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谭菁菁  赵庆春  杨琳  尚振苹  杜占权  颜鸣 《中草药》2010,41(8):1245-1248
目的研究白芍Paeonialacti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并通过波谱方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从白芍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芍药苷(1)、白芍苷(2)、4-O-没食子酰白芍苷(3)、没食子酰芍药苷(4)、6′-O-没食子酰白芍苷(5)、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6)、邻苯三酚(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甲酯(9)、没食子酸乙酯(10)、儿茶素(11)、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2)、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3)、蔗糖(14)、β-谷甾醇(15)。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芍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21,(10)
目的研究长叶纽子果Ardisia virens Kurz var.annamensis Pitard.的化学成分。方法长叶纽子果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ODS、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4-O-(3,5-二甲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2)、11-O-没食子酸酰基岩白菜素(3)、11-O-香草岩白菜素(4)、11-O-异香草岩白菜素(5)、11-O-丁香酰基岩白菜素(6)、11-O-(3′,4′-二甲氧基苯甲酰)岩白菜素(7)、百两金皂苷A(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0,(10)
目的:对瑶药四方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等化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四方藤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Ⅰ)、岩白菜素(Ⅱ)、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Ⅲ)、11-O-(4-hydroxy benzoyl)bergenin(Ⅳ)、没食子酸(Ⅴ)、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Ⅲ、Ⅳ是首次从该属植物里分离得到,除化合物Ⅱ外,其余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盘龙七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莹 《中草药》2012,43(9):1704-1707
目的研究盘龙七Bergenia scopul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盘龙七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儿茶素(2)、熊果苷(3)、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4)、(+)-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氨酸(6)、琥珀酸(7)、原儿茶酸(8)、没食子酸(9)、没食子酸甲酯(10)、槲皮素(11)、金丝桃苷(12)、芦丁(13)、阿福豆苷(14)、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5)、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6)。结论化合物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3)
目的:对瑶药灰色紫金牛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灰色紫金牛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11-O-(3′,5′-二羟基-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羽扇豆醇(4)、槲皮素(5)、香草醛(6)、没食子酸乙酯(7)、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8)、α-菠甾醇(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6)
目的:对心叶紫金牛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心叶紫金牛根茎中分离纯化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金牛素E(1)、岩白菜素(2)、11-O-(4'-O-甲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3)、汉黄芩素(4)、木栓酮(5)、4-甲氧基-3,5-二羟基苯甲酸(6)、咖啡酸(7)、棕榈酸(8)、β-谷甾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落新妇的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离、鉴定落新妇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溶剂提取 ,正反相柱色谱分离 ,UV ,IR ,MS ,1H NMR ,13 C NMR ,2D NMR等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 4个化合物为 :岩白菜素 (bergenin) (1) ,11 没食子酰岩白菜素 (11-O-galloylbergenin) (2 ) ,4 没食子酰岩白菜素 (4-O-galloylbergenin) (3) ,儿茶素 (catechin) (4 )。结论 :化合物 3为首次从落新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8)
目的:研究钩锥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新鲜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Toyopearl HW-40F和Toyoperal Butyl-650C等柱色谱对钩锥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经NMR、质谱等波谱学数据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比,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没食子酸乙酯(3)、间二聚没食子酰甲酯和对二聚没食子酰甲酯的混合物(4)、间二聚没食子酰乙酯和对二聚没食子酰乙酯的混合物(5)、5-O-没食子酰基-奎宁酸甲酯(6)、5-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7)、3-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8)、3,4-di-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9)、3,5-di-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10)、1,6-di-O-galloyl-β-D-glucose(11)、1,2,6-tri-O-galloyl-β-D-glucose(12)、5-O-galloylhamamelose(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七叶鬼灯檠Rodgersia aescul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用ABTS试剂盒测定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从七叶鬼灯檠中分离得到3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tigmastane-6β-methoxy-3β,5α-diol(1)、豆甾-3β,5α,6β-三醇(2)、β-谷甾醇(3)、β-胡萝卜苷(4)、豆甾-4-烯-3-酮(5)、岩白菜素(6)、岩白菜素-11-β-D-吡喃葡萄糖苷(7)、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8)、1,4,6-三-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9)、没食子酸(10)、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1)、没食子酸乙酯(12)、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3)、咖啡酸乙酯(14)、对羟基苯乙酸(15)、对羟基苯甲酸(16)、2,3-di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1-one(17)、3,7-二甲基-2-辛烯-1,7-二醇(18)、crocu...  相似文献   

10.
