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罗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560-563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奥氮平片用于近期病情加重而需要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方法:在为期6周的双盲研究中,因近期病情加重而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入派利帕酮缓释片组,奥氮平组或安慰组。首先进行2周的单药治疗,随后为4周的联合治疗。靶剂量为药物组的最大推荐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组为9 mg/d或是12 mg/d、奥氮平组为30 mg/d或40 mg/d。主要疗效指标是在2周单药治疗结束时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奥氮平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总分变化均值的差异。结果:帕利哌酮缓释片有77.5%(124/160列)的患者完成全部6周的研究,奥氮平组为66.7%(106/159例),安慰剂组为63.8%(51/80例)。从单药治疗的第5天开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PANSS总分变化均值的改善即优于奥氮平组(-11.4vs.-8.2),并且一直持续到2周单药治疗结束(-23.4vs,-17.1)。在两周单药治疗结束时,只有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的PANSS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虽然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奥氮平组应用联合治疗的情况相似(主要是联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但是在6周的研究终点,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的改善要优于奥氮平组。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奥氮平组和安慰剂组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震颤(13.9%,7.5%,50%)、嗜睡(8.9%,11.9%,1.3%),失眠(10.1%、9.4%、11.3%)和头痛(12.0%、75%、13.8%)。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因不良事件而退出的患者6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奥氮平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6.3%、10.1%和6.3%。结论:对于近期病情加重而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奥氮平相较,帕利哌酮缓释片能够更早、更显著地改善症状,并且无意外的耐受性问题发生。大多数精神分裂患者会多次出现急性发作,且伴有精神行为症状,多次反复住院。院内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的症状迅速缓解,回归社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通常需要广泛应用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临床疗效、社会功能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0例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组,帕利哌酮缓释片组50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米氮平组50例,帕利哌酮缓释片+安慰剂组50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起始剂量均为6mg·d-1,根据病情,1周后调整为6~12mg·d-1。在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帕利哌酮缓释片+米氮平组联用米氮平15—45mg·d。治疗,帕利哌酮缓释片+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15—45mg-d“治疗,疗程12周。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12周末,帕利哌酮缓释片+米氮平组患者的SDSS总分及PANSS阴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帕利哌酮缓释片+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具有疗效好、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好及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31例)和奥氮平组(31例)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8、12周末,应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和12周末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疗效,帕利哌酮缓释片组与奥氮平组均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P均<0.0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帕利哌酮缓释片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及嗜睡,奥氮平组在体重增加及血糖升高方面与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各31例。帕利哌酮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帕利哌酮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奥氮平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帕利哌酮组患者的体重增加、嗜睡和便秘显著少于奥氮平组(P<0.05),锥体外系反应明显高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两组患者疗效相当,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但要注意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帕利哌酮组早上一次性给予6 mg,阿立哌唑组起始量5 mg/d,最大剂量30 mg/d。采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6、8周末进行评定。以 PANSS 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帕利哌酮组和阿立哌唑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PANSS总分显著下降,两组间在治疗4周、8周时阴性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研究显示帕利哌酮组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和缓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均有显著疗效,与阿立哌唑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4例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利培酮组(72例)和帕利哌酮组(72例),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片治疗,帕利哌酮组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副反应量表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6周后,帕利哌酮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利培酮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患者治疗后肌强直发生率(0.0%vs 8.3%)和震颤发生率(1.4%vs12.5%)均明显少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利哌酮对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控释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控释片组(30例)和奥氮平组(30例),观察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6、8周末两组的PANSS总分、PSP均有显著下降(P<0.01).帕利哌酮缓释片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失眠、便秘、月经紊乱等;奥氮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便秘、体重增加及肝功能异常等.结论:帕利哌酮控释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同奥氮平相当,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失眠、便秘、月经紊乱.  相似文献   

8.
