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了解甘肃省全省预防接种注射器使用、处理情况,评价自毁型注射器(AD)在全省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影响,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干预前,对照乡和干预乡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部分使用AD注射器,使用后仍有一定比例的接种人员采取掩埋、随意丢弃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干预后,干预组村医在注射器材使用后100%都能对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进行安全处理,并认为使用AD注射器可以促进安全注射工作,而对照乡人仍有部分村医不能正确处理使用后的注射器;干预乡的儿童监护人有152人(90.77%)选择使用AD注射器进行预防接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各接种点在配发足量的一次性白毁型注射器,以及对村医进行经常性、短期的强化培训,可以明显提高村医使用安全注射器以及正确处理注射器,达到安全注射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部分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干预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全省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水平,评价为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 干预组村医在注射器材使用后100%都能对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焚毁:干预组村医实际规范接种的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在"接种前进行告知和健康询问"、 "接种后进行观察"的村医分别达到100.00%、96.77%.比基线调查数据明显增加;并且干预组的村医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由基线调查时的38.70%提高到93.55%.上升了55个百分点.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及"乙肝会传染"3方面知识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在90%以上,增幅较为明显.结论 对村医进行经常性、短期的强化培训,运用典型案例对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及有效的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是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邳州市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状况和制订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等形式,随机抽查36个接种点的180名乡级预防接种人员和144名村医.其中接种室设置达标率88.9%,一苗一室率47.2%;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安全注射率为97.7%,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正确毁形率66.7%;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乡级预防接种人员为90.6%,村医为65.2%.以乡为单位,建立"一苗一室"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采取"计划免疫日"对免疫对象集中接种的形式是一种安全的预防接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张晓丽  马道瑞  严玉明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70-2071
目的了解卫辉市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为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工作和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形式,随机调查22个接种点的预防接种人员131人和预防接种对象350人。结果22个预防接种点均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实行了"一人一针一管",但使用后的注射器仍有4.57%不能正确处理。安全注射知识完全知晓率:市级预防接种人员为89.47%,乡级预防接种人员为80.85%,村级预防接种人员为63.33%,平均为73.81%。结论应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和督导,不能忽视基本内容的培训,对公众开展安全注射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莘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状况,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形式,随机抽查24个接种点的26名城区接种人员、190名乡级预防接种人员和150名村医。[结果]接种室设置达标率78.26%,一苗一室率8.70%;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安全注射率为96.74%;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正确毁型率87.10%;安全注射知识完全正确知晓率,县级接种人员为100.00%,乡级预防接种人员为78.49%,村医为56.45%。[结论]以乡为单位,建立“一苗一室”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采取“计划免疫接种日”对免疫对象集中接种的形式是一种安全的预防接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农村诊所临床注射过程中产生不安全注射的因素 ,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和采样相结合的方法 ,对村医及周围群众进行调查 ,注射器进行检验。结果  93.75 %诊所不使用碘酒和酒精进行二次消毒 ,90 .2 2 %诊所不能正确配制 75 %酒精 ;一次性注射器细菌培养阳性率 8.2 4%,残留血阳性率 1.42 %,玻璃注射器细菌培养阳性率 17.39%,残留血阳性率 11.96 %;35 .2 3%居民反映诊所随意丢弃一次性注射器 ,0 .45 %居民反映孩子被丢弃注射器刺伤。结论 村医文化水平较低 ,安全注射意识淡薄 ,防病知识差 ,注射器存在着严重不安全隐患 ,管理不到位是目前主要不安全因素。培训村医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监督管理和用后处理是提高安全注射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凭祥市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提高预防接种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9月对凭祥市4个乡镇16个定点接种点的15名镇防保医生和48名村医及被服务对象,采用现场调查、访谈、问卷、测试等形式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性现况调查。