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中药联合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痛风定胶囊、益肾蠲痹丸联合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抗炎机制。方法:将63例RA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MTX),口服,10 mg/次,1 次/周;来氟米特片(LEF),口服,20 mg/次,1次/d;塞来昔布胶囊,口服,0.2 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痛风定胶囊,口服,4粒/次,3次/d;益肾蠲痹丸,口服,12 g/次,3次/d。疼痛减轻后停服塞来昔布胶囊,痛风定胶囊改为2粒/次,益肾蠲痹丸改为8 g/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记录晨僵时间、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双手握力、20 m步行时间及健康评价问卷评分(HAQ);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黏附分子(ICAM-1)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观察组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70%关节(ACR70)有效率为48.48%,优于对照组的16.67%(P<0.01);第12周观察组晨僵时间、休息痛、压痛指数、肿胀指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第24周观察组晨僵时间、休息痛、压痛指数、肿胀指数进一步改善,并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第12,24周28个关节数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DAS28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4周观察组ESR,CRP,RF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4周观察组TNF-α,ICAM-1及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痛风定胶囊、益肾蠲痹丸与改善病情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能快速减轻活动期临床症状,控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经络刮疗联合关节操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6例处于活动期且基线一致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以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经络刮疗和关节操,共治疗12 w,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HAQ)、病情控制评价(ACR20)、安全性评价。结果 在减少HAQ评分和晨僵时间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后ACR20达标率以及治疗12 w后ESR、CRP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络刮疗联合关节操可帮助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减轻晨僵,降低临床炎症指标,提高临床缓解率,从而改善关节功能,优化生活质量,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熏蒸疗法治疗活动期顽痹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活动期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80例随机分为非熏蒸常规治疗组(非熏组)与中药熏蒸治疗组(熏蒸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熏蒸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结果 经治20d后,熏蒸组与非熏组总有效率相近,而熏蒸组显效率更高,其ESR、CRP、晨僵时间、关节疼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熏蒸疗法可明显缓解活动期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等症状,显著改善病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来氟米特片口服20mg,每日1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独活寄生汤1:3服和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监测患者肿胀关节数、触痛关节数、晨僵持续时间(rain)、疼痛VAS评分、双手平均握力、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2组肿胀关节数及关节触痛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CRP、ESR、RF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5.
郑新春  葛高月 《天津中医药》2021,38(8):1009-1012
[目的] 观察通痹Ⅰ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年2月-2019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门诊诊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美洛昔康片治疗,试验组予通痹Ⅰ号+甲氨蝶呤片+美洛昔康片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DAS28-C反应蛋白(CRP)、ESR、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VAS评分、DAS28-ESR、DAS28-CRP、ESR、CR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VAS评分、DAS28-ESR、DAS28-CRP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CRP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应用通痹Ⅰ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片+美洛昔康片,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范德辉  夏波 《中国针灸》2007,27(10):731-734
目的:探讨提高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96例RA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48例)和西药组(48例)。综合组采用热针电针治疗仪,穴取上肢肩、曲池、手三里、支沟;下肢风市、阳陵泉、梁丘、膝阳关等,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口服西药美洛昔康、柳氮磺胺吡碇、甲氨喋呤治疗;西药组单纯西药治疗。2组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握力、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等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中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综合组有效率为79.2%,西药组有效率为52.1%,综合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综合组优于西药组(P<0.01)。2组治疗后血中RF、CRP、ESR、WBC和PLT等指标均有下降(P<0.01),且综合组血中CRP、ESR、PLT的下降较西药组明显(P<0.01)。结论:热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EO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活动期EO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予甲氨蝶呤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依降钙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肾蠲痹丸。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间总有效率,治疗4个月后ACR20、ACR50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2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CRP及RF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且治疗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2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CRP及RF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或降低(P0.05),且治疗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RF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EORA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且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熏蒸组30例,非熏蒸组30例,疗程为20天,分析RA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的变化,观察熏蒸疗法对急性炎症(RF、ESR和CRP)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显效率为66.6%,对照组显效率为33.3%;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和RF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中药熏蒸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祛湿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综合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活动期的RA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54例与西药组52例。中西结合组采用中医解毒通络祛湿法结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西药组采用甲氨喋呤(MTX)加SASP治疗。比较观察2组关节晨僵时间、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指数、双手握力和20m步行时间,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指标,总结其临床疗效与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中西结合组的临床显效率为77.78%,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西药组(59.62%和71.15%,P<0.01)。治疗后2组关节晨僵时间、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指数、双手握力和20m步行时间(s)等均明显缓解(P<0.01),中西结合组临床表现缓解更为显著(P<0.05);两组ESR、RF、CRP均有明显改善(P<0.05);中西结合组在ESR、RF、CRP、补体C3和IgA的改善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5)。