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立  张琴 《柳州医学》2005,18(2):76-77
2002年1月至2004年1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686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8.0%(686/3802)。死亡35例,死亡率为5.1%(354586)。现将其中早产儿死亡35例进行分析,了解我院早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凶素,为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989~1998年我院共收治外伤性急性重型颅脑损伤278例,占同期急性颅脑损伤1854例的14.99%。本组278例中共死亡100例,总病死率为35.97%,其中手术治疗5例(1.79%),保守治疗95例(34.17%),死亡95例,病死率为34.17%。为寻找可避免的死亡因素,提高救治率,本文对死亡的100例临床资料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总结教训,减少死亡,提高边疆地区基层医院的手术治疗水平,改进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窒息后血糖降低或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51例轻、重度窒息的早产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早产儿窒息后低血糖发生率19.6%(10/51),高血糖发生率17.6%(9/51),重度窒息组4例高血糖全部死亡(均为极低体重儿)。结论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糖代谢紊乱严重,且不易纠正,病死率高。早产儿窒息后应重视血糖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耀菊 《广西医学》1997,19(3):386-387
本文对近三年住院死亡的159例新生儿死亡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病死率为8.7%,前六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早产低体重儿、RDS、HIE、硬肿症和破伤风,颅内出血,81.1%死亡病例来自农村、病死率农村9.9%,城市5.8%,早产儿死亡占54.1%,早产儿病死率13.0%,足月儿6.3%,80%以上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围产期,可见加强农村新生儿保健,降低围产儿尤其是早产儿病死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对我院70例围产期早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早产儿死亡率本组资料来源于1988年1月至1992年12月,出生不足7天死亡的早产儿。五年来我院总分娩人数为7877人,围产期死亡的早产儿70例,平均早产儿发生率42.2%,病死率210‰。自1988年至1992年早产儿死亡率分别为203.1‰、150‰、220‰、233‰、262‰。病死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主要死亡原因。方法 对本院近18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SAP的病死率为35.4%,其中保守治疗的病死率为29.3%,手术治疗的病死率为43.1%,早期手术的病死率为48.7%,延期手术的病死率为34.6%;死亡病例中,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2例(42.3%),感染17例(32.7%),多器官衰竭(MOF)11例(21.2%),消化道出血2例(3.9%)。结论 SAP主要死亡原因为ARDS、感染及MOF,手术特别是早期手术不能降低SAP的病死率,相反使病死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一直较高,近年来由于计划外超生情况的存在,患病率较前有增高趋向。为探讨影响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的因素,现将我院1983年至1992年收治的66例作一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66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6例。足月儿63例,早产儿3例,土法接生61例,占92.4%。死亡35例,总病死率为53.0%。其中1989年以前本院收治34例,死亡24例,病死率为70.6%。1989年至1992年收治32例,死亡11例,病死率为34.4%。 二、低体温、强直、角弓反张与病死率关系:低体温组34例,死亡24例,病死率为70.6%;  相似文献   

8.
855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掌握住院新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对策,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 对1989年至2003年苏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死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年来苏州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下降显著,1989年至1993年为10.19%,1994年至1998年为7.37%,1999年至2003年为2.20%,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死亡疾病谱发生变化,新生儿肺炎(含早产儿肺炎)为首位死因,早产儿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早产儿死因顺位前移,其中新生儿硬肿症已经退出死因前5位,先天性畸形排在死因第5位。结论 进一步降低住院新生儿病死率要加强对新生儿肺炎的管理,提高早产儿的监护和治疗水平,增强先天性畸形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吴莉  刘凯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92-93
目的:了解新生儿的死亡原因,提高预防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死亡的7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60例(75.9%),胎龄≤32周早产儿占早产儿死亡病例的65%;体质量≤150%早产儿占早产儿死亡病例的46.7%;住院3天内死亡占82.3%:早产儿前3位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硬肿症。足月儿前3位死亡原因为肺炎、重度窒息、败血症。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减少早产儿的出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海岛地区早产儿安全转运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降低其病死率和伤残率。方法通过与我院有转运协议的市区、县、镇医院,按照转运流程对80例早产儿进行安全转运。结果80例早产儿全部转运成功,其中4例因担心预后及经济原因放弃治疗,2例转运后死亡。转运时间早的预后好,≤24h放弃治疗及治疗及病死率为2.6%,转运时间晚的预后差,〉24h放弃治疗及病死率为12.2%(P〉0.05)。结论积极有效地做好早产儿抢救,并掌握好转运指征及转运时间是救治早产儿成功的关键,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死亡23例原因分析马秋芹,刘绪华(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五莲县人民医院)我院产科在1991年3月至1994年12月期间共接生新生儿10252例,其中早产儿424例(4.1%).早产儿死亡23例。为探索早产儿死亡原因,我们对此进行了回顾性...  相似文献   

