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γ-干扰素(γ-IFN)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及泪腺上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CD54)、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1(interleukin-1 receptor1,IL-1R1)表达的影响,以初步探讨γ-IFN对人结膜及泪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作用。方法 混合消化液培养法获得人原代结膜上皮细胞,组织块培养法获得人泪腺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γ-IFN,浓度分别为0、30、100、300U·mL~(-1),37℃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学及Western blot检测CD54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β及IL-1R1的表达。结果 在γ-IFN浓度分别为0、30、100及300U·mL~(-1)条件下,结膜上皮细胞表达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为4.67、24.1、27.4及31.9;泪腺上皮细胞表达CD54的荧光强度分别为2.50、10.2、21.4及25.6。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相符,正常人结膜和泪腺上皮细胞有少量CD54表达,加入IFN-γ后CD54的表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有少量IL-1R1表达,加入γ-IFN后IL-1β及IL-1R1的表达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泪腺上皮细胞未检出IL-1β及IL-1R1的表达。结论 γ-IFN可  相似文献   

2.
多西环素对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炎性反应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细胞黏附分子1(ICAM-1,CD54)、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混合消化液培养法培养人结膜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培养至第3代或第4代,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γ干扰素(IFN-γ)0U/ml、IFN-γ300U/ml、IFN-γ300U/ml+多西环素10μg/ml、IFN-γ300U/ml+多西环素20μg/ml、IFN-γ300U/ml+多西环素40μg/ml、IFN-γ300U/ml+地塞米松100μg/ml,24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CD54、HLA—DR及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54的表达。72h后收集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学检测凋亡。结果培养的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可以表达少许CD54和IL-1β,加入IFN-γ后表达明显增加,加入多西环素和地塞米松后CD54和IL-1β的表达下降(P〈0.01)。随着所加多西环素浓度的增加,CD54和IL-1β的表达逐渐降低(P〈0.01)。培养的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未发现明显的HLA—DR的表达及凋亡的产生,加入IFN-γ及多西环素后HLA—DR的表达及凋亡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多西环素可抑制培养的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CD54和IL-1β等炎性相关因子的产生,提示多西环素对干眼等非感染性眼表炎性疾病的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42-84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角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干扰素-γ(IFN-γ)和雷公藤多甙对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观察同一培养时间(24h)不同IFN-γ含量和同一IFN-γ含量不同培养时间对人角膜上皮细胞CD44表达的影响及0.03%雷公藤多甙对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可基础表达一定量的CD44(1.944±0.237),IFN-γ可上调CD44的表达,其上调作用呈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雷公藤多甙可以使角膜上皮中CD44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IFN-γ可以使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的表达升高,使排斥反应加剧;雷公藤多甙可以抑制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胶原合成的影响。 方法 用3H-脯氨酸掺入、免疫细胞化学及分子杂交技术观察TGF-β和IFN-γ分别及联合作用下培养的人RPE胶原合成活性。 结果 TGF-β在10 ng/ml浓度使RPE对3H-脯氨酸的摄取增加130.87%,并增强Ⅳ、Ⅰ和Ⅲ型胶原荧光染色和mRNA表达。IFN-γ在10 000 U/ml浓度抑制54.72%的脯氨酸摄取,并减弱Ⅳ型胶原染色和3种胶原的mRNA表达。 结论 TGF-β和IFN-γ对RPE的胶原合成分别具有正向及负向调控作用,IFN-γ可能用于抑制RPE胶原合成。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245-248)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FGF)、转移生长因子β2(TGFβ2)、干扰素-γ(IFN-γ)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epase-3)在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与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insulin-transferrin-sodium selenite,ITS)混合培养基中的表达及其对正常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生长的影响以探索维持正常RPE细胞生长的理想培养基。方法:首先分别在不含RPE细胞和DMEM培养基的20,40,100mL/LFBS和10,20,30g/LITS中检测TNF-α,VEGF、βFGF、TGFβ2、IFN-γ及Casepase-3是否存在。然后取四十只C57BL/6系小鼠眼的RPE细胞分别培养于含20,40,100mL/LFBS以及20,40,100mL/LFBS与10g/LITS分别组合的DMEM培养基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细胞计数鉴定、评估RPE细胞的存在与生长状况。