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云南省普洱市的布朗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善该民族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年龄16岁以上的布朗族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用两周就诊率、慢性病就诊率、住院率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χ~2检验、集中指数(CI)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布朗族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13.2%,慢性病就诊率为12.7%,住院率为13.8%。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是其共同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对两周就诊及慢性病就诊有影响;文化程度对慢性病就诊有影响。不同年龄组各项卫生服务利用指标的集中指数均偏向高龄人群。不同经济收入组中,两周就诊、次均门诊费用、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的集中指数偏向高收入人群。[结论]布朗族高龄及低收入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差,应将政策及卫生服务向经济落后的地区及高龄人群倾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群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方法:利用2014年浙江、江苏、安徽、湖南、青海和内蒙古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采用间接标化法计算不同经济收入人群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的比例及相应的集中指数。结果: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群的两周就诊次数标化后集中指数分别为0.061、0.021、0.036,显示城镇居民医保人群门诊利用公平性优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保人群;年住院次数标化后集中指数分别为0.043、0.103、0.071;年住院天数标化后集中指数分别为0.074、0.192、0.133,显示城镇职工医保人群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好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人群。结论:门诊统筹可提高居民就医的公平性,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与医保报销水平、医保制度设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南省大理州白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为提高白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最终实现良好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入户问卷调查16岁及以上白族居民。用两周就诊率、慢性病就诊率、住院率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χ~2检验和集中指数CI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白族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4.6%,慢性病就诊率为9.4%,住院率为8.8%。年龄、婚姻状况是其共同影响因素;性别对慢性病就诊及住院有影响;文化程度、人均经济收入对慢性病就诊有影响。不同年龄组中,两周就诊情况、慢性病就诊情况、住院情况的集中指数偏向高龄人群。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其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尚可。[结论]白族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对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影响较小,但高龄及患慢性病的白族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较高。可考虑加强对高龄及慢性病人群的关注,增加健康宣教服务及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并探讨其公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21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收集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采用 集中指数法分析住院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用集中指数分解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住院服务利用不平等的贡献程度。结果: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地区从最贫困~最富裕 5 等分组居民住院次数占比分别为 10.02%、19.43%、21.68%、19.22%、29.65%, 住院天数占比分别为9.97%、19.57%、21.53%、19.26%、29.67%。上述两项指标实际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59 3、0.159 1, 标化后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08 6、0.096 0,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较公平,家庭收入是影响住院 服务利用公平性的首要因素。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基本公平,住院服务利用略倾向于高收入人 群,家庭收入是影响住院服务利用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拉祜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为进一步改善该民族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入户调查年龄16岁及以上的拉祜族居民565人。用两周就诊率、慢性病就诊率、住院率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χ~2检验和集中指数(CI)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拉祜族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13.8%,慢性病就诊率为11.0%,住院率为10.8%。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其共同影响因素;性别对两周就诊及慢性病就诊有影响;人均经济收入对两周就诊有影响。不同年龄组中,两周就诊情况、慢性病就诊情况、住院情况的集中指数偏向高龄人群,其余指标集中指数偏向低龄人群。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其门诊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均存在差异。[结论]拉祜族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在不同年龄、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均存在不公平性,应多关注少数民族贫困、高龄人群,将政策及服务力度向其倾斜,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9年安徽省农村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门诊和住院利用公平性。方法:计算不同经济水平人群门诊和住院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标化后利用及集中指数。结果:居民门诊服务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和标化后利用在五等分组人群间的构成均在20%左右,集中指数分别为0.03、-0.02和0.05;贫困人群住院实际利用水平低于富裕人群;年住院次数与年住院天数实际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23和0.29,需要预期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1和-0.03,标化后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O.22和0.32。结论:门诊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好,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需要引起重视;社会经济因素对住院服务利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陕西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入户调查数据,以特征分数配比法匹配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和未参保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指数法和集中指数分解法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了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但同时也扩大了低收入居民和高收入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差距。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门诊和住院服务均实施按一定比例报销的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宁夏银川市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为促进不同收入水平下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入户问卷调查18岁及以上的银川市居民。应用频数与构成比的方法描述被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运用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分析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运用集中指数CI反映不同收入阶层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分布。结果本次研究调查显示,被调查整体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4.27%,集中指数为-0.011 5,偏向低收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13.08%,集中指数为0.040 4,偏向高收入人群。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2.49%,集中指数为-0.006 1,绝对值近似为0,较公平。居民住院率为9.71%,集中指数为-0.015 0,倾向于发生在低收入人群。结论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仍需改善,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经济能力,出台相应的控费政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岁及以上居民门诊和住院利用在不同经济收入人群间分布的公平性。方法:计算不同经济水平人群门诊和住院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标化后利用及集中指数。结果:居民在门诊的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和标化后利用在五等分组人群间的构成均在20%左右,集中指数分别为0.08、0.05和0.03;贫困人群的住院服务较富裕人群利用少,年住院次数与住院天数的实际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8和0.16。结论:兵团居民门诊与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较好,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好于住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云南省彝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进行分析,为彝族居民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提出应将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向低收入及高龄人群倾斜,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状况改善。[方法]采用分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年龄16岁以上的彝族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用两周就诊率、慢性病就诊率、住院率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χ~2检验和集中指数CI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彝族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6.22%,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两周就诊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病就诊率为11.26%,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和职业的慢性病就诊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率为10.67%,不同性别、年龄和婚姻情况的住院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经济收入人群中,其门诊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存在差异。[结论]彝族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较低,且存在不公平性,应关注老年人、文化程度低者、离婚或丧偶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下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情况,为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调整和改善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提供政策参考。方法运用频数与构成比的方法对不同参保类型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住院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描述,运用集中指数CI分析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结果城镇职工参保人群住院率为6.26%,平均住院天数为12.52天,次均住院自付费用为6 269.53元,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为7 955.95元,集中指数CI值分别为0.021 7、0.049 0、0.046 9和0.069 7。城镇居民参保人群住院率为4.06%,平均住院天数为9.67天,次均住院自付费用为8 051.11元,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为3 891.11元,集中指数CI值分别为-0.341 0、0.035 6、-0.062 5和-0.077 5。结论城镇职工参保人群住院率、平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自付费用和次均住院补偿费用四个指标的发生均倾向于高收入水平人群。城镇居民参保人群住院率、次均住院自付费用和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三个指标的发生均倾向于低收入水平人群,平均住院天数的发生具有倾贫性。  相似文献   

12.
