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T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模拟定位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强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6,20(6):746-746,748
目的:探讨CT扫描食管癌范围的准确性,以求采用合理的照射野。方法:53例食管癌行食管钡透造影和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的肿瘤外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确定靶区照射范围。结果:(1)病变外侵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CT高于钡餐造影;(2)在肿瘤无外侵和肿瘤直径(CT轴位)<5cm且呈对称性外侵时,可根据食道钡透造影定位;(3)肿瘤直径<5cm且非对称性外侵,肿瘤直径≥5cm的偏心肿瘤或有淋巴结转移时,食管钡透造影易遗漏病变;应采用CT和食管造影相结合设野定位。经典照射先前后对穿宽野而后斜野照射。结论:CT扫描应列为食管癌放射治疗模拟定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食管部肿瘤外侵的范围和规律,探讨食管癌定位时照射野的合理使用。方法;将96例食管癌患者的食管造影X线片和CT片,采用双盲的方法分别阅片和记录。X线片主要观察其病变部位和X线病理类型,CT片主要观察肿瘤外侵及外侵同食管腔的关系,以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髓质型和食管上段的食管癌肿瘤外侵最明显分别为83.8%和85.7%,食管下段癌淋巴结转移最明显为36.3%。食管癌肿瘤外侵83.3%为非对称性外侵。结论:传统的以食管腔为射野中心的定位方法盲目性较大,应采用以肿瘤为射野中心的CT定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不能手术的食管癌采用后程加速分割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确诊 ,同时有食道CT片观察病变周围组织是否受侵 ,食道钡透片观察病灶的长度 ,浸润的深度。病理学 :鳞状细胞癌 ,失去手术指征者 ,对 40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照射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组各 2 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等中心三野分割照射总剂量 60Gy,照射 30f/ 4 2d ,后程加速超分割组 ,先用前胸和后部背野照射肿瘤量达 30Gy ,改为两斜野照射 2f/d ,上下午均行放疗 ,两次间隔 6小时 ,总剂量 60Gy ,照射 35f/ 35d ,提前 1周结束。用χ2 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食管癌诊断中 ,常规食管X片只能诊断原发灶部位和长度 ,难以确定肿瘤有无外侵和范围 ,以及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 ,而CT扫描对食管癌肿瘤大小 ,癌肿侵犯周围结构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临床价值[1~ 2 ] 。本文于 1996年 9月~ 1998年 3月对 5 4例确诊的食管癌患者 ,在放疗前做CT扫描 ,对肿瘤的外侵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作了初步分析 ,从而对食管癌照射野设计提出初步看法。1 临床资料5 4例食管癌均经病理证实 ,鳞癌 5 3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 1例 ;男 49例 ,女 5例 ,年龄 36~ 82岁 ,中位年龄 5 5岁 ,在放射治疗前均行食管X片及CT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3DCRT)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7例食管癌患者,采用深圳一体医疗立体放射定位系统及真空负压袋固定患者,日本东芝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采集患者影像图像,深圳一体医疗立体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一般设5野照射,95%剂量线包括GTV,脊髓在50%剂量线以外,PTV处方剂量,DT50Gy/20F,5f/W。重复CT定位缩野后视患者身体状况和放射反应情况补量DT15—25Gy/5—10F,5F/W。验证:在CT扫描时标出病变上下界结合体中线和椎体前缘为验证参考线,0°和90°(或270°)照射野时观察射野与X、Y、Z轴的关系并拍验证片。应用新华XHA600C型加速器治疗。结果 87例患者随访3年以上,1、2、3年生存率分别92%、72%、63%;食管放射反应Ⅰ级87例(100%),Ⅱ级58例(67%),Ⅲ级16例(18%),Ⅳ级未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脊髓损伤均未发生。结论 该方法使用真空垫固定病人稳定可靠治疗重复性好,CT扫描图像勾画靶区病变精确,计划系统治疗剂量准确分布均匀达到三精的目的。在不加重放射性食管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同时,安全可靠的保护心脏、肺和脊髓的同时可适当提高单次剂量缩短疗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是有效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计算机X线摄影 (CR)技术拍摄放射治疗病人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的价值。方法 :使用成像板 (IP板 )和自制特殊装置 ,分别拍摄放疗病人带中心刻度的模拟定位片和加速器射野验证片 ,根据片中人体解剖标记比较二片中心移位误差并控制 ,二片用专用口袋保存 ,数字化图像连同病人详细放疗资料进行计算机管理。结果 :病人共 86例 ,图片 2 77张 ,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较清晰显示照射野形状、大小、治疗中心以及与人体解剖标记之间的关系。肿瘤病人均使用固定装置 ,治疗中心移位误差头颈部 x =(2 4± 0 9)mm ,胸体部 x =(2 9± 1 1)mm。结论 :利用CR技术拍摄放疗病人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 ,成像满意 ,操作简便 ,作为放射治疗质量控制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食管癌病人的生存率 ,降低局部复发率 ,外照射配合腔内放疗可使 5年生存率达 3 0 %以上 ,局部复发率降低到40 %以下[2 ] 。我院应用192 Ir后装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 8例食管癌 ,大部分患者局部病灶得到控制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患者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5 9~ 63岁 ,病变部位均在食管中下段。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为食管癌 ,肿瘤长度约 2~ 6cm。2 治疗方法食管癌的治疗部位是根据食管吞钡片上的病变部位、大小和邻近的解剖位置规划程序计算靶点、治疗剂量 ,参考点距离视肿瘤的厚度而定…  相似文献   

8.
