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西药组给予吗丁啉,对照比较其疗效。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6%,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5%,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多为肝失疏泄,气机逆乱,胃气上逆所致,属中医学"胃脘痛"、"嗳气"、"吐酸"、"嘈杂"等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了可靠的疗效,其中东汉张仲景所创部分经方也切合其病机而起到治疗作用,尤其是在减少复发率方面跟西药对照效果显著。列举5个有代表性的经方(四逆散、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小陷胸汤),综述了近年来经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在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报道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诊断、分析与用药。方法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做临床总结。结果患者治愈或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陈云云主任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因病机及其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提高疗效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收集陈云云老师发表的论文,病案分析讲稿,笔记,通过跟随抄方。结果:总结了陈云云主任医师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结论:陈云云主任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可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提高疗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证候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汶 《中医研究》2007,20(4):56-5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易复发,常常需要终生治疗。其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常使患者感觉痛苦,生活质量下降。笔者将2004—2006年经治的西药难以控制的胃食管反流病反流证候30例采用中医治疗,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分别予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和奥美拉唑加达喜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内镜疗效。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I临床症状,中药组改善口苦咽干、烧心、咽部不适及便干4项症状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在改善食管黏膜炎症方面与西药组作用相当(P〉0.05);在改善内镜下胃内胆汁反流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介绍朱生樑教授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呛咳的临床经验。认为以呛咳为主诉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本在胃,与肝胆肺脾关系密切。以通降和胃、疏肝泄热为治则,治法上突出"通"和"降"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6)
胃食管反流病与中医吐酸病相对应,为消化内科常见病。周毅教授从事中医脾胃科临床工作20余年,有丰富治疗经验。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诊疗思维和用药特点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主张吐酸病与肝胆脾胃等脏腑生理功能失常相关,治则上应降胃气、疏肝气、宣肺气,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酸药配以促胃动力药,加上辨证施治之中药,综合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9.
朱鹏 《江西中医药》2012,43(5):34-34
胃食管反流病是内科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近2年来笔者共治疗了40例胃食管反流病人,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采用中药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以及单纯用西药的制酸剂和胃肠促动力药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先军  谭艳 《四川中医》2007,25(12):73-73
目的:观察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吗丁啉片,西米替丁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6例.结果:使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6例,其中治愈37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4.7%.结论:运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互补长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探讨针灸结合中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电脑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从建库至2017年10月所收录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 5.1.0提供的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与风险评估,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率、复发率、血浆胃动素(MOT)、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计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OR=3.14,95%CI(2.24,3.40),P0.01]。2)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复发率低于西药组[OR=0.31,95%CI(0.14,0.68),P0.01]。3)患者血浆MOT提升方面,针灸结合中药优于西药组[SMD=61.02,95%CI(44.18,77.87),P0.01]。4)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方面,针灸结合中药组优于西药组[SMD=2.99,95%CI(1.58,4.39),P0.01]。[结论]在总有效率、复发率、症状改善、血浆MOT方面,针灸结合中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是疑难病,治疗棘手,病程缠绵,极易反复.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成为重要的创新手段,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整体上常法与变法并用,熟用常法以治本,活用变法以增效,并借鉴胃镜下粘膜形态进行微观辨病,衷中参西,并运用"以内辅外"的理念以提高临床的疗效,防止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文章详细阐述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及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经验,从辨证与辨病、抓主症与抓主病、治标与治本、药物及非药物四个方面探讨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认为中医诊治本病,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病求本为原则,坚持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先抓主病再抓主症,并重视中医针灸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吞酸"、"胃脘痛"及"嘈杂"等范畴,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湿、痰、热、气、瘀为主要病邪,与胃、脾、肝三脏密不可分。本文提出应深入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提出符合中医辨证理论、切合临床实际的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以便丰富和发展中医脾胃病学的内容,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为常见类型,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50%~70%。中医治疗多辨证分型、专方加减以及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等,从整体入手,疗效较好。中西药物联合针刺治疗具有简、便、廉、效等特点,疗效显著,无创伤性手术之痛苦,易被接受,已引起广泛关注,开辟一条新的治疗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与脾关系密切,脾虚为胃食管反流的起始阶段。现代医学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Cajal间质细胞(ICC)功能障碍是诱发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机制。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蕴含机体所需能量及物质。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将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融为一体的半自主细胞器,其氧化磷酸化产生ATP为人体供应能量与气血生化之源的“脾”功能类似。本文基于“脾与线粒体相关性”,从ICC功能障碍探讨胃食管反流发病机制,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安安  李黎 《环球中医药》2012,5(2):148-151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呈递增趋势,虽然研究证实胃食管反流病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特点有较大的差异,但目前仍然没有专门针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通过心理干预、抑酸药物及外科手术、内镜治疗为主;中医以专方专药、辨证分型治疗和中医外治法治疗.需要通过对现有治疗方案的筛选、验证最终实现优化后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939-941
目的:在中医学藏象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系统模型。方法:通过临床研究为模型建立提供资料,运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和系统分析。结果:致病因素为输入信息,疾病症状为输出信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子系统为中心,精、气、血、津液为信息媒介,构建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系统模型。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以脾为主,五脏一体"的疾病系统。  相似文献   

19.
浅谈调理升降法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林  赵荣 《天津中医药》2009,26(1):37-38
探讨调理升降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关系.通过归纳中医脏腑气机升降相关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分析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于脾胃肝肺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故提出治疗宜采取调理脏腑气机升降原则.经过临床实际应用.运用该原则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难治的原因,认为部分是因为诊断问题而导致的"错治",多数则是由于治疗的方向性错误所导致的"误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矛盾不是胃酸分泌过多,而是胃酸到了不该去的地方,是酸错位。抑酸治疗只能减轻反流物中的酸度,对反流本身没有任何作用。从本质上看,除少数结构因素引起的反流外,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一种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西医调整胃肠动力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针灸疗法则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