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86例分裂样精神病(SFP)进行了1.5~5.5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58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67.4%),21例(24.4%)继续维持SFP诊断,6例(6.9%)诊为情感性障碍,1例诊为脑基底节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继续维持SFP诊断的病例与精神分裂症比较有如下特点:起病急,病情短,接触良好,阳性症状多,阴性症状少,情感淡漠少,联想障碍和原发性妄想及被动体验少,症状缓解快,社会功能好。作者认为,SFP虽多数会转化为精神分裂症,但仍有一部分会长期维持原诊断。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比分析了76例Alzheimer病中有幻觉和妄想症状以及无幻觉和妄想症状两组病人的起病年龄、认知功能、以及幻觉和妄想症状的出现率。结果显示:前者的起病年龄(65±7岁)明显晚于后者(61±6岁),认知功能障碍也轻于后者。幻觉和妄想症状则以幻听、被害妄想最多见。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比分析了76例Alzheimer病中有幻觉和妄想症状以及无幻觉和妄想症状两组病人的起病年龄、认知功能、以及幻觉和妄想症状的出现率。结果显示:前者的起病年龄(65±7岁)明显晚于后者(61±6岁),认知功能障碍也轻于后者。幻觉和妄想症状则以幻听、被害妄想最多见。  相似文献   

4.
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本文对78例抑郁症患者按照有无妄想症状分为2组,结果显示妄想性抑郁症组焦虑激越、绝望、自杀行为比非妄想性抑郁症组发生率高,可见于各种临床亚型。两组病前性格有显著性差异P〈0.05。妄想性抑郁症以联合用药为多,非妄想组以单用药为多。  相似文献   

5.
分裂样精神病106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诊断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6例首次住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1~6年随访,将资料作分析研究。结果106例患者中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30例(2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72例(68%),情感性精神病4例(37%)。分裂样精神病改诊为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与其病前性格、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思维形式及情感障碍等因素有关,而与家族遗传史、起病形式以及精神症状中幻觉、妄想、行为障碍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两者差异亦较大。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过渡诊断仍有保留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本例有以下临床症状或综合征:1认知功能的全面障碍:(1)大量的视幻觉。(2)思维和理解能力受限,言语不连贯。(3)片段的妄想。(4)即刻回忆和近记忆力受损。(5)定向力障碍:时间、地点、人物均有明显障碍,甚至有自我定向障碍。2意识和注意障碍:处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痴呆患者被窃妄想的临床特征。方法将83例老年痴呆患者按有无嫉妒妄想分为两组,并就痴呆严重度、类型、伴随症状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被窃妄想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56.%);痴呆严重程度轻于无被窃妄想者;被窃妄想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发生率高于血管性痴呆(VD);有被窃妄想者伴有较多嫉妒妄想(P均〈0.05)。结论被窃妄想可能是老年痴呆较敏感的临床症状之一,尤其对轻度AD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438例嫉妒妄想临床分析欧阳筠淋薛蓉蓉高淑贞妄想是一种精神病性症状,嫉妒妄想可见于各种精神病。作者对1993~1995年期间2514份精神科首次住院病案中出现嫉妒妄想者(观察组)438例(17.4%)进行临床分析,与无嫉妒妄想者2076例作对照。结果...  相似文献   

