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几种二氢吡啶衍生物的降血脂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1,4-二氢 - 3,5 -吡啶二羧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钙离子拮抗剂 ,已有 10多种该类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二氢吡啶类降压效果显著 ,长期服用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但不是通过降血脂机制起作用的 [1 ] .我们把具有降血脂活性的 2 -甲基 -2 - [4- (4 -氯苯甲酰基 )苯氧基 ]丙酸与具有降压活性的二氢吡啶衍生物共价连接合成了 10个新化合物 [2 ] ,并报道这类化合物的降血脂活性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化合物 1为 2 ,6 -二甲基 - 4- { 4 - [2 -甲基 - 2 - (4 - (4 -氯苯甲酰基 )苯氧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N-(噻唑-2-基)-[1-(4-氯苄基)吲哚-3-基]草酰胺的合成方法,探讨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吲哚为原料,经3步反应合成了新的吲哚草酰胺化合物,结构经质谱及核磁共振谱证实。用MM法评价它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N-(噻唑-2-基)-[1-(4-氯苄基)吲哚-3-基]草酰胺及其衍生物。前者对HeLa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1-20μmol,SKOV3为6.55μmol;其衍生物对HeLa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3.65μmol,SKOV3为4.87μmol。【结论】N-(噻唑-2-基).[1-(4-氯苄基)吲哚-3-基]草酰胺及其衍生物均具有强效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对5,6-二甲氧基吲哚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烷基化、硝化、环合反应,合成5,6-二甲氧基吲哚。该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收率为28.4%,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2-吲哚酮类c-Met激酶抑制剂.方法 以c-Met激酶抑制剂SU11274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出系列2-吲哚酮类衍生物.以2-吲哚酮为起始原料,先后经历与氯磺酸的氯磺酰化、与3的磺酰胺化、与6a~6h,7a~7h和4a~4b的缩合反应制得目标产物10a~10r,并测定它们对c-Met激酶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成功合成了设计的18个2-吲哚酮类化合物,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c-Met激酶和MCF-7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分析,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土槿乙酸结构特征为模板,吲哚为母核合成类土槿乙酸化合物,以期得到有更高免疫抑制活性的吲哚类衍生物。方法:对5-醛基吲哚和5-羧基吲哚的1,3,5位进行改造。1位进行烷基化改造,3位通过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与醛胺缩合反应进行延长,5位通过克脑文格尔反应与缩合酰化反应进行延长,得到吲哚类衍生物。经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得到两个系列共7个化合物,所有的化合物都经过HR-ESI-MS和1H-NMR验证,其中化合物5c对T细胞和B细胞有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化合物9a,9b对B细胞有一定增殖抑制活性。结论:通过模拟土槿乙酸的两个长链结构合成了新的吲哚的类似物,发现了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高活性且具有抗多药耐药活性的抗肿瘤新化合物。方法:5-甲氧基吲哚与氯代物或酰氯反应得到一位氮取代的5-甲氧基吲哚。将其与草酰氯反应,再以4β-氨基-4’-去甲表鬼臼毒素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体外活性采用Hela细胞筛选模型进行评价。结果:通过草酰桥成功将吲哚和去甲表鬼臼毒素拼接,并对吲哚一位进行改造,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结论:合成的8个化合物中部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7a、7b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依托伯苷。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型5-HT_3受体拮抗剂Ondansetron的结构特点,本文用2-烷基取代的苯并咪唑及苯并三唑代替原来结构中的咪唑环,合成了五个衍生物Ⅵ_(a-d)及Ⅶ。起始原料为环己酮,经Fischer吲哚合成反应、氧化、乙基化、Mannich反应,与盐酸成盐及缩合等反应合成了目的物。对其中的Mannich反应条件进行了改进,使其收率提高到57.8%。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合成3-卤代氧化吲哚,并将其用于合成3,3-二取代氧化吲哚类化合物.方法 以碱为催化剂,以β-酮酸、肟及对甲苯亚磺酸钠为亲核试剂,分别与3-卤代氧化吲哚反应合成3,3-二取代氧化吲哚.结果 合成了一类3-卤代氧化吲哚,构建了一系列C3位含C、O以及S原子的3,3-二取代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结论 该方法具有原料简单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的优点,为合成3,3-二取代氧化吲哚类化合物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获得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方法 以N-甲氧基羰基-3-芳环烯基氧化吲哚作为起始原料,通过与多聚甲醛和肌胺酸原位生成的1,3-偶极子的[3+2]环加成反应,合成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结果 设计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其结构经过1H NMR,13CNMR和HRMS等技术确定.结论 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合成产率在58%~6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开发一类N端含氮杂环结构的新型羟乙基胺(hydroxyethylamine,HEA)类BACE1抑制剂,筛选对抑制活性有贡献的新型N端结构。方法 设计并合成了8个N端为含氮杂环的HEA类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同时,以儿茶酚类化合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阳性对照,分别测定它们对BACE1的抑制活性。结果 所有化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其结构。BACE1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其中N端为吲哚结构的化合物Ⅰ6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结论 含取代基的吲哚结构与BACE1的S2口袋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这类化合物对BACE1的抑制活性,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先导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获得新型的黄体酮类衍生物,对于相关新药的研发至关重要。方法通过微生物转化,利用薄层层析法(TLC)和硫酸显色法跟踪监测,筛选能够有效转化黄体酮的菌株,然后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对发酵液中的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产物进行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确定转化产物的物质结构。结果本研究筛选到了1株真菌,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 Fusarium 属,该菌能够完全转化底物黄体酮,同时得到2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雄甾-1,4-二烯-3,17-二酮和睾内酯。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这株菌对大规模发酵生产雄甾-1,4-二烯-3,17-二酮和睾内酯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找保护ADD 3 羰基的合理方法。