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SRB法或改良MTT法就从滇产生物中分离到的28种酚类、萜类、皂甙类天然产物体外对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中抗肿瘤活性强的天然产物对免疫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或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治疗恶性肿瘤,同时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运用现代医学手段,一些从中药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如生物碱、多糖、皂苷等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此外,对某些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抗癌中药方剂的研究发现,这些药物也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因此,天然活性产物运用于临床以治疗肿瘤疾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将近年天然产物抗肿瘤的几个相关因素,如细胞凋亡、血管生成或抑制及肿瘤转移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肿瘤中药通光藤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现有上市制剂消癌平注射液为阳性对照,采用稻瘟霉法和MTT法双重体外筛选模型跟踪筛选其抗肿瘤活性部位,用小鼠Hep 1—6肝癌模型验证活性部位的体内抑瘤药效,进一步采用ELISA法验证通光藤总苷提取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和小鼠脾细胞生成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结果双重体外活性筛选结果发现,抗肿瘤中药通光藤的直接细胞毒活性不明显;体内抑瘤药效试验提示,通光藤提取物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具有一定的毒性;通光藤的化学部位及其上市对照制剂消癌平注射液对小鼠释放TNF-α和生成IL-2有一定影响,但不同化学部位表现出来的作用不同,部分呈现双相调节作用,而上市对照制剂消癌平注射液对IL-2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TNF—α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抗肿瘤中药通光藤具有确切抗肿瘤作用,作用机理主要不是通过其直接细胞毒活性,而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起关键作用,通光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中药。  相似文献   

4.
熊果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悦霖  罗浩 《医学综述》2014,(4):656-658
熊果酸广泛分布在天然植物中,具有抗肿瘤活性。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形成及细胞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的分化及凋亡、抗侵袭性和抗肿瘤血管形成等多个方面发挥抗肿瘤作用。体内研究表明,熊果酸抗瘤谱广,且对正常细胞毒性低,是一种有效的化学治疗和化学预防药物。因此,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化疗药物,将为引进一类高效低毒的天然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带来临床希望。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界寻找抗肿瘤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按照微管蛋白抑制剂、酶和酶抑制剂、新生血管抑制剂、干扰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细胞毒作用、抗多药耐药等作用机理综述了具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乙素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主要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作用失衡的结果.近年来,对五味子乙素抗肿瘤活性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进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本文就五味子乙素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毛兰素是从中草药鼓槌石斛中提取的低分子量天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血管生成等作用,细胞毒性较低且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之一。毛兰素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等,其抗肿瘤活性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通路和活性氧/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现已证实毛兰素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肺癌、前列腺癌和鼻咽癌等有抗肿瘤活性作用。本文就毛兰素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阐述毛兰素抗肿瘤活性的分子机制,探究毛兰素对恶性肿瘤的潜在治疗价值,以期为毛兰素及其衍生物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楤木总皂苷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对荷瘤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肉瘤细胞S180为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观察对荷瘤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楤木总皂苷400 mg/kg对S180的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瘤率达33...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一株南海深海海洋沉积物来源放线菌SCSIO 11594分离出的5个天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将5个天然次级代谢产物命名为化合物1~5,通过CCK8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化合物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及1株正常肝脏细胞HL-7702后的效果,通过Graphad prism软件测定其IC50,并与经典抗肿瘤药物顺铂对比.结果 顺铂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的IC50值范围3.75~5.32μmol/L,化合物2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的IC50值范围0.24~0.74μmol/L,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顺铂的10~20倍;化合物4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的IC50值范围0.28~6.93μmol/L,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顺铂的1~10倍;化合物2和4作用于正常肝脏细胞HL-7702的IC50值分别为3.67μmol/L和12.47μmol/L,与作用于肿瘤细胞的IC50值相比,提示具有较好的抗肿瘤选择性.结论 放线菌SCSIO 11594分离出的次级代谢产物2和4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选择性,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各个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动、植物的天然成分中筛选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已成为国内外抗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1,2].研究表明,姜黄素(Cur)不但有着广泛的抗炎、抗氧化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而且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阐明从牛软骨中提取的抗癌活性成分:软骨抗肿瘤制剂(CATP)、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剂(CAIP)和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AIF)的作用机理。