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Bcl-2、Bax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蛋白在海马表达的变化.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结果 缺血再灌注2h后海马神经元Bcl-2、Bax蛋白开始表达,Bcl-2蛋白12h达高峰,Bax蛋白12h~24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再灌注2h后海马凋亡细胞开始表达,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不断增加.Bcl-2/ Bax的比率在再灌注开始时升高,再灌注12h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结论 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形式之一,Bcl-2/ Bax的改变与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的神经元存亡有关,缺血再灌注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Survivin及Bcl-2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肾性高血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Survivin、Bcl- 2表达和细胞凋亡,探讨其意义。方法:体重2 90~3 10g肾性高血压Wistar大鼠5 0只随机分成2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及B组(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缺血。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分别观察再灌注6、12、2 4、48和72h脑组织Survivin、Bcl- 2表达和凋亡细胞。结果:在缺血再灌注组中:①再灌注6h时较多Survivin表达,到72h仍见强烈表达;②再灌注6h即可见Bcl -2表达较多,2 4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③再灌注6h后已出现较多凋亡细胞,在72h达高峰。假手术组及再灌注组的非缺血侧未见Survivin、Bcl- 2阳性细胞,但见0~2个凋亡细胞。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Survivin、Bcl- 2表达显著增高,细胞凋亡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缺血皮层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TUNEL法观察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再灌注2h后皮层神经元Bcl-2表达开始明显上调,6h为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再灌注早期 Bax在皮层神经元的表达即明显增强,24~48h达高峰。Bcl-2/Bax的比率在再灌注开始时升高,6h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TUNEL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缺血中心的边缘,再灌注48h之内,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结论:Bcl-2/Bax的比率改变与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存亡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Bcl-2和Bax在脑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缺血组,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大鼠分别在左侧MCAO2h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脑皮质神经元中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法来测定。结果缺血组大鼠脑皮质caspase-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缺血组大鼠脑皮质Bcl-2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缺血组大鼠脑皮质Bax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上调脑皮质神经元中caspase-3和Bax的表达促细胞凋亡,上调脑皮质神经元中Bcl-2的表达抗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2h、6h、12h、24h、2d、3d、7d、14d和21d等时间 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2h在缺血周围区即有凋亡内皮细胞出现,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21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2)脑缺血再灌注后2h在缺血周围区内皮细胞Bcl-2开始表达,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14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3)Bcl-2蛋白表达时相变化与内皮细胞凋亡基本一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凋亡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死亡形式之一,Bcl-2蛋白具有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UK)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CIR)损伤后细胞凋亡数量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联合X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8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2只)、脑缺血再灌注(IR)组(36只)、HUK处理组(36只),IR组和HUK处理组剩余大鼠又按照再灌注时间6 h、12 h、24 h、72 h、168 h分为5个亚组(均为6只).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FCIR模型.假手术组、IR组及HUK处理组中各取6只SD大鼠用于测定梗死体积,其余大鼠用于观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IJNEL法及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细胞数量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 HUK处理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梗死灶体积、除168 h亚组外的各时 间点的凋亡细胞数及Bax蛋白表达均显著少于IR组(P<0.05),除168 h亚组外的各时间点的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IR组(P<0.05).结论 HUK对FCIR后的脑组织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损伤后3 d内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蛋白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建立肾性高血压模型,随机分为缬沙坦大剂量组(12mg/kg)、小剂量组(6mg/kg)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脑缺血2h-再灌注1h和脑缺血2h-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组织缺血后细胞凋亡发生情况.以及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缬沙坦大剂量组和小剂餐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47,0.043),Bcl-2阳性细胞数目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00),Bax阳性细胞数目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00).且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均P=0.000):缬沙坦大剂量组Bcl-2阳性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00).Bax阳性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00)。神经元凋亡数目较小剂量组明显减少(P=0.000)。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缬沙坦具有明显改善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神经元凋亡、上调脑组织Bcl-2蛋白及抑制Bax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GM1对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GM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运用双肾双夹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采用线栓法制备高血压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再灌注过程中鼠脑DNA损伤修复蛋白XR—CC1、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3h至24h在缺血区皮质XRCC1表达出现显著减低(P〈0.05);再灌注24h缺血区皮质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神经细胞XRCC1的表达强度与凋亡呈负相关。GM1治疗后缺血区皮质XRCC1的表达显著升高,凋亡显著减少(P〈0.05)。结论GM1通过提高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XRCC1的表达,发挥了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模型.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和移植治疗组(24只);后2组又分为再灌注7 d、14 d、21 d、28 d组(各6只).体外培养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造模成功后24h,移植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2×106/ml),缺血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做任何处理.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2、Bax表达.