采用原代培养48h的第三代、第四代RPE细胞,分别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RPE细胞和上清液中TNF-α,VEGF、βFGF、TGFβ2、IFN-γ及casepase-3的表达强弱;用蛋白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PE细胞中Casepase-3的表达。结果:在20,40,100mL/LFBS中检测到了TNF-α,VEGF、βFGF、TGFβ2及casepase-3(IFN-γ没有表达)并且随浓度增加而表达上调。在10,20,30g/LITS中没有检测到上述生长因子。RPE细胞培养成功。在含20,40,100mL/L不同浓度的FBS以及20,40,100mL/LFBS与10g/LITS分别组合的DMEM培养基中随浓度增加,TNF-α,VEGF、βFGF、TGFβ2及casepase-3的表达呈上调趋势,各对应组组间的表达强度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浓度组组内的表达强度有明显差异(P<0.01)。IFN-γ没有表达。上述因子在含20mL/LFBS与20mL/LFBS+10g/LITS的培养基中表达最低,但20mL/LFBS+10g/LITS的培养基中RPE细胞生长良好。结论:在RPE细胞和上清液中有TNF-α,VEGF、βFGF、TGFβ2及casepase-3的表达。20mL/LFBS+10g/LITS的混合培养基可能是维持正常RPE细胞生长的一种理想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以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 immortalized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ihCEC) 培养液体外模拟角膜上皮细胞微环境,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hAEC) 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 37 ± 1) 周剖宫产人羊膜组织,酶消化法提取 hAEC; 流式细胞仪测 CD29、CD90、CD105、CD34、HLA-DR 的表达。复苏培养 ihCEC,以 0 mg·L- 1、10 mg·L- 1、20 mg·L- 1、30 mg·L- 1、40 mg·L- 1丝裂霉素 37℃作用 2 h,吸去丝裂霉素,继续培养 72 h 后 CCK8 测吸光度并计算增殖抑制率。10 mg·L- 1、20 mg·L- 1丝裂霉素处理细胞后 12 h、24 h 收集细胞培养液培养 hAEC,CCK8 测吸光度绘制生长曲线; 收集 ihCEC 细胞培养液,制备条件培养基( CM) 培养 hAEC 10 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 CK12 的表达。结果 hAEC 可表达 CD29、CD90、D105,不表达 CD34、HLA-DR; 各浓度丝裂霉素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 10 mg·L- 1( 65. 48% ±1. 03) 、20 mg · L- 1( 77. 01% ± 0. 99) 、30 mg · L- 1( 75. 25% ± 0. 71) 、40 mg · L- 1( 76. 90% ±0. 97) ;20 mg·L- 1丝裂霉素培养 12 h 收集的细胞培养液对 hAEC 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 诱导分化后 hAEC 可表达 CK12。结论以 ihCEC 细胞培养液模拟的角膜上皮细胞微环境可诱导 hAEC 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王帆  宋柏林  徐丽伟 《眼科研究》2010,28(5):390-393
目的探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干扰素-γ(IFN-γ)(1000U/mL)和不包含IFN-γ(1000U/mL)的F99和M199培养液中,按照1:1等比例混合并含有5%小牛血清。健康志愿者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应用锥虫蓝染色鉴定细胞的完整性和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在有无IFN-γ诱导条件下的HLA—DP、DQ、DR抗原及CD40的表达。同时,体外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荧光活化细胞分类(FACS)法测定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结果IFN-γ能够诱导HLA—DP、DQ、DR抗原和CD40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上的阳性表达,表现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红色染色。CD3和CD28抗体预处理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20%的CD69阳性T淋巴细胞活化,无IFN-γ诱导时有10%阳性T淋巴细胞,而IFN-γ诱导组中,有12%的阳性T淋巴细胞,说明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体系中,CD69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结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可以被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活化,由此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是具有免疫学特性潜能的抗原递呈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DQ、-DR抗原和CD40抗原的表达,以确定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分子表达和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 人RPE细胞分别在γ-干扰素诱导和无诱导的条件下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HLA-DP、-DQ、-DR抗原和CD40抗原在RPE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共同培养人RPE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荧光活化细胞分类仪测定其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结果 γ-干扰素能够诱导HLA-DP、-DQ、-DR抗原表达升高和CD40在人RPE细胞上的表达,CD69阳性的T淋巴细胞,在人RPE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共同培养系统中的含量增加。结论 人RPE细胞能够激活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是一种具有免疫学特性潜能的抗原递呈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TRA)诱导ARPE-19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ERS)。

