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联合诊断椎动脉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椎动脉颅外段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颅内段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对颈椎病患者椎动脉颅外段检测,观察其形态及流动力学,联合经颅多普勒(TCD)对颅内段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132例CDFI与TCD联合应用病例中,共发现异常92例,其中CDFI发现异常83例,另外9例为TCD发现颅内段血流指数异常。结论CDFI及TCD联合应用,可观察椎动脉颅外段内径、走向及全段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有力依据,TCD可作为CDFI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VBI患者(VBI组)行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 100例VBI患者中:颅外段椎动脉管腔狭窄者3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狭窄处血流束变细,彩色血流紊乱,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阻力指数显著增大;椎动脉完全闭塞者1例,闭塞段管腔内完全无血流信号;椎动脉走行迂曲者5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彩色血流束呈弯曲状,弯曲局部为双色或多彩血流;椎动脉走行变异者1例.VBI组共检出异常血管89例,检出率89%,对照组检出异常血管17例,检出率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颅外段椎动脉管壁的结构,判断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检出椎动脉有无缺如、发育异常或走行变异.其操作简单、方便、准确、无创伤、可重复,对 VBI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通过运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olw imaging, CDFI)对椎动脉颅外段(V1段及V2段)的检查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coded doppler, TCCD)对椎动脉颅内段(V4段)的检查,间接诊断椎动脉V4段闭塞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显示单侧椎动脉V4段闭塞的36例患者作为闭塞组,采用CDFI检查记录每位患者患侧椎动脉V1段及V2段的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 EDV)及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并对36例患者经枕窗行TCCD检查探测椎动脉V4段的血流信号显示情况。另取同时间段住院行DSA检查的椎动脉正常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DFI记录每例对照组患者椎动脉V1段及V2段的内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在诊断未致狭窄的椎动脉发育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TCCS检查发现颅内段椎动脉收缩期频谱图形异常的患者,再行椎动脉颅外段的超声检查。最后经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增强)检查作为金标准进行证实。结果:19例患者颅外段椎动脉频谱图形与颅内段一致,收缩峰时(SPT)延长(>120 ms),收缩期第二峰(S2)圆钝、宽大,峰时大于对侧;管径呈均匀性细小,内径为正常值下限。结论:TCCS与颈部CDFI结合能准确检出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是诊断椎动脉病变的一种经济、实用、较为可靠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锁骨下动脉盗血椎动脉颅内、外段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血管超声检查并经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锁骨下动脉中度(50%~69%)及以上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213例,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TCD)或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检测并记录椎动脉颅外段(V2段)和颅内段(V4段)的血流频谱形态,按照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经典3期分型(Ⅰ期隐匿型、Ⅱ期部分型和Ⅲ期完全型)对颅内外椎动脉血流频谱进行比较,并对相同盗血程度的颅内、外段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测值进行比较。 结果213例锁骨下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闭塞病变患者中颅内、外段椎动脉盗血程度相同者190例(89.2%,190/213),其中Ⅰ期盗血者52例(27.4%,52/190),Ⅱ期盗血者82例(43.2%,82/190),Ⅲ期盗血者56例(29.5%,56/190)。(2)进一步分析盗血程度相同的190例患者椎动脉颅内外段血流速度的差异性发现,无论Ⅱ期盗血者或Ⅲ期盗血者颅内段PSV和EDV测值均大于颅外段(P均<0.05),Ⅱ期盗血颅内段PSV和EDV测值均明显大于颅外段[PSV:(-44.0±23.1) cm/s vs (-32.9±21.1) cm/s,P=0.000;EDV:(20.1±10.9) cm/s vs (15.4±10.3) cm/s,P=0.005];Ⅲ期盗血颅内段PSV和EDV大于颅外段[PSV:(-81.7±30.0) cm/s vs (-68.2±47.6) cm/s,P=0.035;EDV:(-13.9±11.1)cm/s vs (-9.4±7.0) cm/s,P=0.05],而Ⅰ期盗血者颅内段和颅外段的流速测值并无明显差异[ PSV:(51.7±14.7) cm/s vs (49.9±14.3) cm/s,P=0.445;EDV:(22.4±7.2 )cm/s vs (19.8±6.1) cm/s,P=0.660 ]。(3)无论颅内段或颅外段,Ⅱ型盗血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颅内段30.2%,29/96,颅外段30.8,28/91)均高于Ⅰ型和Ⅲ型盗血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段χ2=1.106,P=0.575;颅外段χ2=1.106,P=0.602)。颅内外盗血程度不一致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高于颅内外盗血程度一致的患者[39.1%,9/23>25.8%,49/190)。 结论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时,椎动脉血流频谱反映的颅内外段盗血程度基本一致,但在Ⅱ期和Ⅲ期盗血时颅内盗血程度明显高于颅外。Ⅱ期盗血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相对高于Ⅰ期和Ⅲ期盗血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述对由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出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患者进一步做椎动脉颅外段的彩色多普勒检查 ,从而进一步得到其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由 TCD检测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 30例患者做椎动脉颅外段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由 TCD检测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患者 ,其颅外段多有如下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占 4 1.38%、走行异常占 1.72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SS)占 1.72 %、单纯动脉硬化占 31.0 3%、单纯速度减慢占 17.2 4 %、未见明显异常占 6 .90 %。