结果 与缺血对照组比较,移植治疗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数均明显减少(均P<0.01),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均P<0.01),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0.01).结论 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TUNEL阳性细胞变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健康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I/R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3、6、12、24、48、72 h亚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变化,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技术检测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 各组非缺血侧相应区域神经元胞质中Bcl-2均有微弱表达.I/R组缺血侧海马CA1区于再灌注3 h开始出现Bcl-2和Bax蛋白微弱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神经元内Bcl-2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24 h后Bcl-2表达达高峰,假手术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不仅存在变性坏死,还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且细胞凋亡在大鼠I/R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I/R可诱导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且其表达呈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瞬时感受器电位(TRP)C1和TRPM7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3 h组、缺血2h再灌注12h组、缺血2h再灌注24h组、缺血2 h再灌注72 h组,每组10只.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层TRPC1和TRPM7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TRPC1和TRPM7均有均有少量表达.脑缺血2 h再灌注3 h TRPC1表达开始增加,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至再灌注12 h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弱,再灌注72 h时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M7表达也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高峰在再灌注24h.结论 TRPC1和TRPM7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自由基清除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对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又分为自由基组、钙离子组及联合干预组。对照组及各干预组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6 h、24 h、48 h、72 h及5 d组,每组各16只大鼠。对照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3 mg/kg生理盐水及灌胃给服12 mg/kg淀粉,自由基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3 mg/kg依达拉奉,钙离子组大鼠每日灌胃给服12 mg/kg尼莫地平,联合干预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3 mg/kg依达拉奉及灌胃给服12 mg/kg尼莫地平。观察各组大鼠缺血侧脑梗死面积、缺血半暗带Bcl-2、Bax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 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6 h,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缺血侧脑梗死面积、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凋亡及凋亡相关Bcl-2、Bax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缺血再灌注后48 h、72 h和5 d,与同时间段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Bcl-2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神经元数减少,梗死区面积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与自由基组及钙离子组比较,联合干预组大鼠上述指标改变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自由基组与钙离子组组间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联合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对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具有较好的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急性前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前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MODS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阻断双侧颈总动脉30分钟建立急性前脑缺血模型,随机将54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缺血后五个亚组(12h、24h、36h、48h、72h组),记录大鼠缺血后各时相点的症状、体征及体温、呼吸变化,检测外周血WBC及肝、肾功能状态,光镜下观察肺、肝、肠和肾组织的病理变化,依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的诊断标准判断SIRS、MODS的发生率。结果:1.65%的缺血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缺血组中动物的体温、呼吸、ALT、BUN及Cr变化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在24h~48h之间变化最大;2.大鼠前脑缺血后各时相点动物的肺、肝、肠和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24h到4Rh时相点的脏器病理变化较显著,72h时相点有所减轻;其中以肺脏的病理改变为著;3.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后SIRS发生率为100%,MODS发生率为53.1%。结论: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可成功建立脑缺血并发MODS的动物模型;急性肠道粘膜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为肠道内毒素易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P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Bc l-2和Ba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腹腔注射3-NPA 20 mg/kg,3 d后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3-NPA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1 h、6 h、12 h、24 h及48 h额顶部皮质Bc l-2和Bax 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3-NPA预处理组各时间点Bc l-2和Bax mRNA表达极显著增强(均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3-NPA预处理组各时间点Bc l-2mRNA表达显著增强(均P<0.05),再灌注12~48 h Bax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增强Bc 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可能是3-NPA预处理抑制细胞凋亡、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早期高压氧治疗(HBOT)对兔颅脑爆炸伤后脑皮质细胞色素C(Cty C)、Bax、Bcl-2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创伤组(n=70)、HBOT组(n=70).创伤组和HBOT组建立兔颅脑爆炸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行爆炸伤.伤后1、6、12、24 h和3、7、14d,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组兔脑皮质中cyt C、Bax、Bcl-2 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创伤组伤后1h即出现CytC表达上升,伤后12 h达高峰,伤后24 h开始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HBOT组CytC的表达在伤后早期较创伤组下降明显(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创伤组Bax和Bcl-2 的表达在伤后1、6、12、24 h和3d均明显上调(均P<0.05);HBOT组Bax的表达在伤后早期较创伤组降低(P<0.05),Bcl-2的表达则明显上调(P<0.05).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颅脑爆炸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Bax表达,诱导Bcl-2表达上调从而阻止伤后早期线粒体释放Cyt C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Bcl-2、Bax表达的改变及奥扎格雷钠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和生理盐水组,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时间点PECAM-1、Bcl-2、Bax在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脑组织PECAM-1、Bcl-2、Bax的表达明显增高(均P<0.01).奥扎格雷钠组缺血12h、24h、36h表达PECAM-1较生理盐水组增高,缺血12h、24h 表达Bcl-2较生理盐水组增高,缺血24h、36h表达Bax较生理盐水组增高,均P<0.01. 结论 脑组织表达的PECAM-1、Bcl-2、Bax分别参与了脑缺血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作用;奥扎格雷钠可促进PECAM-1和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