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痹舒络汤辅助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2例服用清痹舒络汤联合甲氨喋呤片、来氟米特片;对照组83例服用甲氨喋呤片、来氟米特片及正清风痛宁片。疗程均为2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伊朗评估(HAQ)和双手握力等,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2组治疗后差值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VAS、HAQ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沉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血小板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其差值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痹舒络汤能有效缓解活动期RA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减少西药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断藤蝎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断藤蝎子汤治疗,对照组予断藤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服药后4周、8周及12周进行临床评价及记录。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关节压痛总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健康调查(HAq)指数,治疗8周、12周关节压痛总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疼痛VAS评分、HAQ指数、关节肿胀总数、平均握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关节压痛总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疼痛VAS评分,治疗8周、12周后关节压痛总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疼痛VAS评分、HAQ指数、关节肿胀总数、平均握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8周后关节压痛总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总数、关节肿胀指数、HAQ指数,治疗12周后关节肿胀总数、关节肿胀指数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功能缺陷评定量表(DAS-28)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DAS-28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断藤蝎子汤治疗RA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虚寒凝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甲氨蝶呤片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加温针灸治疗,治疗组30例加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平均握力、关节疼痛程度、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健康评价问卷(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晨僵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 0. 05),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DAS28评分及HAQ评分降低(P 0. 05),关节疼痛程度减轻(P 0. 05),双手平均握力增加(P 0. 05); 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双手平均握力、关节疼痛程度、DAS28评分及HAQ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RF、CRP及ES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RA,能够明显降低RF、CRP及ESR水平,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宇  蓝芳  邱菲  邱少彬 《河北中医》2014,(2):226-228
目的:观察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应用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4例应用单纯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比较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67.6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双手平均握力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烫疗联合西药可改善RA患者关节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振武 《河北中医》2013,(11):1619-1620,1625
目的:观察益肾通痹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40例予益肾通痹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急性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及功能指数均降低(P<0.01),双手握力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及功能指数降低,双手握力均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通痹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三乌胶囊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治疗组口服中药三乌胶囊、甲氨喋呤(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SZ);对照组口服MTX、SSZ,用量、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临床控显率(78.13%)、总有效率(96.88%)、不良反应发生率(26.47%)分别与对照组临床控显率(61.29%)、总有效率(77.42%)、不良反应发生率(38.2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分别于治疗2、4、6月后同期比较,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分级、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治疗组治疗2、4、6月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三乌胶囊不仅具有改善RA患者关节功能的作用,而且可延缓骨质破坏的发生,减少MTX、SSZ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中药组(30例)用健脾活血法结合辨证加味治疗;西药组(20例)用消炎痛结合甲氨喋呤治疗;中西医组(20例)综合两种方法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各采取空腹血清测定ACTH与VEGF水平。结果 总有效率中药组为80.0%,西药组为85.0%,中西医组为95.0%,以中西医组疗效为优(P〈0.05)。血清ACTH水平:3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中西医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1);VEGF含量:3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中西医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1)。结论 健脾活血中药能显著升高RA患者血清ACTH水平,降低血清VEGF含量,具有类似西药的改善病情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结合西药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益肾蠲痹丸加抗类风湿西药治疗;对照组仅单纯采用抗类风湿西药治疗,连续用药4周,并随访2月。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PAF含量均明显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AF含量还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关节压痛个数和关节肿胀个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失访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27.50%,2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可明显降低活动期RA患者血清PAF含量,改善晨僵、关节压痛和肿胀,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性好,降低患者血清PAF含量是其治疗RA患者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来氟米特片口服20mg,每日1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独活寄生汤1:3服和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监测患者肿胀关节数、触痛关节数、晨僵持续时间(rain)、疼痛VAS评分、双手平均握力、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2组肿胀关节数及关节触痛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CRP、ESR、RF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梁青  杨涛 《四川中医》2013,(11):69-71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以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中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握力、血沉(ESR)、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一般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RA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平颤解郁方配合针刺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DA、NE和5-HT等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成年C57/BL雄性小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针药组4组,每组7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各组小鼠纹状体DA、NE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西药组和针药组小鼠纹状体DA、NE、5-HT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P〈0.05),西药组和针药组小鼠纹状体DA、NE、5-HT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平颤解郁方配合针刺冶疗可提高纹状体下降的DA、NE、5-HT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艾灸组(30例)和针灸组(30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结果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压痛(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肿胀度、双手握力(P<0.05或P<0.01)和疼痛评分;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度(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主次症、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评分(P<0.05);针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单用组和艾灸单用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受损关节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智能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督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数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MDI、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通督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补肾解毒通络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健康评分(HAQ)以及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的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86%和40.74%,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DAS28、HAQ、ESR、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DAS28、HAQ、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不良反应。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秦氏消痹膏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予甲氨喋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组同时加用秦氏消痹膏外敷。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ACR20、ACR50反应情况,评价其安全性。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76.47%;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后,休息痛VAS、受试者整体状况评估VAS、研究者整体状况评估VAS、肿胀关节数(SJC)、压痛关节数(TJC)、晨僵、HAQ、DAS28、ESR、CRP、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的SJC、TJC的改善情况在治疗8周后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HAQ、DAS28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ACR20达标率在治疗第8周及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CR50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9%、7.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氏消痹膏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可有效改善病情,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评分均下降(P0.05),握力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疏肝健脾法)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32例。分别予中药、针刺、中药配合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 d,治疗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观察不同方案对PSD近期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四组各有30例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降低(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三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针刺配合中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45例予以夹脊穴为主的温针灸及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西药组45例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和炎症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P0.01,P0.05);除关节肿胀、晨僵外,其余各项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除枕墙距外,其余各项体征均有改善,针药组在VAS评分、Schober试验、指地距改善方面较西药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针药组CRP下降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抗风湿西药治疗能有效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