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CDFI检查资料.结果55例OLT术后患者中,CDFI发现血管并发症患者7例(13%):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肝门部肝动脉和肝内左右分支均未见彩色血流信号,1例门静脉右后叶支血栓形成,门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门静脉肝动脉动静脉漏1例,肝静脉血栓形成1例,4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4/7,5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行谐波超声造影,工作站录像并由4名有经验的医师分析作出诊断。结果超声造影准确诊断12例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其中肝动脉栓塞3例(其中2例显示侧支循环),门静脉栓塞5例(其中门静脉部分栓塞3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肝静脉与腔静脉吻合口处狭窄1例。2例常规超声因没取到频谱从而怀疑肝动脉栓塞的患者通过造影排除了栓塞可能,1例患者通过超声造影纠正了常规超声肝动脉狭窄的诊断。结论超声造影对于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其应用有利于减少进一步有创检查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术中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DFI检查疑有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9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疑有门静脉血栓的3例患者进行术中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提示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并经术中超声检查证实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均经DSA证实。另2例超声造影提示肝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中,1例DSA诊断为肝动脉狭窄,1例肝动脉无明显异常;超声造影诊断符合(7/9)。结论超声造影可确诊门静脉、肝动脉血栓,但对准确诊断肝动脉狭窄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对原位肝移植(OLT)术前受体血管的评价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3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的3D-DCE-MRA图像,包括动静脉血管的信噪比、对血管变异的显示及血管管径测量的准确性.结果 30例OLT患者术前3D-DCE-MRA检查均获成功.动脉平均信噪比20.58±3.74,门静脉平均信噪比13.43±4.12;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其中MichelsⅡ型1例、MichelsⅢ型2例、 MichelsⅤ型1例及MichelsⅥ型1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17例, 肝动脉轻度狭窄2处,中度以上狭窄4处,腹腔干起始部狭窄1处,第二肝门处静脉系统狭窄3处,3D-DCE-MRA均准确显示.结论 3D-DCE-MRA可以清晰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第二肝门处的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可以对肝动脉的变异和狭窄、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以及第二肝门情况做出准确评价.3D-DCE-MRA可以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血管评价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移植术后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疑肝血管血流异常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对其中2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MRA)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患者28例,其中肝动脉狭窄22例,肝动脉血栓闭塞3例(肝动脉血栓闭塞合并肝梗死2例),门静脉狭窄2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另1例为肝门部血肿并肝动脉、门静脉受压狭窄。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肝动脉血栓闭塞,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与DSA或CTA/MRA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3/3)、90.9%(20/22)、100%(2/2)及100%(1/1)。结论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6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检测指标包括肝动脉及左右分支的峰值速度、阻力指数、加速度及加速时间。门静脉平均流速。结果:7例动脉并发症(血栓形成2例。肝动脉狭窄4例。肝动脉痉挛1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肝动脉狭窄处的高速高阻血流并伴有湍流。而狭窄远端肝内动脉峰值速度〈40cm/s。阻力指数〈0.5。加速时间〉0.08s。加速度〈300cm/s,9例门静脉并发症(5例门静脉狭窄.4例门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最狭窄处直径〈3.5mm,门静脉狭窄处或近端探测到连续不均匀回声团。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动态增强MRA诊断活体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钆贝葡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对活体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34例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后均接受MR扫描.经静脉注入1 ml钆贝葡胺注射液后同时启动testbolus测出循环至腹主动脉时间.后行冠状位三维T1加权快速扰相小角度梯度回波(3D-FLASH)序列扫描,自动脉期开始连续扫描4期,每期相隔10 s,获得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期图像.两名放射科医师观察原始及最大密度重建(MIP)图像.并把MRA图像质量定为5级.观测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吻合口与邻近血管的相对大小、血管的显示程度,并将结果与同期进行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和临床综合资料的结果对照. 结果 MRA对于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系统的显示均较好.