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寻求与中医药治疗方案有效结局相关的主观症状、舌象和脉象,从而找到该治疗方案的最佳适应症,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临床文献探讨糖尿病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探讨糖尿病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性。方法: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代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献中四诊信息的规律性。结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糖尿病四诊信息可以分为四类: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的中医特征性描述、疾病诊断不太相关的全身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无关的舌脉象。症状出现频率高的是疾病诊断相关症状。运用聚类分析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类为3类,能分别代表中医脾肾气虚、肺胃热盛,心脾两虚、胃热炽盛和肾阴亏虚、胃热炽盛证候类型。若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为10类,则分别代表中医治疗糖尿病辨证过程中证候分类的常见症状或舌脉象的组合。结论:从统计学角度出发,糖尿病现代文献中的中医四诊信息具有规律性,同时该规律性与中医学辨证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中医药治疗肾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探讨肾炎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性。方法: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肾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献中四诊信息的规律性。结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肾炎四诊信息可以分为四类: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的中医特征性描述、疾病诊断不太相关的全身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无关的舌脉象。症状出现频率高的是疾病诊断相关症状。运用聚类分析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类为2类,能分别代表中医气阴两虚、外感风邪和气阴两虚、外感风寒证候类型。若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为10类,则分别代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辨证过程中证候分类的常见症状或舌脉象的组合。结论:从统计学角度出发,肾炎现代文献中的中医四诊信息具有规律性,同时该规律性与中医学辨证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患感冒人群的脉象、舌象特点。方法:将医师诊脉与对ZM—ⅢC型智能化中医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部分在校生进行脉象测定,同对进行舌象观察。结果:发现60例患感冒学生出现浮脉者为25例,占受检总数的42%,舌象:淡红舌、薄白苔52例,其它类型舌象8例。结论:表证并非一定出现浮脉,亦有不见浮脉者:舌象与证候基本相符:舌象与脉象有相符者,有不符者,临证需要四诊和参,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舌诊与妇科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燕  胡国华  谈月娣 《医学综述》2006,12(14):893-895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妇科病的舌象特征、舌象与脉象、病因病机的关系,手术后舌象的变化以及现代医学从细胞形态学角度对舌象的最新研究等方面,综合论述中西医舌诊与妇科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并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多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收集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进行了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指标内部可靠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和揭示中风急性期的证候特点及其与相关症状,舌象,脉象的关系。从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本组病例症状,舌象和脉象等指标可归属于火证,痰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四类证候,上述结果结果有助于完善中风急性期证侯诊断规范。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5类中医证候舌象脉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分析抑郁症5类中医证候舌象、脉象特征。方法 根据国内8个调查点所收集的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将其中的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5类较常见证候的舌象、脉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抑郁症5类证候共1731例,各证的舌象、脉象具有一定的特征。例如肝郁气滞证的舌象表现以舌质淡红、舌苔白或黄为主,脉象表现以脉弦为主。结论 抑郁症中医各类证侯的舌象、脉象特征可为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患者个体出发,根据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舌象及脉象等表现的不同,将消化性溃疡分型后结合患者的机体反应、体质差异、发病诱因、天时地理等不同因素进行辩证施治.结果72例患者中,痊愈27例,显效29例,有效9例,另有7例为无效,其总有效率高达90.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症状、提高患者体质、消除诱因,进而促进溃疡愈合,并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近年来的文献研究探寻中医辨证法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象之间的规律;方法:从望诊、脉诊、中医辨证分型这三个方面来总结中医辨证法与现代医学检查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唇象、脉象以及证型与胃镜征象相关;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象与中医辩证法有一定联系,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收集解放军309医院中医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症状、证候分布、舌象、脉象,分析并总结出其中医证治特点。方法根据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伴失眠患者最常见的证型为气阴两虚,最容易兼夹瘀血。其最常见的症状除传统意义上的口干、多饮、多尿外,乏力、四肢麻木,夜尿增多也在糖尿病伴失眠患者中普遍存在。结论糖尿病伴失眠患者以气阴两虚型患者最为多见,且大多数患者兼夹瘀血,临床上除常规使用益气养阴药物以外,还应该根据其兼伴症状的不同,酌情选择活血化瘀药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是实现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医药指南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极大,但目前仍存在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不佳的现状,这可能与指南的内容有关。由于高质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数量较少,以循证医学证据,即定量研究结果为主导的指南,在指南推荐干预措施的确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混合方法研究重视实用主义,其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在中医药指南的制定中存在一定优势。本文初步探讨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过程中的思路及作用,并以《中医药治疗流感临床实践指南》为例,探讨以定量研究为主导制定指南时遇到的问题及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中的具体应用。