放射治疗是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疗前的定位的准确性是治疗成功于否的关键.有些单位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模拟定位机等定位仪,单纯依靠X线片定位效果欠佳.但X线片配合CT片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现将其应用方法简单介绍如下:1.给患者拍X线食道服钡定位片,通过此片凭骨性标志在患者体表确定肿瘤的中心及上下界,并标记在体表.2.让患者俯卧在CT诊断床上,以肿瘤中心体表标记定为“0”,进床为正,出床为负,定出扫描层厚数据,使肿瘤中及上下界分别在CT扫描中,行CT扫描.3.取出CT片可用投影仪分别将CT所扫描的肿瘤中心及上下界的片子放大到与患者实际胸廓面积等大,而后依图片设照射野,使其能避开脊髓及附近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9.
电子照射野影像仪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子照射野影像仪(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是一种新的放射治疗辅助装置,目前主要用于患者治疗前或治疗中的位置验证,通过对照射野影像与模拟定位片或治疗计划系统产生的数字重建影像进行比较,对照射野进行验证以保证治疗的准确性.EPID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照射野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能对多个放射野进行动态实时监控,是放射治疗中监测照射野、体位重复性的重要工具.我院从2003年4月起对50例肿瘤病人照射使用EPID实际射野图像采集,主要有鼻咽癌、口咽癌、肺癌、食道癌、淋巴瘤、宫颈癌、前列腺癌等,现将EPID特点和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CT影像预测食管癌定位时,照射野宽度等剂量曲线的合理性.方法以食管腔内为中心分别测量肿瘤向左右、前后外侵的差值及肿瘤外侵的最大宽径,分析测量结果同经典治疗野90%的等剂量曲线的宽径相比较.结果食管癌肿瘤外侵率达83.3%,淋巴结转移率达31.2%;食管癌肿瘤外侵中82.5%为非对称性外侵;食管癌肿瘤外侵最大宽径≤4.0cm占83.1%,最大宽径≥4.5cm的占16.9%.结论以肿瘤为中心或以食管腔为中心,肿瘤是对称性外侵的,此时经典治疗野宽度合理,但对于非对称性肿瘤外侵或肿瘤外侵宽径≥5.0cm时,经典治疗野宽度的等剂量曲线过于窄小,此时应使用CT影像定位.  相似文献   

11.
面颈联合野放疗对鼻咽癌患者感音性听力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咽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放射治疗为主 ,且多数学者认为面颈联合野放疗后再小野照射有望提高生存率 ,降低局部复发率。但面颈联合野完全包括整个内耳 ,因此对耳的听力损伤较明显。作者共观察了 78例鼻咽癌不同的设野方法对耳感音性听力的损伤 ,意义在于考虑肿瘤局控率的同时 ,考虑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从而改进放疗技术 ,减少副作用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搜集 1995年 1月~ 1998年 8月在我科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 78例 ,病理学检查均为低分化鳞癌 ,按设野大小不同分两组。大野组 (面颈联合野 )5 3例中 ,男 38例 ,女 15…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后一般最常见的后遗症为放射性肺纤维性变及放射性脊髓炎,少见放射性骨损伤,而对称性多发性肋骨损伤则更为罕见,现报道一例如下。患者男,56岁,因进食梗阻伴吞咽疼痛7月,进行性加剧半月。1988年3月16日来诊时仅能进食流汁,无呕血及黑便、无声嘶。一般情况尚可,两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其他各项检查均属正常。食管钡透及摄片均示食管中段癌长约5.5cm;扩张口径约0.5cm,软组织块影不明显。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检查找见恶性肿瘤细胞(鳞癌)。  相似文献   

13.
