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94年11月-2001年4月处理的103例胸腰椎骨折和椎弓断裂滑脱患者进行总结,并对19例并发症原因加以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7.3%。固定节段错误2例;椎弓银钉位置不良4例;过度撑开复位2例;深部感染2例;断钉及钉道松动7例;连接杆翻转1例;取内固定截瘫1例。结论: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并发症并非少见。应选择可靠的内固定物;严格地规范手术操作,加强术中X线透视监测,使手术并发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2例资料完整的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通过观察内固定术后感染、神经症状的恢复情况、椎弓根螺钉或连接杆断裂、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不愈合、后凸畸形再现的发生情况分析手术失败原因。结果术后共27例(14.8%)患者失败。术后感染率为1.1%(2/182),断钉、断棒发生率为7.7%(14/182)。AO骨折分型中A1、A2、A3.1型患者断钉、断棒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adsharing评分≤6分患者的断钉、断棒发生率低于≥7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连续两椎体骨折采用两伤椎上下各-正常椎体固定发生断钉、断棒3例,附加伤椎固定无发生断钉、断棒。椎弓根螺钉松动的发生率为2.2%(4/182),伤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为2.7%(5/182),后凸畸形再现发生率为1.1%(2/182)。结论术前重视脊柱骨折的分型和评分、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重视前中柱的重建是提高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CD、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CD、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 采用CD(33例)、AF(32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不稳定骨折。必要时切除椎板减压,直视下嵌击性复位。行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65例获3-29个月随访,行X线及CT复查,骨折脱位复位率达95%。CD组中有2例断钉,3例钉棒松动,椎体复位高度丢失4~6mm。AF组无1例断钉及钉棒松动。结论 CD、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不稳定骨折,固定牢靠,椎体高度再丢失少。AF较CD操作更加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钉断裂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193例胸腰椎骨折中发生椎弓根钉断裂17例的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发生椎弓根钉断裂17例,爆裂性骨折断钉率22.2%(8/36)显著高于压缩性骨折5.73%(9/157) (P <0.05),未使用横杆组断钉率28.0%(7...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注射性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注射性硫酸钙(CSC)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4年6月~2005年6月,对21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再通过椎弓根将伤椎塌陷终板骨块推顶复位,灌注可注射性CSC行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术后随访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平均每个椎体灌注CSC 5.5 mL;2例术中发生椎管内渗漏,漏出呈液态,术后患者无神经症状加重;根据影像学评估,随访时测得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分别为6.7°±8.1°,(76.7±6.9)%]与术前[分别为21.6°±6.5°,(44.9±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即刻[分别为6.2°±8.9°,(78.3±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8~14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无椎弓根钉失败病例。结论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采用可注射性CSC行椎体成形术操作简单,无椎管内占位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可有效恢复椎体力学性能,减少单纯椎弓根钉固定后断钉及椎体高度再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颈椎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的临床价值与个体化综合置钉方法。方法 运用个体化综合置钉法行颈椎弓根固定治疗颈椎不稳14例,其中陈旧性寰枢椎不稳7例,颈椎管狭窄1例,骨折脱位6例。结果 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与CT检查提示,置钉位置正确,无螺钉松动与断钉现象。结论 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了个体化综合置钉,并采用刮匙旋转打孔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6例。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46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25%恢复至平均95%。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神经损伤的恢复按ASIA分级:A级中19例无变化,余27例均提高1~2级。结论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7例。[结果]随访8个月-3年,平均随访12个月。17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0%恢复至平均95%,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神经损伤的恢复按ASIA分级:A级中1例无变化,余16例均提高1-2级。[结论]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测量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椎体Cobb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05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率分别为(36.0±12.1)%、(3.8±2.4)%、(3.8±3.0)%;椎管狭窄率分别为(35.6±9.0)%、(10.9±3.7)%、(10.7±3.4)%;Cobb角分别为33.6°±8.7°、3.1°±2.0°、3.2°±2.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各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骨折椎椎体复位效果好,减少内固定失败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GSS型椎弓根内固定系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3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早期行后路切开复位GSS型椎弓根内固定,其中12例行半椎管切开减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4例病人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7个月,总优良率76.5%。影像学显示无断钉、无内固定松动现象发生。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骨髓损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GSS型椎弓根内固定系在治疗中有关键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的1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及恢复情况。结果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副损伤,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不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在无导向设备下施行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44例,除2例定位错误外,优110钉,良28钉,优良率82.1%。作者体会到只要仔细定位病椎。正确选定钻孔占点。置入螺钉,一般不会发生螺钉穿出椎弓根损伤脊髓及神经根。虽无导向设备,在基层仍可开展椎弓根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3.
