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肺系疾病病种多、病位广,是现代医学治疗的难点及热点,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可以降低肺系疾病的发生。辨证保健的目标是在疾病发生前开展精准的个性化保健,其兼具中医整体思维和辨证思维。肺系疾病的辨证保健关键点是对人的健康状态与发病趋势进行辨识,而阴阳“五态人”理论正是《黄帝内经》中对人健康状态和发病趋势的描述。运用阴阳“五态人”理论指导肺系疾病的辨证保健可提高肺系疾病保健的有效性,拓展疾病预防思路,为正确地选择保健措施提供保障,提高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中的优势地位,促进保健事业的发展,满足大众对健康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医者早已提出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现代预防医学发展方向基本相一致。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在"治未病"上,中医体质辨识便体现出关键的基础作用。从"治未病"的医学发展方向出发,中医体质辨识具有弥补西医体检不足、管理健康以及养生等作用。为了完善未来医疗保健体系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们应当进一步提高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田智慧  王琦  张妍  王济 《中医学报》2019,34(12):2507-2510
近年来,中韩两国深入关注"治未病"研究。中医体质学形成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层的体质辨识量表及调体方案,覆盖了生命全周期,而且依据体质"三级预防"理念,对"无病""欲病""已病"三种状态实施体质干预,实现慢性病的早预测、早预防、早干预,并以体质辨识为核心的健康状态评价方法在国民健康管理及养生保健、健康保健产业等得到广泛应用。韩国四象医学对体质辨识工具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且收集体质临床信息、测量信息、仪器信息及生物学信息等,以构建大数据体质信息银行,并将已获得的数据广泛应用在各项体质与"治未病"的相关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由受检人填写体质量表,再由医生进行传统的"望、闻、问、切" 辅以"经络"检查,得出是什么样的体质类型.结果 对不同体质通过干预,纠正其体质偏颇、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结论 中医体质辨识用于亚健康的辨识、调理和论治,有着明显的优势,应该大力发展和推进.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内经>,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预防疾病,中医又称"治未病",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防病于未然,"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注重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防"病后病",疾病痊愈后,注意调护,防止复发.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五脏功能失衡密切相关.因此"治未病"需从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五脏平衡着手.本文就应用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保养身体、培育正气,以求未病前培正避邪以防疾病的发生,达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病目的.结合"治未病"思想探讨抑郁症的防治,可成为降低抑郁症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方法.即:抑郁症未发病前预防其发病;抑郁症已发则早期诊治,以防止病情传变;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预防病情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为: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始从"有病治疗"向"定期体检"发展.中医体质辨识既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也是预防保健的重要手段。将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体检,能够使西医体检与中医体检完美结合,不仅可以为疾病的预测和健康指导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创建"中医预防保健示范单位",以此为契机一直致力于对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运用与成效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5年中医体质学说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近5年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疾病发病、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提出增加疾病病种与体质关系的研究、临床经验的总结及突出"治未病"在体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思想核心是预防疾病,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未病"阶段,把中医"治未病"理论纳入糖尿病前期的防治策略中,将糖尿病治疗重心提前.早期干预,早期防治糖尿病前期阶段,可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临床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体质学说作为"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应用方法,其在慢性疾病中的作用愈发受到重视。慢性泄泻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运用"治未病"思想探讨中医体质学说在慢性泄泻防治中的应用,以纠正体质类型的方式实现预防的目的,对慢性泄泻的临床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五辨论治"思想是何复东老中医根据"情志致病""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因制宜"等中医传统辨治理论,结合"综合辨治"临床诊疗思维提出的,包括体质辨识(健康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精亏体质、阴寒体质、阳热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复杂体质),状态辨识(性别辨识、年龄辨识、摄生辨识),辨证、辨病(病位辨识、病因辨识、病性辨识、病势辨识、病程辨识)与辨症相结合的中医临床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为应对慢性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治疗困难的现实,医学的目的已从"治疗疾病"转变为"健康促进"。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与应用"研究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4年1月成立的。其主要研究方向有:(1)中医药健康服务(治未病)理论研究。包括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中医特色健康服务模式的基本理论。(2)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适合量大面广人群的中医早期监测、辨识技术与规范;推动中医健康服务发展的现代科技产品,包括移动终端健康状态辨识产品的研究、开发与  相似文献   

13.
徐立华  ;谭善忠 《医学综述》2014,(12):2228-2229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临床上无明显的不适症状,但随着其病程的延长,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西医对其无明确的治疗方案。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它奠定了预防医学的基础,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大特色。可根据辨证从情志、饮食、劳逸、药物等方面入手,以扶住正气、调和阴阳为原则,积极将"治未病"思想运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防治中,对患者有预防、延缓和减轻其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对患者进行精准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分析量表》,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然后依据患者体质辨识后体质情况,给予个体化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处方"、床头悬挂"体质标识卡",并进行"健康小讲座",同时对体质偏颇者跟踪随访;并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干预前后的疾病保健知识掌握、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后的疾病保健知识掌握、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对患者进行精准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自觉性;真正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预防和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介绍中医"治未病"理念及发展现状和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及发展现状,分析现代健康管理的规范化程序,提出在其中融合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设想。方法详细介绍了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干预。结果 "治未病"理念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和建设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有着积极意义。结论发挥"治未病"思想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芪苈强心胶囊是运用络病学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针对阳虚血瘀型患者。“瘥后防复”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之一,以“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为指导思想。中医体质辨识是对中医辨证的发展与简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质以阳虚质和血瘀质为主。芪苈强心胶囊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阳虚质、血瘀质或两者兼夹的体质,从而预防慢性心衰的复发,符合中医治未病中“瘥后防复”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理论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体现了中医在预防及治疗疾病等方面的特色以及明显优势。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高血压病的防治将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疾病的致死、致残率以及发病率。“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具体体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即未病先防;提前干预以防止高血压病的进展即有病早治;进行合理治疗以预防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即既病防变;进行综合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即瘥后防复。探究运用耳穴压籽、穴位针刺及贴敷、太极拳及中药内服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将高血压病防治的阵线前移,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优势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历来强调对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人们应注重保养身体、培育正气,以求未病前培正避邪以防疾病发生;病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疾病发展传变;愈后用药巩固疗效,或配合食疗以防疾病复发。中医"治未病"思想广泛适用于亚健康人群及慢性病人群。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硬化前期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阶段,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早期筛查,建立以体质辨识为核心的防治体系,可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美娜  何滨  戴菲  徐芳云 《吉林医学》2009,30(24):3198-319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医学模式MH疾病治疗为主转向人的健康医学为主。这正契合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所谓“治未病”就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