王军宪  吕修梅 《中药材》2005,28(1):23-24
从秦岭岩白菜Bergenia scopulosa T.P.Wang的地下部分又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Ⅶ),7-O-没食子酰基-( )-儿茶素(Ⅷ),9-十六碳烯酸(Ⅵ)和茴香异丁酯(Ⅸ),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Ⅵ和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盘龙七化学成分的研究(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莹 《中成药》2011,(9):1546-1549
目的 研究盘龙七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盘龙七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儿茶素(3)、熊果苷(4)、6-0-没食子酰基熊果苷(5)、岩白菜素(6)、豆甾醇(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甲酯(9)、琥珀酸(10)、大黄素甲醚(11)、山柰酚(12)、4-0-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3)、阿福豆苷(14).结论 化合物7~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2020,(16)
目的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原代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作用的活性筛选。结果从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层分离得到5个没食子酰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没食子酰蔗糖苷(1)、4′-O-没食子酰蔗糖苷(2)、6′-O-没食子酰蔗糖苷(3)、1′-O-没食子酰蔗糖苷(4)、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5)。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5均有抑制原代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猴耳环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猴耳环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猴耳环的叶和嫩枝中分离鉴定出一对黄烷异构体7,3′-二-O-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Ⅰ)和7,4′-二-O-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Ⅱ),及一个儿茶酚类化合物7-O-没食子酰基表没食子儿茶素(Ⅲ).结论:化合物Ⅰ为新结构,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Ⅲ的碳谱数据由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掌叶大黄鞣质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中鞣质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鞣质类成分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掌叶大黄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鞣质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2-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2)、2-O-桂皮酰基-1,6-O-二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3)、6-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掌叶大黄苷。  相似文献   

15.
西藏胡黄连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中药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报道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11-O-(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1)、11-O-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2)、岩白菜素(3)、熊果苷(4)、草夹竹桃苷(5)、胡黄连苷A(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除化合物5和6外,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胡黄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走马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走马胎干燥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走马胎根茎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 各种柱色谱分离,根据所得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 -O-galloylbergenin(1),11 -O-syringylbergenin(2),11 -O-protocatechuoylbergenin (3),4-O-galloylbergenin (4),11-O-香草酰岩白菜素(5),表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6),豆甾醇-3 -O-β-D-呲喃葡萄糖苷(7),(一)-4′-hydroxy-3′-methoxyphenyl-β-D-[ 6-O-(4″-hydroxy-3”,5”-dimethoxy-benzoyl)] -glucopyranoside(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3,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两色紫金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两色紫金牛的活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两色紫金牛脂溶性部位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11-O(-3',5'-二羟基-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2),11-O-(3',4',5'-三羟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3),β-谷甾醇(4)和豆甾醇(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藤山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药用植物猕猴桃藤山柳Clematoclethra scandens subsp.actinid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猕猴桃藤山柳茎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夏枯草皂苷A(1)、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金丝桃苷(6)、1,3,6-三-O-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7)、1,2,3,6-四-O-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8)、儿茶素(9)、棓儿茶素(10)、原花青素B3(11)、原儿茶酸(12)、丁香酸(13)、香草酸(14)、7-羰基贝壳杉烯内酯(15)、豆甾-3,6-二酮(16)、豆甾-4-烯-3,6-二酮(17)、蒲公英赛烷醇(18)、β-谷甾醇(19)。结论化合物1~12、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袁炜  高增平  杨建波  王爱国 《中草药》2017,48(4):631-634
目的研究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M-8型)、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色谱和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提取物55%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unberginol C 6-O-β-D-glucopyranoside(1)、对羟基苯甲醛(2)、反式-N-咖啡酰酪胺(3)、(Z)-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4)、(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6)、(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3″-没食子酰)-葡萄糖苷(7)、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8)、torachrysone-8-O-β-D-glucoside(9)、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何首乌丁素。化合物3和8为首次从何首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香椿果抗补体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溶血法进行抗补体活性筛选,然后利用溶剂萃取和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以1H-NMR,13C-NMR波谱方法,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香椿果提取物具有显著抗补体活性,经溶剂萃取,其中乙酸乙酯部位为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3),1,2,3-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4),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5),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6),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8),芦丁(9),异鼠李素-3-O-β-半乳糖苷(10),槲皮素-3-O-β-半乳糖苷(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槲皮素(14)。其中化合物3~14为首次从香椿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11为首次从香椿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有显著抗补体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88.3,76.2,13.9,9.6μmol·L~(-1)。结论:香椿果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活性成分为其中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衍生物和黄酮苷,前者抗补体活性显著强于后者,并且其抗补体活性随着与葡萄糖羟基相连接的没食子酰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