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胚胎成功着床的必备条件,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子宫内膜异常已成为影响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胚胎着床的最主要因素。持续的子宫内膜片状出血、粘连、间质密度增加、子宫内膜间质异常浆细胞浸润被称为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可通过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并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宫腔粘连等疾病的发生有关,接受抗生素治疗可显著改善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综述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诊断、治疗及对辅助生殖技术领域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是不孕人群的高发疾病,不论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都影响辅助生殖结局。子宫腺肌病影响生殖功能的机制包括:解剖结构异常、子宫异常蠕动、胚胎种植环境改变、宫腔内自由基过多和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等。辅助生殖技术可有效的促进妊娠方式,保守性手术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也对自然妊娠有益。实施保守性手术前应考虑术后的产科并发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常作为其他治疗方式的辅助措施。高强度超声聚焦病灶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3.
在子宫结构异常疾病中,子宫腺肌病在育龄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影像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能力。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机制尚不明确,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子宫结合带的结构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可能是子宫腺肌病患者生育能力低下的原因。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主要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ART)和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灶。目前,ART可以改善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结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生殖有积极的影响,在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应用中有很重要的价值。综述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影响生育的可能机制、生殖结局及治疗策略以探讨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中,生殖医生主要通过优化胚胎质量、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内膜与胚胎的同步性来提高成功率。子宫内膜损伤是在胚胎种植前通过对子宫内膜的局部机械性轻微损伤,诱导其自身修复,进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着床率的一种方法。目前子宫内膜损伤在临床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具有争议,关于子宫内膜损伤的目标人群尚无定论,但对反复移植失败的患者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患者具有改善妊娠结局的潜能,子宫内膜损伤的操作时机及具体作用机制仍需大量的研究进行探索。本文将主要从子宫内膜损伤的机制、时机及适用人群进行综述,以期为子宫内膜损伤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容受性(ER)是胚胎能否成功种植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阿司匹林已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来改善E R和提高临床妊娠率。本文就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多见于绝经后妇女,较少发生于40岁以前,治疗常采用子宫切除手术,但随着妇女因工作或个人原因推迟妊娠、分娩年龄.需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及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数量增加。对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及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患者给予孕激素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合并不孕症是辅助生殖技术重要的适应证之一,包括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和体外受精(IVF)。因为病因不明、分期复杂和临床的异质性,在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适应证、诱导排卵方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应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预处理等方面存在争议。该文推荐了内异症不同年龄、卵巢储备状态、病期等条件下的助孕策略和促排卵方案的选择,强调标准化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药物或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常用措施,而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重点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对ART的时机选择,对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以及改善IVF妊娠结局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评估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治疗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种植失败(RIF)是困扰辅助生殖技术(ART)发展的难题,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RIF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日益受到生殖医学界的关注。本文从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常用临床方法到宫腔镜治疗宫腔结构异常、子宫内膜机械性损伤、调节母-胎免疫容受性、药物抑制子宫收缩、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等方面,对RIF的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与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小RNA(miRNA)是含有19~22个核苷酸序列的短链非编码RNA,调控内源性基因的转录后表达。随着miRNA在生殖领域不断被发现,miRNA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调控因子越来越受到关注。miRNA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后水平,调控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并参与控制类固醇激素的分泌。