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表达及其在GIS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总结75例GIST患者、9例非GIST间叶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临床标本,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VEGFR和PDGFR-α在不同危险度分级的GIST及非GIST间叶源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GIST组织中VEGF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DG-FR-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危险度级别的GIST中VEGFR和PDGFR-α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和0.05;随着危险度等级的升高,PDGFR-α和VEGFR表达水平均升高,且二者的表达量正相关(P<0.01)。结论 VEGFR及PDGFR-α的表达上调在GIST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GIST的危险级别有关,可以作为预测GIST预后的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c-kit基因表达和外显子11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方法 选取病理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标本60例(其中15例标本同时收集新鲜标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及Western-blot检测KIT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kit基因的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筛选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病例。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高分化GIST相比,KIT蛋白在低分化GIST中表达强度较高(P<0.05)。Western-blot结果发现,与低侵袭危险度GIST比,KIT成熟蛋白在中高侵袭危险程度GIST中表达量较高(P<0.05)。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率为52%(31/60),发生在女性、肿瘤最大径>5 cm、核分裂数>5/50 HPF及中高度侵袭危险性的GIST外显子11突变率较高(P<0.05)。在外显子11突变的GIST中成熟型KIT蛋白表达量较高(P<0.05)。 结论 KIT成熟蛋白可能在GIST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GIST高度侵袭危险性的生物学行为相关;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可能是GIST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ɑ(PDGFR-ɑ)在继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组、对照组骨髓组织中PDGFR-α的表达情况。结果: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组骨髓组织中PDGFR-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R-α可能与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1992-2002年收治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患者169例,经复查存档切片及病理诊断无误后,再选取相应的存档蜡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确诊为消化道间质瘤1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PDGFR-α、PDGFR-β及CD117的表达情况,并与56例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13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DGFR-α表达阳性者73例,表达阳性率为64.60%,胃肠道间质瘤和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DGFR-α、CD117的表达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患者的PDGFR-α、PDGFR-β及CD117的表达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R-α联合CD117对胃肠道间质瘤,特别是对一些CD117表达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不能作为胃肠道间质瘤分化程度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270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c-kit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α,PDGFRA)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0例GIST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270例患者中220例检测到c-kit突变,突变最常发生于11号外显子,其次为9号外显子.9号外显子均为A502-Y503重复突变.11号外显子主要为缺失突变和点突变,最常发生于557~560位点.7例PDGFRA突变中以D842V突变最常见.②c-kit 11突变中点突变和混合突变发生在胃上的概率小于其他类型突变(P=0.022).c-kit 11突变患者中大于50岁的频率高于其他c-kit突变(P=0.040).c-kit 9突变发生在小肠上的频率大于其他突变(P=0.000).PDGFRA突变与野生型患者核分裂象<5/50 HPF的比例大于c-kit突变的患者(P=0.027).c-kit突变患者CD117阳性率大于PDGFRA突变与野生型(P=0.000).野生型患者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阳性率高于突变型(P=0.002).