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空腹采集2ml血液标本,采用酶定量分析法对35例MS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UA进行测定。结果:MS组U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S患者中女性患者UA水平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5),MS患者UA水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S患者血清UA水平降低,与性别密切相关,与年龄无关,低UA血症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和尿酸(UA)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每组32例;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均给予美托洛尔、肠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前后采集各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68.75%)(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患者血清APN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s-CRP和U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与治疗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血清APN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血清hs-CRP和U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观察组血清APN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P<0.01),hs-CRP和U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对照组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APN和UA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UA及升高血清APN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呤治疗4~5期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38例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别嘌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血尿酸(U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5%(68/69),高于对照组的85.51%(5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BUN和U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4~5期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肾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别嘌醇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别嘌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尿酸水平(U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A、AngⅡ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0%(2/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高尿酸血症能有效降低患者UA、AngⅡ、TNF-α和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口服别嘌醇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UA)水平变化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T细胞亚群、血脂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作为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4例作为AMI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UA、Hcy、T细胞亚群、血脂变化,并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UA水平变化与Hcy、T细胞亚群、血脂的关系。 结果 UAP组、AMI组患者UA、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AMI组患者UA、Hcy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UAP组、AMI组患者T细胞亚群CD4+CD25+Treg、CD4+CD25highTre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AMI组患者UA、Hcy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UAP组、AMI组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UAP组、AMI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UA与Hcy、TC、TG、LDL呈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UA、Hcy水平异常升高、免疫功能下降、血脂代谢紊乱,且UA水平升高与Hcy、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6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胆红素、UA及血脂水平,并于5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T2DM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NDBIL)含量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血清U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微血管组TBIL、U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病变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降低(P<0.01)。结论:低胆红素血症、UA升高及血脂异常与T2DM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相关,检测三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尿酸(UA)和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探讨血UA和oxLDL与CHD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在CH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对照组(CO)患者各30例,测定外周血UA和oxLDL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和SAP组患者血UA和oxLDL水平均高于CO组(均P<0.05);ACS组和SAP组患者相比,血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xLDL水平明显增高(P<0.05)。SAP组高尿酸血症(HUA)者与正常血UA者相比,oxLDL水平明显增高(P<0.05);ACS组HUA者与正常血UA者相比,oxLDL水平明也显增高(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钙离子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病人孕产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病人11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诊的健康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LDH、UA和钙离子水平以及母体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病人中母体和围产儿结局不良者与良好者血清LDH、UA和钙离子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母体和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LDH、UA、钙离子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母体和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LDH、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钙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母体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母体及围生儿不良结局者年龄和血清LDH、UA水平均高于良好结局者(P<0.05~P<0.01),钙离子水平低于良好结局者(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血清LDH、UA水平升高和钙离子水平降低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病人母体及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茶多酚(TP)和维生素C(VC)联合补充治疗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尿酸血症伴血脂代谢异常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TP300mg/d联合VC250mg/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测定并对比干预1年前后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Age)、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代谢指标[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代谢指标及抗氧化指标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FB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对照组患者LDL-C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患者UA、TC、hs-CRP指标水平变化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DA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清SOD和GSH水平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尿酸血症伴脂代谢异常患者联合补充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够明显降低血尿酸及血脂水平,提高机体内抗氧化指标,是防治高尿酸血症的可靠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尿酸(uric acid,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非高血压病患者56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血浆hs-CRP、UA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病组hs-CRP、UA均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mia,HUA)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并发高hs-CRP、HUA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容易导致hs-CRP及UA升高,hs-CRP升高及UA升高合并高血压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1.
