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由受检人填写体质量表,再由医生进行传统的"望、闻、问、切" 辅以"经络"检查,得出是什么样的体质类型.结果 对不同体质通过干预,纠正其体质偏颇、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结论 中医体质辨识用于亚健康的辨识、调理和论治,有着明显的优势,应该大力发展和推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体外从脂肪块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stromal cells,ASCs),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干细胞鉴定、增殖和分化能力检测。方法:将腹部取皮术的皮下脂肪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取第3代的细胞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流式鉴定、MTT、细胞周期检测等,利用成脂和成骨培养液诱导,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鉴定诱导结果。结果:原代培养第1次换液时细胞多呈多角形和短梭形,第3代ASCs细胞爬片HE染色显示形态多为长梭形,呈漩涡状生长;流式鉴定显示:CD29+,CD31-,CD34-,CD44+,CD45-,CD49+,CD106-,CD133-;MTT显示ASCs生长增殖活性强;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G1=86.8%,G2=8.77%;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人ASCs具有贴壁生长、多向分化以及干细胞表型等特征,且生长增殖活性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培养家兔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观察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并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分化,探讨其成脂成骨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家兔腹股沟处脂肪组织,0.25%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原代细胞,取第3代ASCs做实验,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用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结果:从家兔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的ASCs形态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活力旺盛,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CD29呈阳性表达,CD31呈阴性表达;成脂诱导的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成骨诱导的细胞茜素红染色阳性。结论:本实验分离培养的细胞为ASCs,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间置空肠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cm)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近端胃癌患者85例,其中全胃切除术(对照组)40例,近端胃癌根治间置空肠术(试验组)45例,调查术后营养状况、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术后胆囊结石发病率、5年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55.6%(25/45)vs52.5%(21/40),P>0.05].试验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1%(5/45)vs22.5%(9/40),P=0.042].试验组术后5年累计胆囊结石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6/45)vs17.5%(7/40),P=0.038].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2.2±8.6)vs(128.4±8.4),(41.3±5.8)vs(35.9±3.8),(271.5±49.7)vs(184.5±24.6),(220.2±59.7)vs(170.2±27.6),P值分别为0.036、0.024、0.032、0.026].试验组患者术后饮食情况和劳动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2和0.048).结论 近端胃癌根治间置空肠术不影响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cm)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胆囊结石发病率,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美容外科的蓬勃发展,利用自体脂肪移植进行软组织填充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自体脂肪移植可用来填充各种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组织缺损,例如乳腺癌切除术后的乳房重建、颜面萎缩等,也可用于各种美容手术,如隆乳、隆颏等.目前,自体脂肪移植是软组织填充的首选材料,因为自体脂肪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无需手术切口及无异物导致的并发症等优点.自体脂肪移植术和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在整形外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自体脂肪移植以及脂肪来源干细胞在自体脂肪移植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和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两种途径,随着营养模式的认识与变迁,肠内营养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1]。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 AP)相关营养支持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早期肠内营养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减少体内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全身炎症反应及继发感染,改善营养状态,成为AP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2-3],如何早期建立EN通道实施空肠营养,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目前,常用的建立EN通道方法有内镜下经鼻放置、透视下经鼻放置、术中放置、内镜下经皮胃胃造口、床边电磁导航下经鼻放置、床边放置等,而床边放置具有患者耐受性好,费用低,操作简便,风险低,不用来回搬动患者等优点。床边放置又有被动等待法、主动置管法等,笔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2013年3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入院的AP患者通过注气法主动置管法及非注气法主动置管法在置管成功率、腹胀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建立一种便于观察、易于检测、临床模拟性好的脂肪移植动物模型.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实验选用清洁级近交系C57BL/6-gfp (GFP)和C57BL/6( B6)小鼠各16只,雄性,购于第四军医大学动物中心,动物满8周龄后即可用于实验.  相似文献   
8.
背景:不同种属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特性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未定论。目的:观察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人与家兔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的异同。方法:体外分离人腹部取皮植皮术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家兔背部皮下脂肪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观察各自生长形态,取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比较二者生长及增殖能力、表面CD分子鉴定情况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人和家兔皮下脂肪均能在体外分离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的细胞;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一般6~8d可传代,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则需要四五天传代。四唑盐结果显示兔、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别在第4,6天达到生长高峰。表面标记流式鉴定二者均显示CD29+CD31-。体外分离培养的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和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均具有干细胞的培养特性。与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相比,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和诱导成脂能力,但诱导成骨能力较差,家兔是做脂肪移植研究实验动物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闭塞膈下动脉对兔膈肌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膈下动脉闭塞后缺血对膈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结扎闭塞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膈下动脉,制作兔右侧膈肌缺血的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24 h、48 h和1周后观察双侧膈肌运动变化和病理变化.结果 ①闭塞右侧膈下动脉24 h、48 h,右侧膈肌运动幅度分别为(3.53±0.76)mm、(3.44±0.70)mm;与术前和术后左侧运动幅度及术前右侧膈肌运动幅度相比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闭塞右侧膈下动脉24 h、48 h,右侧膈肌运动幅度与膈肌缺血区重量有相关性(r24 h =-0.874;r48 h=-0.906).③1周后观察膈肌运动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闭塞膈下动脉可以引起膈肌可逆性缺血改变,但不会引起膈肌大面积坏死及膈肌运动功能的永久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史两问法(①起卧后反复出现短暂眩晕和②床上翻身后反复出现短暂眩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对判断受累半规管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3月门诊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158例,进行Dix-Hallpike及滚转试验明确诊断,和同期确诊的84例BPPV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病史两问法对判断BPPV受累半规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58例主诉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中,99例主诉有第①种眩晕症状、变位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震并伴有眩晕的主观感觉,其中确诊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 63例;同期确诊的67例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患者中63例有第①种眩晕症状。第①种眩晕症状诊断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的敏感性为63.6%(63/99)、特异性94%(63/67)。158例中26例主诉有第②种眩晕症状、变位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震,并伴有眩晕的主观感觉,确诊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 16例。同期确诊的17例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患者,16例有第②种眩晕症状,第②种眩晕症状诊断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的敏感性为61.5%(16/26)、特异性94.1%(16/17)。结论:病史两问法可以初步判断BPPV受累半规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