结论 :TCD与彩色多普勒相互补充对椎动脉颅内段、颅外段全面检查 ,能够更准确地发现椎动脉的病变部位 ,分析病因 ,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颅内段与颅外段盗血频谱差异性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CCS)检查,分别记录2种检查的盗血频谱分级并进行对比分析,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TCCS检出颅内段Ⅰ级盗血8例(20%,8/41),Ⅱ级盗血23例(56%,23/41),Ⅲ级盗血10例(24%,10/41);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颅外段无盗血3例(7%,3/41),Ⅰ级盗血12例(29%,12/41),Ⅱ级盗血17例(42%,17/41),Ⅲ级盗血9例(22%,9/41)。共有14例患者椎动脉颅内与颅外段盗血程度不同,其中12例经血管造影明确盗血途径,10例颅内段盗血程度高于颅外段者盗血途径为最常见的对侧椎动脉→同侧椎动脉,2例颅内段盗血程度低于颅外段者盗血途径为同侧枕动脉→同侧椎动脉。另外27例盗血程度相同者,5例Ⅰ级及7例Ⅲ级盗血者颅内、外段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9±18.7)cm/s vs(32.3±18.9)cm/s,t=0.034,P〉0.05;(-69.3±20.7)cm/s vs(-68.8±20.3)cm/s,t=0.046,P〉0.05];15例Ⅱ级盗血者颅内、外段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分别为(-47.3±19.3)cm/s、(-32.6±18.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6,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患者椎动脉颅内段与颅外段盗血频谱存在差异者其原因与盗血路径有关,评定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时,多数患者椎动脉颅内段多普勒频谱较颅外段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在椎动脉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有临床症状的患者230例,用TCCS检查颅内段椎基底动脉,检出椎动脉收缩期异常频谱者,再行颈部动脉及椎动脉颅外段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最后经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增强)检查作为金标准进行证实。结果:本组经TCCS检出颅内段椎动脉收缩期频谱异常10例,包括切迹样改变4例,呈双向频谱改变4例,呈单向逆转频谱改变2例;3例为椎动脉起始段动脉硬化至狭窄近闭塞,5例为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2例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结论:①当TCCS检出椎动脉出现特征性频谱改变时要考虑两个原因,一是锁骨下动脉盗血,二是椎动脉自身病变,此时需结合颈部动脉CDFI检查;②颈部动脉CDFI检查能进一步帮助查明病因,其诊断率与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增强)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TCCS是诊断椎动脉病变的一种经济、实用、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价值,分析两者诊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7月在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管超声科首次经CDFI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并同期行DSA检查的215例患者临床资料,Kappa检验CDFI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对诊断结果不一致患者,复查CDFI及回顾DSA动态图像阅片,分析两者诊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结果首次CDFI检查与DSA检查检查结果符合率达90.7%(195/215);两种检查方法结果一致性好(Kappa=0.7731,P<0.01)。两者诊断不一致患者经复查CDFI及回顾DSA动态图像阅片发现,其中4.7%(10例)因治疗后病情变化所致不符,1.4%(3例)因两项检查成像原理不同,3.2%(7例)因两项检查医师诊断结果不符。 结论CDFI检查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好,对部分诊断结果不一致患者应综合分析,提高诊断准确性,两项检查结果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拟诊为VBI的患者进行CDFI检查,分别测量治疗前后颅外段椎动脉的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正常对照组30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椎动脉的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后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病例组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小于对照组(P<0.01),RI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椎动脉的Vs、Vd增高(P<0.01),以RI增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的RI降低(P<0.01);病例组治疗后椎动脉的Vs、Vd与对照组接近(P>0.05),RI大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RI和内径均在正常范围者12例,其椎动脉的Vs、Vd与对照组接近(P>0.05),但用药后明显增高(P<0.01).结论 CDFI可为VBI的明确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VBI患者椎动脉血流Vs、Vd降低、RI增高,临床治疗可以降低椎动脉RI、提高Vs、Vd.CDFI还可发现在超声诊断标准以外的VBI患者,并明确部分VBI的病因.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颅内外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一多发常见病缺乏客观诊断标准,我们在56例正常对照组和62例病变组中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了颅内外脑血管血流检查。其阳性率在病变组分别是90%和88%,确立了超声诊断的量化标准,通过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横突孔CT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相比较,证明颅内外超声联合检查是诊断该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2例糖尿病并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椎动脉病因基础。结果 CDFI检查阳性76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64例,双侧受累12例,3D CE MRA检查阳性80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66例,双侧受累14例。两者总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CDFI与3D CE MRA对于椎动脉病变造成的供血不足诊断符合率较高,为95%(76例,80例),在椎动脉狭窄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符合率为97%(66例,64例),对椎动脉闭塞造成的供血不足的诊断符合率为100%(4例,4例),对椎动脉发育异常造成供血不足的诊断符合率较低为50%(6例,12例)。