研究人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PHA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研究PHA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用浓度为333.3ug/ml的PHA处理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24h,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在光镜下发现在老化的培养细胞中间出现一些类似于淋巴母细胞样的新细胞;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有呈哑铃状的成对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有细胞核膜消失,染色质变成粗颗粒状.中心粒一分为二,两中心粒之间还有纺锤丝牵引;还观察到处于分裂早期的细胞,核中染色质浓缩成四块状,核膜有部分消失、结论PHA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药物溶剂四氢呋喃对体外培养的贮脂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肝脏贮脂细胞,以不同浓度的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乙醇处理、检测[~3H]胸腺核苷酸及[~3H]脯氨酸的掺入值,了解四氢呋喃对贮脂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四氢呋喃与常用药物溶剂二甲基亚砜、乙醇相比,在浓度为0.1%时,对贮脂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无影响。结论 四氢呋喃可作为胡萝卜素等药物溶剂用于贮脂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酯酶同工酶鉴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13G-5)种属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鉴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细胞的种属来源。方法 应用SDS凝胶电泳测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酯酶同工酶 (EST) ,并和E granulosus原头节、囊液及包虫病人血清作比较。结果 细粒棘球蚴细胞系、E granulosus原头节、囊液含有相同的酯酶同工酶谱 ,在同一位点出现相同的一条酶带。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从包虫病人培育的 13G - 5细胞确系来源于E granulosus细胞。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内镜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Hp长期感染是否促进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形成与发展,对首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而不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120例Hp阳性患者和87例Hp阴性患者进行内镜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4.8年,随访次数2-10次,活检组织进行Hp检查、病理学检查和AgNORs,银染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p阳性患者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Ⅲ型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胃粘膜PCHA标记指教和AgNORs数也显著高于Hp阴性胃粘膜。表明Hp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粘膜细胞的过度增殖、更新加快,促进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理想的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BLSS),给肝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措施,应用两步灌流技术分离人肝细胞,球形聚集法加以培养,同时使用中空纤维型生物反应器和血液透析仪改装的辅助循环系统,共同构成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并以正常犬为对象进行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分离所得肝细胞成活率为94%,总产量达2×1010个以上,肝细胞在限制贴壁条件下形成球形聚集体悬浮生长,EBLSS在实验犬体外运行5小时后,肝细胞仍保持较高的活性。实验过程犬生命征平稳,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所建EBLSS已基本解决了生物人工肝的关键技术,系统安全、有效。为进一步开展肝衰竭的生物人工肝支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内镜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Hp长期感染是否促进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形成与发展,对首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而不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120例Hp阳性患者和87例Hp阴性患者进行内镜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4.8年,随访次数2~10次,活检组织进行Hp检查、病理学检查和AgNORs,银染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p阳性患者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Ⅲ型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胃粘膜PCNA标记指数和AgNORs数也显著高于Hp阴性胃粘膜。表明Hp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粘膜细胞的过度增殖、更新加快,促进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支原体通用PCR引物的设计及在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快速全面检测感染人体、动物和细胞培养的多种常见支原体。方法 从 12种支原体的 16S与 2 3SrRNA核酸序列中选择了两段高度保守的核酸序列 ,作为支原体通用引物 ,一次PCR扩增就能检测出 12种支原体。结果 用这对通用引物检测了 41份临床标本 ,16份细胞培养物和 2 0只大白鼠 ,阳性率分别为 14 6 %、 43 7%和 2 0 0 %。结论 用通用引物检测支原体具有覆盖面广、检测种数多、不易发生漏检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软骨细胞无血清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培养一般需要在基础培养液内加入一定比例小牛血清,细胞才能生长繁殖。Sato1975年提出血清在细胞培养中主要作用是提供激素和生长因子。我们于 DMEM 培养液中加入50ng/ml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0μg/ml 胰岛素和10~(-7)M 地塞米松,配制成无血清合成培养液,对软骨细胞进行培养获得成功,并完成微量元素 Se 对软骨细胞影响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尖音库蚊淡色亚种细胞系的建立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尖音库蚊淡色亚种(Culer pipiens pallens)新孵Ⅰ龄幼虫建成蚊细胞系Cpp512.取蚊卵消毒,孵出幼虫,剪成碎片,接种于含15%FBS的改良TC199培养基中,2周左右由幼虫组织长出的细胞形成单层。现已传至53代。细胞形态以梭形为主。细胞对数期群体倍增时间(PDT)为21h。BrdU掺入法测得细胞周期时间为18h。透射电镜检查未见病毒或支原体污染。染色体检查以二倍体核型为主,多倍体亦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