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记法等方法,检测ATRA诱导ARPE-19细胞产生ERS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检测结果显示,随着ATRA浓度的累积,ERS标记蛋白CHOP及BIP的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上升(P<0.001); 下游信号通路中,PERK、EIF2α、ATF4、IRE1α及XBP1表达上调(P<0.001),ATF6表达无变化(P>0.05)。

结论:过度累积的ATRA诱导ARPE-19细胞产生ERS,并激活其中PERK-EIF2α-ATF4及IRE1α-XBP1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对人眼组织中共刺激分子及Fas/FasL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正常供体人眼9只用于实验。其中6只眼作视网膜平片,每只眼取12片视网膜平片;分别将视网膜平片放于24孔培养板中,共分为3组,每孔含Dulbecco改良Eagle(DMEM)/F12培养液2 ml,3组γ-干扰素(IFN-γ)浓度分别为0、200、1000 U/ml;37℃培养箱中培养(95%O 2,5%CO 2)24h后取出固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视网膜平片上B7-1、B7-2、Fas/FasL分子的表达。同时取另外3只正常人眼制作视网膜平片做为正常对照组,直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平片中上述分子的表达。 结果 正常人视网膜平片中有FasL分子的表达,但无B7-1、B7-2和Fas分子表达;当视网膜平片与IFN-γ体外培养后,视网膜中出现B7-1、B7-2和Fas分子的表达,并且FasL分子表达量增多。 结论 IFN-γ可通过诱导共刺激分子及Fas/FasL分子表达参与免疫反应的发生和诱导细胞凋亡,在T淋巴细胞的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17-11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因子闎(NF-кB)在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中的基础表达以及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乙酯(pyrollidi ne dithiocarbamate,PDTC)、IL-1β对NF-кB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的hRPE细胞经同步化后分2组分别加药(1)无PDTC组分别加入IL-1β、生理盐水(用于检测NF-кB在hRRE中的基础表达);(2)PDTC组分别加入IL-1β、生理盐水(用于检测NF-кB在PDTC预处理后hRPE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计数法(flow cytometry, FCM)测定上述2组标本中hRPE的NF-кB的表达率. 结果 NF-кB在hRPE中的基础表达率为8.05 %,IL-1β作用后表达率升高到30.26%; hRPE细胞经PDTC预处理后,NF-кB的表达率下降为3.74%,加入IL-1(10 υg·L-1)作用后表达率为3.66%. 结论 IL-1β可以显著提高NF-кB在hRPE细胞中的表达;PDTC可以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hRPE中的NF-кB表达率,PDTC亦可显著抑制由IL-1β诱导的NF-кB的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收集34例AR患者(AR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Th1细胞)、Th2、Th17细胞和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同时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L-27)、γ干扰素(IFN-γ)、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 AR组的Th1、Th17细胞百分比和Th1/Th2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h2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h1/Th2比例明显失衡。AR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和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AR组IL-4和IL-17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IL-27和TGF-β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AR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细胞失衡是导致AR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枸杞多糖(LBP)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的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介导的信号通路。方法:通过LPS刺激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构建炎性反应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LPS组给予含10μg/mL LPS的完全培养基刺激24h,低、中、高浓度LBP组分别给予0.1、0.5、1mg/mL LBP完全培养基孵育24h后给予含10μg/mL LPS的完全培养基刺激24h。应用CCK-8观察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量及Western-blot检测NF-κB/MAPK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LPS刺激后,ARPE-19的存活率下降。同时,随着外源性LBP浓度增加,ARPE-19的细胞存活率升高,且细胞内炎性因子IL-1β、IL-6和MCP-1的表达量降低,并伴随NF-κB/MAPK通路的相关磷酸化蛋白(p-p65、p-IκBα、p-JNK、p-ERK及p-p38)的表达下降。结论:枸杞多糖通过抑制胞内炎性因子及NF-κB/MAPK通路相关因子的磷酸化,从而阻止LPS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产生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背景性激素在干眼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泪腺的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对泪腺上皮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雌二醇及丙酸睾酮对H2O2诱导的兔泪腺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分离2~3月龄雄性普通级新西兰兔的泪腺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兔泪腺上皮细胞,用细胞角蛋白(CK)抗体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5×10^-5个/ml接种于96孔板培养44h后,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10^-5、1×10^-6、1×10^-7、1×10^-8mol/L的雌二醇或丙酸睾酮培养24h,再加入1×10^-4 mol/L H2O2培养1h诱导细胞凋亡,仅用H2O2作用的细胞作为凋亡对照组,常规培养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570nm处泪腺上皮细胞活性的吸光度(A570)值,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培养的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其中80%以上的细胞对CK呈阳性反应。