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综合分析下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下颈椎椎弓根钉的置钉方法、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范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文献,分析总结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临床操作技能、适应证及并发症等。结果下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特点可满足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使用,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好,应用范围广,并发症可有效控制。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为下颈椎不稳定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治疗方法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了本院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期间,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21例。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丢失57%(46-75%),Cobb角平均26。(18°-39°),平均在伤后5.7天内手术。结果所选2l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6.1年,平均随访时间5-4年。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至96%(87%-100%),术后Cobb角平均为6.5。(0°-10°),复位良好,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89%(81%-94%),Cobb角平均为8.3°(4°-13°)。无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讨论对胸腰椎骨折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成角,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减少内固定的失败率.但远期随访仍有一定程度的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多节段胸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例老年性多节段胸椎骨折患者行长节段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其中2节段6例,3节段6例,4节段4例。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血管、胸膜或肺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复查X线片见螺钉方向、长度均满意。16例随访11~34个月。X线片显示原伤椎未进一步压缩,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未出现迟发性脊髓神经损伤。结论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冶疗胸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固定时螺钉应贴近终板下或钉孔注入骨水泥以增加螺钉的把持力,并通过横杆组成框架式结构增加椎弓根系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钉折断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吕刚  苏斌  张学春 《中国骨伤》2006,19(2):109-110
椎弓根是椎体后方最坚强的结构,通过它可获得脊柱三柱固定。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技术在我国已应用了十几年,它的固定效果可靠,但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其中断钉及螺钉松动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当内置物松动、折断后,已恢复高度的受伤椎体将再次发生塌陷、生理前凸丢失,严重者又转变成后凸畸形。本文就18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断钉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螺钉断裂的原因。1临床资料2000年3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243例,其中行椎弓根钉内固定者192例。按照Denis分型,压缩型83例,爆裂型104例,骨折脱位型5例。192例中T12骨折78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较术前明显恢复(P<0.01),无断钉、断棒。结论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严重骨折,术中伤椎复位满意、术后固定牢固、脊柱稳定性好,有利于伤椎骨折愈合和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经椎弓根固定矫正脊柱侧凸失误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研制的经椎弓根多钉固定撑压系统治疗脊柱侧凸5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了术中操作失误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术中操作失误主要是:椎弓根定位不准(5.3%)、螺钉过长、折弯。预防的关键是椎弓根螺钉的准确定位及选择合适的螺钉。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断棒、脱钉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对上述并发症提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术后出现断裂的原因.[方法]对2006年9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获随访2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类型、植骨融合方式、取内固定时间等因素对椎弓根螺钉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其中胸腰椎骨折109例,腰椎滑脱或不稳症154例.[结果]术后263例患者中12例发生断钉,断钉率4.56%.12例发生断钉者中胸腰椎骨折9例(8.2%),腰椎滑脱或不稳症3例(2%);椎间植骨3例(1.9%),后外侧植骨2例(4%),未植骨7例(11.7%);内固定术后7 ~12个月断钉2例(2.3%),12 ~18个月断钉2例(2.1%),18 ~30个月断钉8例(9.7%).[结论]胸腰椎骨折比腰椎滑脱或不稳症断钉率高;未植骨者的断钉率高于植骨融合者,椎间植骨融合者最少断钉;取内固定时间超过18个月断钉率高.因此,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操作技巧,仔细规范操作,充分有效植骨融合,避免早期活动负重,以及及时取出内固定,可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加,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需要手术内固定者也越来越多,手术内固定方式也比较多。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33例,其中出现5例断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