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正常鼻黏膜和息肉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在鼻黏膜炎症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重氮化(G re iss)反应法对50例鼻息肉病患者的息肉组织、下鼻甲黏膜以及36例健康人下鼻甲、钩突、嗅裂黏膜中NO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检测所有患者手术前静脉血NO含量。结果:鼻息肉患者血清、息肉组织及下鼻甲黏膜NO含量分别为(63.5±18.4)μm ol/L、(108.5±22.7)μm ol/L和(82.8±20.6)μm ol/L;健康人血清、下鼻甲、钩突及嗅裂黏膜NO含量分别为(63.1±22.5)μm ol/L、(55.4±18.5)μm ol/L、(84.4±22.3)μm ol/L和(63.4±23.4)μm ol/L。两组血清NO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鼻息肉组织NO含量高于下鼻甲鼻黏膜以及正常鼻腔各部位黏膜组织(P<0.05);鼻息肉患者下鼻甲黏膜NO含量高于健康人下鼻甲、嗅裂黏膜(P<0.05),与健康人钩突黏膜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钩突黏膜NO含量高于正常下鼻甲、嗅裂黏膜(P<0.05)。结论:NO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病发病机制和导致鼻黏膜持续性炎症中有重要作用;钩突是鼻黏膜免疫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2.
COX-2对鼻息肉炎症形成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分布情况,认识鼻息肉炎性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反应)检测35例鼻息肉及23例下鼻甲标本的COX-2表达.结果: COX-2主要分布于鼻息肉黏膜上皮、黏膜下腺体、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炎性细胞的胞质或胞膜,呈胞质膜型及包涵体型.鼻息肉组织中COX-2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COX-2表达明显增高,鼻息肉发病过程中有前列腺素参与.  相似文献   

3.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鼻息肉环氧合酶-2 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COX-2)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深入认识鼻息肉炎性发病机制.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反应)检测35例鼻息肉组织及23例下鼻甲标本的环氧合酶-2的表达.结果鼻息肉组织中COX-2mRNA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正常黏膜.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COX-2表达明显增高,鼻息肉发病过程中有前列腺素参与.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5和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强  康健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649-651,658,F0003
目的:研究白介素5和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状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20例鼻息肉和8例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白介素5和eotaxin的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运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EOS的分布及白介素5和eotaxin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每组中EOS浸润数目与白介素5和eotax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20例鼻息肉组织中以EOS浸润阳性(+)以上者有75%(15例),明显高于8例对照组的12.5%(1例)。且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EOS率21.64±4.33明显高于对照组1.15±0.68(P<0.01);2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5和eotaxin的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白介素5和eotaxin的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白介素5和eotaxin的表达与EOS浸润相关(P<0.01),且两种因子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表明在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5和eotaxin含量明显升高,而且与组织中EOS浸润呈明显相关性,提示白介素5和eotaxin是鼻息肉病变中重要的EOS趋化因子,并增强该细胞的局部作用,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鼻息肉水肿形成及发展的关系。方法: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下鼻甲黏膜30例和鼻息肉组织60例。鼻息肉组Ⅱ型1期10例,2期15例,3期25例,Ⅲ型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QP1在不同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鼻息肉和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不同类型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鼻息肉上皮层AQP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下鼻甲黏膜(P<0 01);不同分型分期鼻息肉上皮层AQP1的阳性细胞数又有差异,Ⅱ型3期和Ⅲ型鼻息肉显著低于Ⅱ型1期鼻息肉(P<0 01);而在鼻息肉血管内皮及腺体细胞中的AQP1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P<0 01);(2)Ⅱ型3期和Ⅲ型鼻息肉血管内皮中AQP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Ⅱ型1期鼻息肉和下鼻甲黏膜上皮下组织(P<0 01)。结论:AQP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V-9000二步法)检测40例鼻息肉标本及10例健康者下鼻甲黏膜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催化亚基蛋白hTERT)的表达。结果:健康者下鼻甲黏膜端粒酶活性表达均为阴性,鼻息肉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分型、分期无相关性,与鼻息肉的复发呈正相关。结论:端粒酶活性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端粒酶活性对临床预测鼻息肉复发倾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在鼻息肉上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鼻息肉标本2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EGF与EGFR在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相比,EGF及EGFR的mRNA水平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在免疫组化染色中,EGF及EGFR主要表达在上皮的基底层细胞,而且在鼻息肉中的表达下降。结论 EGF及EGFR在正常鼻黏膜组织上皮的发生与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EGF及EGFR在鼻息肉中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表达的下降表明在鼻息肉中上皮修复功能的下调或缺失可能导致或促进鼻息肉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与bcl-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传余  田爱民 《四川医学》2003,24(12):1214-1216
目的 了解细胞的凋亡和癌基因bcl 2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45例鼻息肉细胞凋亡早期蛋白 (M3 0 )和bcl 2的表达 ,用下鼻甲粘膜作自身对照。结果 鼻息肉上皮和下鼻甲粘膜上皮的M3 0指数分别为 0 482± 0 3 2 ;1 0 62± 0 5 47,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bcl 2阳性细胞在鼻息肉表层上皮和腺上皮均有表达 ,在下鼻甲中未见表达 ,其指数为 14 5 1± 4 46。结论 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及其生长过程与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失平衡有关。bcl 2的表达可能是鼻息肉上皮凋亡抑制的原因 ,在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失平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基质蛋白酶9(MMP-9)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其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为65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对照组为2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下鼻甲黏膜。分别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 (RT-PCR)、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MMP-9和IL-8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与嗜酸粒细胞浸润数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EOS计数、IL8和MMP9阳性染色细胞数均有明显的高表达;MMP-9和IL-8的阳性表达和EOS的侵润呈正相关,并且两种因子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 MMP-9和IL-8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和EOS浸润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研究TNF α在鼻息肉组织匀浆、胎儿下鼻甲组织匀浆和鼻息肉患者的血清、正常成人血清及脐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 :鼻息肉组织匀浆、鼻息肉患者的血清、正常成人血清中TNF α平均质量浓度 (μg/L)分别为 1 0 3± 0 14 ,0 79± 0 11,0 79± 0 13,鼻息肉组织匀浆中TNF α的含量高于鼻息肉患者的血清、正常成人血清中的含量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TNF α在鼻息肉中过度表达 ,通过局部炎症微环境的调控 ,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Local tissue hypoxia and formation of nasal poly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sponse of nasal mucosa epithelial cells to hypoxia in terms of formation of nasal polyps (NP). Methods Epithelial cells of NP and inferior turbinate (IT) were cultured serum-free under normal oxygen and hypoxic circumstances with stimulation of IL-1β and TNFα.