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研究梅毒螺旋体纤连蛋白结合蛋白Tp0136潜在的前炎症活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a/Tp0136并诱导其表达目的蛋白;将不同浓度(1、2、5、10 μg/mL)的rTp0136分别刺激THP-1源性巨噬细胞,ELISA法分别检测其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并同时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预先处理巨噬细胞,检测相应细胞因子分泌量。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Tp0136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和纯化出rTp0136;重组蛋白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β、IL-6和TNF-α,并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重组蛋白刺激经PDTC预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其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分别降至32%、35%和27%。结论rTp0136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该过程可能受NF-κB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66例ALL患儿HD-MTX治疗的临床资料,检测MTHFR C677T的基因多态性,根据基因型将患儿分为野生型(CC)和突变型(CT+TT),比较2组患儿经HD-MTX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肝功能指标PA、ALT、AST、AST/ALT、TP、ALB、LDH、GGT、TBIL、CHE以及48 h、72 h血药浓度的差异。结果:MTHFR C677T突变型与野生型相比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更高(P<0.05),其中血清AST、ALT、CHE含量异常的患儿比例显著升高(P<0.05),其他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基因型患儿HD-MTX血药浓度的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48 h、72 h血药浓度均升高(P<0.05)。结论:MTHFR C677T突变型患儿HD-MTX治疗后,血清AST、ALT、CHE含量异常的患儿比例较高,检测MTHFR C677T基因型对预测HD-MTX治疗后肝功能异常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之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4例(对照组);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0例(观察组),对照组依照经验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及发展的临床特点制定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并按照临床路径表开展医疗活动。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8.46±2.67)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8±4.12)d;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68.33%、1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为(1.58±1.24)d,对照组为(7.64±1.52)d,观察组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的费用是(247.82±89.62)元,相比于历史对照组的(2396.53±158.8)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而言,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规范使用时机、疗程,降低抗菌药物的总费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分析温州地区出生新生儿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glucose 6 phosphatedehydrogenasedeficien cy,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20412 例,应 用滤纸荧光斑点法对新生儿进行G6PD 缺乏症筛查、酶法复诊;复诊阳性病例用MMCA 法检测基因突变, MMCA 法检测基因突变为阴性的再用二代基因测序;另筛查时间段内初筛阴性的女性样本G6PD 活性值最 低的53例用MMCA 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20412 例新生儿G6PD 缺乏症纸片荧光法筛查阳性率为 0.30% (62/20412),其中男性59例, 占95.16% (59/62);62 例筛查阳性的病例酶法复诊均阳性, 而 MMCA 法测基因突变阳性为60 例,2 例酶法复诊阳性而MMCA 法检测阴性的样本通过二代测序均为 c.1311C>T 突变;MMCA 法基因突变以c.1376G>T、c.1388G>A、c.1024C>T 最为常见;初筛阴性 的女性样本G6PD 活性值最低的53例用MMCA 法检测出基因突变8例。温州地区患儿母亲籍贯最多为泰 顺县,占32.50% (13/40),而非温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江西为高发地带, 占63.33% (19/ 30)。结论 温州地区新生儿中G6PD 缺乏症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随着外来人口的流入和通婚的增多,温州 地区的G6PD 基因突变也在发生变化,基因诊断是对该病分子水平的诊断,有利于杂合子的检测。 关键词: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G6PD 筛查; 发生率; 多色荧光PCR 溶解曲线法; 基因突变;分布特点 中图分类号:R7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07 0509 05  相似文献   
5.
正精准医疗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发展[1,2],医院检验科开展的分子诊断项目和技术平台越来越多,新的分子诊断技术逐步得到应用[3-6],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新项目检测技术指南[7]。分子生物学检验从以手工操作为主,逐步进入半自动或全自动化操作的阶段,随着检测项目和检测平台多样化,给医院检验科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带教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2012年9月教育部对高校医学检验专业进行学制改革[8],即将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四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监测丙戊酸血清药物浓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癫痫患者服丙戊酸后的稳态谷浓度血样,分别用FPIA法和HPLC法进行测定,考察二种测定方法的相关程度。结果:以HPLC法测定结果(x)与FPIA法测定结果(y)所作线性回归方程如下:y=1.8163+0.8407x(r=0.944),二种方法测定丙戊酸血清药物浓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IA法和HPLC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丙戊酸治疗药物监测中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23S rRNA基因突变与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相关性,从而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方法选取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婴幼儿115例,根据肺炎支原体23S rRNA结构域V区是否发生点突变将患儿分为大环内酯类耐药组和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分析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结果。结果 115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为51.30%,肺炎支原体DNA阳性率为100%;93例肺炎支原体23S rRNA结构域V区发生A2063G点突变,22例未发生突变,大环内酯类耐药率为80.87%;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的总热程、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均高于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所致的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相对较长,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CRP、LDH升高有助于预测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常规细胞学(CC)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R显带技术对186例MDS患者进行CC分析,同时应用6组组合探针进行FISH检测,并采用统计学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186例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33. 5%,而FISH异常检测率为41. 9%; CC分析联合FISH可以检测出46. 8%的异常检出率;采用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进行等级评分,FISH阳性率也明显高于CC,其中极高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710,P 0. 05);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评分中,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1(RAEB-1)组的FISH检测异常阳性率高于CC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952,P 0. 05)。结论 FISH能有效提高MDS患者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特别是针对核型分析失败及小克隆异常的患者,而CC联合FISH可以为MDS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分层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介素2(IL-2)基因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Gpd抗原编码基因融合构建双价核酸疫苗免疫新西兰兔后的免疫应答效果及感染Tp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IL-2,与先期构建的pcDNA3.1(+)/Gpd真核表达重组体分别设为两个疫苗实验组,同时设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共4组,每组18只雄性新西兰兔,肌肉多点注射初次免疫,于初次免疫后第10周各实验组兔皮下接种Tp标准株进行感染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免疫兔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和脾细胞IL-2及干扰素γ(IFN-γ)诱导水平,噻唑蓝法检测兔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用pcDNA3.1(+)/Gpd-IL-2融合双价疫苗和pcDNA3.1(+)/Gpd单基因疫苗在免疫期间和感染期间均能检测到高滴度的IgG特异性抗体,最高滴度分别可达1∶4096和1∶1024(P值均<0.01);两疫苗组之间在免疫及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1);免疫后第8周双价融合核酸疫苗组及单基因核酸疫苗组兔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分别为(447±22.4)μg/L、(225±17.6)μg/L,IL-2分别为(167±15.7)μg/L、(110±12.6)μg/L,均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值均< 0.01);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兔脾细胞受相应蛋白刺激均有明显增殖反应,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值均< 0.01).早期感染皮损观察显示双价融合核酸疫苗组较之单基因疫苗组有着更低的皮损Tp检测阳性率(17.5%)、溃疡病灶发生率(15%)以及更短的皮损愈合时间.结论 用pcDNA3.1(+)/Gpd-IL-2双基因融合疫苗在兔体内能更有效地诱导保护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表达梅毒螺旋体(Tp)重组蛋白Tp0463(rTp0463)并鉴定其抗原性,为进一步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和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Tp0463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Tp0463,转化宿主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Tp0463,经诱导高效表达了一分子量大约为16KDa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表达形式为主,纯化蛋白的纯度>90%;Westernblot结果显示纯化蛋白能被梅毒患者混合血清特异性识别。结论高效表达了rTp0463,该重组抗原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