9.
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症。方法对81例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100例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及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具有每次发病时间长、易复发的特点,临床表现以罪恶妄想、疑病妄想、虚无妄想、贫穷妄想多见,抑郁症状以无助、无望感及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加用与不加用抗抑郁剂比较,在治疗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适当的社会支持、治疗上加用抗抑郁剂是缩短疗程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病人Borna病病毒p23基因片段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Borna病病毒与人类精神疾病的关系,采用套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72例精神病病人和40名健康献血者周围血单核细胞的Borna病病毒p23基因片段。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组的p23阳性检出率(9.4%)稍高于健康对照组(7.5%),但差异无显著性;双相情感障碍组的阳性检出率(21.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提示人类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与Borna病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修订的明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92例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病人,发现攻击行为者(MOAS总分≥4)占38.0%。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暴力行为史、住院方式、神经质水平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研究组BPRS总分以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三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幻觉、妄想、易激惹、敌意、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精神症状出现频率较高。上述诸因素对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发现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常常同时存在,虽然二之间的具体关系尚在进一步的研究探讨阶段,但已有研究显示,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是双相障碍患最常见的共病形式。Boylan等研究发现,至少有55.8%的双相障碍患和一种焦虑障碍共病,大约31.8%的双相障碍患与多种焦虑障碍共病。根据DSM-Ⅳ的分类,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anxiety disorder,GAD)、恐怖障碍(phobia disorder)、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tic stress disorder,PTSD)等。Boylan等指出双相障碍与上述几种类型的焦虑障碍的共病率分别为20.8%、30%、7.8%~47.2%、3.2%~35%、40%。有研究指出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时焦虑障碍对双相障碍的病程影响很大,具体表现为与焦虑障碍共病的双相障碍患较无焦虑障碍共病的双相障碍患发病年龄会提前3~4年;与焦虑障碍共病增加了双相障碍患的自杀行为和物质滥用的发生率;与焦虑障碍共病降低了双相障碍患的生活质量,对患的家庭、工作和社会功能均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加大了治疗难度,也加重了患的经济负担。有献报道双相障碍Ⅰ型较双相障碍Ⅱ型与焦虑障碍共病率高,即双相障碍Ⅰ型患更易伴有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黑龙江省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11432人睡眠障碍的流行学调查,结果:发生率为9.38%,睡眠障碍以失眠症为主要类型,占97.5%,“难以入睡”和“自觉多梦”为出现频度最多的症状,患者中仅51.5%的人曾经求诊治疗过,55.6%的人有社会功能障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房条件,家庭成员间关系等因素是睡眠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15例精神疾病凶杀后自杀案例进行了分析,发现精神疾病杀人案中MFS发生率为15.6%,抑郁症杀人案中MFS为50%,精神分裂 为7.5%。14例系病理动机所致,抑郁症MFS动机除扩大性自杀外,尚与妄想,激情发作相关。精神分裂症为幻觉、妄想、激情发作及扩大性自杀等病理动机驱使癔症与急性心因性反应系意识障碍之结果,MFS特点与精神疾病单纯杀人案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代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学变化。方法:对1989年、1999年及2009年各128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感知及情感障碍中各症状出现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思维障碍中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1989年组比较,2009年组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出现率明显增高,罪恶妄想、钟情妄想出现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随年代变迁,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障碍更多为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  相似文献   

16.
213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精神神经症状及躯体损害。方法 对1991年9月至1996年9月住院213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精神症状出现率分别为:各种妄想61.30%,幻觉56.80%,伤人损物46.48%,智能障碍34.27%。主要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率分别为:四肢震颤53.52%,舌震颤19.25%,周围神经炎17.84%,共济失调15.02%,癫痫样发  相似文献   

17.
对9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凶杀案进行分析,结果:21 ̄40岁青壮年男性79.1%,病程长短与作案无关;亲属受者为46.4%,近邻等为48.2%。均为妄想支配下作案。特点是作案为突发性,手段粗暴,凶狠、残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作案与季节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癫痫与分裂样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幼觉、妄想、Schneider的一级平状的发生率、症状群与癫痫灶的 及与精神分裂症的相似性。方法 分析4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虱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资料,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结果 主要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幼觉47.62%,妄想66.67%,Schneider的一级症状为35.71%,本症状群颞叶病灶区为高。结论 推测颞叶损害可能是癫痫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共同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妄想性抑郁症的妄想症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81例妄想性抑郁症病人的妄想症状。结果表明,最多见的是罪恶妄想,男性病例所占比例更高于女性,其次为被害、关系、疑病和虚无妄想,仅个别病例出现附体妄想。首次发病有妄想症状者在复发中妄想较易再现,且其内容有明显的相同性。  相似文献   

20.
临床思考病例(22)答案(病例资料见1995年第2期121页)一、本例有以下临床症状或综合征:1.认识功能的全面障碍:表现为:①大量的错觉及视幻觉.②思维和理解能力受损,言语不连贯,不可理解.③片断的妄想.④即刻回忆和近记忆受损.⑤定向力障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