结果发现,混合方法研究可以弥补单纯依赖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结果的不足,有可能成为未来指南制定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受试者招募是药物临床研究中最困难、最具挑战却必不可少的"限速环节",影响受试者招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试验方案、激励措施等,而目前对于中医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的资料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中医药临床试验潜在受试者的因素,试图探索中医临床更有效的受试招募手段,为中医药临床受试者招募提供指导。[方法]对于2018年7月-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3所三甲医院就诊的400例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因素结果显示,试验方案中的干预措施种类、中医药的毒副作用大小、激励补偿措施、受试者对实施研究医生的信任程度及医院信誉是影响调查对象是否愿意参加试验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调查对象对中医药临床试验的认知程度、权利实现以及医患间的信任程度是影响中医药临床受试者招募的主要因素,应通过新媒体等形式向受试者普及相关医学知识、充分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增强医生和患者间的沟通等措施对中医药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为膝骨关节炎中成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文献,分析文献特征及中成药特征。结果文献类型以临床类文章最为常见,研究整体上呈增长趋势;杂志以中医药类和药学专业类杂志为主;研究主体多为各省市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涉及中成药以膏剂、胶囊剂、片剂为主;功能主治中有膝骨关节炎相关描述的约为三分之一;部分临床试验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多数中成药不良反应描述不详细。结论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整体上呈增长趋势,文献可信度较高。中成药品种丰富,临床认可度高,同时存在临床使用欠规范,适应症、功效描述比较宽泛,安全性问题及临床试验设计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从而推动膝骨关节炎中成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临床方剂配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后 ,指出目前临床组方普遍存在方杂量大的问题 ;对临床组方配伍的方法大都强调辨证与辨病的结合 ,但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却少有论及 ;中成药使用中方证不明了 ,成药之间缺乏配伍等 ,故疗效难以保证。作者认为 ,应重视方剂学作为中医临床基础的特点 ,加强临床病证的发展演变规律研究 ,特别是潜在病机的深入系统研究 ,结合运用方证相关与病证相关理论探讨临床配伍方法及规律 ,是适应临床需要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中西医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现状及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针灸治则及针灸治病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思路,为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确切临床疗效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将在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根据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活血化瘀中药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坯 煞费苦心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期对其疗效作出客观,可信的评价。[方法]收集活血化瘀中药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论,采用RevMan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1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随机对照试验15篇和临床对照试验7篇。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肯定。但仍须科学设计临床研究方案。进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辨方症论治体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辨方症论治体系"是与现行"辨证论治体系"截然不同的一种特殊的辨治方法.该方法强调从患者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中,见微知著地抓住与某一方症特征性表现相一致的关键症状而确定诊断,即着眼于识"方症",而不是辨"证".<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典籍中方症相关的内容是"辨方症论治体系"的理论基石.提出并确立"辨方症论治体系"的概念,不仅有利于抓住中医辨治学的精髓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可为中医的现代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反映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现状及发展水平,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10年间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从发表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地区分布、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中医药治疗失眠类文献562篇,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文献主要发表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新中医》等期刊上。其中,广东、北京、山东3个省市发表的文献量较多,处于研究的领先地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临床研究主要采用中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综合疗法为治疗手段。结论中医药治疗失眠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但临床研究方法单一,治疗手段杂乱,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形成一个可行、有效的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9.
扶正祛邪是中医临床一个常用的治疗法则,无论在外感还是内伤性疾病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中医学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在感染或内伤性疾病的特定阶段(中医临床辨证属正虚邪实者),按照扶正祛邪治则配伍组方治疗,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分析了中医学扶正祛邪治则的理论渊源、应用和现代研究现状,接着研究了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免疫学、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抗病毒药物研究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中医学扶正祛邪治则,从病毒和病毒免疫学相互关系出发的抗病毒新药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阈下抑郁是指有抑郁常见临床表现,但症状数目或病程不满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一类综合征,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阈下抑郁患病率较高且会增加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学者们开始关注该病的干预。相较国外阈下抑郁干预研究情况,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阈下抑郁临床干预研究,发现中西药物、心理治疗及针灸治疗等均有一定疗效,其中西药报道不良反应较多,心理治疗在国内外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好,中医理论指导的中医心理治疗表现优秀,但包括网络心理疗法在内的经济有效、安全简便、适合推广的治疗方法需要更多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