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属中风范畴,痰热腑实为病机主要矛盾,临床上多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多数以意识障碍、痰多、高热、大便不通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当泻热通腑,化痰开窍。笔者自拟化痰通腑醒脑汤在临床上治疗痰热腑实证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获得较好疗效。该方即大承气汤合羚羊角汤加减而成共奏化痰热,通腑气,醒神明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卢金俊  钱春清 《新中医》2022,54(5):121-124
目的:观察醒神活血通腑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神活血通腑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后遗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方法有两种:中风分中经络(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证、痰火瘀闭证、痰浊瘀闭证),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气虚络瘀讧、肝肾亏虚证);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种证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有益气活血化瘀法、祛痰化瘀通络法、通腑化痰泻热法、醒神豁痰开窍法、平肝熄风化痰法。  相似文献   

4.
持续性植物状态俗称植物人,占重型颅脑损伤的10%,是一种不同于昏迷的特殊意识状态。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探索的课题。王顺道主任医师多年来从事脑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学验俱丰,采用中药促醒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多有心得,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持续性植物状态系指出现醒样一睡眠周期,保持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治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是近20年来中医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通腑化痰法能够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继续深化对痰热腑实证的研究对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有重要意义。但对痰热腑实证的研究现状尚无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笔者就痰热腑实证的证候演变、病理机制及通腑化痰法的临床应用、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1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形成机理、证候特征、病机转归 近20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1]。王氏等[2]总结了220例缺血性中风的辨证论治,急性期属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91例;风痰上扰,痰…  相似文献   

6.
中风辨治阴虚为本及养阴法治疗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机复杂,发病迅速,急性期中医药治疗常“急则治其标”。针对风、热、腑实、痰、瘀、毒等标实之证,常用熄风、清热、通腑、化痰、祛瘀、解毒等法。然而中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疗效逊于恢复期,其病机变化幅度、病情严重程度却远高于后者,病状与疗效的巨大反差,促使笔者意识到阴虚在中风发生、发展、转归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类汤药星萎承气汤治疗。以上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并于患者入组时及入组第4、10天测定血清Hs-CRP,观察两组血清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s-CRP水平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痰通腑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测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脑梗塞急性期血清Hs-CRP的水平,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分期论治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中风病分期论治的思路与方法,主要为:中风先兆症重益气活血、熄风化痰,方用清灵定眩汤加减;中风急性期重通腑醒神、化瘀涤痰,应用包括通腑醒神胶囊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中风恢复期重健脾益肾、活血通络,方用复方北芪口服液化裁;中风后遗症期治痉挛重滋阴养血、柔筋活络,方用舒筋颗粒损益。  相似文献   

9.
痰热腑实证是急性脑中风的重要病理阶段,能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作为治疗痰热腑实证最重要的法则——化痰通腑法,其治疗急性脑中风痰热腑实证所致意识障碍的机制未完全清楚。本研究结合脑-肠轴研究成果,以脑-肠轴学说为核心,从脑肠互动探讨脑肠肽、肠道菌群在痰热腑实证意识障碍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从肠治脑",运用化痰通腑法通过泻"浊",调节脑肠肽、肠道菌群,借以平衡脑肠轴的功能,从而阐明其治疗急性脑中风痰热腑实证"浊邪害清"所致意识障碍的机理。同时也从脑肠肽、肠道菌群多靶点为突破口,为脑-肠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与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临床治疗中风的一些经验.认为中风的主要病因为热、毒,其主要治疗方法有清热解毒、清肝泻火、清心凉血、通腑调气、豁痰开窍、逐瘀化痰等.  相似文献   

11.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归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理因素与热、毒、湿、痰、瘀、虚有关,且常兼夹为患。中医药对于小儿RMPP的治疗仍以内治法为主,治疗上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或清热化痰,祛瘀通络;或清热利湿通络;或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祛痰通络。与中药穴位贴敷、拔罐疗法等外治法配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中风病病因、证型分布、病机特点和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治疗组(15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小复方辨证治疗,连续观察14~21天。观察证型分布与时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 I)评分。结果:中风病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相关疾病,肝阳暴亢是前三天的主要证型,以后逐渐减少,风痰瘀阻前三天略少于肝阳暴亢型,以后逐渐增多。肝阳暴亢、风痰瘀阻和痰热腑实三型在前21天占所有证型的95%左右。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降低,B I评分升高。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在降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和提高B I评分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证型,肝阳暴亢、风痰瘀阻和痰热腑实三型占有主导地位。从证型推出,肝阳暴亢化风可能是中风病“风、火、痰、瘀”级链反应的始动因子。以平肝泻火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通腑化痰为治法的小复方,能降低中医症状评分和NIHSS评分,提高B I评分,为中医药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中医病因特征、病邪属性、病机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检索中国知网(CNKI)与万方数据库中与COVID-19中医药相关的临床研究,理论探讨,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等相关文献,对其中的病因病机、理论认识、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型、用药规律等,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目前中医界对COVID-19的病因共识是感受"疫气",但在病邪属性方面则有寒、热之争或寒热混杂的认识,病邪有湿、毒、燥、火(热)、风、秽浊、郁等不同,对病机认识有湿、寒、热、毒、瘀、痰、滞、结、燥、秽浊、虚、闭、脱、喘等多样。将病因病机混论,寒热、燥湿等矛盾病邪或病机共融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理论体系的逻辑性,也不符合中医对外感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分层认识与辨证的思维特点。治疗用药的主线是宣肺、清热、化湿、化痰、芳香辟秽,麻杏石甘汤为核心处方,辛温药主要是芳香、化湿、化痰、健脾之品,并不是温阳散寒之品,而且均为寒热并用,提示病因病机的复杂性。COVID-19属中医疫病(瘟疫)范畴,病因为"疫气",该疫气除具有"毒、秽浊"的基本属性之外,同时具有"湿、热、风"邪的特征;疾病过程中还产生了"痰、瘀、积滞"等次生病邪;病机演变过程以"郁、闭、虚"为特点。COVID-19所感疫气,不论从临床表现、传变规律(各阶段的辨证分型)、用药配伍等方面来看,病性属热的证据更多。  相似文献   