结果对15名卫生院防保医生、48名乡村医生进行安全注射技术与理论测试,及格率为92.06%(58/63),对于接种技术部分掌握率为93.65%(59/63),对于疫苗有关知识的掌握率为87.30%(55/63),对于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率为77.78%(49/63),对于冷链设备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为86.67%(13/15镇防保医生),调查发现,47.62%的村医注射操作正确(以上6点都正确),52.38%的村医操作不正确;有16名村医认为煮沸消毒和高压消毒效果是一样的,占33.33%(16/48);有17名村医认为一次性注射器不用消毁或只消毁针头就可以的,占35.42%(17/48);全市90名村医均配冷藏包,而使用良好的有53个,占58.89%;调查的4个乡镇中,冰箱内疫苗摆放正确率为85%。结论基层防疫人员在安全注射意识、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疫苗的使用与管理及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与管理等方面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建议加强检查与监督以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知识水平的变化。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共调查儿家长340名,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干预实施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相关问题的知晓情况,除对“乙肝会传染”回答正确率较高外,达到80%左右,其余问题知晓率均低。实施干预后,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及“乙肝会传染”的回答正确率较高,达到90%以上,对照组儿童家长知晓率较前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宣传动员及运用典型案例对群众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相关知识可比有效的培训,提高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意识。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不同经济状况地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甘肃省不同经济状况地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1999年7月结合世界银行贷款疾病预防(卫生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抽取部分接种点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接种点中达到"一人一针一管”的占53.1%,单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占16.9%;农村大部分接种点使用玻璃注射器或同时使用玻璃注射器及一次性注射器;灭菌方式由以往煮沸为主变为以高压蒸汽为主;接种人员安全注射知识较缺乏、接种点缺乏足够的注射器材是造成不安全注射的主要原因.今后应重视和加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工作,采取培训、宣传、督导检查、配备补充注射器材等综合措施,确保预防接种中达到安全注射.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GAVI合作项目单位自毁型注射器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中,安全注射面临着极大挑战,不安全注射成为导致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传播和其它注射性感染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全面推行自毁型注射器(AD注射器)可有效提高安全注射水平。卫生部在2005年下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提出预防接种“推广使用自毁型注射器”。2002~2006年,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与中国政府实施了GAVI合作项目,支持我国西部省份和其它省份的贫困县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并在预防接种中引入AD注射器,湖北省25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为项目地区。为掌握湖北省AD注射器使用及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对安全注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分析评价为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效果,以便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村医实际规范接种的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在“接种前进行告知和健康询问”、“接种后进行观察”的村医分别达到100.00%、96.77%,比基线调查数据明显增加;并且干预组的村医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由基线调查时38.70%提高到93.55%,上升了55个百分点,增幅较为明显。结论:对村医进行有针对性、经常性、短期的强化培训,是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农村基层安全注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陕西省基层安全注射现状,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陕西省6个地区(市)所辖6个县(区,市)30个乡(镇)180个村的乡村医生调查,发现陕西省乡村级预防接种和临床治疗中以玻璃注射器和一次性注射器混合使用为主(分别占54.8%和59.0%);预防接种和临床治疗采用多人一管注射的分别占44.3%和9.1%;在玻璃注射器灭菌中,水冲洗或浸泡、酒精棉擦拭方式分别占16.9%和42.7%;在一次性注射器处理中,重复使用和丢弃分别占1.3%和18.9%;有36.4%~74.0%的乡村医生不清楚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和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及其危害性;认为多人一管不会有问题的占26.7%,接种人数多或缺少注射器时,可进行只换针头方式注射的占33.9%~61.7%.提示在陕西省基层预防接种和临床治疗中都应注意玻璃注射器和一次性注射器的安全注射问题;多人一管注射方式,水冲洗或浸泡、酒精棉擦拭灭菌玻璃注射器,反复使用和丢弃一次性注射器等是非安全注射的主要因素;乡村医生安全注射知识水平及责任心,特别是对不安全注射引起传染病及危害性后果的认识亟待进一步培训提高;对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统一回收或在包装上注明"严禁重复使用"是防止不安全注射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了解村级防保医生在疟防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制订对他们的培训计划 ,巩固疟防成果。方法 :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在 9个乡 (镇 ) 36个行政村抽取 36个卫生室的 72名村级防保医生 ,进行有关疟防知识和完成疟防工作的问卷调查。结果 :村级防保医生疟防知识问卷回答正确率为 74.6 7% ,其中 ,接受过疟防知识培训者的正确率高于未培训者。村级防保医生完成上级交付疟防任务的占 86 .73% ,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对村卫生室和村级防保医生在经费投入、优惠政策、奖惩及劳务报酬等解决较好的地方 ,村级防保医生完成疟防工作优于解决较差的地方。