结论:GIST患者发生c-kit/PDGFRA突变的频率高,且突变位点、类型多样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是GIST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史炼钢  马驰  王东 《疑难病杂志》2014,(2):169-171,17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酪氨酸激酶受体(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受体(PDGFRA)基因突变的特点,以及伊马替尼的继发耐药机制。方法对98例GIST患者肿瘤组织进行DNA抽提、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检测KIT基因外显子9、11、13、17和PDGFRA基因12、18外显子突变;并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65例患者进行2次检测。结果 98例患者中,KIT突变79例(80.6%),其中外显子11突变61例(62.2%),外显子9突变18例(18.4%);PDGFRA突变3例(3.1%)。不同性别、年龄以及晚期GIST患者和潜在恶性的GIST患者间突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部位GIST的KIT外显子11突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继发耐药病例中,4例患者发生二次突变,表现为KIT基因第17外显子密码子第2467位点的T为G所替换(T2467G),导致823密码子编码氨基酸由酪氨酸转变为天冬氨酸。结论 KIT基因突变在GIST患者中常见,不同部位间KIT外显子11突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马替尼继发耐药可能与KIT基因第17外显子密码子第2467位点T为G所替换(T2467G)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免疫表型及c-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状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GIST中Dog-1、CD117、CD34、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8例GIST中c-kit及PDGFRA基因的突变状态。结果110例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阳性率分别为92.7%、93.6%、79.1%、44.5%、8.2%。8例GIST中c-kit突变率75%,PDGFRA突变率100%。结论免疫组化可区分大部分GIST病例,c-kit及PDGFRA突变检测对于Dog-1、CD117阴性病例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靶向药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117阳性的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c-kit基因突变分布及类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例GIST标本行CD117、CD34、SMA和S-100检测,以确诊为GIST;采用PCR技术对CD117阳性的GIST进行c-kit基因突变检测;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对突变c-kit基因11、9、13和17号的外显子突变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4例成功提取了肿瘤DNA,其中3例检出了c-kit基因突变,均分布于第11号外显子,均为557~558(WK)的缺失性突变;其中2例为纯合子性突变,1例为杂合子性突变.结论 CD117阳性的GIST通常有c-kit基因突变,其11号外显子是经典分布热点,变异纯合子和杂合子突变为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117阳性的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c-kit基因突变分布及类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例GIST标本行CD117、CD34、SMA和S-100检测,以确诊为GIST;采用PCR技术对CD117阳性的GIST进行c-kit基因突变检测;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对突变c-kit基因11、9、13和17号的外显子突变进行序列分析。结果4例成功提取了肿瘤DNA,其中3例检出了c-kit基因突变,均分布于第11号外显子,均为557-558(WK)的缺失性突变;其中2例为纯合子性突变,1例为杂合子性突变。结论CD117阳性的GIST通常有c-kit基因突变,其11号外显子是经典分布热点,变异纯合子和杂合子突变为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外显子突变的特点.方法 对深圳地区74例经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D34、SMA及S-100在GIST中的表达;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13例肿瘤最大径超过5cm的GIST c-kit外显子9、11、13、17及PDGFRA基因外显子12、18的突变.结果 CD117、CD34、SMA及S-100的阳性率分别为83.8%(62/74)、81.1%(60/74)、31.0%(23/74)和5.4%(4/74);13例肿瘤最大径大于5cm的GIST中有12例(92.3%)检测到了基因外显子突变,其中8例(61.5%)为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2例(15.4%)c-kit基因9号外显子突变,1例(7.7%)c-kit基因外显子13突变,1例(7.7%)PDGFRA基因外显子18突变.结论 CD117、CD34是GIST较为敏感的标志物,可作为GIST的诊断指标.而c-kit基因11号外显子在高度危险性的GIST中突变明显,提示其对判断GIST的预后更有价值.深圳地区的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外显子突变特点与国内外大宗病例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脏组织中IGF-1及IGF—1R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探讨IGF—1及IGF—1R在肝纤维化不同程度的表达及分布。探讨细胞因子IGF-1及IGF-1R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明确肝纤维化成因。方法:选择52例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个标本IGF-1及IGF-1R的表达及分布进行定位度半定量研究。结果:IGF-1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肝星状细胞及枯否细胞胞浆,阳性产物呈棕黄色,未见细胞核着色。IGF—1R的分布与IGF-1类似。