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主证的虚实证之间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确诊为LN患者134例,按其中医主证型分为虚证组及实证组,比较两组之间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134例患者中虚证组101例,实证组33例,虚证组WBC、LYM、BUN、UA、Cys C、AST均显著高于实证组(P0.05),而RBC、HGB则显著低于实证组(P0.05),两组患者Cr、PLT、ALT、ALB、G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实证患者淋巴细胞凋亡更显著,而虚证患者肾功能损伤及贫血程度更重,临床诊疗要先辨别虚实主证,虚证要注重补肾及补益气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脓毒症不同中医证型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31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将入选患者按就诊时不同中医证型分为毒热证组(73例)、腑气不通证组(82例)、血瘀证组(97例)、急性虚证组(66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之间28 d病死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按28 d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244例)和死亡组(74例),比较两组各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中医证型28 d病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虚证组(40.9%)、血瘀证组(20.6%)、毒热证组(17.8%)、腑气不通证组(17.1%),4组互为比较,急性虚证组与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有显著差异,而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互为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型APACHEⅡ评分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虚证组(24.25±7.67)、血瘀证组(16.85±6.34)、毒热证组(15.64±4.43)、腑气不通证组(14.97±5.23),4组互为比较,急性虚证组与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有显著差异,而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互为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型、降钙素原、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I是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脓毒症不同中医证型与患者临床预后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是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探讨其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51例,观察患者脓毒症类型,监测乳酸水平及症状、体征的变化,于纳入时、第2~3天、第4~7天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要素分析及APACHEⅡ和MODS评分,计算28天病死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1例脓毒症患者中单纯脓毒症患者17例,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34例。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28天死亡率为47.06%(16/34),单纯脓毒症患者无死亡病例(P0.01),纳入至第7天的死亡患者均为虚实夹杂证。患者纳入时、第2~3天、第4~7天均以虚实夹杂证最多(分别为40例、47例、42例)、实证次之(分别为11例、4例、9例),无纯虚证。纳入时及第4~7天时虚实夹杂证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均显著高于实证患者(P0.05或P0.01)。纳入时、第2~3天、第4~7天中,单纯脓毒症患者毒热证、气虚证呈下降趋势,痰证、瘀血证、阴虚证呈上升趋势,各时间点均未出现阳虚证;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阴虚证均呈下降趋势,阳虚证呈上升趋势。结论脓毒症患者以虚实夹杂证为多,虚实夹杂证患者病情较纯实证患者更重,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脓毒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房山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4例脓毒症患者,参照中医辨证方法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并总结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中,热证患者占44.35%(55/124),瘀证患者占21.77%(27/124),虚证患者占33.87%(42/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证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明显高于瘀证、虚证患者。瘀证患者的PCT、hs-CRP水平高于虚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证型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证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均低于瘀证、虚证患者,虚证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最高(P<0.05)。124例患者死亡病例占50.0%(62/124),其中气阴耗竭者死亡例数最多。结论:脓毒症热证、瘀证、虚证患者中,瘀证、虚证患者普遍存在预后不佳的情况,以内闭外脱、阳气暴脱、气阴耗竭证型为主,临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脓毒症合并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期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能够作为脓毒症中医辨证及病情进展的参考指标,提高中医对脓毒症的诊治能力。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统计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入住东方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ICU的脓毒症合并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患者63例,进行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分组,并对其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检测,研究脓毒症合并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患者T3、FT3、T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3水平与虚实证型呈负相关(P0.05),T4水平与虚实证型呈负相关(P0.05);虚实夹杂证组和虚证组FT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证组和虚实夹杂证组FT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机体一旦出现虚象症候,病情进展很快。临床上参考T3、FT3、T4水平,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判断脓毒症患者虚实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辨证虚实属性与甲状腺功能等生化指标的关系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76例,结合症状、体征、舌脉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检测2组肝功能及甲状腺激素等指标,分析其与中医虚实辨证属性之间关系,统计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根据患者住院期间至12个月后的病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虚证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均明显低于实证组(P均0.05);实证组与虚证组总胆红素(TBil)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及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及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_4)水平均低于正常值,FT_4高于正常值,虚证组TT_3、FT_4水平均明显低于实证组(P均0.05),FT_3水平明显高于实证组(P0.05)。实证组病死率为32.6%(15/46),虚证组为23.3%(7/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FT_3、TT_4水平均低于正常值,TT_3、TSH水平在正常范围内,FT_4高于正常值,存活组TT_3、FT_3、TT_4、FT_4及TSH水平均有高于死亡组的趋势,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虚证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较实证患者明显。中医虚实证型与甲状腺功能存在相关性,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对于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脓毒症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24例患者中,证型分布:虚实夹杂76例(61.3%),单纯实证35例(28.2%),单纯虚证13例(10.5%);证素分布:从多至少依次为痰饮(61例)、热证(57例)、瘀证(49例)、阴血虚(49例)、气虚(39例)、阳虚(28例)、湿证(9例)、气滞证(7例)、腑实证(7例)、寒证(3例)。证型与炎性指标及预后的关系:虚证组与实证组相比,年龄(P=0.04)、28天死亡率(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年龄校正以后,虚证组死亡率仍高于实证组,相对风险为3.16。证素与炎性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热证与白细胞有关(P=0.03),阴血虚与白细胞(P=0.02)及CRP有关(P=0.001),阳虚与PCT(P=0.03)及28天死亡率(P=0.02)有关。证素、年龄与28天死亡率多元回归结果表明,阳虚与死亡率有关(P=0.01),年龄与死亡率有关(P=0.03)。结论脓毒症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虚证组死亡率高于实证组。PCT升高与阳虚证密切相关,且阳虚证死亡率明显升高,提示PCT或可作为脓毒症阳虚辨证要点,并用来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郑丹文  吴炎华 《新中医》2018,50(8):161-163