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mRNA and VEGF protein levels of the cultured cells were detected us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ELISA,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pithelial cells of NP than in IT exposed to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or hypoxia ( P &lt;0.01). VEGF levels were higher in NP epithelial cells than those of IT ( P &lt;0.01) under hypoxia. Conclusion VEGF-induced by hypoxia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arly stages of forming polyp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AMCase)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1)mRNA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45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作研究对象(观察组),15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代偿性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作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和比较两组AMCase、eotaxin-1的表达水平.结果 AMCase和eotaxin-1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均有表达,AMCase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mRNA表达比率为42.24±12.85和5.46±1.17,eotaxin-1为11.93 +2.89和2.43±1.37,观察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Case和eotaxin-1 mRNA表达水平与鼻息肉相关,可能能作为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mRNA在不同临床特征鼻息肉和鼻腔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4例鼻息肉(息肉组)和15例下鼻甲黏膜(对照组)中IL-5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鼻息肉组织中IL-5mRNA的表达是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7.52倍(P<0.01)。鼻息肉中组织中,IL-5mRNA的表达在性别、单双侧、初发复发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单发与多发、是否伴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5mRNA在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促进鼻息肉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IL-5mRNA在鼻息肉中的表达程度与部分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4.
Nasalpolypisoneoftheeosinophilicinflammatorydiseasesinvolvingthemucosaofthenose ,paranasalsinuses,andoftenthelowerairways The polypstromaishighly edematouswithinflammatorycells 1Considerableresearchintonasalpolypshasbeenperformedintermsoftheiretiology ,correlationwithallergy ,histopathologyandtreatment 2 6 Themostsignificantpathologicalfeatureofnasal polypsisinfiltrationofnumerousleukocyteswith prominenteosinophils 3 8 Althoughthereareaseriesoftheoriesabouteosinophilicinfiltrationand prolife…  相似文献   

15.
MIP-1α和MMP-9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鼻息肉患者中MIP-1α和MMP-9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鼻息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40例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和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需要部分切除的下鼻甲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鼻息肉组织和下鼻甲组织中MIP-1α和MMP-9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光镜下观察分析两组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鼻息肉组织中MIP-1α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例组MIP-1α水平与MMP-9成正相关。结论:MIP-1α和MMP-9在鼻息肉中的高表达,提示两者可能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其其发病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鼻息肉组(29例)和下鼻甲组(11例)上皮细胞Fas、FasL、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鼻息肉组上皮细胞Fas、FasL和Bcl-2阳性细胞指数(PIFas、PIFasL、PIBcl-2)均大于下鼻甲组(P<0.01),PIBcl-2/PIFas也大于下鼻甲组(P<0.01),但鼻息肉组PIFasL/PIFas与下鼻甲组比无统计学意义;鼻息肉组PIFasL/PIFas和PIBcl-2/PIFas均大于1(理论值,P<0.05)。结论:Bcl-2介导的抑制细胞凋亡机制和FasL介导的细胞免疫逃逸机制可能对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产生部分抑制作用,有可能是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平衡失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Eotaxin-2)的表达水平,探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为鼻息肉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鼻息肉患者术后鼻息肉组织标本、1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中IL-17及Eotaxin-2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①IL-17、Eotaxin-2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17%、83.33%,在正常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为1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IL-17与Eotaxin-2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①IL-17和Eotaxin-2是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增高,对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②鼻息肉组织中IL-17的表达与Eotaxin-2表达正相关,IL-17与鼻息肉形成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增多有关,具有趋化EOS的作用,IL-17高表达是造成Eotaxin-2表达增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鼻息肉中转化生长因子β亚型的表达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亚型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了解其在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探讨鼻息肉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PAAP法和Western-blot检测25例鼻息肉病患者的息肉组织和下鼻甲粘膜中TGF-β1-3亚型的表达,并以8例健康人下鼻甲粘膜作对照。结果:①TGF-β亚型的表达在鼻息肉病患者的鼻息肉中高于下鼻甲粘膜,而健康人下鼻甲粘膜中几科不能检测到。②在TGF-β亚型中可以检测到大量TGF-β1而很少检测到TGF-β2和TGF-β2。结论:TGF-β1是鼻息肉中TGF-β家族的优势表达亚型,也能在炎性鼻息肉和鼻粘膜中表达。TGF-β1诱导粘膜上皮和结缔组织的多种变化,可能是鼻息肉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的机制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新鲜鼻息肉标本和30例肥大下鼻甲黏膜中AQP-4的表达及分布水平,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息肉和下鼻甲黏膜的上皮细胞、固有层腺体细胞、血管及血窦内皮中均可检测到AQP-4分布;鼻息肉上皮细胞、血管及血窦内皮中阳性细胞数均高于下鼻甲黏膜,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QP-4在鼻息肉上皮细胞和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AQP-4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异常分布可能是鼻黏膜水肿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