MTT比色法检测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凋亡对照组、不同浓度雌二醇组和丙酸睾酮组的A。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10^-5、1×10^-6、1×10^-7mol/L雌二醇组和1×10^-6mol/L丙酸睾酮组的A570值均明显高于凋亡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相应浓度丙酸睾酮组相比,雌二醇组A570值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凋亡对照组比较,丙酸睾酮组和雌二醇组早期及晚期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丙酸睾酮组相比,雌二醇组早期及晚期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雌二醇及丙酸睾酮可抑制H2O2诱导的泪腺上皮细胞的凋亡,雌二醇的抑制作用强于丙酸睾酮。雌二醇对泪腺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治疗后兔自身免疫性干眼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泪腺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 取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24只24眼,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将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干眼模型组和MSCs治疗组,每组各8只8眼.MSCs治疗6周后,观察兔眼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泪腺组织中Th1、Th17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眼模型组和MSCs治疗组兔泪腺组织和脾脏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CD4+ Foxp3+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 MSCs治疗6周后,取各组兔泪腺并行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或仅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干眼模型组泪腺内部分腺体细胞出现萎缩,腺管周围和小血管周围可见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汇集区;与干眼模型组相比,MSCs治疗组泪腺内淋巴细胞浸润减轻,腺泡细胞形态较好.与干眼模型组比较,MSCs治疗组结膜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聚集显著减轻,上皮结构完整,变性和萎缩细胞较少见.MSCs治疗组泪腺组织中Th1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以及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水平较干眼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Th17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IL-17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转录因子RORa mRNA的表达水平较干眼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s治疗组泪腺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表达较干眼模型组显著降低,而抑炎因子TGF-β的表达较干眼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泪腺组织中干眼模型组调节性T细胞(CD4+ Foxp3+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0.0%,而MSCs治疗组中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为27.8%,MSCs治疗组调节性T细胞较干眼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可以减轻自身免疫性干眼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对自身免疫性干眼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及治疗作用,其免疫调控作用可能与调节抑炎因子和促炎因子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免疫活化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被诱导、产生NO时,其底物精氨酸的来源;产生的NO对RPE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用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RPE-J)细胞,Nor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RPE-J细胞内精氨酸再生系瓜氨酸NO循环的相关酶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和环磷酸腺苷(cAMP)对iNOS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产生的NO对RPE J细胞紧密连接功能的影响。结果活化的RPE-J细胞中,iNOS和精氨酸的再生系瓜氨酸 NO 循环相关酶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S)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同时被诱导,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L)没有被诱导,同时产生NO,cAMP可以增加NO的产量。NO不仅以精氨酸为底物产生,而且也可由瓜氨酸产生。产生的NO破坏RPE-J细胞的紧密连接功能,与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 1的合成量减少。结论在活化的RPE-J细胞中产生NO时,由瓜氨酸 NO循环再生的精氨酸是RPE-J细胞中产生NO的底物精氨酸的主要来源;NO对RPE-J细胞的紧密连接起破坏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32-36)  相似文献   

17.