IGF-1随着病理损伤的加重而逐渐增加,S3期和S4期IGF-1水平明显高于S3期,与肝脏病理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GF—1R的表达与IGF—1呈类似趋势。结论:在慢性肝炎肝组织中有IGF-1及IGF—1R的阳性表达。IGF-1及IGF-1R在肝组织内的表达强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iR-145对胃癌耐顺铂细胞株SGC7901/DDP顺铂耐药的影响?方法:应用QRT-PCR检测miR-145在胃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水平;MTT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性与增殖能力;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45的靶基因;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耐药细胞对顺铂诱导凋亡的影响?结果:miR-145在胃癌组织?各种胃癌细胞株中呈低表达;在胃癌耐顺铂细胞株SGC7901/DDP中,miR-145呈低表达,IGF1R 与 IRS1呈高表达;上调miR-145增强SGC7901/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IGF1R 与 IRS1为miR-145的靶基因;上调miR-145显著降低靶蛋白表达,抑制SGC7901/DDP细胞增殖,促进顺铂诱导的凋亡?结论:上调miR-145通过靶向IGF1R 与 IRS1逆转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A)/PDGF受体α(PDGFR-α)信号通路对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皮损成纤维
细胞(FB)增殖和转分化为MFB的作用。方法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原代FB体外培养、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中的
α-SMA;分别予两组FB不同浓度的PDGF-AA刺激,用MTT法检测其对FB增殖的作用;对两组FB分别予TGF-β1、PDGF-AA
及两者联合刺激,用RT-PCR法检测其PDGFR-α mRNA、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FB形态虽相似,但SSc FB中
α-SMA呈阳性,正常皮肤则为阴性;SSc FB增殖的饱和浓度高于对照组,在一定浓度与饱和浓度间两组FB都呈剂量依赖方式
增殖(P<0.05);不论有无PDGF-AA刺激及刺激浓度大小,SSc FB增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单用TGF-β1对正常皮肤
FB表达PDGFR-α mRNA无影响外,TGF-β1、PDGF-AA或两者联合刺激均可上调两组FB中PDGFR-α mRNA、α-SMA mRNA
的表达水平,以两者联合刺激作用最强;不论有无刺激或何种刺激,SSc FB中PDGFR-α mRNA、α-SMA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
正常皮肤FB(P<0.05);PDGFR-α mRNA和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依照未处理、PDGF-AA、TGF-β1及TGF-β1+PDGF-AA的
顺序渐次增加,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925,P<0.05)。结论SSc患者皮损来源的FB存在着向MFB转分化的显著特性,SSc FB
胞膜表面过表达的PDGFR-α可结合较多的PDGF-AA配体,从而介导更强的促进FB增殖和转分化为MFB作用,TGF-β1则可增
强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一氧化氮合酶2(NOS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GIST中的表达.结果 HIF-1α、NOS2和VEGF的表达与GIST的NIH分级、肿瘤黏膜受侵及侵袭转移关系密切.有侵袭转移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侵袭转移组.HIF-1α、NOS2和VEGF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的相关性.HIF-1α与NOS2及VEGF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IF-1α、NOS2和VEGF表达可能是恶性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类型和突变位点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9月至2015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9例行基因检测的GIST患者并分析其各临床病理资料的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中,肿瘤原发于胃88例(49.2%),小肠70例(39.1%),结直肠7例(3.9%),其它部位14例(7.8%);其中CD117、CD34、DOG-1阳性率分别为为94.4%、74.9%、93.3%。GIST患者基因突变c-kit突变最为常见,共151例(84.4%),其次为PDGFRα突变8例(4.5%),野生型20例(11.2%)。c-kit突变中,外显子11以缺失突变、点突变及缺失+插入突变为主(92.2%);外显子9突变共有6例(30%) A502-Y503复制突变及14例(70%)Y403-F504插入突变;外显子13突变为1例K642Q点突变,外显子17突变为2例N822K点突变。在6例PDGFRα外显子18突变患者中,分别有5例和1例发生点突变和缺失突变,点突变中3例为D842V突变。在GIST的基因分型中,PDGFRα突变患者DOG-1阳性率低于c-kit突变及野生型患者( P=0.007),而在c-kit各突变类型中,点突变患者CD34患者阳性率低于其它突变类型( P<0.001),点突变和插入突变患者中高危患者比例低于缺失突变和缺失+插入突变( P=0.006)。结论 胃和小肠是GIST最常见的发病部位;c-kit外显子11是GIST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GIST基因突变率高且突变类型多样,不同患者需提供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二氢杨梅素对SKBR3细胞miR-98-5p表达影响及在赫赛汀耐药发生中的机制。方法 通过TargetScan在线数据库对IGF2和miR-9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进行生信分析。细胞实验培养SKBR3细胞并构建耐曲妥珠单抗的SKBR3-R细胞和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和组织内关键信号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转染细胞系,RT-qPCR检测细胞内RNA表达水平,MTS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荧光素酶实验验证RNA间的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法分析IGF-1R/HER2异源二聚体含量。