目的:观察多重耐药菌血行感染(BSI)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方法:纳入3 7 1例多重耐药菌BSI患者,回顾性调查中医证候信息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多重耐药菌BSI患者虚实辨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 7 1例多重耐药菌BSI患者中,虚实夹杂证患者占比81.6%,单纯实证占比15.4%。实证类基本证候要素中,火热证占比最高,为6 7.1%(229例),而后依次为血瘀证、痰证、水停证。虚证类基本证候要素中,气虚证出现频率最高,达7 4.1%(27 5例),而后依次为阳虚证、阴虚证、血虚证。与非脓毒症患者相比,脓毒症患者阳虚证比例明显增多(P0.01);脓毒症并MODS患者阳虚证比例多于脓毒症患者(P0.01)。虚实夹杂证患者死亡率高于单纯实证患者(P0.05),阳虚证患者死亡率高于非阳虚证患者(P0.01)。结论:多重耐药菌BSI患者中医证候以虚实夹杂证多见,随着疾病的进展,病机演变从邪正交争逐渐演变为邪盛正衰,以阳气虚衰最为突出,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不同中医证型心肺复苏术后(Post-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按照中医证型分组,所有患者均按照指南给予高级生命支持,并且联合亚低温治疗,疗程为48 h。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II(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法(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统计患者7 d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后实证组低于虚证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以及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实证组低于虚证组(P 0.05);实证组的7 d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虚证组(P 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改善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和预后,但是实证组患者改善较虚证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生大黄治疗严重脓毒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大黄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的住院严重脓毒症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抗感染及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汤剂鼻饲7 d。2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行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观察脱机时间,统计28 d病死率。结果28 d病死率对照组为39%(12/31),治疗组为21%(9/42),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2=2.599,P>0.05)。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均<0.05)。脱机时间对照组为(10.7±7.3)d,治疗组为(6.2±6.1)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生大黄能够提高患者脱机率,降低病死率,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科脓毒症患者基本证侯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共纳入内科脓毒症患者73例,通过临床调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对脓毒痘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进行判定,同时进行APACHE Ⅱ评分.结果内科脓毒症患者以虚实夹杂证多见,占83.6%,单纯实证的占16.4%;基本虚证美证候要素依次为气虚证(83.6%)、阳虚证(35.6%)、阴...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将22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①证素研究中血瘀证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候,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分类证候研究中虚证以3支以上为主(66.7%),明显高于实证组(30.2%)与虚实夹杂组(47.1%);实证组单支病变为主(41.3%),高于虚证组(25.0%)和虚实夹杂证组(23.6%),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呈现:虚证组>虚实夹杂证组>实证组;3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研究显示,血瘀证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较非血瘀证出现的多,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②Gensini积分研究显示:虚证积分高于虚实夹杂证和实证,即: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3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证的积分高于非血瘀证,但二者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虚证和血瘀证的患者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多,病变程度重,提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血apoA—1apoB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94例冠心病患者和54例正常人的血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apoA-1水平降低,而apoB水平升高;接着对9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辩证,分为虚证组,虚实相兼组和实证组,对三组的apoA-1 apoB及apoA-1/apoB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血apoA-1及apoA-1/apoB水平按虚证-虚实相兼证-实证依次降低,血apoB水平则按这一顺序依次升高;冠心病载脂蛋白代谢紊乱按虚证一虚实相兼证一实证依次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前后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25)和常规治疗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心功能、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心肌抑制发生情况、28 d病死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CD4、CD4/CD8、NK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CD8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LVESD、LVEDD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LVEF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肌抑制发生率、28 d病死率8.0%(2/25)、56.0%(14/25)、16.0%(4/25)vs 4.0%(1/25)、52.0%(13/25)、20.0%(5/25)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脓毒症能够有效调整患者免疫失衡,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钟海珍  姚刚  于文娟  吴难  赵蓓 《中医杂志》2018,(24):2111-2116