接受过疟防知识培训者完成工作任务率为 90 .32 % ,好于未培训者。结论 :今后对村级防保医生进行较系统的疟防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并加强管理和扶持 ,才能使村级防保医生更好地完成疟防任务。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To guide development of a hepatitis B control program in China, we investigated village doctors' sterilization practices, injection use, vaccination levels, and knowledge and counseling skills. METHODS. The head doctor from each village health station in a rural county (n = 260) completed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the respondents, 94.2% reported adequate sterilization of needles; however, inadequate sterilization of syringes and acupuncture needles was common. Injections were found to be frequent and profitable. Of head doctors, 16.2% reported that most infants in their villages are vaccinated against hepatitis B. There was very high knowledge of modes of hepatitis B transmission, but it was not used to formulate advice for a hypothetical carrier. Knowledge of the consequences, prevalence, and use of condoms to prevent sexual transmission was lower. CONCLUSIONS. The sterilization of acupuncture needles, reuse of syringes, and frequent injections are practices that may transmit the hepatitis B virus. Research into issues of vaccine acceptance is needed to expand immunization. A review of treatment practices and better training in counseling for village doctors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5.
基层诊所安全注射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基层卫生所安全注射的情况 ,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 ,随机抽取了南阳市 34个村卫生所 ,调查安全注射的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评判 ,有 2 3个卫生所做到了安全注射 ,占 6 7 6 %。影响安全注射的因素是乡村医生是否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 ,以及门诊量的多少。正规的专业培训和合理的门诊量有助于提高安全注射的水平。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和经常的监督检查对安全注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并评价全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及安全注射培训开展情况及培训效果,为今后培训工作提供相关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关键人物评价和测试比较的评估方法针对各级防保人员展开调查,以访谈、问卷调查、观察及考试测评等方式对培训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基本完成对乡村级的培训,人员培训覆盖率>80%,培训内容受到基层人员普遍认可。但对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评价相对较差。经过培训,县级及以上人员能答出80%的测评内容,不到半数的乡村医生能答出50%左右的内容,因此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结论因培训经费、教材不足,教学手段落后,缺乏有效的培训监督和评估,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但强化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消除了培训空白人群和乡村人员有关知识的盲点,师资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某县安全注射现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估计中国农村地区居民接受注射的频次和不安全注射的比例,分析产生不安全注射的主要因素,调查卫生服务人员和居民对安全注射的认知。方法:采用面向面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居民注射频次、注射器材的使用和管理、居民和卫生服务人员对安全注射的认知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1004名居民中,过去3个月至少接受1次注射的有145人(14.4%)、457次(0.46次/人),按年估计,每人每年接受注射的频次为1.84次。≤12岁和>12岁两个年龄组接受预防和治疗注射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率为94.4%。普通居民和卫生服务人员对安全注射的认知依然有限。结论:农村地区人均每年接受注射1.84次的结果是比较适度的,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率也很高。但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注射、提高卫生服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安全注射的认知水平,如何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都值得卫生决策部门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订适合乡村医生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培训方案。方法实验组的乡村医生接受参与式培训,对照组按原要求培训。1年后,问卷调查两组乡村医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结论实验组医生的结核病防治意识比较强,更多医生会主动参与结核病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我省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原则对我省195个基层接种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多数接种单位注射器材严重不足,近半数消毒技术不合格,53.3%的基层工作人员对安全注射知识的认识较低,47.7%的单位未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仅有21%的接种单位为安全注射基本合格单位,使近80%儿童预防接种处于不安全注射危险中。结论:今后要加强培训、督导检查、推广集中式接种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措施改进目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