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肺活血胶囊配合艾灸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并发肺动脉高压且中医辨证属肺脾肾气虚兼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与治疗组(n=36),两组患者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补肺活血胶囊口服配合穴位艾灸治疗,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动脉血气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活血胶囊配合穴位艾灸可有效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血黏度,改善缺氧及临床证候,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润肺膏配合呼吸肌训练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将病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每次1吸,每日2次。在此基础之上治疗组给予润肺膏配合呼吸肌训练康复,疗程6个月,随访4个月。观察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及预后多维分级(BMI,airflow Obstruction,Dyspnea and Exercise,BODE)指数包括:①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②气流受限程度:功能仪测定1S用头力呼气肺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econd,FEV1%);③呼吸困难程度;④运动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均明显改善(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改善(P 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及BODE指数改善明显(P 0.01),比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改善(P 0.05)。结论:润肺膏配合呼吸肌训练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呼吸困难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息咳喘膏穴位贴敷对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属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伏天双息咳喘膏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安慰膏贴;观察该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证候积分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呼出75%、50%、25%肺活量时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EF25%、MEF50%、MEF75%)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FEV1%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息咳喘贴能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散寒方穴位敷贴大椎穴、天突穴、肺俞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的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VC、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基于穴位疗法冬病夏治特色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可以延缓或阻止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补肺纳气汤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肺脾气虚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9例肺脾气虚证COPD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4例予以加味补肺纳气汤治疗,观察组55例予以加味补肺纳气汤+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生活质量(CAT)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肺纳气汤与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改善肺脾气虚证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滕王娜 《新中医》2021,53(3):64-67
目的:观察慢阻肺汤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慢阻肺汤治疗。20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中医证候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汤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疲劳的影响。方法 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黄芪建中汤,对照组服用金水宝胶囊;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aO2、FEV1(%)和FVC显著升高,PCO2显著降低。结论黄芪建中汤对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艾灸治疗,艾灸治疗前后给予症候评估,观察治疗后1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和肺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灸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咳喘方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咳喘方穴位敷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肺通气功能[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呼气容积占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EV1/FVC)]及治疗后1年内的急发次数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敷贴组为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敷贴组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减少患者1年内急发次数、提高肺功能FVC、FEV1水平方面的疗效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减少急发次数,改善肺功能,从而减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足三里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年6月—2014年8月接收诊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足三里黄芪针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值的变化情况及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50例患者的有效率为66%,观察组50例患者的有效率为88%,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程度,肺功能改善状况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足三里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两虚型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汤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稳定期脾肾阳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喘可治注射液足三里注射和温补脾肾汤治疗,疗程4~4.5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CAT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EV1、FVC较治疗前降低(P0.05),FEV1/FVC值较治疗前增加不明显(P0.05);治疗组FEV1、FVC、FEV1/FVC水平较治疗前增加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AT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CAT积分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温补脾肾汤结合穴位注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晓晟  吕静  宋展  周丽荣 《河北中医》2014,(12):1849-1851
目的观察小剂量茶碱缓释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9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应用小剂量茶碱缓释片+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250μg,对照组49例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500μg,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变化、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占预计值百分比(IC%)。结果 2组治疗后FEV1%、IC%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AT评分降低(P〈0.05),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茶碱缓释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中重度稳定期COP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慢型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督灸治疗,共治疗4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1、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督灸治疗COP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隔姜灸肺俞穴联合复方甲氧那明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灸疗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灸疗组予隔姜灸肺俞+口服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主要症状(咳嗽、咳痰、肺部哮鸣音)及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灸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咳嗽、肺部哮鸣音程度均明显减轻(P〈0.05),灸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灸疗组FEV1、FEV1/FV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相关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隔姜灸肺俞穴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能明显减轻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咳嗽及哮鸣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芳玲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4-796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锻炼,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配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化痰、止咳、平喘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及呼吸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生存质量、脉氧饱和度、年急性发病次数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配合呼吸训练可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年急性发病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电针配合艾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肉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设置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艾灸疗法,对照组仅采用电针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疼痛程度和评价肌肉功能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表面肌电图参数MFs,FER均改善,治疗组较之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电针配合艾灸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电针疗法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君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28-43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个月后以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4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我院自制处方中成药麻玄止咳合剂治疗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COPE)缓解期诊断的我院病人50例,随机分为麻玄止咳合剂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30天后,测定患者肺功能中FEV1/FVC、FEV1%预计值的变化。结果:麻玄止咳合剂组患者的FEV1/FVC、FEV1%预计值均较对照组提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玄止咳合剂能明显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疗效佳,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者停止治疗,未痊愈者继续治疗,最多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Portmann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1),治疗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