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长学制临床医学生后期实验室科研训练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长学制临床专业学生调研,总结目前长学制临床专业学位学生进行实验室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该研究,旨在加强长学制临床专业学生科研训练,提高其科研水平,以适应医学高等教育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根据长学制学生的特征和生理学科的特点,在长学制医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主题式教学,并增加其科研实践和临床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培养辩证思维,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并进,关注医学人文知识和精神的教育,从而全面促进新一代长学制医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蔡华雄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106-1108,1111
七年制本硕连读是口腔医学高端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之一,由于学制较长,学生的培养比五年制有更高的要求。长学制学生配备临床医师作为其长学制全程导师,导师可以对学生开展思想动态观察、早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素质培养以及科研能力早期训练等项目。本文探讨临床医师担任长学制导师对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基础阶段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靖  李瑾  沈苏南 《中级医刊》2014,(12):100-102
探讨通识教育对长学制医学生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对南京大学长学制医学生本科教育的深入分析,结合国家对长学制医学生的培养要求,以南京大学为长学制医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为例,说明通识教育在学生拓宽人文视野、发展专业兴趣、提升个人修养、强化创新意识等方面起到的积极意义。通识教育在长学制医学生的本科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长学制医学生本科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神经科学处于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神经生物学在联系临床实践和科研前沿方面的优势逐步体现.我校长学制学生主要为七年制及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在第四至五学年期间接受神经生物学的教学.因长学制学生在进入医学课程体系学习以前,已有扎实的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  相似文献   

6.
转化医学是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治疗新方法的一门科学,现已成为国际上医学发展的新趋势。要加快转化医学的发展,首先需要培养转化医学的专门人才。我国长学制学生因其基本素质高、学习时间长、延续性强等特点,适合进行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人才要求和我国长学制医学教育特点的分析,提出在长学制医学生中培养我国转化医学人才的机制与方式。  相似文献   

7.
《西北医学教育》2017,(4):643-645
结合近年来我科对长学制眼科学生培养的经验及不足,从理论教学和研究生科研及临床能力提升等方面,分析眼科学长学制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与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评估后一年来,围绕专家组提出的3条主要建议,我校进一步健全了医学教育教学组织机构与体系,制订了系统优化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教学计划,并将长学制医学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重心,全面构筑了适应长学制医学教育的教学平台,也为举办更高层次的长学制(如八年制)医学教育做好了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9.
长学制班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试验的重点班种,学生具有基础较好,整体水平高,知识吸收快,理解、推理及思辩能力强等特点。针灸课程的教学通常安排在学生系统学完中医各基础理论课程之后,才开设的一门临床课程,它包括《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以及《针灸治疗学》等内容,其  相似文献   

10.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构建长学制医学教育新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评估后一年来 ,围绕专家组提出的 3条主要建议 ,我校进一步健全了医学教育教学组织机构与体系 ,制订了系统优化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教学计划 ,并将长学制医学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重心 ,全面构筑了适应长学制医学教育的教学平台 ,也为举办更高层次的长学制 (如八年制 )医学教育做好了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1.
长学制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长学制医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使其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对加强长学制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注重本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对医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在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职业规划、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并探讨改善现状的对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专业长学制(本硕连读)学生25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有效对策。[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247份,回收率为98.8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我认知方面:64.78%的学生清楚自己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劣势;职业认知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基于兴趣选择了中医学专业;职业规划方面:40.16%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3~5年的学习和工作计划;职业规划指导方面:72.07%的学生知晓学校已配备职业规划指导机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73%的学生支持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63.56%的学生倾向于将创业项目与中医药文化融合,但经验缺乏、资金短缺和心理能力不足等是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分析发现,深化职业规划教育、加强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转段指导、完善课程设置、疏导学生心理压力是提升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有效手段;强化创新导向、健全师资团队、给予资金支持、构建孵化平台等对策能培养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并融入其培养全过程。[结论]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存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不全面、缺乏长期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创新创业经验不足和资金短缺等问题。学校和学院应从思想引领、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资金支持等方面入手,提高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办好七年制医学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育是国家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 ,教育水平的高与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民对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那些不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教育模式急需改进和改革。在人们对生命科学愈来愈重视的前提条件下 ,医学只有走长与短学制相结合 ,以长学制教育为主的道路 ,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与科研水平的要求。基于上述原因 ,大连医科大学在2 0 0 2年开始招收长学制学生。七年制教育如何办 ,是目前许多院校教师与学生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 ,也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七年制教育原则必须在尊重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长学制生理学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长学制医学生的特点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促进课程教学质量与高素质医学人才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校为充分发挥理科基地的作用,培养高层次基础医学教学和科研人才,根据原国家教委设立理科基地的要求,结合学校理科基地的现状,开办了长学制理科基地教育,并研究建立了长学制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增加学生发展的潜能。形成了长学制理科基地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实践,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16.
我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需要,而发展成为一座多专业、多学制、多层次的医学院校。设有军医、中医、生物医学工程及护理专业等。军医专业中又分为本科和专科两种不同学制。无论本科、专科或护理专业的医学生都需经过临床医学教育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学制、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临床医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亦有所区别。一、本科生的特点与施教法我校本科生学制曾由五年制改为六年  相似文献   

17.
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是长学制医学生必备的科研素质。跨学科设计性基础医学实验的构建与初步实践,将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联系在一系列实验中,对长学制医学生科研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试论长学制口腔医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学制口腔医学教育是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主要指8年学硕博连读的学制.本文通过列举和比较国际发达国家口腔医学教育的情况,说明这种模式易于与国际接轨;根据医学及口腔医学的特点,说明学生要有深厚广博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说明这种模式有利于优化课程、培养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也有利于建立研究型大学.同时,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和各高校的师资和办学条件,认为长学制口腔医学教育不能一哄而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长学制医学生的压力源与应对方式,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34名长学制医学生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压力源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促进长学制医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学制医学生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长学制医学生的压力源与应对方式,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34名长学制医学生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压力源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促进长学制医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