胸部CT扫描对食管癌放疗计划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估胸部CT扫描在食管癌放疗计划制订中的价值。方法 :10 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癌患者均予胸部CT扫描 ,并排除远处转移 ,在制订放疗计划时根据胸部CT扫描 ,充分包绕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与传统以上消化道钡餐摄片为主的治疗计划 ,即照射长度在病变远端各放大 3~ 4cm ,不超过 15cm ,宽度约 5~ 6cm计划相比较。结果 :若按照传统治疗计划 ,T2~ 3 分期中有 4 5 %患者部分病灶遗漏在照射野之外 ;病变长度≤ 5cm者有 4 0 %患者部分病灶遗漏在照射野之外。结论 :基于上消化道钡餐摄片的传统照射面积为 6cm× 15cm的治疗计划是危险的 ,常发生病灶遗漏。胸部CT扫描对食管癌放疗计划制订是必须的 ,而不是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4.
丁峰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4):287-287
目的评价超分割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气管内侵犯的疗效。方法对8例确诊为食管癌(均为鳞状细胞癌)气管内侵犯患者行超分割放射治疗,1.2Gy/次,每日2次,间隔6h以上,总照射量58~74Gy/5~7周。结果8例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其中CR2例,PR5例,有1例放射治疗后发生食管气管瘘。结论通过采用超分割方案放射治疗食管气管瘘可以减少食管气管瘘的发生,有望提高肿瘤局控率,进而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应用热释光(TLD)技术测量人体食管腔内靶区剂量,结合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验证评估肺校正在食管癌放疗计划设计中的重要意义。②方法:标准电离室标刻LiF(Mg,Ti)颗粒聚氯乙烯管封装,通过硅胶管置入食管腔近靶区中心,行CT模拟3D-TPS计划设计,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确认后加速器6-MV-X线前-后二三野照射,TLD读数。③结果:食管癌三野放疗肺校正与否,中心剂量偏差8%~23%.剂量曲面的分布也存在差异。④结论:热释光与3D-TPS两种技术的应用,证明食管癌三野放疗不做肺校正,会严重影响治疗精度,是现代精确放疗应尽量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CT检查对判定食管癌手术切除可行性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食管癌的检查方法及CT、检查对判定食管癌手术切除可行性价值。方法:对85例经食道钡透或食管镜检查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术前行CT检查,采用夹角法、三角法、综合法(夹角法加体位法)判断主动脉是否受侵。通过肿瘤是否对气管、支气管形成切迹或压迹判断气管是否受侵。结果:CT对食管癌可切除性的判断准确率较高。夹角法、三角法准确率均大于96%。结论:夹角法做为判断食管癌可切除性的标准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并用适形照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初步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鼻咽癌面颈联合野照射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2)方法:40例鼻咽癌患分为2组,I组按传统放疗射野技术,Ⅱ组采用面颈联合野+适形照射。面颈联合野DT40Gy/20f,适形照射DT补充至74Gy。适形放疗分割方法,每周3次,每次DT3.2-4Gy。(3)结果:I组2年内复发占20%,Ⅱ组占10%。晚期反应:I组张口困难2例,颞叶坏死1例,Ⅱ组未出现上述反应。(4)结论:适形放疗是面颈联合野照射后理想的设野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CT对食管癌的检查方法及 CT检查对判定食管癌手术切除可行性价值。方法 :对85例经食道钡透或食管镜检查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术前行 CT检查 ,采用夹角法、三角法、综合法 (夹角法加体位法 )判断主动脉是否受侵。通过肿瘤是否对气管、支气管形成切迹或压迹判断气管是否受侵。结果 :CT对食管癌可切除性的判断准确率较高。夹角法、三角法准确率均大于 96 %。结论 :夹角法做为判断食管癌可切除性的标准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的后期放疗射野情况。方法:对90例食管癌病人在模拟机的定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食管上段癌后期放疗以两后野为主,食管中下段癌后期放疗以右前左后野为主。结论:精确的定位,不同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射野,可以更好地避开脊髓、心脏等,达到保护脊髓和其他重要器官的作用,更好地提高肿瘤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1997年~2005年对经食管钡透及胃镜检查临床证实吻合口狭窄21例病人行球囊导管扩张术,其中食管癌术后17例,贲门癌术后4例。结果:21例病人球囊导管插入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球囊导管扩张术方法简单,效果满意,安全可靠,是目前治疗吻合口狭窄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