14.
根据慢性脑损伤的发病与临床损害特征,提出其中医病名为"脑损神敝病",并初步总结出"脑损神敝病"的诊断标准。本病病位在脑,肾虚邪结、脑髓受损、元神伤败为其病机关键;同时,脏腑亏虚、血脉受损、脉不通血不流也是其常见病机;虚处留邪,痰浊瘀血留滞,邪滞脑髓,痹阻清窍,则是邪实的主要所在。本病发病机制虽然复杂,但以肾虚精亏、髓减脑空为本,临床可分为6种证型,总体治则是补肾填精生髓固本,化痰活血、祛瘀通脉治标,兼以生髓充脑怡神。用药以补肾强技为主,兼顾养阴、化痰、潜阳、息风、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辅助治疗重症哮喘疗效。[方法]对83例重症哮喘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辨证分为风痰哮19例,治以祛风化痰平喘;热哮36例,治以清热化痰定喘;寒哮28例,治以温肺散寒、豁痰定喘。治疗7d后判定疗效。[结果]有效35例,显效4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6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哮喘无毒副反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为:消渴日久,阴虚燥热,首伤肾阴,肾精不足,脑髓空虚,无以养神;肾阴既亏,肝木失养,灼伤肝阴,虚火内盛,上扰脑府以致神病;肝木独亢,克伐脾土,脾阴不足,运化失司,痰邪上蒙,脑络壅塞;脾不升清,痰湿内盛,上逆犯肺,肺失治节,气阴不调,痰浊内蕴,积久化热,痰热蒙蔽神窍;心为五脏之大主,阴虚及心,心火上炎,清阳独亢,耗伤心神,心神不主脑神,以致健忘、痴呆诸症。其治疗以滋阴为根本,辨析五脏,益脑神、通脑络,结合行气、补血、化瘀、祛湿诸法,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文献探析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及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至2018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中相关中医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医治疗PCOS的整体证型及临床用药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2篇,方剂284首;②涉及证型共37种,其中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证、痰湿证、肾虚痰瘀证,共占43.31%;③涉及病位要素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脾;涉及病性要素以血瘀、痰、湿为主;④涉及药物193味,按功效共分为16类,补虚药占41.44%,活血化瘀药占16.20%,化痰祛湿药占14.90%;⑤中医治疗PCOS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辛、苦次之。结论:PCOS病因病机复杂,以肾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治疗以补肾活血、化湿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20,(1):83-86
近5年,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集中在瘀、痰、虚三端;辨证方面主要涉及瘀血阻络、肾精亏损、痰浊阻窍等证型,另创新性提出了三元络脑、分期论治等辨证方法;治疗上中药主要涉及补益药、开窍药、活血药等,选穴主要有百会、神庭、中脘、太溪、三阴交等;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神经递质的含量、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及改善血液黏稠度等方面。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虽优势明显,但尚处于初始阶段,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等均有待制定。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9.
德尔塔变异毒株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陈凤 《山东中医杂志》2022,41(1):1-5,12
德尔塔变异毒株较原始毒株载量更高,传染性更强,病情进展更快,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国内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国内疫情发生的岁运、地域、四时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认为目前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疫情较去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变化,病因当为湿热疫毒,兼夹暑邪特点,病机与湿、热、暑、痰、瘀、毒、...  相似文献   

20.
翁维良教授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擅用活血化瘀治疗心血管病及各种慢性疑难疾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翁老认为酒精性心肌病病机多属以心气(阳)亏虚为主,湿热、瘀血、痰饮、毒热内蕴为标的虚实夹杂证。治疗时,在完全戒酒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益气温阳扶助正气,同时辨证应用健脾、祛湿、活血、祛痰、解毒等祛除实邪治法,疗效肯定。文章旨在介绍翁维良教授辨治酒精性心肌病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