结果 在SKBR3-R细胞中IGF2、pIGF1R、p-Akt、p-S6K水平高于SKBR3细胞,而PTEN蛋白表达正好相反(P<0.05);SKBR3-R细胞中IGF1R/HER2异源二聚体含量升高(P<0.01);转染miR-98-5p的SKBR3-R细胞内IGF2 mRNA表达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GF2表达水平降低,细胞侵袭能力降低(P<0.05);经二氢杨梅素饲养后耐药裸鼠肿瘤组织中miR-98-5p表达上调,IGF2表达下降,对赫赛汀敏感性升高(P<0.05)。 结论 二氢杨梅素通过诱导SKBR3-R细胞内miR-98-5p表达,使其结合IGF2 mRNA 降低IGF2水平,进一步抑制IGF-1R/HER2异源二聚体形成,从而逆转细胞对赫赛汀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丹参对肝癌大鼠模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 方法 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癌大鼠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IF-1α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癌组织HIF-1α的表达,用CD34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丹参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血清HIF-1α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随着丹参剂量的增加,肝癌组织HIF- 1α的表达逐渐减弱,MVD逐渐降低. 结论 丹参可以抑制HIF-1α的表达,降低MVD,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杨平  陈博  贾贵清  伍晓汀  张祥运  李卫 《重庆医学》2018,(23):3013-3016
目的 研究转染正常c-CBL基因后耐药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在体外对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的瘤源细胞来自1例29岁青年男性患者,诊断为小肠间质瘤复发伴腹腔转移.通过细胞爬片、Western blot、RT-PCR检测基因鉴定细胞.通过将携带正常c-CBL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耐药GIST细胞中,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转染前后耐药GIST细胞对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敏感性.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培养耐药GIST的C-kit稳定表达C-kit蛋白,基因测序显示耐药GIST细胞C-kit突变位点位于第9号外显子,通过检测显示培养耐药GIST保持了原有的生物学特性.甲磺酸伊马替尼对GIST细胞作用72 h MTT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前耐药细胞在1.6 μmol/L浓度时,抑制率未超过50%;然而转然后,在0.10μmol/L浓度抑制率达到76.5%,最佳浓度为0.10~0.20 μmol/L,转柒前后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转染正常c-CBL至耐药GIST细胞,增强了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A)/PDGF受体α(PDGFR-α)信号通路对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皮损成纤维细胞(FB)增殖和转分化为MFB的作用。方法 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原代FB体外培养、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中的α-SMA;分别予两组FB不同浓度的PDGF-AA刺激,用MTT法检测其对FB增殖的作用;对两组FB分别予TGF-β1、PDGF-AA及两者联合刺激,用RT-PCR法检测其PDGFR-αmRNA、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FB形态虽相似,但SSc FB中α-SMA呈阳性,正常皮肤则为阴性;SSc FB增殖的饱和浓度高于对照组,在一定浓度与饱和浓度间两组FB都呈剂量依赖方式增殖(P<0.05);不论有无PDGF-AA刺激及刺激浓度大小,SSc FB增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单用TGF-β1对正常皮肤FB表达PDGFR-αmRNA无影响外,TGF-β1、PDGF-AA或两者联合刺激均可上调两组FB中PDGFR-αmRNA、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以两者联合刺激作用最强;不论有无刺激或何种刺激,SSc FB中PDGFR-αmRNA、α-SMA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FB(P<0.05);PDGFR-αmRNA和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依照未处理、PDGF-AA、TGF-β1及TGF-β1+PDGF-AA的顺序渐次增加,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925,P<0.05)。结论 SSc患者皮损来源的FB存在着向MFB转分化的显著特性,SSc FB胞膜表面过表达的PDGFR-α可结合较多的PDGF-AA配体,从而介导更强的促进FB增殖和转分化为MFB作用,TGF-β1则可增强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丹参对肝癌大鼠模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 方法 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癌大鼠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IF-1α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癌组织HIF-1α的表达,用CD34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丹参中、高剂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