结论 3D CE MRA除对局部狭窄所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高准确率外还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闭塞及走形异常所致VBI,不足之处费用较高。CDFI和3D CE MRA联合应用能更全面地反映病情,提高VBI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入组患者CDFI与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CDFI、CT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二者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及其对水肿型、坏死出血型胰腺炎的分类诊断价值。结果总结8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CDF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发现CDFI检查检出胰管扩张率25.93%高于CT检查的12.35%,CDFI检出胰内小灶液化、胰外片状高密度率均为12.35%,分别低于CT检查的30.86%、2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检查方式对胰外脓肿、胆总管结石、脂肪层模糊、实质不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DFI检查漏诊16例、CT检查漏诊9例,CDFI、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25%(65/81)、88.89%(7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对水肿型胰腺炎、坏死出血型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9%、86.67%与CT检查87.88%、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CDFI可以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较为准确的判断,对胰管扩张的判断上具有天然优势,可以作为临床诊治的首选检查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应用在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狭窄>50%)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CDFI和TCD常规检查,其中32例经脑血管造影(DSA)确定为ICA单、双侧狭窄或闭塞.以DSA为标准,计算CDFI、TCD 及二者联合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CDFI诊断符合率为83%(53/64),TCD为78%(50/64),二者联合应用符合率为94%(60/64).结论 CDFI与TCD的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对I CA狭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颅外段颈内动脉(EICA)狭窄支架植入术(CAS)治疗前后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CCD)分别对38例EICA狭窄患者CAS治疗前、后狭窄局部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同侧大脑中动脉、眼动脉PSV、搏动指数(PI)和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AS术后患侧原狭窄处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P<0.001),仍小于对侧(P<0.001);PSV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仍大于对侧(P<0.05).CAS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眼动脉的PSV、PI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全部关闭.结论 CDFI与TCCD结合可评价CAS治疗前、后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判断CAS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AS是治疗EICA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患者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静脉瘘(H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确诊原发性肝癌疑合并HAVF的患者进行CDFI检测,观察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血流,观察并记录肿瘤周围及瘤体内部血流走行、形态,确定HAVF形成情况,并与DSA结果进行盲法对照.结果 CDFI诊断HAVF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及卡帕值分别为81.25%、 94.29%、 90.20%、 5.71%、 18.75%、 86.67%、 91.67%、 14.23、 0.20、0.76及0.79.结论 CDFI诊断原发性肝癌HAVF的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HAVF早期筛选的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化性肌炎的影像学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仪检查9例患者观察病变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与周边骨组织的关系,并将结果与手术及病理发现对比。结果 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100%,其中成熟型为7例,不成熟型2例。成熟型钙化明显,边界不清晰,不成熟型钙化较少,病变组织回声紊乱。结论 CDFI有利于直接观察病变组织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DU及CDFI两种超声检查法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2DU诊断为视网膜脱离的83只患眼进行CDFI检查,并与临床检眼镜诊断对照。结果:CDFI诊断符合率97%,明显高于2DU(80%),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F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网脱上分支血流对视网膜脱离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CDFI与钼靶X线检查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6例患者中121例病理证实乳腺癌。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与单独应用CDFI或钼靶X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1.7%,尤其对于最大径〈1.0 cm的肿块,检出率较高。CDFI、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80.2%、75.2%。结论 CDFI和钼靶X线检查各具优势,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疑有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应用TCCD观察颅内各动脉的形态、走行,应用频谱多普勒测量各条血管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TCCD诊断为颅内动脉狭窄,14例经DSA证实。TC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征是狭窄处彩色血流束变细,典型者呈“束腰征”;频谱多普勒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异常增高,频谱形态呈湍流,同时音频信号响亮。狭窄严重者彩色血流束连续性欠佳或者中断,血流速度不增快或者明显减低。血管闭塞者血流不显示。结论TCCD对于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早期筛检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