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皮疹和月经失调等,中西结合组的总发生率为7.41%,显著低于西药组(15.38%,P<0.01)。结论:解毒通络祛湿法结合MTX治疗活动期RA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MTX加SASP等单纯西药治疗,且副作用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针法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西药组主要采用慢作用抗风湿药,针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健脾固肾针法,针刺每星期治疗5次,以30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关节肿痛指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及健康生活指数(HAQ),观察ESR、CRP、RF实验室指标。结果针药组患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在关节压痛及双手平均握力方面较西药组明显改善(P〈0.05),西药组各症状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改善(P〈0.01,P〈0.05)。在健康生活指数(HAQ)评分方面,针药组与西药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P〈O.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ESR、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但针药组CRP下降较西药组明显(P〈0.05)。结论健脾固肾针法配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ESR、CRP、RF、ALB、ALT、AST、CR、WBC、HB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ESR、CRP、RF、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用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活动期RA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ESR、CRP、RF、ALB、ALT、AST、CR、WBC、HB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ESR、CRP、RF、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活动期RA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秦理  杨孝兵  刘丽敏  龙小琴  邵丰 《新中医》2021,53(11):88-92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辅助艾拉莫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为熏蒸组与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给予西药艾拉莫德治疗,熏蒸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辅助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熏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常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熏蒸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2组治疗后风湿实验室指标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熏蒸组血清RF、CRP、ES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熏蒸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中药熏蒸辅助艾拉莫德治疗,与单用艾拉莫德比较,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改善实验室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ESR、CRP和RF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CRP及RF水平差异、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及RF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研究组治疗后ESR(29.24±12.16)mm/h、CRP(31.24±12.06)mm/L、RF(69.54±31.51)IU/ml,对照组治疗后ESR(52.01±15.35)mm/h、CRP(54.05±26.27)mm/L、RF(112.15±43.06)IU/ml,两组各指标对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握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发生率为7.5%,研究组不良发生率为11.3%,两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能有效缓解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症状,降低ESR与CRP及RF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选择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3 月 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诊的 86 例 RA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 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及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量化评分以及关 节肿胀度、疼痛等关节症状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0 %,高于对照组的 7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 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肿胀度评分、关节疼痛数目和晨僵持续 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联合中药熏蒸与温针灸治疗 RA 疗效确切,并可加快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关节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肠化湿方或清肠化湿方联合气交灸对大肠湿热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5例大肠湿热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5例。其中中药治疗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32例,另2组均无脱落病例。西药对照组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口服,中药治疗组在西药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清肠化湿方,联合治疗组在中药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气交灸。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中医证候评分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钙卫蛋白(FC)等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CRP、ESR、FC等炎症指标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RP、FC水平明显低于中药治疗组(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肠化湿方或清肠化湿方联合气交灸均能显著缓解大肠湿热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且清肠化湿方联合气交灸在降低炎症因子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配合针刺疗法在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3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对比2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RF、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RF、ESR、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关节肿胀数、晨僵维持时间以及握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晨僵维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而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针刺疗法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更为理想,能够快速、有效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的消退,改善类风湿相关实验室指标,并且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二藤通痹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二藤通痹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162例RA患者服用二藤通痹合剂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晨僵时间、休息痛、20 m步行时间、双手握力、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二藤通痹合剂总有效率为91.4%,无效8.6%.治疗后,患者的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压痛和双手握力等症状明显改善,而20 m步行时间和肿胀关节数无明显改善(P>0.05);ESR、RF、CRP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RF最为显著(P<0.05).结论二藤通痹合剂能有效改善RA的临床症状,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况、减轻炎症等途径控制RA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熏蒸组(药物内服及中药熏蒸)与非熏蒸组各30例(单用药物内服),疗程20d;比较两组急性炎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优于对照组,ESR、CRP、RF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RA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探讨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关节评价指标、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关节屈伸不利、恶风寒、疼痛、冷痛、肿胀、晨僵症状评分、晨僵时间、20m步行时间、双手握力、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关节休息痛指数、CRP、ESR、RF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P 0.05)。结论: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