方法:参照Takigawa法和付生法等方法,分别测定了CATP、CAIP、CAIF对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内皮细胞迁移运动以及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CATP、CAIP和CAIF对内皮细胞的DNA合成和细胞迁移运动以及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提示从软骨中提取的这些抗癌活性成分有可能为临床开辟一条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为特色的抗癌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半枝莲提取物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采用提取及萃取过程制备半枝莲提取物分离化合物,以斑马鱼体间血流的血管数目及血流情况为模型,测定其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半枝莲所提取出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结论:半枝莲提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非苯醌格尔德霉素进行酶法糖基化修饰,并探讨其糖基化产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酶法糖基化反应制备新型非苯醌格尔德霉素糖基化产物,并经质谱和核磁共振解析鉴定其结构。采用孔雀绿-钼酸铵显色反应、MTT法、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化合物对Akt、Bcl-2及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的影响。结果新型非苯醌格尔德霉素糖基化产物鉴别为17-demethoxy-reblastatin-18-O-β-D-glucopyranoside(1)。化合物1具有显著抑制Hsp90 ATPase活性,其IC50值为8.98 μmol/L。化合物1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随着化合物1浓度的增加,诱导Akt和Bcl-2蛋白的降解越明显,而对Hsp90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新型Hsp90抑制剂化合物1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诱导凋亡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 ATPase活性以及诱导降解Hsp90顾客蛋白Akt和Bcl-2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最早从传统中药青蒿中分离出的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新型天然抗疟药,结构改造后得到二氨青蒿素等一系列优良的青蒿素类抗疟药,该类药物已成功用于疟疾治疗.二氢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4O5,分子量为284,是青蒿素类药物在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其具有吸收良好、分布广、排泄和代谢迅速、高效、低毒等优点[1].随着对二氢青蒿素的深入研究,除了具有抗疟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等多方面药理作用,与其他青蒿素类衍生物相比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2],而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很低.现就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酸水解后得到的酰化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期望从中发现有活性的物质。方法 酸性条件下水解三七总皂苷得到酰化产物,利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酰化产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研究上述产物的抗肿瘤活性和血管舒张活性。结果 酸水解后,分离纯化得到7个酰化产物,其中3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1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舒张大鼠脑血管活性。结论 三七皂苷元的酰化衍生物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潘琪  高志棣  周强  高伟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6):555-556,559
去甲斑蝥素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是目前惟一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抗肿瘤药物,能在细胞毒性、诱导凋亡、抗黏附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多个环节发挥抗癌作用,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对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王祎  刘燕  丁秀云 《包头医学》2012,36(3):129-132
综述和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天然抗肿瘤药物、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药物、抗代谢抗肿瘤药物、肿瘤耐药逆转剂、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导向治疗剂、分化诱导剂、基因调节药物(反义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等.  相似文献   

18.
Lei H  Shou C  Wu J  Liu X  He L  Liu M  Guo Q  Jiang B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42-1345
目的:检测从十二肽库中筛选获得的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结合的小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小肽融合蛋白DHFR-F56/F90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结合活性;鸡胚尿囊膜血管增生抑制实验检测DHFR-F56/F90能否抑制鸡胚新生血管形成;裸鼠成瘤实验检测DHFR-F56/F90对荷瘤裸鼠中肿瘤的生长抑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HFR-F56/F90能否定位于肿瘤组织。结果:小肽融合蛋白DHFR-F56/F90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结合,DHFR-F56能抑制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且DHFR-F56能与肿瘤细胞结合,促进肿瘤组织坏死及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结论:十二肽F56是VEGF结合Flt-1的有效拮抗剂,具有抑制VEGF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而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的Neddylation修饰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参与Neddylation修饰的酶在肿瘤中的水平高于正常邻近组织,因此Neddylation修饰与肿瘤的关系受到高度关注。目前Neddylation修饰已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靶标。全球首创的蛋白质Neddylation修饰的小分子抑制剂MLN4924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凋亡、衰老以及自噬,并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等机制发挥显著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蛋白质Neddylation修饰和其参与肿瘤细胞周期、凋亡、衰老、自噬、血管生成及免疫细胞调节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研发靶向Neddylation修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独活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中药独活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独活提取液对肿瘤细胞和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差异性细胞毒性,采用鸡胚尿囊膜血管网(Chick Embryo Choriallantoic Membrane,CAM)观察独活对CAM血管网的影响.结果 独活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亚细胞毒浓度下可以有效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低浓度即能够抑制血管网形成.结论 中药独活在体内外具有一定抗血管生成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