12.
1资料和方法 1997年至2004年间我院儿科共收治新生儿402例。其中早产儿35例,早产儿死亡13例,死亡率34%,现将死亡原因及早产原因作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70~1989年住院早产儿病死率为35.63%,早产儿主要病因主要是肺炎和硬肿症,胎龄<32周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肺出血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75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首次给负荷量5ms/kg,12h后给予维持量2ms/kg,每12小时给药1次,稀释后静滴;治疗组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给负荷量0.1ms/kg,静推,以后按0.01ms/(kg&#183;h)的速度经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70%(28/40)和97.5%(39/40),对照组分别为48.6%(17/35)和74.3%(26/35)。两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干氧茶碱.  相似文献   

15.
1984年10月至1987年5月收治低出生体重儿74例,占住院新生儿总数的22.98%,男44例、女30例;早产儿39例、宫内发育迟缓儿(IUGR)35例;存活62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16.2%。本文讨论了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分析了发病因素并提出了临床管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急性重症胰腺炎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10年(1991-2000)来我院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进展,病死率和死原因。方法:回顾分析了1991-2000年收治的102例SAP病例的病死率,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并发症及治疗方法。结果:1991-2000年我院SAP的总病死率26.5%,较以往有明显下降。从1991-1994年的48.4%(15/31)下降到1998-2000年的14%(7/50)。住院7d内死亡人数占66.6%(18.27),8-14d死亡人数占22.2%(6/27),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结论:SAP的早期(14d内)是死亡的高峰期,该时期的正确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平果县医院住院早产儿10年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碧玲  黄海碧 《广西医学》2009,31(8):1198-1199
目的分析我院10年来住院早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构成比、病死率、并发症的变化。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儿9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5年比较,后5年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9.19%,16.21%)、低体重(10.14%,15.63%)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下降(13.68%,7.0%);并发症:湿肺(3.1%,7.0%)发生率升高,肺炎(20.0%,10.9%)、硬肿症(5.7%,1.4%)、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5.8%,8.6%)发生率下降。结论近5年我院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低体重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下降,部分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卡维地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李拥军  周秀娟  程蕴琳 《医学综述》2004,10(10):608-611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也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广泛应用已使心衰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但北欧依那普利多中心协作生存研究(The Cooperation North Scandinavian Enalapril Survival Study CONSESUS)表明,即使使用ACEI.重度心衰第一年的病死率仍高达36%,中度心衰4年内病死率为35%;  相似文献   

19.
数字     
《中国医院院长》2008,(6):14-14
2007年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4769860例,死亡13037人。报告发病率为362.87/10万,死亡率为0.99/10万,病死率为0.27%;较2006年分别上升了2.95%、20.91%和17.45%。其中包括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580477例,死亡12954人。报告发病率为272.39/10万,死亡率为0.99/10万,病死率为0.36%;较2006年分别上升了2.08%、21.31%和18.8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43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初步探讨SARS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SARS患死亡报告资料汇总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自2003年1月2日发生首例SARS病例,至5月17日末例止,与SARS相关的死亡病例43例,病死率为4.04%(43/1065)。其中离退休人员病死率最高,为15.15%(20/132);医护人员病死率较低,为2.48%(7/282)。死年龄在5岁至89岁之间,以60岁以上为主,占50%。以1月份发病的病死率最高,为12.86%。死亡病例中合并有其他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肿瘤等的占53.48%。结论SARS是可防可治的,广州市在疾病流行过程中探索出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死率。SARS患死亡的危险因数是年龄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有明确接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