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是否介导食欲素(orexin)的促进全麻后觉醒效应。方法:将兴奋性光遗传病毒注射至Hcrt-cre大鼠的orexin阳性神经元所在的下丘脑外侧穹隆周区(PeFLH),同时在VTA区注射抑制性化学遗传病毒及带有酪氨酸羟化酶(TH)-cre的混合病毒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并在VTA区植入光纤。观察通过化学遗传抑制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后,光遗传兴奋VTA区的orexin阳性神经投射终末是否仍能引起促进异氟醚麻醉后觉醒的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用化学遗传技术预先抑制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阻断了光遗传兴奋VTA区orexin阳性神经投射终末所产生的缩短大鼠1.4%异氟醚麻醉后觉醒时间的作用;并阻断了光遗传兴奋VTA区orexin阳性神经投射终末所产生的降低大鼠1.4%异氟醚麻醉中脑电图爆发抑制率(BSR)效应。用Fos染色法验证了化学遗传法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可靠性。结论:抑制VTA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能够阻断兴奋大鼠VTA区orexin阳性神经末梢所产生的促进大鼠异氟醚后觉醒的效应,提示VTA区的多巴胺神经神经元介导了orexin调控VTA区产生的促进觉醒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出院前评价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社会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情绪状态(焦虑、抑郁)等方面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改善,两组上述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下降.近年来,随着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mCRC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我们对于这些分子靶点在结直肠癌中的确切作用,以及肿瘤生长对这些分子的依赖性认识并不充分.因此,对于如何选择患者以及预测疗效仍有疑问.本文对mCRC靶向治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KRAS、BRAF、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等关键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突变状态与治疗的相关性,及可能的预测/预后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蛋白酶9(MMP-9)及白介素18(IL-18)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MMP-9、IL-18水平及与观察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MMP-9及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型、中型及重型患者血清MMP-9及IL-18水平依次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及IL-18水平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清MMP-9及IL-18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于脑桥梗死后华勒变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发生脑桥梗死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第1周(5.0±2.0d)内分别采用常规MRI方法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常规的MRI检查结果显示50例脑桥梗死患者的阳性率(62.0%)低于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的阳性率(94.0%),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查出的47例阳性病例,其患侧大脑脚和脑桥基底部的FA均值均比健侧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相对于常规的MRI,对于华勒变性的诊断更加敏感和准确。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活体脑桥梗死后华勒变性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宁夏固原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和回、汉族间的差异。方法:搜集固原地区3所医院13年的资料和固原福利医院8年间收治的当地回、汉族恶性肿瘤患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18219例中,回族11445例(62.82%),汉族6774例(37.18%)。按发病部位居前10位,回族依次为胃、大肠、食管、肺、乳腺、肝、骨髓、淋巴组织、子宫、皮肤和附件。汉族依次为肺、食管、胃、大肠、乳腺、子宫、肝、骨髓、口腔、阴茎。结论:回汉族恶性肿瘤分布有差异,可能与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慧明  陈瑾  林永群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708-1709,1711
目的:分析并评价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ELAS)的肌肉病理及分子病理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MELAS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人MGT染色显示不同数量的破碎红纤维(RRF),其中25例(89%)肌间质内琥珀酸脱氢酶染色(SDH)出现强血管反应;18例(64%)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COX)显示少量酶缺失;19例(68%)的油红"O"染色(ORO)显示RRF内的脂滴轻度增加。本组共对10例病人的mtDNA A3243G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8例在该位点发生突变。结论:有家族史、肌无力、癫痫发作、身材矮小、视物模糊、头痛及呕吐等伴随症状可对MELAS进行初步诊断,通过肌肉活体组织及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8.
李慧明 《中外医疗》2012,31(34):68-6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脑梗塞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该院107例糖尿病并伴有脑梗塞患者为实验组,155例无糖尿病发生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管、血糖及血压作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高血压、血糖、高脂血症、治愈率、致残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伴有脑梗塞组疗效及预防措施均比非糖尿病发生脑梗塞组差。糖尿病伴有脑梗塞发病的原因不仅与血糖高有关,还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接诊的66例被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肽、血胰岛素水平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以及临床控制率。结果:观察组c肽、血胰岛素水平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97%显著优于对照组81.82%,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控制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见效快,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92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资料统计分析,探讨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积极参与疾病的自我护理。方法选取脑血管病患者92例。其中急性脑梗死30例,急性脑出血31例,脑梗死后遗症31例,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在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应重视这些危险因素、强化普及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以做好脑血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