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CCMD-3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口服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评定阳性及阴性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治疗结束时,帕利哌酮组显效率为67.6%,有效率为91.2%,奥氮平组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86.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催乳素升高发生率较奥氮平组高。结论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8项文献研究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的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帕利哌酮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4.322,95%CI(1.658,6.987),综合显著性检验x2=13.7,P<0.01,提示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极强;帕利哌酮与奥氮平的组间比较,d=0.05,95%CI(-0.223,0.122),综合显著性检验x2=0.332,P>0.05,提示这两种药物的疗效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帕利哌酮组的震颤、月经紊乱、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不良反应比奥氮平组多,差异具有显著性(x2=6.41~14.12,P均<0.01),便秘、心动过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体重增加、嗜睡、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均比奥氮平组少,有显著性差异(x2=5.94~37.65,P均<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在平均8周左右的疗效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却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AD性痴呆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42例。帕利哌酮组患者服用帕利哌酮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3 mg/d,最大使用剂量为9 mg/d;利培酮组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0.5 mg/d,最大剂量≤3 mg/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结果帕利哌酮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92.9%(39/42)比69.0%(29/42),P<0.05]。治疗后帕利哌酮组患者在治疗2、4、8周以及停药4周的TESS评分均较利培酮组低[(4.1±1.0)分比(5.3±1.3)分,(5.4±1.2)分比(6.8±1.2)分,(6.0±1.3)分比(8.3±1.4)分,(3.6±1.2)分比(5.3±1.1)分](P<0.01)。帕利哌酮组患者在治疗2、4、8周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22.7±2.2)分比(19.5±1.6)分,(25.3±2.7)分比(20.7±2.2)分,(28.4±3.1)分比(25.3±2.9)分](P<0.01)。结论相对于利培酮,帕利哌酮治疗AD引起的痴呆具有更加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帕利哌酮缓释片组)48例和对照组(奥氮平组)48例,进行治疗8周观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8.33%、89.58%,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6.25%、85.42%,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催乳素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均少。结论:帕里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耿磊  王宗琴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164-116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mg、6mg、9mg、12mg四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口服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Scale,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的第2、4、8周末,四组的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及减分率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末,12mg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3mg组(P<0.05);治疗第8周末,6mg、9mg、12mg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3mg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帕利哌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睡眠障碍、头痛。12mg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它剂量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钟薇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0):573-574
目的:探讨低剂量奥氮平联合氟伏沙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高剂量奥氮平(15~20mg/d)为对照组和低剂量奥氮平(5~10mg/d)联合氟伏沙明(50mg/d)为研究组,治疗8周.在第1、2、4、8周末进行BPRS及因子分、TESS分的评定,以了解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87.5%显效;研究组79.2%.BPRS因子分中,焦虑抑郁分的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氟伏沙明可增强奥氮平疗效,并改善精神分裂症伴有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对晚期癌症患者中度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64例男性中度癌痛患者,口服美施康定片(每片含盐酸硫酸吗啡15mg)止疼治疗,初始剂量每12h为15mg,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调整用药剂量,直至患者无痛或基本无痛,连续治疗14d,治疗期间进行疼痛强度、生活质量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口服美施康定片(以每片含15mg硫酸吗啡计算)的最终滴定剂量为:≤30mg/d的30例(46.87%),31—45mg/d的22例(34.38%),46~60mg/cl的8例(12.50%),61~75mg/d的2例(3.13%),≥75mg/d的2例(3.13%),总疼痛有效率96.87%。有轻度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较低。【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片控制中度癌性疼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考察椎体外系不良反应)。方法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纳入17篇以利培酮或奥氮平为对照组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效性方面.比值比=1.36[95%可信区间(1.06,I.75)],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帕利哌酮的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相对于利培酮对照组比值比=0.49[95%可信区间(0.34,0.69)],P〈0.0001,相对于奥氮平对照组比值比=1.64[95%可信区间(0.95,2.84)],P=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帕利哌酮的椎体外系不良反应情况优于利培酮而次于奥氮平。结论帕利哌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将符合入组的62例患者随机分入帕利哌酮组(3~12 mg/d,n=30)和喹硫平组(300~750 mg/d,n=32),进行为期4周的观察治疗,分别在治疗的0、1、2、4周进行量表评估,使用PANSS、BPRS、CGI-S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估,使用TESS、SAS量表对药物的耐受性进行评估。其中有2例使用帕利哌酮的患者因经济原因退出研究,1例使用喹硫平的患者因为明显增强的冲动行为换用其他药物治疗,共59例患者完成了最终的试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PANSS量表减分率、BPRS分值差以及CGI-S较基线均有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比较在治疗的第1周末PANSS评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帕利哌酮组的起效时间快,优于奎硫平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TESS以及SAS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和喹硫平在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治疗上效果好,而帕利哌酮起效速度优于喹硫平,两药物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12周,采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38.05%,有效率68.42%;氯氮平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36.58%,有效率60.53%。奥氮平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疗效,奥氮平的不良反应少,病人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