目的初步筛选无症状肾源性血尿患者虚实辨证的实验室预测指标。方法采集257例无症状肾源性血尿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血压、尿隐血、尿蛋白、尿沉渣、尿微量白蛋白(m Alb)、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球蛋白(GLO)、血糖、尿素、肌酐、胱抑素C、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补体C3、补体C4、IgA、IgG、IgM、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指标。同时由两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对患者进行虚实辨证,根据辨证结果将患者分为虚证组及非虚证组,实证组和非实证组。比较虚证组与非虚证组、实证组与非实证组各指标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得出对虚证、实证候诊断有独立预测意义的指标。结果 257例患者中虚证组157例,非虚证组100例。与非虚证患者相比较,虚证患者在性别、病程、收缩压、m Alb <20 mg/L、尿沉渣5万/ml~50万/ml、糖化血红蛋白、GLO、甘油三脂、尿酸、HDL-C、Hb、IgG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m Alb、GLO在独立预测无症状肾源性血尿虚证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证组患者32例,非实证组225例。与非实证患者比较,实证组在性别、Hb、LDL-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其中Hb和LDL-C在独立预测无症状肾源性血尿实证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 Alb、GLO可作为无症状肾源性血尿虚证诊断的独立预测指标,Hb和LDL-C可作为无症状肾源性血尿实证诊断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严重腹腔感染机体免疫失衡与中医虚实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严重腹腔感染所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免疫失衡特点与中医虚实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观察46例严重腹腔感染所致MODS,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针对病因及辨证治疗, 于入选后第1、3、7天测定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比值(IL- 6/IL-10)、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T辅助淋巴细胞1/2(Th1/Th2比值)、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水平, 同时观察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等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 IL-6/IL-10比值在实证与虚实夹杂证各时间点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证第7天较第1天下降, 同期比较, 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IL-6/IL-10比值依次降低。 HLA-DR水平在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依次降低, 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均未发现HLA-DR<30%的病例, 在虚证患者中, 第7天HLA-DR全部<30%,较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比值在实证与虚证前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7天较第1天出现下降, 虚实夹杂证1周内无变化, 同期比较, 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Th1/Th2比值依次降低。Treg水平在实证与虚实夹杂证前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虚证第3天较第1天升高, 第3天与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同期比较, 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Treg水平依次升高。结论 在严重腹腔感染所致MODS病理过程中, 反映机体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的IL-6/IL-10比值及反映免疫功能的HLA-DR、Th1/Th2比值和Treg水平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中医虚实证型, 表现为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时, IL-6/IL-10比值、HLA-DR和Th1/Th2依次下降, 而Treg水平依次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有创、无创两种机械通气模式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特点,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ICU 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9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无创通气组32例和有创通气组27例,比较2组中医证型和APACHE II评分。结果无创通气组中实证10例(31.3%),虚证14例(43.8%),虚实夹杂证8例(25.0%);有创通气组中实证5例(18.5%),虚证6例(22.2%),虚实夹杂证16例(59.3%)。有创通气组APACHE II评分大于无创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组实证和虚证为主,以肺气虚居多;有创通气组虚实夹杂证为主,以肺脾气虚、痰蒙神窍居多。评分在22分以上考虑有创通气,评分在15分以下选择无创通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方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并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例老年严重脓毒症AG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1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74.58±10.66)岁,APACHE II评分为(24.4±2.6)分,对照组女性10例,男性25例,平均年龄(73.72±10.81)岁,APACHE II评分为(23.8±4.1)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病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方鼻饲或口服,2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28天死亡率、APACHE-II评分、急性胃肠损伤评分、SOFA评分,以及肠黏膜屏障指标:外周血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 FABP)、内毒素(E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死亡4例(11.4%),对照组13例(37.1%),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II评分、AGI评分、SOF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外周血DAO、D-乳酸、i FABP、ET与治疗前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给予益气通腑方能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其机制与减轻肠道黏膜损害并降低肠道通透性、促进胃肠蠕动,打断了肠源性感染与MODS之间的恶性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抗凝血酶原-Ⅲ(AT-Ⅲ)、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4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5例及死亡组3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T-Ⅲ、NT-proBNP及SOFA评分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48例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急性虚证64例(43.24%)、毒热证35例(23.65%)、血瘀证31例(20.95%)、腑气不通证18例(12.16%)。死亡组患者中急性虚证比例高于存活组(P<0.05)。急性虚证、AT-Ⅲ降低、NT-proBNP升高、SOFA评分、男性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AT-Ⅲ、NTproBNP、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6、0.715、0.724。当三者联合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3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调查,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3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分为两组,对原临床辨证的中医证型进行归纳,计算同一证型在两组间的构成比。结果:364例患者中医辨证共分7型,气虚血瘀、气虚痰瘀互阻、气虚痰浊闭阻属于虚实夹杂证,痰瘀互阻、寒凝心脉属于实证,气阴两虚、阴竭阳脱属于虚证。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63例)虚实夹杂证占33.46%,实证占55.51%,虚证占11.0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101例)虚实夹杂证占69.31%,实证占20.79%,虚证占9.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证比例较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虚实夹杂证比例较高,而虚证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