肝动脉狭窄4例,门静脉狭窄6例,门静脉栓塞2例,肝中静脉重度狭窄1例.其中DSA证实10例,手术证实4例,其余均经超声、随访等证实. 结论 钆贝葡胺动态增强MRA安全无创,对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显示清楚,对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可能成为活体肝移植术后诊断血管并发症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钆贝葡胺增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活体肝移植供体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管解剖的显示情况.方法 32例肝移植供体,术前常规MR扫描.首先经静脉注入1 ml钆贝葡胺注射液,行testbolus测出循环至肝动脉时间,然后行冠状位三维T1加权快速扰相小角度梯度回波(3D-FLASH)序列扫描,自动脉期开始连续扫描4期,每期间隔10 s,获得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等各期图像,观察原始图像及MIP重建后图像中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确定血管的走形及有无变异.以肝移植术中观察的血管情况作为金标准,分析MRA所见.结果 MRA对于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系统的显示质量均较好.MRA发现肝动脉变异5例,门静脉变异4例,肝静脉变异8例,均经过手术证实.术中发现副肝动脉1例,MRA未发现.结论 钆贝葡胺3D DCE MRA安全、无创,对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显示清楚,诊断变异准确度高,有可能成为术前肝移植供体血管评价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和总结6例原位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6例患者均经手术或造影证实.结果 5例肝门和肝内门静脉周围均没见肝动脉血流信号,其中1例膈下动脉分支伸入肝内形成侧支循环, 另1例术后第3天肝动脉血流信号显示,术后第5天未见肝动脉血流; 6例均见门静脉流速增高;3例肝内见坏死灶;2例肝内胆管轻度扩张;2例Glisson鞘回声增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6例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检测指标包括肝动脉及左右分支的峰值速度(HAPV)、阻力指数(RI)、加速度及加速时间,门静脉平均流速,肝实质及胆管回声。结果6例经手术或造影证实为血管并发症(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肝动脉狭窄2例,肝动脉痉挛1例,门静脉狭窄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肝动脉狭窄处的高速高阻血流并伴有湍流,而狭窄远端峰值速度〈40cm/s,RI〈0.5,加速时间〉0.08s,加速度〈300cm/s^2,1例肝动脉血栓形成肝门部无动脉血流信号;6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胆管结石并扩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多层螺旋CT具有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及各向同性的成像功能,在血管成像上有很多优势.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评价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以肝移植受者肝脏血管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于2003-10/2006-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拟行原位肝移植患者27例,年龄31~67岁,男17例,女10例.方法:轴位螺旋扫描范围为膈顶上方2 cm至双肾下极以下.电压120 kV,动脉期准直0.75 mm,平扫、门脉期、肝静脉期准直1.5 cm;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注射速度为3 mL/s,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0~25 s,50~55 s,75~80 s.重建增强的薄层图像序列,动脉期层厚1 mm,间隔0.7 mm;门脉期、肝静脉期层厚2 mm,间隔1 mm.将图像序列传入后处理工作站,以MIP、VR等方式显示腹腔干系、门脉系、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的三维结构.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前后患者血管三维结构.结果:移植前所有患者腹腔干系均得到良好显示,21例肝动脉走形正常,6例患者肝动脉变异,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2例,门脉多发血栓1例,因不适宜手术此3例未进行肝移植.24例患者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结构显示清楚,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18例,肝有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2例.17例肝移植后CT血管成像发现肝动脉吻合口部狭窄2例,门脉高压侧支迂曲缓解10例,另7例患者因检查费用问题选择B超检查.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对适宜手术的病例筛选、指导手术方案及移植后血管结构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站式”MRI在活体肝移植供肝术前影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61例行活体半肝移植的供体术前行“一站式”MRI检查,后处理重建肝血管及胆道系统,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61例活体供肝中,MichelⅠ型肝动脉48例,Ⅲ型7例,Ⅷ型2例,Ⅸ型1例,2例Ⅳ段肝动脉起自肝右动脉(RHA),1例RHA起自腹腔干(CT)。58例正常门静脉解剖,3例“三分叉”型门静脉。41例正常肝静脉解剖,18例肝左静脉(LHV)和肝中静脉(MHV)形成共干后汇入IVC;2例肝右下静脉(IRHV)汇入下腔静脉(IVC)。58例正常肝管解剖,2例“三分叉'型胆管,1例肝右后叶胆管(RPHD)起自左肝管(LHD)。术前MR对供体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7%,100%,95.1%。MRCP结合增强MR胆管造影联合显示胆道系统解剖的准确率为93.4%。结论:“一站式”MRI检查方案能够显示活体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变异,可以作为活体肝移植的术前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3.