程雨  谢春  吴敬杰   《现代预防医学》2021,(5):845-848
目的 评估基本医疗保险对我国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探讨基本医疗保险对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 参保增加了全样本老年人7.5%~8.7%的住院服务利用。与男性老年人相比,参保的女性老年人利用更多的住院服务,其住院服务利用增加的范围为10.0%~10.8%。与中、高收入老年人相比,参保的低收入老年人利用更多的住院服务,其住院服务利用提升的范围为8.7%~10.7%。结论 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促进了参保老年人的住院服务利用。特别是对女性和低收入老年人,如果其拥有基本医疗保险,倾向于利用更多的住院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山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方法]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方法,对昆山市10个工厂的998名流动人口进行了调查。[结果]流动人口两周患病率为21.91%,两周就诊率10.7%,2005年住院率为3.9%,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为31.0%。昆山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是否有医疗保险。[结论]应该将流动人口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加强健康教育,合理引导流动人口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建立适合流动人口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政策的实施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使用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2011年和2013年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实施前后保险办理地点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实施后,卫生服务利用概率显著提高。结论:医保异地结算政策能有效提高医保可接续性,降低人群异地就医障碍,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为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及降低患者负担提供现实依据与决策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湖北省咸宁市市直14271例心脑血管疾病参保患者的住院信息,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其住院费用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兵团2004年和2010年两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对参保人口的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与2010年相比,参保职工两周患病率由211.8‰上升到390.2‰,两周就诊率由81.6‰上升至95.0‰,年住院率由106.9‰上升至145.9‰,未住院率由19.4%下降到14.1%,经济困难是未利用住院服务的主要原因,次均就诊费用年增长率为4.1%,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长率为5.7%。结论: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定程度地促进了职工对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的利用,但医疗费用增长较快,补偿水平不高,尚不能完全保障职工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贫困人群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贫困地区卫生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多段随机抽样,对农村贫困人群进行健康状况及医疗保障水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30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两周患病率39.30%,两周就诊率18.23%,住院率为24.59%;两周患病就诊报销比例和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39.08%和54.98%;文化程度、是否参加新农合、是否享受医疗救助、距离最近医疗点远近、自感病情程度、年龄是影响该人群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贫困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率低,需加强人群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增大政府卫生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升卫生服务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报销政策对高血压合并并发症患者住院服务利用及费用的影响,为门诊保障政策设计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利用新疆某地区2011—2014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数据,采用有对照的间断时间序列研究,分析享受门诊慢病政策与未享受门诊慢病政策的高血压并发症患者在研究期间因单纯性高血压、高血压并发心脏病、高血压并发肾病及高血压并发脑病入院的每季度总住院费用及总住院时长的水平及趋势变化。结果:2011—2014年,享受政策与未享受政策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分别降低了33.80%和13.23%,其中享受政策组患者因单纯性高血压而入院的住院费用的降幅高于未享受政策组47.48%,每季度住院总费用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享受政策组患者因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并发脑病而住院的患者总住院时长缩短了42.06%和35.02%,而未享受政策组因单纯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住院时长显著升高。结论:门诊特殊慢病政策降低了高血压合并并发症患者以因单纯高血压为主的住院服务利用及费用,卫生决策者应充分考虑保障不同疾病状态下患者的门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15-2019年广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与医保待遇水平进行分析,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从不同主体的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住院的次均就诊费用及平均住院日和相对应的统筹支付占比等指标来描述分析广西2015-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和医保待遇水平情况;结果: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和住院的次均费用的年均增长率变化区间分别为-3.49%~8.38%、2.93%~31.41%和-3.36%~10.42%;其中,总体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大学生、学生儿童、三级医院和异地就医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9%、31.41%、13.39%、13.01%和23.7%;平均住院日年均降幅在4.5%-10.26%之间。总统筹支付占比在37.82%~59.44%之间。结论:门诊大病费用增长较快;平均住院床日有效缩短;保障待遇水平应加强费用控制,减少患者就医中的不合理开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参加与未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的劳务工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不同,为推动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深圳市2080名参加与2554名未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的劳务工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为25.53%,未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为22.24%;(2)参保人员两周患病就诊率为20.10%,未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为15.47%;(3)参保人员住院率为3.56%,未参保人员住院率为3.05%;(4)参保人员两周患病就诊单位主要是社康中心(42.44%)和街道医院(22.69%),未参保人员主要是个体诊所(32.45%)和社康中心(23.40%);(5)参保人员次均住院费用、间接费用分别为2723.4、837.7,未参保人员分别为1890.5、665.6。结论: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就诊率均高于未参保人员;卫生服务可及性差;一些医疗机构存在诱导现象;参保病人流向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