INF-γ和TGF-β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l,TGF—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INF-γ和TGF—βl处理RPE细胞24h后,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定性、定量检测上述细胞因子作用下的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随着上述细胞因子浓度的增加,RPE细胞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2种细胞因子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INF-γ和TGF—βl对RPE细胞端粒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外传代培养对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ium,HRPE)细胞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HRPE细胞与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系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原代及传代HRPE细胞(第1、2、3、4、5、6代)Fas表达以及诱导异体淋巴细胞凋亡能力的差异。结果:HRPE与淋巴细胞体外共培养时,HRPE细胞Fas表达随着传代逐渐减弱,Fas表达与传代代数呈负相关(阳性细胞率r=-0.859,P<0.01;平均荧光强度r=-0.880,P<0.01),HRPE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随着传代逐渐减弱,淋巴细胞凋亡率与传代代数呈负相关(r=-0.838,P<0.01),共培养时传代HRPE细胞Fas表达迅速下降,至第3代与第4代间Fa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时传代HRPE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下降,至第3代与第4代间淋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传代培养的HRPE细胞,传代数越大细胞变异越大,第3代后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药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L)对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刺激后人眼球后成纤维细胞(retroocularfibroblasts,RF)表达CD40、合成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变化以及时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正常人RF分别与IFN-γ(100 U·L-1)、TL孵育后,MTT比色法检测TL对RF增生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检测H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CI40的表达情况.结果 TL能明显抑制RF的增生,当剂量达1.00μg·L-1时抑制率为63.38%;当剂量达γ0.00μg·L-1时,抑制率达79.74%;当剂量达100.00 μg·L-1时,RF增生完全被抑制.IFN-γ能刺激H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p均<0.05)以及CD40的表达(P<0.01),HA和Ⅰ型胶原蛋白合成量及CD40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是对照组的1.64、1.72和13.27倍.而TL能明显抑制IFN-γ对RF的刺激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细胞因子IFN-γ能够增加H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刺激免疫调控分子CI40的过度表达,TL能够抑制RF的增生,抑制IFN-γ刺激后H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以及CI40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20.
陈文静  刘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9):1462-1465

目的:探讨葡萄糖关键代谢酶在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HLEB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含葡萄糖5mmol/L)、氧化应激组(采用含H2O2 200μmol/L的DMEM培养液培养)、高糖诱导组(采用含葡萄糖30mmol/L的培养液培养),培养24h后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活力及6种葡萄糖关键代谢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柠檬酸合成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mRNA表达情况。

结果:高糖诱导HLEB3细胞凋亡,高糖诱导组(63.43%±3.40%)细胞活力低于正常对照组(100.00%±0.00%)和氧化应激组(91.90%±5.11%),且高糖诱导组细胞6种葡萄糖代谢关键酶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氧化应激组(均P<0.05)。

结论:高糖可以诱导HLEB3细胞葡萄糖关键代谢酶的表达水平降低,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