Various treatments for liver diseases, including liver transplant (particularly partial liver resection from a living donor), treatment of liver tumors, and TIPS, require detailed knowledge of the complex vascular anatomy of the liver. The hepatic artery and portal vein provide the organ with a double blood supply whereas venous drainage is furnished by the hepatic veins.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ovide undeniably excellent information on these structures. On ultrasound, the inferior vena cava, the openings of the hepatic veins, and the main branch of the portal vein can always be visualized, but intrasegmental vessels (portal, arterial, accessory hepatic venous branches) can be only partially depicted and in some cases not at all.In spite of its difficulty and limitations, hepatic sonography is frequently unavoidable, particularl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the results are essential for defining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his reason,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the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hepatic vascular anatomy is indispensable.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移植肝非肿瘤性实质病变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在肝移植术后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2例原位肝移植受体及1例活体右半肝移植受体在术后MR随访中发现移植肝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其中经再次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9例,炎性病变4例(肝脓肿3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肝实质缺血或梗死3例;肝实质淤血2例;脂肪肝2例。长期随访证实为动静脉分流6例。分析上述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的MR表现及MR在病因学诊断中的潜在价值。结果 MRI正确诊断所有肝脏炎症病变、肝实质缺血或梗死、肝实质淤血、脂肪肝,无漏诊及误诊病例;但1例嗜酸性肉芽肿根据MR检查仅能诊断肝实质炎性病变,未能直接得到嗜酸性肉芽肿诊断。首次MR检查正确诊断5/6例肝内周围型动静脉分流,1例在随访中证实。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肝脏MR检查无异常信号出现(7/9例)或仅表现为T2WI肝实质均匀或斑片状稍高信号(2/9例),所有病例均未在MR检查中得到诊断。LAVA序列MRA成像准确发现所有肝实质缺血或梗死患者的肝动脉狭窄(3例)和门静脉狭窄(1例),及肝淤血患者的肝中静脉狭窄(1例)或闭塞(1例),并在DSA检查中得到证实。3例肝脓肿患者中,2例在MR胰胆管成像中证实合并缺血性胆道狭窄、MRA发现肝动脉狭窄。结论 MRI在移植肝非肿瘤性肝实质病变的定位、定性及病因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无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无创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7例半肝以上肝切除术及2例ⅦⅧ肝段切除应用止血带在腹腔内围绕肝下肾上及膈下肝上之下腔静脉,同时用橡皮管控制肝门血管,而暂不阻断,以预防术中可能发生的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损伤大出血,其中2例还同时控制膈下腹腔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9例中7例无意外,2例术中发生肝中静脉损伤大出血,经止血带迅速控制,修补裂口,抢救成功。本文对肝叶切除术中误伤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在病变接近或累及第二肝门或下腔静脉的肝叶肝段切除,以及在半肝或三叶切除术中常规控制下腔静脉和肝门是一个简而有效的防治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损伤大出血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位肝移植术后监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位肝移植术后监护中早期发现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应用Sonosire彩色多普勒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对69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腹部及胸腔进行系统检查,重点观察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胆管。结果超声检查发现的主要并发症有胸水。腹水,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动脉狭窄,血栓,胆道淤胆及胆瘘,血肿及脓肿形成等。结论床旁超声检查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现并发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部分肝移植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正确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技术在围手术期小儿部分肝移植血流动力学监测中价值,寻找可靠的方法及早发现肝移植血管并发症。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技术对5例小儿部分肝移植病例的受体及供体进行术前评价,术中指导及术后监测,参照国外文献标准,重点观察受体术后肝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包括肝脏动、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频谱形态变化,及时发现血管狭窄及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果:5例小儿部分肝移植病例,手术顺利,术后CDFI即时发现门静脉血栓1例,肝静脉狭窄1例,经过再次手术取栓及狭窄处球囊扩张后,两例血流灌注恢复正常,未发现肝动脉狭窄及血栓。结论:应用CDFI监测各项血流指标,可以确定活体肝移植手术适应症,术中指导手术方式并实时观察血管吻合情况和血流灌注情况,术后及早发现多种并发症,尤其是肝脏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意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生存率,成为肝移植手术非常关键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