方法 以 17 缩酮ADD为底物普查常用羰基保护试剂与ADD 3 羰基反应的行为。结果 在对ADD 3 羰基保护反应研究中 ,以 17 缩酮ADD为底物与醋酐 /PTS和三苯甲基锂 /醋酐反应 ,分别得到 17 环状次乙二氧基 4 甲基 1 乙酰氧基 雌甾 1,3,5 (10 ) 三烯和 17 环状次乙二氧基 7 羟基 雄甾 1,4 二烯 3 酮 ,用波谱数据推测了它们的结构 ,并对后者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结论 本实验研究的常用羰基保护试剂无法有效保护ADD 3 羰基 ,有关工作尚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庶虫)虫中分离出新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抑制多囊肾病活性指标 PKD1/TRPP2活性的评价。方法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虫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H-吡咯并[1,2-a][1,4]二氮杂卓1.5(2H)-六氢-二酮-3-对苯基酚(1),5-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2),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3),3-羟基吡啶(4),(3S,8aS)-3-丁基环己烷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5),3-乙基-6,8-二羟基-7-甲基-3,4-二氢异苯并吡喃-1-酮(6),3-(4-羟基苯基)-N-甲基丙酰胺(7),6,8-二羟基-3,7-二甲基 l-3,4-二氢-1H-异苯并吡喃-1-酮(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生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8进行了抑制 PKD1/TRPP2活性的评价,结果化合物1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合成含2~5个碳的直链烷酸功能基的5-氟尿嘧啶衍生物。方法用卤代酸酯和过量的5-氟尿嘧啶(5-FU)反应,再水解得5-FU的N1-位取代直链烷酸。先将5-FU的N1-位用叔丁氧羰基(Boc)保护,再与卤代酸酯反应,最后升温去保护,三步反应一锅煮,可得到高收率(75%~85%)的N3-位取代酸酯,水解后得N3-位取代的直链烷酸。结果共合成了5-FU衍生物16个,其中新化合物10个,目标物8个。所有化合物都通过了光谱确证。结论过量的5-FU与卤代酸酯反应能得到较好收率的N1-位单取代物。通过对5-FU的N1-位Boc保护,再与卤代酸酯反应,去保护、水解后可以得到N3-位单取代直链烷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氨基磺酸(H2NSO3H,SA)为催化剂,在水相中绿色合成一系列新的Biginelli反应产物——3,4-二氢嘧啶-2-酮类化合物。方法以醛、酮酯和尿素为原料,SA为催化剂,微波辐射,水相中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反应8~17min完成,产率81%-92%,所有产物均通过熔点、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等表征检测确认结构。结论提供了一种氨基磺酸催化,水相中清洁合成二氢嘧啶酮的方法。催化剂使用方便、经济,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6.
伸筋草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中药伸筋草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伸筋草挥发油,并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伸筋草挥发油中分离并检索出36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大于5%的分别为2-甲基-5-异丙基苯酚、葵酸、十八烷、二十烷、十六烷酸、十八烷二烯酸.结论 36种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占挥发油气化产物的87%.  相似文献   

17.
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化合物向医学提供大量的医用材料、医用辅料,为防病治病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着重从高分子化合物在医疗用品、组织工程、药物控缓释体系、骨内固定装置等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种以取代苯乙酮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采用多聚磷酸/浓硫酸体系催化合成查耳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多聚磷酸5 equiv.、浓硫酸20 equiv.,1,4-二氧六环作溶剂,90 ℃氮气保护下反应2 h。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以较好的得率合成了12个查耳酮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通过IR、HRMS、1H NMR和13C NMR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9.
由芳香醛与吗啡啉、氰化钾反应形成的α-芳基-α-(4-吗啉)乙腈,可对α、β不饱和腈或酯进行1,4-加成,生成1,4-酮酸型化合物。此物与肼缩合,再经芳构化即得6-劳基-3(2H)哒嗪酮。后者再经氯化及氨解可得3-氨基-6-芳基哒嗪。本文应用此法合成了15个3-取代哌嗪-6-取代苯基哒嗪类化合物,并初步测定了它们的抗惊(MES)活性。  相似文献   

20.
Hypoxic cells that are found in solid tumors are resistant to anticancer drugs and radiation therapy. Thus, for effective anticancer chemotherapy, 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drugs with selective toxicity towards hypoxic cell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that are toxic only when activated in the hypoxic cell opens a new era of cancer treatment. Recently, we evaluated the hypoxia-selective toxicity of four differently substituted quinoxaline 1,4-dioxides (QdNOs) in human cancer cells. Thes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Beirut Reaction. The various QdNOs were found to exert potent hypoxic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T-84) and to possess a 50-100 fold greater cytotoxicity under hypoxia compared to oxia. Interestingly, the hypoxia cytotoxicity ratio (HCR: ratio between drug concentration in air and in hypoxia to give 10% cell survival) of these compounds was found to depend on the nature of the substituents on the quinoxaline 1,4-dioxide heterocycle.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ial hypoxic cytotoxicity, these drugs could provide useful therapeutic agents against solid tumors. Presently we are investigating the selective cytotoxicity of QdNOs for hypoxic cells in tumors in vivo and their ability to potentiate radiation-induced tumor cell killing. We will also study their in vitro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and their mechanism of ac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The deciphering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QdNOs may allow us to ultimately recommend their use as therapeutic agents against human tum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