景占聪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25+2030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8例,测定CK、MB,观察其峰值,监测酶学动态变化。结果:实验组ST抬高、CK峰值、MB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后适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evaluatethemyocardialprotectingeffectofShenmaiinjection(SMI)againstischemia reperfusioninjuryinthrombo lytictherapywithurokinase(UK)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by 99mTc MIBImyocardialimaging(SPECT).Methods:Fivehundredandthirty seven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应用瑞替普酶联合肝素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段下降50%以上时间及胸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指标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疑似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探讨心脏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怀疑AMI的患者70例,入院时即采静脉血并检测心肌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并依照WHO标准确诊为AMI的患者为观察组(n=30例),非AMI患者为对照组(n=40例),比较两组的cTnI、Mb、CK-MB的血清浓度。结果:观察组cTnI、Mb、CK-MB的血清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cTnI的特异性明显高于Mb和CK-MB(P<0.05),CK-MB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nI和Mb(P<0.05)。结论:心脏标志物血清水平的测定将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反映了病情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蒋彦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74-1576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对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氧自由基代谢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52例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依那普利组)每组各26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的氧自由基代谢及血小板参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周及4周观察组的SOD、NO均高于对照组,MDA、AOPP、LPO低于对照组,而PLT、PCT高于对照组,MPV、PDW、P-LCR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依那普利对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氧自由基代谢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非常明显,对于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比较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与对照组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抗体IgG、IgA、IGM的阳性率,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老年脑梗死组69例,老年心肌梗死32例,对照组42例。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三组IgG,IgA,IGM的阳性率。结果 脑梗死组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抗体IgG,IgA,IGM阳性率分别为82.6%、57.8%、19.5%,心肌梗死组为87.6%、60.2%、23.7%;对照组则分别为52.4%、28.6%、7.2%,与患病组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患病组IgG和/或IgA组合以及IgG和IgA/或IGM组合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病组甘油三酯与HP特异抗体IgGIgA呈明显正相关(分别P<0.0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与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在预防或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西兰兔制备缺血预适应(IP)、缺血-再灌注损伤(RI)、持续缺血(CI)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4种模型。模型制备后采集血标本,以及心脏病变部位心肌标本,并常规组织学处理、石蜡包埋后切片。结果:①CI组心肌梗死面积最大,其次为RI组,均明显高于IP组(P<0.01);②RI组和CI组的血清各项心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IP组(P<0.01),而后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RI组和CI组的血浆SOD活性均明显降低,尤其以RI组最为显著,与IP组和control组相比较(P<0.01);而在control组和IP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RI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④缺血预适应组虽然也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率,但较再灌注损伤组和持续缺血组则明显为低(P<0.001)。⑤从各组心肌梗死面积与细胞凋亡发生率的相关分析中,可见心肌凋亡细胞的数量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RI、IP和CI组的γ值分别为0.92,0.94和0.87,P<0.01)。结论:在心肌缺血缺氧早期,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与心肌细胞凋亡数量的多少有关;缺血预适应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和持续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同时能明显减少这2种情况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方法 :5 0例患者按病种分成 3组 ,组 1:1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 ;组 2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对照组 :15例食管或肺肿瘤患者 (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 )。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2 4h抽取静脉血 3ml,用于肌酸激酶 (CK )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测定。其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和心电图分析比较。结果 :组 1和组 2 (心脏手术 )术前CTnT、CK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 ,与对照组 (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 )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组 1和组 2CTnT、CK值与术后即刻、术后 2 4h均显著升高 (P <0 0 1) ,但CTnT术后即刻、术后 2 4h组 1显著高于组 2(P <0 0 1) ;CK值于术后即刻组 1高于 2组 (P <0 0 5 ) ,于术后 2 4h组 1显著高于组 2 (P <0 0 1)。组 1和组 2术后 2 4hCTnT测定值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直线相关。对照组术前、术后的CTnT值均为正常 ,而CK值术后部分患者升高。结论 :CTnT判定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优于CK ,CT nT浓度反映了心肌损害的程度 ,CTnT对围术期心肌缺血损伤的诊断、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方法:分析1997~2009年老年组102例及非老年组98例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结果:老年组乳头肌功能失调(PMD)占22.5%,高于非老年组的16.3% (P<0.01),室壁瘤(VA)8.8%,高于非老年组的3.1%(P<0.01);老年组发生心脏破裂(CR)占5.9%;非老年组CR占3.1%,两组C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老年组MIMC的影响因素:无Q波心肌梗死PMD 15例,占65.2%,大于有Q波心肌梗死中所占34.8%(P<0.01).在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心脏破裂.结论: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与年龄和梗死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65岁)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入选3 473例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 n=2 005)和非老年组 (<65岁, n=1 468),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77 d,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PCI术后老年组总死亡率(3.6%)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12.3%)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1.5%和3.3%,P均<0.001)。相较于非老年组,老年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病率和完全血运重建率明显增加。冠脉病变更严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慢性闭塞性病变发生率高,而内生肌酐清除率则明显低于非老年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1.857,95% CI:1.121~3.142,P=0.012),陈旧性心肌梗死史(HR=2.211,95% CI:1.113~4.112, P=0.015),3支血管病变(HR=1.751,95% CI:1.135~2.653, P=0.006)及老年(HR=4.585,95% CI:2.013~9.201, P<0.001)是总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主干病变(HR=1.976,95%CI:1.173~2.874,P<0.001) ,内生肌酐清除率(HR=1.975,95%CI:1.101~3.215,P<0.001 )及3支血管病变(HR=1.573,95%CI:1.263~1.886,P<0.001)是MACCE发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糖尿病、3支血管病变、老年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全因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主干病变、内生肌酐清除率、3支血管病变是MACCE发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