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效果。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和雷贝拉唑纳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龙胆泻肝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7.1%,观察组9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采用柴胡温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患者60例,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柴胡温胆汤结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进行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及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采用柴胡温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佳,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碧霞 《新中医》2014,46(9):65-67
目的:观察柴胡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胆热犯胃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96例胆热犯胃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柴胡温胆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1月。观察和记录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变化情况、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胃食管反流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3.75%,对照组7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3例(6.38%)出现胃肠胀气,观察组1例(2.08%)出现皮疹;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柴胡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胆热犯胃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西药,可明显减少烧心、反酸等症状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且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胆胃清解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胆胃清解汤加减,对照组口服西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胃粘膜征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临床疗效、胃镜下胃粘膜征象的变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胃清解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中药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用西药治疗,经过4周的总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西药组给予吗丁啉,对照比较其疗效。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6%,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5%,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7.
四逆温胆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辉 《新中医》2011,(8):16-17
目的:观察四逆温胆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四逆温胆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停止后半年内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逆温胆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佳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证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为研究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分型标准。对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主症,次症以及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各主要证型为胆热犯胃型9.17%,肝胃郁热刑51.67%,中虚气逆型25.83%,气郁痰阻型3.33%,提示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分型以肝胃郁热,中虚气逆,胆热犯胃,气郁痰阻四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芩温胆汤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柴芩温胆汤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NO水平、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单项评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总有效率为97.06%,较对照组的76.47%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水平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NO水平及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温胆汤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在临床疗效、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血清NO水平及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特点.方法:对1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行胃镜检查、24h食道内p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分析胃食管反流病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分布情况.结果:(1)140例胃食管反流病中肝胃郁热型占68.57%,胆热犯胃型占11.43%.痰气郁阻型占10.00%,中虚气逆型占10.00%.(2)胃食管反流病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肝胃郁热型较胆热犯胃型和中虚气逆型出现更多的酸反流;胆热犯胃型较痰气郁阻型和中虚气逆型出现更多的混合反流;中虚气逆型较肝胃郁热型和胆热犯胃型出现更多的生理性反流.结论:GERD中医证型以肝胃郁热型最为常见,肝胃郁热型的病理性反流类型以酸反流和混合反流为主:胆热犯胃型的病理性反流类型以混合反流为主;痰气郁阻型和中虚气逆型多见生理性反流.24h食道内p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结果可作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血脂康联合龙胆泻肝汤化裁方治疗高脂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龙胆泻肝汤化裁方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用血脂康治疗,治疗组36例用血脂康联合龙胆泻肝汤化裁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59.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TC、TG降低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血脂康联合龙胆泻肝汤化裁方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结核病湿热内蕴型盗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结核病湿热内蕴型盗汗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龙胆泻肝汤。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盗汗变化情况及缓解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82.5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盗汗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对结核病湿热内蕴型盗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84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及结膜瓣遮盖联合术,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免煎剂)。观察2组患者患眼的症状改善、溃疡愈合及视力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和视力有一定程度改善。中药治疗组46例中,治愈36例,好转8例,无效2例,治愈率78.26%,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38例中,治愈21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治愈率55.26%,总有效率81.5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Z=-2.393,P=0.017)。随访12~18个月,中药治疗组治愈患者未见复发,对照组治愈患者复发2例。结论在常规药物联合结膜瓣覆盖的基础上增加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可以提高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龙胆泻肝汤配伍减毒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及其相关配伍制剂的减毒机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关木通及龙胆泻肝汤相关配伍制剂中马兜铃酸A含量.结果关木通甲醇提取液;关木通水提取液;龙胆泻肝汤;去除当归、生地、甘草的龙胆泻肝汤中马兜铃酸A含量分别为0.193 6,0.062 7,0.032 4,0.045 4 mg·mL-1.结论龙胆泻肝汤全方中马兜铃酸A含量明显低于单味关木通和去除当归、生地、甘草的龙胆泻肝汤方,提示龙胆泻肝汤全方相对较低的肾毒性与其水提过程中马兜铃酸A溶出减少有关,方中佐使药味当归、生地、甘草的配伍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龙胆泻肝汤加味,对照组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味,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龙胆泻肝汤的应用现状,探讨其所治病症和用药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SinoMed、CNKI、VIP、WangFang Data、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近10年发表的龙胆泻肝汤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工具的方法对治疗疾病、治疗证型、药物使用情况等资料进行提取并统计分析。结果 龙胆泻肝汤多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突发性耳聋、急性湿疹等疾病;治疗证型更多为(肝经)湿热(下注)证;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证的药量要小于(肝经)湿热(下注)证。结论 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手段获得了龙胆泻肝汤的临床用药情况,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与三棱针点刺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51例住院患者1克林霉素0.6g+0.9%氯化钠150mL,静滴,2次/d。阿昔洛韦250mg+0.9%氯化钠200mL,静滴,1次/d。维生素B1 0.1g及维生素B12 500ug,肌肉注射,1次/d。2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赤芍各10g,银花30g,连翘18g,板蓝根20g,紫草15g,厚朴12g,蒲公英、丹参、当归各15g,紫花地丁20g,黄芪30g,郁金、延胡索、甘草各6g),1剂/d,水煎500mL,早晚口服。3三棱针点刺拔罐,1次/d。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皮疹消退、局部疼痛、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3例,显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龙胆泻肝汤与三棱针点刺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汤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反向C18柱,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才艮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龙胆泻肝汤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2′,4′-dihydroxydihydro chalcone-3′-C-β-glucopyranosyl-6′-D-β-D-glucopyranoside(1),异甘草苷元(2),剌甘草查尔酮(3),甘草查尔酮B(4),异甘草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龙胆泻肝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配合冰蚕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龙胆泻肝汤配合冰蚕外用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头孢西丁钠、5%葡萄糖250毫升加阿昔洛韦静脉注射,2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2.606,P=0.017)。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冰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杨晶 《光明中医》2016,(10):1408-141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配合刺络拔罐;对照组30例,应用西药阿昔洛韦抗病毒,芬必得止痛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P0.05,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