卵巢功能异常,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卵巢早衰(POF)均会发生miRNA调控异常。除此之外,miRNA还通过调节目标基因的表达决定胚胎的整倍体性及胚胎发育的命运。miRNA对于维持子宫内膜容受性非常重要,miRNA的异常表达会导致子宫内膜种植窗的偏移,从而导致胚胎种植失败。对miRNA在生殖调节中作用的了解,有助于发现新的预测体外受精成功率的生物指标和靶向治疗的位点,进一步提高辅助生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辅助生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红  邢福祺 《生殖与避孕》2007,27(2):137-14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病率逐年增长,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原因,但其发病机理以及导致不孕的机制尚不清楚。传统治疗包括药物、手术治疗。随着辅助生殖技术近几年来的发展,对EMs的治疗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重点讨论EMs与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关系,为提高临床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几种药物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着床的一种综合状态,与胚胎植入率及妊娠率密切相关。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促排卵药物应用的成熟,对不孕症的诊治也上升到新的高度,提高胚胎植入率及妊娠率成为关键。控制性超排卵药物会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通过总结几种中西药物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着床的一种综合状态,与胚胎植入率及妊娠率密切相关。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促排卵药物应用的成熟,对不孕症的诊治也上升到新的高度,提高胚胎植入率及妊娠率成为关键。控制性超排卵药物会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通过总结几种中西药物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治疗中经常出现宫腔积液,其与控制性卵巢刺激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状态有关,也与合并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炎、子宫瘢痕憩室及生殖道畸形和病变等相关。异常的宫腔积液会影响胚胎发育、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干扰胚胎种植,导致ART的助孕失败。文章就ART中围胚胎移植期出现宫腔积液的原因,以及其对ART助孕结局的影响和处理方式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子宫主要由腔上皮、腺体、基质和肌层组成,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围种植期的子宫内膜通过容受性的建立以及蜕膜化为胚胎种植和胎盘发育提供肥沃的土壤。在临床辅助生殖诊疗中,胚胎方面的质量评估已有多种手段,而子宫内膜的异常被认为是目前急需克服的关键限制因素之一。文章从子宫的解剖结构出发,探讨了围种植期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与分子基础,以期为临床辅助生殖诊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女性生殖活动中,kisspeptin参与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的功能,并通过介导雌激素的正负反馈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的分泌,解除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 IH)对HPG轴的负性调控作用,继而调节促性腺激素(Gn)的分泌及类固醇甾体激素的分泌,并与多种卵巢功能异常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Kisspeptin可调控卵泡发育和排卵发生,并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此外,在辅助生殖技术(ART)过程中kisspeptin可代替传统h CG扳机,并降低接受ART治疗的不孕症女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成为制约临床妊娠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促排卵应用的大量性激素类药物,以及因为多个卵泡发育引起的体内一系列远超正常生理的激素水平和蛋白因子的改变,都有可能会对子宫内膜容受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主要从子宫内膜超声形态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对子宫内膜容受能力进行评估,文章也将从这几个方面论述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周期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并获得妊娠的关键条件,然而临床工作中,ART周期中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反应不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临床医生。其病因需结合患者年龄、促排方案及完善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粘连等综合考虑。同时,参阅众多文献报道的相关方案,考虑在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改善局部微循环药物联合用药,如阿司匹林、维生素E、枸橼酸西地那非及集落刺激因子等,供临床总结、参考,以改善ART周期中内膜反应不良的状态、提高临床妊娠率。但目前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处理疗效仍欠满意,单纯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反应不良的机制及其临床方案的优化等相关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内膜息肉是育龄妇女以及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在不孕妇女中检出率高,但对生殖功能的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不规则子宫出血;子宫内膜长期慢性炎症反应;阻止精子运输、宫内占位阻止胚胎与内膜接触;胚胎植入所需的内环境改变,如雌孕激素受体的异常影响内膜蜕膜化;芳香化酶表达增加使局部雌激素合成增加;宫腔局部Glycodelin的分泌增加等因素有关.宫腔镜是目前唯一可以直视宫腔的仪器,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金标准.宫腔镜下息内切除能够改善不孕妇女的生殖功能,并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子宫腺肌病导致不孕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解剖结构异常、病理生理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等均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的生殖能力。目前临床上尚无规范的诊疗标准,现有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病灶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等。单纯的药物治疗对改善妊娠结局的作用较小,手术切除病灶后发生不良产科结局的风险较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或曼月乐预联合辅助生殖技术能较为有效的改善子宫腺肌病相关性不孕患者的生殖结局。本文旨在综述影响子宫腺肌病相关性不孕的可能因素以及现有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